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沒誠意,止血恐失敗】
面對論文抄襲事件,中國黨市長候選人「韓草包2.0」李眉蓁今天出面「放棄碩士學位」,意圖止血,好過日十點聲明如下:
1. 學位授予或撤銷,是根據《學位授予法》規範,學位最高授予單位為教育部,是國家給予,法律中沒有規範「#自我放棄學位」,不是當事人聲明放棄就放棄。
2. 李眉蓁放棄學位的做法是:「競選公報學歷欄刪除(碩士)這項」,這不叫「放棄學歷」。今年總統大選,中國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因為研究所學位來不及得到外館認證,在學歷欄就只寫學士,這並不是他「放棄碩博士學歷」。 如果李眉蓁有心悔改,請在經歷欄寫上:「曾靠抄襲得到碩士學位」。
3. 李眉蓁不僅涉及學術倫理問題,由於全本論文96%抄襲自另一本論文,錯字都沒改,更涉及違反《著作權法》,最重可以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李眉蓁過去已用此學位選上議員三次,對外宣稱自己是國立大學碩士而不是私立專科畢業,獲得許多利益,這些責任也不是「放棄學位」可以逃避的。
4. 李眉蓁道歉原因竟然是「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模糊市長補選焦點」,整本抄襲一事竟然辯解「#個人不察」,這根本不是道歉,而是脫罪,狡辯,根本無恥!整本論文都抄的,這叫「為謀求利益故意抄襲」怎麼是「個人不察」,掩蓋犯行,淡化動機之意圖明顯!
5. 中國黨主席江啟臣辯稱李眉蓁是「#年輕時的錯」,但李眉蓁抄論文時已經29歲,已經在2006年代表親民黨參選過市議員獲得不少選票,是「政二代公眾人物」不是「一般年輕人」,或許是選輸了要洗學歷,下次選更方便才會去抄論文,江主席對子弟兵標準如此的低,令人不解。
6. 李眉蓁抄論文時,已經開始參政,面對學術研究的態度是如此,那她面對政策執行的態度又會是怎樣輕率?令人懷疑,這位候選人其實是腦袋空空依黨意說話,只會靠助理寫稿的草包!
7. 李眉蓁取得碩士時是馬英九剛當選時,她研究的題目是當時「顯學」,指導教授,口試委員,都是當時可影響執政的中國黨的「學術顯貴」,這些人的責任,也該被追究!而藍營的兩岸關係研究,是不是就這種水準,只看意識形態近親繁殖,更該好好徹查!
8. 中國黨不思檢討,還繼續抹黑蔡英文、陳其邁經過國際學術單位認證無誤的嚴謹學術論文。更可見中國黨其實一開始完全沒有絲毫歉意,如果輿論沒有炎上,他們根本不覺得抄論文有什麼不對。
9. 而民眾黨主席忙著跟中國人一家親,蔡壁如竟也跟進輕拍李眉蓁,追打陳其邁,藍白合流態度明顯,顯見民眾黨不是中國黨側翼,他們其實想趕快取而代之,當中國黨2.0。
10. 高雄市長補選要回歸政策面討論,那就請沒有政策、連道歉都不會的李眉蓁退選,辭議員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退選 原因 怎麼 寫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MD 純粹只是利用選市長這件事來拉抬黨的聲勢,才不是因為惜才,吳益政怎麼看不出來呢?反正一定選不上,不如宣布退選,真心說出自己的想法,將 TMD 一軍,讓自私自利毫無格調的 TMD 不能再糟蹋自己,這樣還能得到一點支持肯定尊重,那都會是自己的,不會被 TMD 拿走。每次看到他,我就覺得好同情。
稍早吳益政在民眾黨的記者會上聊到陳菊。
很多民眾黨支持者聽完以後,可能會覺得很失望。原本以為吳益政會順著柯文哲和民眾黨的宣傳主旋律,狠狠地黑陳菊一頓的,沒想到吳益政的談話始終不失厚道,不但表達對陳菊的尊敬,也表示能夠體諒陳菊在政治現實中所遇到的困難。
而我從中看到的,是深刻的悲哀。吳益政與民眾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我幾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吳益政與柯文哲、蔡壁如勢將不歡而散。
🔹 吳益政說真心話,但這不是柯文哲想要的
