《#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心得]《思考整理學》創造性思考的第一本書-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讀書筆記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心得]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 - 看板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 - YouTube 的評價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句在 閱讀前哨站 首頁顯眼的標題,從部落格成立至今就放到現在。我不曾改變過這句話,卻也是這句話,對我帶來了最大的改變。為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我開始對每一本讀過的書寫下讀書筆記,並且將心得整理成部落格文章,透過這樣持之以恆的紀錄,我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悟。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
1.跨能致勝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
3.完成
4.最高學習法
5.破框能力
6.財務自由實踐版
7.金錢超思考
8.從內做起
9.僧人思考
10.零規則
.
【為我帶來啟發的書單】
.
我發現,只靠讀書,雖然沒辦法直接改變你的人生,但是,從書本裡你可以找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或多或少會改變你思考事情的方式,讓你想要接觸不同的觀點、學習不同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行為。接著,就是當你踏出了那一步、往未知的領域前進了那麼一些,這時候,改變才會發生。
2020年,我從讀過的70本書、寫過的56篇讀書心得裡面,挑選出10本我個人最喜歡、最受啟發的書來跟你分享(前兩年的Top 10好書推薦:2019年、2018年)。我挑選的這10本書裡頭,有些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有些帶來特別的靈感、有些則幫我改變了行為和習慣。
以下,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的心得,以及我得到的啟發。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直點進去閱讀全文。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
1.#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當初我讀完《跨能致勝》之後,馬上寫道:「這是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在這本書尚未推出中文版之前,我就用Audible英文有聲書聽過一次,當下已經非常喜歡,後來推出中文版後又讀了第二次。在年底的時候,當我得知這本書也名列「比爾蓋茨2020年度五本選書」,能跟他有類似的選書品味,心裡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
作者從運動界、藝術界、商界、學界,挑選了許多發展過程截然不同的人,說明專才跟通才的差異。不過,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些小缺點,因為是四個人聯合翻譯的作品,所以會感覺有一些地方的前後連貫性沒有這麼理想。但是整體來說,作者要傳達的觀念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對我來說算是瑕不掩瑜。
帶給我的啟發:讓我換個角度思考,不一定要執著於「成為特定領域前1%的專家」,而是結合跨領域的專業能力,發揮出截然不同的獨特性,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人才懂得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提高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本書讓我對於即將執行的目標,產生了更多靈感。
.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讓你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作者認為「說故事」的策略可以應用於當今商業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當你想要讓任何人接受你的服務或商品,靠得不只是規格或數據,更多的時候是你說了什麼故事。
作者在書中應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故事、如何說故事、該說哪些故事。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對各種大小的公司有幫助之外,對於準備職場簡報、經營個人品牌的一般讀者也會有所啟發。你只要把書中的「顧客」換成你要溝通的「對象」,把「公司」換成「你」自己就可以。
因此,無論你是在經營個人品牌、在公司擔任行銷或業務的職位、或是想推廣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家,這本書都會對你非常的有幫助。書中會用實際的範例和步驟,帶你建立四種必備的故事:價值故事、創辦人故事、使命故事、顧客故事,這本書不只談理論,更有許多的地方會帶著你實作。
帶給我的啟發: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常常用理工人的觀點,覺得如果要做一件生意,就開談規格、要談賣點,要談價格。現在,我被「說故事」的觀念說服,也從許多其他的商業故事認識到這個手法的優點,我開始思考關於自己更深層的故事,這本書是一個很好轉捩點。
.
