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研究:多吃3類食物預防大腸癌: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後天危險因子
全球常見癌症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而台灣最常見癌症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新診斷人數達11萬6,131人,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註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病人甚至已經是第3、4期,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
大腸癌的病人中,約有2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則跟肥胖、生活型態不佳、低纖高脂的飲食、年齡增長等後天因素有關。
特別的是,家族性腺瘤 (FAP) 的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的突變,此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大腸息肉廣泛增生,進而增加癌變的機率。此類病患產生息肉的平均年齡約16歲,若沒有適時治療,到4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將近100%【註2】。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危險因子?
一、年齡增長(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二、有家族史(近親罹癌)
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三、相關病史
▶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s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1、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2、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3、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四、不良飲食(愛吃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燒烤類)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五、肥胖(體重過重:BMI≧24)、缺乏運動(每週運動小於3次或每次運動小於30分鐘)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六、不良嗜好(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七、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八、每週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0個小時【註3】、【註4】
■《JAMA》研究【註5】:降低腸癌風險,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類食物
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較低的酒精和紅肉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隨著這3類食物攝入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另外,有2種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較高的紅肉攝入量和大量飲酒。隨著這2種食物攝取量的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逐步升高【註6】。
呼籲民眾許下自己對健康的承諾,不論在飲食、生活環境都有癌症風險隱藏其中,因此別提醒民眾小心生活周遭的致癌物,鼓勵國人在生活上要力行五大防癌好習慣,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即能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註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http://bit.ly/2OaZe64
∎【註2】
家天使:在家真好 「大腸癌7種常見症狀!6大高危險群首重預防」:http://bit.ly/3uKGxa7
∎【註3】
調查:90%大腸瘜肉患者工時大於40小時,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 上班族「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https://bit.ly/303lJfY
∎【註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大腸直腸癌懶人包1」:https://bit.ly/3b5lY09
∎【註5】
Veettil SK, Wong TY, Loo YS, et al. Role of Diet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JAMA Netw Open. 2021;4(2):e203734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37341
▶( JAMA / JAMA Network Ope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6517
∎【註6】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 Heho健康
http://bit.ly/3r6CgeU
➤➤照片
∎【註4】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註2】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新版運動指引】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5/
▶【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大腸癌 #腸癌 #直腸癌 #癌 #癌症 #膳食纖維 #鈣 #優格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衛福部日前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再居榜首!已蟬聯37年第一名的癌症,2018年共奪走4萬8千多條人命;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也顯示,全球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現代人可說是「聞癌色變」。 只是癌症真的是不可逆轉,又難以防範的可怕疾病嗎?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醫師表示,只...
遠離菸檳 在 周永鴻 台中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面對全球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的2021年,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更顯重要。
今天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國際抗癌聯盟自2019年展開為期3年的「I Am…And I Will…」(我承諾…我願意…)主題計畫,希望傳達「做好癌症預防就是立即行動」,透過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凸顯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目前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宣導的「五大防癌好習慣」有,增加蔬果、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永鴻鼓勵大家多多力行,以降低罹癌風險,不但減少癌症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也能常保健康又自在!
#台中市議員
#周永鴻
遠離菸檳 在 林珍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粉紅十月 #國際乳癌防治月
#北市開心篩檢 🎀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別上粉紅絲帶,
一同關心乳癌防治的重要吧!
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
而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WHO所推薦具實證可發現早期乳癌的篩檢工具🔍
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婦女
每兩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
二親等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可提前至40歲!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臺北市也積極整合醫療資源,
提供癌症防治服務網絡
👉🏼https://reurl.cc/2g67pr
更感謝基金會及各醫療院所,
共同為市民健康,提供篩檢及確診服務!
珍羽要特別提醒自己與女性朋友們,
無論工作、戀愛、家庭再怎麼忙碌,
適度釋放身心靈壓力,
都是有效預防癌症發生的關鍵💡
最重要的是,別忘了多愛自己一點喔!
打造防癌力,妳可以這樣做:
🥬均衡飲食
🏃🏻♀️規律運動
📉體重控制(珍羽非常需要😂)
🚫遠離菸檳
✅定期篩檢
.
另外在台北市篩檢還能抽獎喔🎁
台北市政府與財團法人臺灣癌症基金會
辦理 #開心篩_粉樂送 婦癌篩檢活動
.
只要是設籍臺北市的女性朋友🙋🏻♀️
即日起至今年11月30日止
💗年滿45-69歲
💗年滿40-44歲
二等親(外祖母、祖母、媽媽、姊妹、女兒)曾罹患乳癌,且108年迄今未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女性市民。
💗年滿30-70歲曾有性經驗,且107年迄今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女性市民。
.
🏃🏻♀️趕快到臺北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
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婦癌篩檢活動,
完成篩檢即可各獲得刮刮卡1張喔!
#總獎金逾50萬元
#月月抽萬元及200元禮券
要送給姊妹們喔!
衛生局新聞稿👉🏼https://reurl.cc/14XlnV
.