平心而論,吳益政對陳菊的評價是中肯的。陳菊執政高雄初期,不分黨派、積極進取、勇於任事。中期達到巔峰、高雄市民光榮感大大提升,這都是大家熟悉的感覺。而晚期確實有組織老化、團隊內部爭權奪利的情形。蕪菁雜誌也不只一次提到這個狀況。
吳益政有這樣正確的認識,與不失厚道的講話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去肯定的。
問題是,這不是柯文哲想要聽到的。
柯文哲想要聽到的,無非是吳益政臭罵陳菊一頓,爆料陳菊的內幕,對她進行人格謀殺。柯文哲個人也好,民眾黨整個黨也好,都把陳菊當做最大的假想敵、政治的提款機,這早就不是新聞。如果有一個吳益政,以「高雄在地人」的角色,出來爆陳菊的黑材料,那就更有說服力了。
問題是,吳益政顯然不想跟著民眾黨的套路走。他選擇講出自己的真心話。
🔹 陳菊是陳菊,陳其邁是陳其邁
陳菊執政高雄的後期,確實多少有像吳益政所說的這種狀況。但我不同意吳益政的一點,是高雄並沒有「空轉四年」。陳菊市府內部固然有雜音,但首先,該做好的事情還是有做。衛武營藝文中心、鐵路地下化、岡橋污水處理場、各地的滯洪池……等重大建設,都如期完成;市府日常政務,也都還維持著一定的水準。
再者,2016政黨輪替以後,民進黨的中央政府,對高雄有很高的期望,非常積極在支持高雄。兩年之內,捷運路竹延伸線、捷運黃線、橋頭科學園區、大林蒲遷村案,都從馬英九時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樣還要被講成「空轉四年」,這點我無論如何無法同意。
只是短短兩年的時間,還沒來得及讓大家看到成績,性急的市民就把票投給了韓國瑜。而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力氣,把流氓痞子韓國瑜從神壇上趕下來。
這次補選裡,藍、白陣營的支持者,很喜歡把陳其邁跟陳菊綁在一起打,說「選陳其邁就是選陳菊」。但稍微熟悉高雄政情的人,都知道陳其邁不會是另一個陳菊。
首先,兩人派系不同;甚至比較熟悉高雄地方政治的人都知道,兩人之間是有恩怨的。陳其邁雖然尊重陳菊,但他有他自己的風格與班底,沒必要也不會對陳菊的政治遺產照單全收。
其次,兩人性格不同。陳菊有崇高的人格號召力,但是御下比較寬厚,這點在執政高雄的後期確實造成了一點問題。而陳其邁,就像政治圈內給他的外號「緊緊緊」一樣,做事比較嚴謹、也比較明快。
再者,兩人世代不同。陳菊終究是上一個世代的人,要逐漸卸下她的政治重擔;而陳其邁卻是處在政治菁英職涯的最高峰,套一句俗話說就是「當打之年」。
「每個人都有階段性任務、適合的人在適合的時間上場」,歷史就是這麼一回事。陳菊光榮地完成了她在高雄的任務,而我認為現在最適合高雄的人選,是陳其邁。
🔹 吳益政與民眾黨的悲劇性結合
吳益政和民眾黨的矛盾愈來愈大,到了旁人都會為他捏一把冷汗的程度。
吳益政是想做事的。做事需要「人和」,需要團結眾人齊心協力往一個方向前進。真正做事的人,不會過河拆橋;因為他很清楚,一旦過河拆橋,旁人看在眼裡,以後要做事就沒有人會幫你的忙了。
而柯文哲是想投機的。投機的人,隨時都在謀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有利用價值就急著稱兄道弟,沒有利用價值就翻臉不認人;而當與盟友逐漸產生矛盾的時候,他想的不是怎麼去「求同存異」,而是怎麼切割,把舊朋友一腳踢開,好為未來的背骨做伏筆。
切割之快,甚至早上還歡歡喜喜跟國民黨合演一齣「拆質詢台」的龍鳳大戲,下午就發新聞稿說不關民眾黨的事了。
台北是一個活在媒體光環下的城市;台北已經是個過度發展的城市,能做的大事不多,卻集媒體三千寵愛於一身。當台北市長的人,每講一句話,都有媒體在「堵麥」。久而久之,他關心的,就不是怎麼紮紮實實把台北市政做好,而是充份利用台北的媒體光環,進取總統大位。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民眾黨連黨員大會都還沒開過,內部就已經鬥成一團。摩鐵事件、便當事件、金牌事件……你以為這些事件都只是偶然嗎?不,這都只是無仁義的內部鬥爭,浮上檯面給外人看到而已。
吳益政批評說,陳菊後期四年,底下的人都在爭權奪利。他卻沒注意到,民眾黨還沒「對年」,就已經鬥到外人看不下去的程度了。他不能接受菊系內鬥,卻欣欣然跑去跟民眾黨合作,這難道不是糊塗透頂嗎?而在有控制狂性格的柯文哲、蔡壁如操縱下,孤家寡人的吳益政,真的有「做自己」的空間嗎?