3.#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面對新的一年,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的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但是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有92%的人會半途而廢。如果你想真正「完成」自己許下的新希望,《完成》這本書是我認為在新的一年,你會最需要的一本書。
作者寫作的方式,會讓你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幽默的脫口秀演員,有時調侃、有時鼓勵、有時自嘲。雖然,作者的文字之間充滿了輕鬆風趣,但是他給出的建議卻十分誠懇和執行。例如,把目標砍半、把時間加倍、把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記得回顧自己的進步。從這本書裡,你也會學到如何克服完美主義的心魔,讓自己「不完美地前進」,贏過九成不能完成目標的人。
帶給我的啟發:原本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開始錄製 Podcast,總是擔心自己比較內向、無法對麥克風唱獨角戲、感覺自己還不夠格、可能沒人喜歡自己的聲音,因此,遲遲無法完成這個延宕許久的目標。這本書幫我用輕鬆的方式,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終於踏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幫我帶來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4.#最高學習法: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
《最高學習法》這本書讓我超級驚艷,我分兩個面向來講。第一個是這本書的評價非常好,我喜歡在網路上先看別人的評論,做為自己的選書參考,但是我完全找不到這本書的負評。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幫助讀者選書的〈選書,兩好三壞〉專題文章裡,沒有紀錄任何負評的一本書。
第二個是這本書真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讀過的類型。書的主題是在講人類的大腦是怎麼學習和記憶的,最特別地方就在於,作者竟然把「這本書的本身,當成這本書的範例」。舉個例子來說,其中一個理論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背誦東西應該首重「更高的複習頻率」,而非「單一長時段的複習時間」。
所以,他在四個不同的章節,放了同一張照片(上面有一些文字)請你看10秒。然後,他又在某一個章節裡,在同一頁上放了四張一樣的照片,請你連續看40秒。在書的尾聲,他請你回憶兩張照片裡面的文字。結果非常鮮明,分散在四個章節的照片,帶給我們的記憶深刻許多。
帶給我的啟發:第一次體驗到「紙本書」的設計和編排方式,可以讓我這麼深刻地體會到,腦袋如何去學習和記憶。這本書必讀紙本書,其他的媒介都沒辦法帶你如此深刻的震撼。我也體會到,學習「如何學習」的另一個好處,會讓我們學到「如何教學、說服和影響」,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5.#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破框能力》是帶給我思考衝擊的一本書,作者在談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稱為「能力陷阱」的境地,也就是說:「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你如果想在職場往上爬,想往管理職邁進,那這種能力陷阱會成為一種很大的障礙,作者認為克服這個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行動後思考」,由外部的行動,改變內在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作者強調,當你跟那些「優秀的領導人」做著一樣的行為,你才有可能反過來刺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發掘背後的原因和技巧,淺移默化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書中也提供具體建議,教你怎麼克服三種陷阱:專業陷阱、人脈陷阱、忠於自我陷阱,很顛覆我想法的一本書。
帶給我的啟發:以往我也曾經落入作者說的一種心態,那就是想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結果,往往實際的情形是,想了半天卻滯足不前,永遠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還不夠格。現在,我在職場上的工作規劃,開始加強「行動」的部分,更願意讓自己嘗試以往不熟悉、不習慣的互動方式。
.
6.#財務自由實踐版:打造財務跑道,月光族、小資族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財務自由實踐版》的作者是受過認證的財務規劃師,這本書也跟我讀過的其他財務自由理財書,有著滿大的差異和特色。作者不是單純只講財務和投資,他認為邁向財務自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此我們如何看待主要的收入來源「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他想透過這本書,提供一份健全的「財務、工作、生活」規劃指南。
如果你以為只靠著股市裡面殺進殺出,就可以提早退休,那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作者除了提供穩健的投資策略之外,也說明了該如何善用自己的職場能力,找到你的使命感和成就感,獲得越來越好的本業收入。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必須學會享受這段過程。
關於書中談到稅務、保險和遺產規劃的部份,是財務規劃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以財務規劃師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說明了這些規劃的原則和重點。雖然,書中的範例大多以美國人為主,但是觀念可以先學起來,再延伸到台灣的情境。
帶給我的啟發:首先是作者提到的「財務跑道」公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計算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資產狀態,以及擁有的自由程度(選擇喜歡的工作)。另一個是關於「財務自由」的心態,並非達到終點才叫做自由,這樣反而會帶來「現在都只是在受苦」的假象。當你踏上適合的財務跑道,朝向終點邁進的每一個時刻,都是自由。有了這種認知和喜悅,前進的速度反而更快、更穩健。
.
