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回家了]
十天的蜜月明天要回家了,不要問我們花了多少錢,很多錢,反正錢都變成了各種奇形怪狀以及回憶跟滿意。
第一次老麥說不想回去,通常他會靠北靠母說很熱,一直擦汗,嚷嚷著要回德國想家,但這裡湛藍的天空、很濕的空氣混著海風,30度的高溫但是一點也不熱。 謝謝同事跟我説這個天堂,還送我一套比基尼讓我穿,還被路人說好看。 嘿嘿😁
每天我們都非常開心,第一天第二天我失眠還會看工作手機回郵件。
之後手機根本就是丟棄狀態~一點也不會想到工作的事情,每天也都睡的很好。 而且有幾百年沒吃的好吃的熱帶水果,木瓜芒果基本款、蓮霧、釋迦隨你挑。
每天也都是水裡來山裡去,每天都游出去看珊瑚跟各式各樣的魚,河豚、獅子魚、石頭魚、熱帶魚🐡🐠🐟,各種魚啦! 老麥這個海中絞肉,Gopro拍到都記憶體滿載,心情很好做夢都會笑。
除了今天天氣不好不能浮潛游泳之外,每天我們都在水裡,身上永遠都只有泳裝加背心。
海鮮也非常好吃,老麥也吃了很多,一點腥味都沒有讓他懷疑「這真的是魚嗎?」
對於喜歡大自然戶外運動的人這裡是天堂,但如果怕蟲、怕壁虎、蜥蜴、蝙蝠、蚊子的人可能會覺得很無聊。
要說感謝疫情嗎? 來旅遊的人真的不多,絕大多數都是俄羅斯、東歐人、以色列人、還有零星德國人,我們還巧遇巴伐利亞來自Staubing的鄉親聊了一下,慢慢也感受到,世界慢慢回覆正常了,人們開始交談、移動、旅遊。
台灣還在二級,每天在指揮中心+1 +0 ,然後十四天隔離plus七天自主,大家還在搶疫苗,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算了,反正不回去不住台灣也真的沒我的事,不要給大家造成困擾就好。
如果你跟我一樣覺得就是兩津勘吉的身體,不甩病毒、覺得命很硬,禍害就是遺留千年的話,現在旅遊會是不錯的時機點。 但還是要提醒垃圾不要亂丟,我們連划獨木舟,都撿了撿了一點垃圾。
之前南亞海嘯還有因為氣候暖化,很多珊瑚也白化了,這邊也有一些珊瑚保育志工,希望下次回來還能夠看到繽紛多樣的海底世界。
最後,不知道費洛蒙發作還是怎麼樣,某人昨晚準備了燭光晚餐跟飯店裝飾,好心的飯店小姐前兩天還幫我們拍美照。
#我照片都沒修圖唷
#然後我曬到在脫皮了
#海中絞肉替我拍攝浮屍照
#照片太多無法上傳
#我們會徒手開椰子了
#荒島求生訓練營
#回去要認真工作了
#明天回去不用PCR感謝德國政府
#卡達說不用
#這邊PCR價格120歐起跳
#旅遊保險是一年期
#多用幾次免浪費
#第三季第二集上線了記得聽
運動後吃蓮霧 在 欣儀的營養聊天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上週末的飲食紀錄
假日總是讓人懶散
不是買外食就是隨便吃
加上這是期中考前的周末,不能出去玩
心情也更加灰暗=.=
陪伴孩子讀書真是一件苦差事啊~~~
期望今天期中考過後
全家可以恢復和樂融融的景象
(是有那麼嚴重嗎....>.<)
早餐
這飯糰就是手握便當
把便當的飯、菜、肉放袋中
不需筷子,直接用手拿著吃,好方便
由於飯量多,所以一份熱量為440kcal
沒有蔬菜,只有紫菜片有一點纖維
所以應該再加個生菜沙拉比較適合
但因為想喝拿鐵,所以選擇拿鐵
想減脂的人應該要選擇生菜沙拉+和風醬
或是美式咖啡比較低熱量
午餐
因為老公最近腸胃不適
我便煮了簡單的雞蛋粥
腸胃不適時,最好吃點清淡的粥
若胃有發炎可不用加蔬菜,只要雞蛋與白米就好
也能使用雞湯或排骨湯熬粥
如果有腹瀉等症狀,最好把油撈掉再煮較好
這是個簡單清淡的午餐,因為沒有蔬菜(纖維)
我飯後有吃一點蓮霧增加飽足感
不過下午還是好快就餓了
晚餐
午餐吃太少,晚餐想吃豐盛一點
(不過,老公還是只能繼續吃雞蛋粥)
我拿了塊鮭魚,把魚骨頭留下來煮味噌湯
鮭魚肉煎一下,炒個青菜
晚餐很簡單也很營養
因為中午沒有吃蔬菜,晚餐青菜就多吃點吧
懶散的一天,所以沒有運動 XD😚