今天參與乳癌防治公益活動
柯文哲:要建立更有效的公共篩檢方式
媒體事務組新聞稿👉🏼https://reurl.cc/Q35m60
.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
#國際乳癌防治月 🎀
遠離菸檳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衛福部日前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再居榜首!已蟬聯37年第一名的癌症,2018年共奪走4萬8千多條人命;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也顯示,全球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現代人可說是「聞癌色變」。
只是癌症真的是不可逆轉,又難以防範的可怕疾病嗎?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醫師表示,只要用對方法,有將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可以得到良好防治。
癌症能預防及治癒嗎?
賴易成醫師引用1981年WHO的資料表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治癒;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可以延長生命、減輕痛苦,也就是三分之二的癌症能預防與治療。他也進一步指出,若能做到健康的生活形式及良好的公共衛生措施,有3至5成的癌症可以獲得更好的預防。
防癌:養成健康生活形式
戒除菸酒檳榔
多吃新鮮蔬果
培養運動習慣
良好作息、早睡早起
防癌篩檢不可少
衛福部指出,癌篩可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經治療後除了可降低死亡率外,還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
目前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如下:
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
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
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癌症治療:中藥是良好輔助角色
賴易成醫師認為,中西醫聯手治癌是癌症整合性治療的一環,中藥在癌症治療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輔助角色,能夠補強西醫所欠缺的部分,「中藥有它的優勢。」但他也提醒,中藥若要介入癌症治療,包括?致癌機轉」及「臨床試驗佐證」都必須非常清楚,才會同意患者使用。
賴易成醫師進一步解釋,中藥材若提煉出單一成分,就會將其認定為「西藥新藥」,而非中藥,現在的癌症治療使用的藥物中,就有許多是中藥材提煉出來的。例如:大腸癌使用的抗癌妥;乳癌、肺腺癌使用的溫諾平等等,都是從中藥、植物藥中萃取。
賴易成醫師認為,若要像手術、放射線等方式,將中藥用在治療第一線的話,就必須提煉它的單一成分,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他舉例,武俠小說中常致人於死地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在美國可以確認上市,也是界定為西藥新藥。現在就常用於治療早粒性血癌,作為標準的治療方式。
若不是直接用在第一線治療,中藥則是扮演輔助性角色,賴易成醫師以自己的研究舉例,包括「三黃瀉心湯」、「沙參麥冬湯」等,就都是複方,並非單一成分,因此只能用於輔助治療。
三黃瀉心湯是由大黃、黃芩、黃連三味中藥所組成;沙參麥冬湯則由天花粉、桑葉,沙參、麥門冬、玉竹等藥材組成。賴易成醫師提醒,若身體有任何異狀,請先找醫師就診諮詢,切勿自行抓藥。
【相關影片】
與癌症共存?別傻了!拖才是治療最大殺手︱賴易成醫師
https://youtu.be/qY1qoo4pQ74
遠離慢性發炎,癌症名醫抗癌餐桌大公開!︱吳鴻誠醫師
https://youtu.be/4TxgIMdi760
防癌抗發炎大功臣!維生素D如何補充?︱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OFFwaKC_dEU
【相關文章】
癌友死於化療的傷身,而非癌症?癌症靠中醫才治本?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3
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第一名癌症醫師:2大關鍵戰勝病魔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4
防癌好食別吃錯!第一名癌症醫師的私房祕訣就這3步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5
#賴易成 #癌症 #中醫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遠離菸檳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各位朋友們~暑假過了一半了
如果大家有一個機會衝台東 大家會想去那呢?
是知名的鐵花村、熱氣球嘉年華嗎?
其實台東有很多美麗動人 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
大家是否想去享受生活 暫時遠離塵囂 尋找一片世外桃源?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那些秘境呢?

遠離菸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國內民眾罹患癌症人數又有增加的趨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最新調查報告:97年全國共有7萬9818人罹癌,比96年多了4049人,癌症增加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子宮體癌、乳癌以及攝護腺癌。
國健局分析,這可能跟肥胖以及飲食西化有關.如果以罹癌人數計算,97年前五名癌症分別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女性乳癌以及口腔癌,排名跟96年一樣,而男、女性癌症第一名分別為肝癌及乳癌,這次統計還發現,平均每6分35秒就有一人被醫師診斷罹患癌症,比96年的6分56秒,縮短21秒,另外從罹癌死亡風險來看,整體來說,每8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
衛生署進一步還發現,每6個男性就有1人會死於癌症,遠高於女性的每11人有1人死於癌症,這個數據比新加坡、美、日、韓等國家來的高,顯示癌症對於國人健康與生命威脅越來越嚴重。
國健局引用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初步研究資料,證實肥胖者容易罹癌的論點,除了提醒國人要多運動外,最好戒菸,戒酒和戒檳榔,才能遠離癌症威脅。
記者台北報導"

遠離菸檳 在 94拒絕菸檳毒- 遠離菸害,人美「味」不美! 的推薦與評價
你身邊也有深陷菸、檳、毒危害的朋友嗎? 戒不掉菸、戒不掉檳榔、戒不掉毒品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2019反菸拒檳毒成果發表會」主題曲⟪破窗⟫,唱出了 ... ... <看更多>
遠離菸檳 在 4上單元2 遠離菸酒檳(建議播放清單,影片版權為原上傳者 的推薦與評價
4上單元2 遠離菸酒檳(建議播放清單,影片版權為原上傳者,非屬南一版權) ; 『遺失的微笑』紀錄片.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檳榔的危害-小華的一天1. 大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