7.#金錢超思考:《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25道創造財富的關鍵思考,教你晉升有錢人!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長年在《華爾街日報》撰寫財經專欄的作家,他透過長年來的觀察,對於人們該「如何思考金錢」有很深刻的洞見。他想告訴我們,如何有智慧地看待金錢、如何運用它,讓它成為一個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工具。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把金錢和「快樂」連結起來的方式,還有關於用錢來「追求物質」和「追求體驗」的差異和比較。另外,作者也說明了金錢和「時間」的關係,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也能買到時間。當我們認識到金錢跟時間的關係之後,對於「投資」和「儲蓄」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書的後半段談金錢和「風險」的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和面對這些風險。
帶給我的啟發: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心態對了,行動才會跟著對,對於「錢」這件事情更是如此。我學到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金錢帶來的體驗不分貴賤,追求體驗是很值得的消費;第二個是學會判斷保險的類別,什麼是不值得承擔的保險;第三個是活得太久竟然也是一種風險,需要將長壽風險納入投資理財的規畫當中。
.
8.#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
《從內做起》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所謂的「領導力」,就是你對別人的「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領導力拆分成「領導力五階層」。他認為提升領導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可以透過後天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對我來說,這本書跟領導管理的經典書籍《與成功有約》有那麼一絲相似,都是作者本人從自己的故事和例子,延伸出包含人格培養、待人處事、心態建立…等論述,然後旁徵博引其他的書籍與文獻。從同樣身為內向者的作者身上,我被他「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說法感動,他追求「自我成長」展現出的熱情,也讓我為之嚮往。
帶給我的啟發:「領導力的高低」是可以被定義出來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群體裡面,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領導力」。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透過「領導力五階層」的步驟和方法,來逐步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領導力。也不要仗著自己在某個群體裡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就想把一樣的態度用在不同的群體上。
.
9.#僧人思考: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僧人心態》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關於哲學思考方面,最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在社群媒體上非常火紅,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一些很棒的觀念包裝成激勵人心的短片。直到接觸到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作者曾經從商學院畢業後,前往印度當過三年的僧侶,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他在道場裡面的修練、跟僧侶們的交流互動、體悟到的人生的道理、還有千古流傳的智慧,帶回紛擾的現實世界分享給大眾。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
僧人總是能夠以最平靜的方式,活出充滿意義感的人生。作者認為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些智慧,用來面對你的內心情緒、處理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在職場上的表現、改善你想要學習和進步的事物。每個章節後面都有許多的「試試看」步驟,讓我們採取具體的行動,來練習這些僧人教我們的事情。
帶給我的啟發:讀完後我得到三個好東西,讓自己更容易找到平靜。第一個是:「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第二個是:「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第三個是:「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這本書也幫我重拾睡前「冥想」的習慣。
.
10.#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零規則》這本書在談Netflix創新企業文化背後的管理方式,作者正是創辦人暨執行長本人。特別的是,他邀請一位專門研究各地文化差異的學者跟他共同寫這本書。學者到世界各地訪談幾乎所有層級的Netflix員工,從新人工程師、中階主管、以及高階主管群,都是受訪對象。
這本書獨特的三方對話寫作方式「創辦人—學者—員工」,我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親自在公司裡面走一遭,非常有代入感。Netflix特有的「自由與責任」文化,強調給予員工高度的授權、刪除繁瑣的行政流程和規則、重視員工之間高度透明的溝通方式。執行長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顛覆傳統老舊的管理方式,讓整本書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許多環節都凸顯出「高人才密度」的好處,執行長把最優秀頂尖的人齊聚一堂,設計一個不會彼此扯後腿的績效機制,這讓員工們集中火力在提升公司的創新和競爭力。對待這些優秀的員工,給予他們自由,不要用規範和流程束縛創意;給予他們責任,讓他們有權決定重要策略、擔起公司進步的重任。
帶給我的啟發:這本書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商管書,相比起我待的高科技製造業使用「規範與控制」來達到製造量產,Netflix看似「零規則」的管理方式則有利於「創新」。我沒有在這類型的公司待過,能夠這麼近距離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和理念,對我的領導思維帶來很多衝擊,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團隊管理和帶人方式。
.