只有做一點伸展操活動筋骨
#飲食紀錄 #一日飲食日記
運動後吃蓮霧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拒絕中國經貿打壓 台灣應建立貿易自主性!】
中國近日單方面宣布,自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引發台灣相關業者叫苦連天,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副總召高虹安、幹事長蔡壁如、賴香伶委員和張其祿委員在110年3月3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認為中國此舉明顯不合常理,應給台灣農民一個穩定信任的貿易環境!
1. 中國切勿以不實理由,透過貿易打壓台灣。
邱臣遠總召表示,去年我國出口到中國的鳳梨,檢疫合格率高達99.79%,這次中國單方面表示,因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而停止進口,明顯並非只是貿易考量,如今還傳出蓮霧、芭樂,恐成為下一波被中國禁止進口的農產品,導致台灣農民人心惶惶;邱臣遠舉例,過去2012年菲律賓與中國就曾爆發南海主權糾紛,中國立刻宣布暫停菲律賓香蕉進口,且所有菲律賓水果不再抽驗,須100%每批嚴格檢驗,同樣也藉此對菲律賓經濟層面施壓。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農產品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是不爭的事實,且中國大陸以「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手段干擾我農產品出口也非首例,突顯蔡政府在兩岸農產品進出口調控上成效不佳,以及制定風險管控預警機制上顯有失當。
2. 勿將農產銷售視為談判籌碼,應盡速建立農產品核心價值。
高虹安副總召表示,國內藍綠兩黨政策,長期以來都拿農民選票綁架農業政策,兩岸之間更是將農產品當成政治談判籌碼;這次的鳳梨風暴,藍綠兩大黨都應好好反省,為何農民的利益一再被政治操作?面對中國因素造成農產品產銷失衡,雖然政府在第一時間端出補助政策止血,但這並非根除問題的解方。
比方說去年蔡總統透過臉書歡喜慶賀台灣鳳梨出口澳洲,結果過了一年發現只出口了56公斤的「鳳梨乾」,或是從在野到執政不斷強調必須脫離對大陸市場過度依賴,但執政五年後對大陸市場出口的鳳梨佔比依然超過九成,南向、西進、中東等市場成果均乏善可陳。高虹安強調,農民真正希望的是政府能夠協助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從源頭系統性地掌控農產品產量與質量,建立台灣農產品核心價值,並將外移的產品加工鏈重建,像是早已外移至泰國的鳳梨罐頭工廠,才有辦法面對層出不窮的政治局勢變化,提供產業最大的彈性與生存機會。
3. 台灣政府應拓展多元外銷,不要鎖在中國。
去年我國生鮮鳳梨總出口45,621公噸,其中41,661公噸銷往中國,高達91.3%;過去六年來,也都有90%~98%,幾乎都鎖在中國市場。
蔡壁如幹事長表示,民進黨批評國民黨執政時期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並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但民進黨2016年上台後,銷往中國的鳳梨仍高達9成,仍然「把鳳梨裝在同一個籃子」。農委會正事不做,反而在行政院的豬農百億基金專案報告中造神,將主委陳吉仲弄成像是蔣介石的偉人勵志傳記。政府應盡速落實分散多元經濟市場,台灣農業經濟必須脫離對中國的依賴,並加強銷往單價較高的日本等消費力較高的國家,2019年銷往日本平均價格每公噸4.21萬元,就比中國的3.58萬元,高出18%。