🔹 陳菊的光榮謝幕
回到陳菊出掌監察院的話題。
很明確地,陳菊把自己定位為「末代監察院長」。
俗話說,上場容易退場難,要幫一個體制中存在了七十年,雖然功能上已經變成「盲腸」,但始終尾大不掉的老牌機關收尾,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員要往哪裡安置?業務要怎麼移轉?更不要說,修憲工程都還八字沒有一撇;陳菊作為幫監察院收尾的人,又要怎麼跟立法機關,甚至是公投的民眾溝通?更何況,做完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能有什麼政治未來性可言?難不成還能聚積人氣去選總統?
難,難,難。而為什麼是陳菊來做這件難事?
原因無他,任勞、任怨、任謗,只求當下不求未來,如此而已。
陳菊的清廉問題,網路上的討論已經很多,藍、白陣營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不值一提。但我也相信,媒體形象比陳菊好的所謂「清流人士」,隨便抓也有一大把。問題是,天下清流熙來攘往,勇於任事者能有幾人?陳菊沒有把子弟兵帶進監察院,甚至離開了她奉獻一輩子的民進黨;現在的她,其實就是在燃燒自己最後的政治生命,來為台灣的憲改工程打地基。
正因為如此,我對陳菊的尊敬又更深一層。
寫了這麼多,主題只有一個:「做事的人,和做秀的人」,如此而已。
(圖片來源:Laurentiu Morariu@unsplash.com)
退選 原因 怎麼 寫 在 唐啟灃 Kevin T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書展,我想說的是⋯>>
有時候我會想,當我們做一個決定時,可以顧及多一點其他人的感受,你說有多好?
如無意外,昨天本應是書展的第一天,但卻因為這次不知道是天災還是人禍的原因,令一年一度的書展延期進行。
書展延期,是應該的。
在一個不安全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讓作者讀者出版社前來書展參與。
但是,難道主辦方就不能早一點通知和決定嗎?
一直說放心放心,一直說可以可以,一直說沒問題沒問題⋯ 但上星期明顯的社區爆發後,難道就真的要待至星期一,書展舉行的前兩天,才宣布延期嗎?
事情誰對誰錯,很難一錘定音,我想說的只是:
別人的時間也是時間;別人的心血也是心血。早一點給人有個預算,大概是種成熟一點的做法。
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寫字人,我的出版社也不過是一間小小的香港出版社,除了無奈,我們做到的其實也只是很少。
早幾天我和編輯說了一聲加油,寒暄幾句後,得知這段時間大家也過得不容易。不只是出版界,展覽界的人也同樣遭殃。
我問,那怎麼辦?
編輯這樣的回答了我:
「展覽業界這幾個月面對很大的困難,以往我們也是先付六七成興建攤位的費用,但今年,為了支持業界,我們一筆過付款。身為一間小小的出版社,我們可以做的其實很微小。」
看後,我的眼紅了。
對呀,我們也很微小,但若然可以在困難間互相扶持,冷漠間多點同理,其實,我們也很偉大。
偉大與渺小,不是你擁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如何善用你僅有的能力,去創造最大的溫柔。
謝謝亮光文化,能夠與你這些年來共同進退,選擇善良,大概是我在寫作路上最值得自豪的事。:)
最後,但願大家可以支持我們的亮光網上書展。
你們不買我的作品不要緊,我們還有林夕,有DustyKid,有鄭梓靈,有陳詠燊⋯ 相信總有一位,能喚起你重新開始閱讀的衝動。
別忘記:為別人想多一點,其實我們也偉大。
亮光網上書展 所有書籍八折優惠
網站:https://www.signer.com.hk/bookfair2020online/
WhatsApp優先訂購:5542 0543(請列明收件人
姓名/地址/電話/書名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