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與李飛飛:讓AI擁有人性|《WIRED》改變世界25人
本文內容來自創新工場公眾號
……………………
近日,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入選了《WIRED》連線雜誌評出的“改變世界的25人”,認為這25位人物對過去1/4個世紀的變革有著最重要的影響力。
25人還包括:比爾·蓋茨(Bill Gates)、馬克·紮克伯格(MarkZuckerberg)、彼得·蒂爾(Peter Thiel)、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等。
另外,《連線》雜誌也讓25人各自提名了他們認為會在接下來的25年中改變世界的一位人物或一件事物,“我們嘗試在在提名者與被提名者之間建立某種對話。”
李開復提名了李飛飛,他在訪談中說,2016年,我帶著一些企業家去灣區參觀時見到了她。她非常鼓舞人心。當時,她描繪了AI的未來,而且希望AI不僅僅是替代人類的工具。“我認為她是AI領域的良心……是一位胸懷大志的人。”
《WIRED》在25周年紀念刊發刊詞中說,25年來,技術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現在,數字革命正告訴我們,誰將在接下來的25年引領世界發展。
“我們選擇了25位人物進行報導,我們認為這25位人物對過去1/4個世紀的變革有著最重要的影響力。我們也讓他們各自提名他們認為會在接下來的25年中改變世界的一位人物或一件事物。我們嘗試在在提名者與被提名者之間建立某種對話,或者讓他們中的其中一位與讀者您們進行交流。”
10月16日,《WIRED》雜誌在三藩市舉辦25周年盛典,評選出的 “改變世界的25人”齊聚一堂,名單中唯二的兩位華人、兩位AI界的李博士同台登場。
活動當天登臺的,還有Google CEO Sundar Pichai、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微軟公司CEO Satya Nadella、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Y Combinator掌門人Sam Altman等重量級科技人士。
以下是《WIRED》官網刊發的文章,回顧了這場精彩的“AI與人性”的訪問。
……………………
李飛飛和李開復:人工智慧研發應更關注人性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李飛飛在其職業生涯中一直致力於智能軟體的研發,而且已經卓有成效。最近,她開始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才能讓智能軟體更具人性?
“雖然AI已經彰顯出強大的力量,但它仍是一項新生技術,”李飛飛週一在三藩市舉行的WIRED25峰會上表示。“我們必須把人性置於AI研發的中心。”
李飛飛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和Google 擔任研究員,為機器學習技術的精進和推廣貢獻了一己之力。這項技術的突破,使得電腦能夠在接受海量圖像和視頻訓練後識別這個世界。她還是近來AI變革熱潮的推動者之一,其研究成果不僅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還催生出功能強大、應用廣泛的人臉識別技術。
不過李飛飛認為,這場變革仍存在局限性。她指出,人們不應僅僅專注於開發全自動、有朝一日或會取代人類的AI工具,而應當思考如何讓AI工具與人類共存。
李飛飛拿自己的專攻領域——圖像處理演算法——舉了個例子。迄今為止,這個領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解決圖像識別技術中的基礎性難題上,比如,如何讓電腦準確辨別出一只金毛尋回犬或者一把椅子。但問題在於,“電腦可否識別出那些對人類而言真正重要的細微差別?”李飛飛問道。她認為,只有當電腦能以人類的視角看待世界時,它們才能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譬如,電腦能否和我們一樣讀懂圖像承載的情感內涵?又能否破譯肢體語言的隱藏資訊?