近日朝野吃鳳梨救台灣的運動,蔡壁如提醒政府「每個人只有一個肚子」。以金鑽鳳梨近年各月份交易量來說,清明節前後才是大出的時候,3~6月產季共約有7100噸,政府、企業及民眾可採取預購的方式,讓農民安心度過難關。以產地來說,往年三月主產區在屏東、高雄(約佔46%),四月就轉往較北的嘉義丶雲林(47%),但去年三月高屏就佔62%,四月仍有54%,五月屏東還是第一,六月才是輪到雲嘉,解決屏東的量,大半問題就解決了。但若是過度鼓勵吃鳳梨,可能產生排擠效果,令其他水果的果農「剉著等」,如果中國接著發動其他水果的經濟戰該怎麼辦?蔡壁如說,國家治理不能只靠短期愛國運動的興奮劑,要靠長遠規畫調整體質,才是真正愛農民。
4. 農業行銷國家隊「台農發」至今績效慘淡
賴香伶委員表示,蘇貞昌日前曾說,總統蔡英文已指示將成立農產品國家隊,不會讓鳳梨價格比前幾年均價差。但事實上早在2016年底,就以農業行銷國家隊名義,由多個國營事業注資2.4億,成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且設計成民營公司,刻意規避國會與社會監督。台農發至今績效慘淡,成為農業界的笑話,如今中國暫停輸入台灣鳳梨,也不見應對手段,台農發董事長洪忠修是陳吉仲主委的學生,股權結構上又是政府主控,請農委會陳吉仲說明,台農發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不要一次危機就組建一個團隊。
5. 政府農業及經貿,談判配套應做好。
張其祿委員指出,蔡英文致詞時透露,自己幾天前接到一通電話,對方看到一個公文指稱,中國要暫停輸入台灣的鳳梨。對此,蔡英文表示,「這個暫停的動作,不符合貿易規定,也是一個不合理的措施」,因此,張其祿表示有以下三個疑問:
(1) 經貿自主提升:農委會本身之工作就是要提升產品品質、符合防疫檢驗標準。請問農委會這幾年,對於鳳梨前幾次驗到問題時,做了哪些努力?
(2) 兩岸協議的談判與執行:請問陸委會,在這次的鳳梨爭議中,陸委會是否已按「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進行溝通?2015、16年就生過類似事件,我方與對岸的談判執行能力是否有檢討提升的作為?
(3) 國際經貿訴訟的準備:既然總統都說這是不合理措施,如果兩岸協商機制無法解決,那就請盡速籌組國際貿易訴訟團隊,以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障礙原則,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提起糾紛仲裁請求。以培養我國後續可能面臨到的其他貿易糾紛時,所需要的國際貿易團隊。經濟部、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準備好了嗎?
李佳玲主任則表示,她觀察菜市場的現況,原本銷往中國的鳳梨如今「必須要靠國內解決」,家庭主婦在買水果的考量上,也可能認為鳳梨價格應該更便宜,高雄市等地方政府更需要確保菜市場的價格不會因預期心理削價競爭,反倒苦了農民的心血,她也希望大家上菜市場能夠支持台灣優質的鳳梨,度過這次危機。
莊貽量主任呼籲,鳳梨要擴展外銷,地方政府絕不能缺席,尤其是因為各國的喜好及包裝不同,高雄市或其他地方政府的農業局或果菜公司應將規格及包裝等資訊提供給農民;此外,政府更應積極推展台灣水果整體行銷,並建立台灣各地水果的國際品牌。
民眾黨團呼籲執政黨積極提出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正告中國切勿以農業貿易作為政治手段,企圖影響台灣政治板塊,加強分化台灣民眾,造成更深的對立;更不應讓基層農民受害,使兩岸長期以來建立的農業貿易信任逐漸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