【後記:更多的好書推薦】
.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文章通知。如果你喜歡用「聽」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
最後,提供一些閱讀的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邊文章有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
2021年正式起跑了,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
【博客來.2021 黃金月活動】
文章的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好康,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黃金月活動」。我幫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爭取到了「限量2000份的 $50 優惠券」,需要的朋友趕緊去領取。更棒的是,我請博客來將我的年度書單,做成一個專頁讓你可以快速瀏覽我的好書推薦,千萬別錯過了!
領取粉絲專屬 $50 優惠券 https://bit.ly/2WHAdAr
「下一本讀什麼」年度書單 https://bit.ly/3pB9aDa
黃金月活動主場(全館3折起) https://bit.ly/2L8pTPs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最高自主學習法》x2本
「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學校和老師不會教你一輩子,你追隨的人生導師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別人餵養你資訊,主動出擊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懂得自主學習的人,將化被動為主動,追求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學得更好、更快。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作者是心理學家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他長年專攻人類的表現極限,在學界和商界裡教導相關技巧,帶領人們掌握學習的秘訣、邁向成功。
這本書在 Amazon 和 Goodreads 的讀者評論分別拿到 4.7 和 4.2 顆星的評價,其中「白話文的自學手冊」這類的留言評論,也是讓我產生興趣的主要原因。作者用很直白的說法,重點式說明了自主學習的關鍵要素,「理論探究」和「實際步驟」的部份各佔了一半,如果你對自主學習的方式還不熟悉,這本書是非常適合的入門。
這也是我掛名推薦的一本書,我在書封上推薦道:「在這個快速的年代,自主學習是每個人必備的本領。這是一本豐富、實用、兼具廣度和深度的自學指南,帶領你拆解複雜主題、提高學習效率、加強筆記技巧。」
我認為,這本書想要傳達的重點訊息在於:「想要達成你的學習目標,不要想著如何更拼命,而是想辦法變得更聰明。」這裡的聰明指的不是智商程度的聰明,而是掌握「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學習計畫、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們不需要絕頂聰明,但我們一定能學會如何聰明地學習。
.
【關於自主學習必要條件的迷思】
.
你可能會認為,那些看起來「無師自通」的人,一定是有著過於常人的智商,或打從娘胎生下來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可能也想過,「自主學習」聽起來很難,沒有老師帶領,更是難上加難。因此,作者在這本書的一開頭,就用了一整個章節,來破除我們既有的迷思,到底掌握自學的本領,需要哪些必要條件?
#天賦和智力不是必要條件。很多事情只是你現在「還不擅長」而已。重要的是「成長心態」,無論你對那一個學科的天賦如何,只要懂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加上適當指導,便能精通任何領域。
#特定的方式不是必要條件。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些人喜歡靜靜地讀文字,有些人喜歡看線上課程影片。當教材以最適合被學習的形式呈現時,每個人的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特定的動機不是必要條件。如果你想等到靈光乍現的動機出現,才開始學習的話,你可能會在等待中錯過很多事。重點在於「自信」,你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目標、克服困難,相信自己能夠學會任何一項你真正在乎的事情。
#學習的時間不是必要條件。自從《刻意練習》提出的一萬小時理論,被葛拉威爾引用成「專精一項技能的必備時間」之後,拼命累積學習時數,成了一些人的迷思。作者指出,學習的「總時間」是次要因素,學習的「高品質」才是主要因素。
接下來,我們看作者怎麼把「更聰明地學習」這件事情,拆解成「宏觀計畫」和「微觀計畫」,想達成真正的高效率學習成果,在你理解這兩件事情之後,會開始有更清晰的樣貌。
.
【宏觀計畫】
.