和李飛飛一同受邀發言的還有李開復。他是中國一家專注於AI領域的風險投資公司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此前,他曾擔任微軟AI專案的高管和Google中國的總負責人。李開復認為,企業、投資人以及非盈利機構都將受益於更具人性化的AI技術。
創新工場已經投資了45家AI公司和40多家教育公司。李開復表示,自己一直致力於推動AI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比如利用AI技術開發個性化學習軟體。
李開復稱,之所以專注於這個投資方向,一是因為在中國這樣的高速發展國家,優秀教師人數十分有限,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因此這類投資的潛在回報十分可觀。二是因為,他深信AI教育工具能幫助人們適應科技變革引發的劇烈變化,也有助於解決教師人手不足的問題。“老師的職責應該是給予學生一對一、面對面的指導,”他表示。
近日,李開復入選了《連線》雜誌評出的“改變世界的25人”。當被問及誰將影響未來25年的科技走向時,他提名了李飛飛。在Google雲部門擔任了兩年的首席科學家後,李飛飛於今年秋季重返斯坦福大學啟動一個新專案,該專案旨在推動AI科學家與法律、人文科學、經濟學以及哲學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展開合作。
此外,作為非盈利組織AI4All的共同創始人,李飛飛將繼續與該組織共事,力圖提升AI領域從業人員的多樣性。這個領域目前由男性和白人主導,李飛飛認為這加大了AI技術沿襲以往社會偏見的風險。
那麼,AI的種種問題能否在未來25年內得到解決?對此,李飛飛表示樂觀。她說,“可以,但我們必須趕快行動起來。”
達爾生技董事長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技成為主流 晟德玩IERS的魔術
今天即使大盤在外資再度賣超百億的賣壓下,指數下跌82點摜破半年線,但生技股仍十分活潑,領頭羊新藥股股王的中裕(4147)在投信大買進千張的買超下,大漲7.1%,往三百大關邁進。中裕即將在美國開賣,最近也調高了適應症的使用人數,可能在兩萬五千人,比原先法說的成長近倍,雖然沒有開賣沒有人知道結果,但股市永遠領先反映,而三百元的關卡應該是唾手可得,而漲到新藥股後,整個生技族群就有了動能。
首先一樣在法說公布要在美國販售第四季發售戒毒藥的美時(1795),週六我們把詳細的資料跟大家分享,今天再度創下波段新高,而已經在美國販售兩項藥品的生達(1720),今天萬寶投顧的張文赫老師,也在東森的連線跟大家說明,目前在美國的銷售狀況,加上持有生展(8279)接近一半的股權,同時也是生泰(1777)的大股東,所以股價一度漲停,有興趣了解的投資人可以加入張文赫老師的LINE@群組 https://line.me/R/ti/p/%40scq3163j,它將會幫大家做詳細的解釋。
今天的生技當然是大主流,有多檔股票攻上漲停,包括達爾膚(6523)、商之器(8409)、和康生(1783)、濟生(4111)、東生華(8432)、合世(1781)、晟德(4123)、佐登-KY(4190),甚至連明天要開法說,說自己切入醫療領域的三顧(3224)都漲停,生技股雖然看來氣勢如虹,但老實說如果以基本面來看,我認為值得討論在這些漲停板的公司只有兩家,其他的就是拚氣勢而非基本面,一個是晟德一個是佐登-KY(4190)。
晟德一年要賺25元以上
今天經濟日報以晟德今年拚賺百億,每股獲利25元到三十元之間,這麼聳動的內容當然不漲停也難,聽說有多家投顧也紛紛叫進共襄盛舉,表面上聽起來言之成理,先處分部分股權給中國的中信農業基金,然後因為辦理現增,所以失去控制權,因此就可以以IFRS最新的貼近市值計算方法,認列持有澳優乳業的潛在利益,以最近的收盤價當參考,價值約當於是港幣20億,可認列約15億港幣台幣六十億的潛在獲利,再加上原本的處分利益,看似新聞寫的獲利百億不是夢其來有致。
潤泰雙雄102年的故事重現
一個賺30元的公司本益比到底應該多少,所以看來今天追價是應該的,但我先跟大家說個故事,在102年的時候有人記得潤泰雙雄的獲利當年是多少嗎?我幫大家複習一下,潤泰全(2915)當年54.85元、潤泰新(9945)29.03元,為什麼那麼高,因為潤泰集團說對中國大潤發沒有實質控制權,所以要認列中國大潤發的潛在持股利益,當年獲利就跟晟德一樣,但更有趣的是時機,當年剛好潤泰集團要辦現增,股價就是沒到現增價,眼看現增有可能破局,沒想到剛好就以IFRS的計算方法,讓季報獲利大成長,淨值也大幅上升到八十幾元,結果股價就過了現增價。
這故事還沒完,潤泰全從102年以後股本都沒有改變,每年賺的獲利也都不錯,分別獲利8.0元、8.57元、8.4元,去年更因處分中國大潤發賺了15.15元,其中總共配息了近13元,然後我跟大家說個有趣的算數,當年計算完中國大潤發淨值不是到80幾了嗎,後來四年又賺了快四十元,才發13元的股息,現在淨值應該破百了,甚至到120了,但現在潤泰全的淨值只剩41.34,淨值怎麼憑空消失的呢?當然就是因為中國大潤發股價狂跌,但有趣的是竟然在損益表都不會彰顯,那消失的淨值到底是誰來承受呢。
現在晟德也是認列奧優的潛在利益,跟102年潤泰全如出一轍,會計原則都沒錯,所以晟德當然理直氣壯,如果奧優繼續漲大家就算了,但如果沒有呢?是不是又會出現消失的淨值呢?就算把晟德持有的奧優都市價化,晟德的淨值增加三十元,等於51.64元,在加上持有益安(6499)、智擎(4162)、永昕(4726)還有在興櫃的豐華(6553)、金樺(6521),這都是當年我專訪林榮錦董事長,我特別想的一篇五虎將,全部都按市值計算,淨值增加四十元好了,其時也低於目前的股價,當然我知道有研究報告把所有的潛在可能都算出來,有超過七八十元,但正如我之前分析過,中美晶(5483)持有環球晶(6488)超過千億,難道中美晶的市值就一定要千億嗎?
我不是說晟德不應該漲,而是請大家要分析一檔股票基本面,就要好好做功課,不希望人云亦云。
佐登-KY中國切入直營 挑戰麗豐-KY
記得我上周在CMONEY直撥三月營收創新高的公司,我特別提到一家創新高幅度很大的,就是佐登-KY(4190),創新高的幅度很驚人,記得佐登掛牌的時候我就去台中專訪陳正雄董事長,他創造出佐登妮絲的美容王國也是一方之霸,在台灣幾乎都是直營店,可是在中國鞭長莫及的狀況,幾乎都是以加盟的形式,但正如我們之前跟大家說,中國的水很深,加盟族不易管理,所以他痛定思痛,把加盟模式改為直營,把加盟主的店面一一買下或重新改裝,如此一來營收與獲利都有直接的幫助,相信這樣一來大家一定會想到那不是跟麗豐-KY(4137)的模式很像,今年早上永豐證的研究報告估今年獲利有大幅跳升的機會,而明天也將在永豐證召開法說,要說明中國改直營模式的變化,我也會派人去了解,將在藏經閣的族群與大家分享。
此外長期有聽我直撥的投資朋友,都知道我一路看好被動元件族群,今天又全面噴出,到底電阻、電感、電容要買哪一個,到底通路跟製造誰比較好,我也會在我的族群跟大家分享,請大家參考下面的資訊。
有興趣知道更多產業消息者
歡迎加入
股市藏經閣LINE@:
https://line.me/R/ti/p/%40berich
達爾生技董事長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VHQ-KY VS昇華 文創股到底怎麼看
本周四VHQ-KY(4803)在永豐證召開法說,董事長也不遠千里從新加坡趕來,其實股價早就預先法說行情,從4月12號收盤的168元到周五收盤的219元,漲幅實在不小,就在大家想文創股會不會因此有比價風潮的時候,有趣的是國內的昇華(4806)出現檢調單位搜索,昇華去年第四季賠了超過一個股本,而VHQ不但去年賺一個股本,更表示不排除子公司赴港掛牌,股價創了歷史新高。
VHQ成功一字訣 接地氣
到底一樣是文創股為什麼同人不同命,其實在前年有非常多的影視文創股想投入資本市場,每家我都專訪過,包括VHQ掛牌時我曾到北京看過子公司的運作,昇華的謝董特別來我們公司接受我的專訪,現在還在興櫃的包括兔將(8492)、友松(6583)、百聿(6622)都是風光上興櫃,我也都專訪過老闆,只是幾乎掛牌時都是最高價,但是對比中國影音快速的成長,戰狼2高達56.8億人民幣的營收,是大家都望塵莫及的數字,中國最大的影音網站愛奇藝也順利在美國掛牌,但為什麼台灣的影音文創股卻一敗塗地呢?只有VHQ能異軍突起呢?其實答案只有一個,接地氣。
台灣的娛樂市場有多差,看自己的八點檔就知道,不是長壽劇,甚至還播韓劇或重播劇,所以每家公司都知道要去中國挑戰,但問題來了,中國到底需要你甚麼?十年前我去中國唱KTV,台灣的歌曲要占四分之三,現在大概一半一半了,而且台灣的歌都是過去的,所以華研(8446)雖然股價與獲利都創高,但其實還是在吃S.H.E的老本,只是這本隨著中國對版權的重視,越吃越吃不完。
但是其他人可就沒那麼幸運了,昇華的謝董與友松的薛董的確在中國幾年前對娛樂人才大幅缺乏的時候,在中國能佔有一席之地,但雖著他們的學習曲線越來越快,又有更多的人才留在中國,台灣公司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目前已製作為主的公司,除了還沒在興櫃登錄的鑫盛,似乎仍有一定數量的作品外,其他都漸行漸遠。
透過併購不斷增加規模與競爭力
但VHQ其實是另闢蹊鞘,當初公司只是一個在新加坡主要從事廣告後製的穩定獲利小公司,但在中國生根以久王董事,與劉董事長一拍即合,運用VHQ已經十分成熟的後製技術,切入中國的電影市場,而王董事以他個人的人脈幫助VHQ在北京站穩腳步,並且透過多次的增資,首先買下北京公司的少數股權,提升公司獲利,接著今年繼續買進木星時代七成的股權,跨足電視劇業務,在週四我跟劉董見面時我跟他聊到,其實以併購來擴張版圖在中國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在台灣因為最近併購天王陳泰銘領軍的國巨(2327)集團開始異軍突起,才有人看到這商機,而VHQ更是在中國玩併購最成功的一家。