宏觀計畫與你把時間花在學習的「原因」有關,是為了確保目標是你真正想要的。在這個階段非常重要,你要知道自己的總體學習目標和目的,確保即將花費的學習時間,可以創造出你想要的結果。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回想起我在去年的時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自主學習的一個新技能「烹飪義式料理」。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心路歷程之後,發現跟書中談的方法很有關聯,試著將這個經驗連結起來。書中提到,所謂的宏觀計畫包含了以下六個步驟:
#你到底要學什麼?
我想要學習如何烹飪,目標是學會烹飪義式料理,除了在自己煮真的比較健康之外,還可以 PO 上臉書曬一下自己的廚藝。
#你跟目標之間的知識落差
我完全沒學過烹飪,知識落差很大。對於食材挑選、如何備料、火侯掌控都沒什麼概念。但是我吃過很多義式料理,大概知道什麼樣的義式料理算得上是「好吃」。
#達成目標的方式
觀看「地獄廚神」高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和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 YouTube 教學影片。每個週末依樣畫葫蘆烹飪兩道料理。
#畫出你的學習藍圖
從最基礎的廚具購買,到廚房準備、清潔,以及肉品菜類的準備手續影片開始學起。挑選自己喜歡的料理,當成每個禮拜不同的作業。
#制定可衡量的目標
每一週烹飪至少兩道料理,連續兩個月。我要學會各種義大利麵、燉飯、濃湯、燉肉。我把喜歡的料理全放在 YouTube 待看清單一樣樣實作。
#反思和回顧學習成效
無論烹飪成功或失敗,記錄下來作為下次改善之用。料理好吃與否,味蕾最清楚,吃下去的感覺騙不了自己。
.
【微觀計畫】
.
微觀計畫與你每天應該進行的「實際活動」有關,是為了確保你能夠達成你的目標。除了閱讀、聆聽和觀看之外,我們實際上該做些什麼?我們與資訊產生的互動就是學習本身,並且必須帶著目標來運用下列四種方法:
#換句話說
這個方法講求的是轉換和綜合資訊,用你自己的話來表達新的資訊。對應到烹飪,其實就是把教學影片裡的流程,拆成各個小步驟,在自己的廚房實際下廚練習。做完料理之後,我會和女友分享下廚的時候做錯和做對的地方。她很擅長中式料理,但是對西式料理沒什麼概念,聽我分享的時候也會學到一些新東西,還能給我一些很棒的回饋。
#發揮聯想力
運用類比的方式思考,將新的資訊和概念,與我們熟悉的事物結合起來。每一次學習不同的料理的時候,例如要調配白醬、紅醬、青醬,就可以觀察這些醬料之間的配方有什麼異同,甚至高登和奧立佛兩個廚師的配方也不太一樣。做料理也有點像學生時候做過的化學實驗,從設計流程、備料調製、進行實驗,到後的清洗收拾,很多地方都非常相似(理工科in廚房)。
#自我評估
這個方使指的是自我測試、以及從大腦中提取新學到的資訊。有時候也可以出考題考自己,提取記憶和資訊,可以讓知識更加活用。在練習了前幾週之後,我開始可以不太需要看教學影片的備料流程,也漸漸地可以回想起許多環節,對於調味、爆香、煸油有了基本的熟悉度。
#時間空間精力
有效率的學習必須注意三件事情:持續練習的時間、間隔式複習、適當強度的訓練。如果你想學習「知識」,書中的這個部分有很精準的說明,我在這邊就不細講。對於我自己的烹飪學習而言,每週兩道菜的練習強度算是恰到好處,持續練習的時間就是用餐前後的兩三小時,只利用周末練習也起到了間隔式複習的效果。
.
瓦基學習烹飪義式料理的成果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
【自主學習者的50-50法則】
.
作者在書中提到,無論你想「自主學習」任何事情,一定要記得50-50法則,也就是「吸收」和「消化」的時間要「各佔一半」。單純的閱讀和收聽資訊是不夠的,一定要試著將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跟自己的經驗做出串聯。「自己教自己」和「說給別人聽懂」是最有效的兩個方式。知識,正是在你苦惱著如何表達和應用的時候,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份。
我自己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透過大量的實作、試錯,並且聽取自己和女友試菜後的意見回饋,在下一次的練習上做出改進。從單方面的觀看教學影片,到實際運用到日常料理,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逐漸掌握烹飪的技巧,到現在能夠隨手端出一道義式料理。
|如果你不能用簡單的話來表達你知道的事,你就不是真的瞭解。
.