當然公司的本業還是聚焦在後製,以中國電影業已經在去年達到559億人民幣的市場,預計在明年就會成為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這只是電影而已。相信台灣已經很多人在追中國的電視劇,現在的軍師聯盟、早期的甄環傳、今年花好月正圓等,製作成本都十分驚人,除了能登衛星的這種戲劇節目外,別忘了中國還有網劇,去年就有443部,今年預計有563部投入市場,重要的是不是你想的那種小成本微電影,每部的製作費用都很可觀,製作費用大幅提高,光後製的商機就高達360億,而買下木星時代透過編劇的前製,拿下後製的商機,等於完成電視劇一條龍的作法。
至於未來公司更未雨綢繆的切入最夯的遊戲產業,與中國大陸網路公司網易合作遊戲專案,但還是聚焦在後製的部分。只不過雖然聚焦在後製,大家可能會問受限於人才的取得,所以營收可能成長有極限,這的確是考量,但其實VHQ的獲利來源才是有趣的部分,其實在合作電影或電視劇的部分,很多採取包底抽成的方式,在至少打平的狀況,取得部分影片的分潤權,像剛剛公布的三月獲利,就是因為處分影片所得,所以單月高達1.93元,當然沒有天天過年,但是這種模式,在中國是屢見不鮮,大家要能接受不同的經營模式。
台灣其他公司望塵莫及
也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台灣其他廠商分不到這塊餅,台灣或是國際級的廠商,在文創事業的強項是技術而非人脈,但技術一旦被學習或是人才被挖角後,誰有人脈才是重要,發行的重點在人脈,也是整體獲利最高的部分,中國自然不會釋放出來。後製的技術當然非VHQ所獨有,但誰能最快在中國站穩腳步,這是一場速度戰。我舉例在2D轉3D的技術最獨到的兔將,其實訂單是滿手的,但是收款一直遇到問題,這就是在中國能不能接地氣的關鍵,常常聽有去中國發展的廠商說一句話,中國的水很深,就是這原因。再舉個例在台灣戰無不勝的達爾膚(6523),為什麼一到中國就施展不開,獲利連連下滑,就是中國的水太深了,想要以自己的技術幫中國代工擁有一席之地,問題不大,但如果要有自己的品牌與通路,難上加難。所以VHQ能深耕中國,現在又透過多個策略聯盟甚至併購,取得整個供應鏈的關鍵角色,這才是無可替代的競爭力。當然還是再次強調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不過還是願意提供我跟經營者深入的訪談與公司的競爭力給大家。
台灣的文創股很多不知道創在哪
今年文創股也掛了兩間公司,而且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一個是台灣廣告業務的龍頭聯廣(8497),一個是我還邀請來萬寶作演講的寬宏藝術(6596),其實兩家公司的本體獲利都很穩固,我採訪聯廣執行長的時候,針對大陸市場,它也是感歎中國水太深了,台廠幾乎都鎩羽而歸。寬宏對於中國市場也尚未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所以我認為這兩間公司不是不好,三月營收也都聯袂創新高,但如果要以文創股來看,我希望能多點創的成分。
就像在美國生技股就是製藥股,不包括醫材、醫美甚至保健食品,不是不代表這些公司不好,只是就不適用生技股的方法評價。一樣如果沒有創意的成分,那文創股的價值又該怎麼計算呢?就像每個人都喊的震天價響的IP價值,台灣又有哪些公司手上擁有具有價值的IP呢?VHQ已經找出自己獲利的模式以及成長的模型,其他的台灣文創股還要加把勁。
有興趣知道更多產業消息者
歡迎加入
股市藏經閣LINE@:
https://line.me/R/ti/p/%40berich
達爾生技董事長 在 [新聞] 達爾生技全新微型電腦斷層掃描儀,Q3上市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達爾生技董事長 何蘊初表示,達爾生技自2015年起投入醫療影像產業,本次首 ... 達爾生技自行研發的DELPet-μCT 微型電腦斷層掃描儀是台灣第一台微型電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