【後記: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
.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後半段,還包含了對於「學科知識」方面的學習策略,這點跟烹飪的這種技能又有些不同。例如運用「番茄鐘」來管理專注力和精神力,懂得「改變地點學習」提升自己的效率和專注,運用「圖像化思考」加深知識的連結和記憶,用「蘇格拉底式提問」對學習主題產生更深層的理解。還有關於「做筆記」和「克服學習障礙」的專章討論,作者都善用步驟式、條列式的方法給出非常實用的建議。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再次感受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自學能力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作者也建議我們在觀察那些成功人士的時候,記得去尋找他們「失敗」的經驗和克服的過程,關鍵在於他們在艱困的時刻仍會不斷嘗試,找到更有效、更快速的復原方式。
學會自主學習,會帶給你需要的力量。
.
【抽獎辦法】感謝 商周出版
1、抽出「2本」《最高自主學習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自主學習,最難踏出的第一步是什麼?例如:「我常常不知道要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策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2/25(五)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2/26(六)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讀書筆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 》讀書筆記** 書中提及運用筆記解決問題的三個階段,分別為**「書寫→思考→解決」**,透過書寫卸載大腦凌亂的想法,當書寫下來就進入到有 ... ... <看更多>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心得]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 - 看板book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 誌去看看[書名]: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作者] 齋藤孝著葉廷昭譯[本書主旨] 本書最大的重點就是:要將想法寫下來思考,並且歸納成三個重點。 ... <看更多>
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心得 在 [心得]《思考整理學》創造性思考的第一本書-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圖網誌版:https://reurl.cc/pgqzjx
================
以下全文複製貼上
================
《思考整理學》在2021年7月出版。是因為同樣有閱讀喜好的晴晴推薦,很符合最近汲取
的思考與寫作主題,很快地就買回來讀了。不然沒有時時關注新書,還真難在茫茫書叢中
找到它啊!
這本書是日本教授外山滋比古,在1980年代為日本大學生寫的,背景是希望幫助大學生和
研究生擬定研究主題和創作論文。在日本長銷三十多年,直到現在新版繁體中文版問世。
經過數十年,高等教育普及率更高,作為研究啟蒙的用途仍然存在著。而書裡面的思考
方法,對於普遍大眾發想及寫作也很有用,可以說是跨越時空背景、學科、年齡層的思
考與創作建議。
一、創造性思考就像釀酒
《思考整理學中》全書開篇,用滑翔翼比喻只能照著學校既定步驟學習的人,就像是滑翔
翼只能順著風飛行;用飛機比喻可以自己學習吸收成長的人,就像飛機可以自己起飛與決
定自己想要飛去哪裡。這個譬喻很驚世,也立刻反省起自己是不是一直順著風勢飛著,缺
少了自己決定方向的能力。
但全書中最強大、最實用的類比,覺得是釀酒和創造性思考兩者的流程,有驚人的相似之
處。整理釀酒和創造性思考兩者的流程圖如下:
1. 要釀什麼酒:
只有一開始決定要釀的酒種類,才能在下個階段集存適合的原料。想釀葡萄酒,就應該採
集葡萄;想釀啤酒,就應該集存大麥。讓我想到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被Patrick
Bet-David訪談(精華影片:https://youtu.be/98N9kQjCTEc)時說的:當我13歲立下志願
的目標,這個世界變成了我的圖書館,幫助我塑造成為最好的籃球員,也有相似的意義。
在創造性思考中,一樣需要有『以終為始』的觀念,目標清楚了,自己想要追求的領域清
楚了,才能確保接下來的方向不偏斜。
2. 釀酒的原料:
就像前一個步驟說的,目標立定了,就開始蒐集需要的原料吧!對創造性思考來說,閱讀
是必要的蒐集素材方法。廣泛地閱讀符合原始設定目標,甚至是相關的主題,都會幫助自
己更了解該領域。
3. 酵母:
光有原料,並無法完成化學反應,而需要啟動化學反應的異原料。在釀酒裡就是酵母,在
創造性思考裡就是靈感。靈感不見得在整理完善的書本裡,而可能在生活的小細節中、通
勤的路上、在睡前閉眼,甚至夢境中突然閃過的一個點子,當靈感出現時,最需要的就是
抓住它、用手邊的紙筆或電子裝置速記下來,成為後續思考產出的關鍵因子。
4. 熟成:
有了原料和酵母,接著需要讓它們充分地反應,就是流程中的熟成。如同我們就字面理解
的,熟成需要時間,正如同素材和靈感的激盪,需要時間的醞釀。身為創作者,需要把自
己的目標和問題放在心裡,讓素材分子和靈感分子有充足的空間時間來回碰撞著,接著有
更高的概率產生化合物。
5. 過程中的過濾與換槽:
在化學反應時,會產生不需要的渣漬,過濾和換槽,是保持成品的質量之必要過程。在創
造性思考的過程中,並部會所有的原料都能轉化為最終的成品,必要的捨棄和遺忘,才能
讓思考更精煉。外山滋比古教授也說,要定期地整理大腦,不要讓大腦變成堆放物品的倉
庫,而是讓大腦成為有效運轉輸出的發電廠。
6. 成品:
釀酒的成品,是撫慰人心的美酒;創造性思考的成品,是經過大腦處理轉化的思想,這裡
依照外山滋比古教授撰書的背景,是學生們的論文;對沒有學業壓力的我們,處在這個人
人都可以有自媒體表達的時代,可以是文章、工作簡報、影音作品等。
二、尋找多元材料:跨界的交流
外山滋比古教授在全書後段,分享了自己和另外兩位教授『三人會』的小故事。外山教授
是英國文學專業,而另外兩位教授是中文、日文專業,三位教授定期會拋開教學工作和家
庭事務,到飯店小聚幾天,無所不聊,而跨領域的交流,也是激盪靈感的好場域。教授在
書裏面多次提到歐陽修的『馬上、枕上、廁上的三上說』,想來也可能是受到中文教授好
友的啟發吧!
三、蒐集原料的工具:筆記方式
外山教授2020年以97歲高齡辭世,使用的筆記方法,是比較傳統的手寫方法,在現今數位
工具甚多時,不見得需要完全照作,但概念很值得參考。
教授把筆記分成三個層次:
(一)記事本:把閱讀到的素材記錄下來。
(二)筆記本:把記事本的內容,經過篩選,更專注於主題地謄寫下來。
(三)超筆記本:跨界內容的整理,包含囊括所有內容的主標題、不同領域的次標題、可以
回顧原來筆記本的索引標號等。超筆記本像是把經過時間沉澱風化,尚未消逝的點子,移
植到另一個平台,讓不同的領域但有些相關性的素材互相混搭,創造出新的說法與表達方
式。外山教授會把超筆記本中轉化成文章的觀點,用紅筆劃掉,表示這批次的點子已經達
成創造性思考的階段性任務。
把收集資訊分成幾個階段整理的方法,讓我想到平常在寫的日記、自由書寫檔案等,都算
是第一階段的記事本。經過時間沉澱後再定期回顧,只有少量的內容,可以分類抄到筆記
本中,讓它繼續醞釀。當累積更多素材再做回顧時,就可能產出跨界的連接性,而變成超
筆記本的內容。
小結:
《思考整理學》經過日本書市數十年的歷練,仍能長銷存續,在沒有太多現實功利目的性
的狀況下,其中內容的經典度可見一班。外山教授善用比喻的文學性、思考流程和筆記概
念的無私分享、提醒應該兼顧滑翔翼人和飛機人的功能,好好訓練自己的思考和學習能力
。對我這個普通讀者、業餘寫作者來說,可以說是兼顧了文字的可讀性、實用書籍的明確
流程提點、還有點勵志感,算是三個需求一次滿足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17.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0728180.A.40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