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西淨水場」工業用水使用費大解密!
為了解決地方上產業供水不足問題,#經濟部工業局 攜手各單位啟動「⛏#借道福馬圳圳尾供水工程」,打造全國首座專門供應工業用水的「💧#彰濱線西淨水場」,為了避免與自來水系統水源競爭,彰濱線西淨水場的取水位置,定於 #烏溪 流域下游河段,藉由圳道沿途農田所排放農業回歸水,將本來要放流到大海的雜排水,收集後淨化成為廠商製程的工業用水💦
因應其水源特殊性,該場的產水成本包含:✅淨水場操作營運費、✅原水借道使用費、及✅區內供水幹管維護費 等3大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淨水成本
👉淨水場營運所需費用(如加藥費、動力費、人事費、設備維護費、污泥處理費等)。
#借道使用費
👉借用彰水會圳道輸送原水費用。
#區內管線營運維護費
👉供應園區內工業用水主要管線維護、管理費用。
另外,原計算供水價格約為30.35元/噸,但是為了減輕廠商負擔,經濟部工業局與相關單位共同研商,以變更營運模式的方案辦理,就操作營運成本評估調整後降低至25.66元/噸,並採單一費率計收,相當於一噸水替用水戶節省4.9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壹、大林蒲遷村,農地漁民誰來顧? 一、大林蒲遷村計畫書有如兒戲 市府9月編了「大林蒲遷村計畫書(草案)」薄薄幾頁,只有原則,根本沒細節,這也能稱計畫書?這是兒戲吧? 二、大林蒲遷村農地如何處理? 有關於農地部分,所謂的草案只講依「高雄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及救濟自治條例」辦理,卻完全...
農業用水價格 在 陳吉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農業部門全面啟動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淨零排放執行路徑】
從去年到今年五月,臺灣遭逢了百年大旱,對農業部門造成嚴重影響,此影響不只衝擊到個別農民的生產管理,還包括農業的灌溉用水來源及調度,去年二期1.8萬公頃及今年一期7.4萬公頃的停灌面積是過去20年來最高,甚至田間的病蟲害也都因此變得更為嚴重。然而今年5月底進入汛期後,到7月及8月初的幾波豪大雨,卻又帶來了嚴重的水災,全面影響到國內蔬果的生產,對市場供需和價格穩定造成了相當的挑戰。極端乾旱緊接著超大豪雨,氣候的異常在在讓農產業遭受打擊,最終受害的就是廣大的農民和消費者,可見面對嚴峻的氣候變遷趨勢,我們沒有人是局外人。
我在進入農委會服務之前所從事的學術研究、發表的國際期刊論文許多主題都是針對氣候變遷對農業、水資源、公衛等層面帶來的影響,並提出相關的調適策略。20多年的研究和第一線實務的經驗,告訴我們臺灣農業部門對於未來只會更嚴峻的氣候變遷趨勢,必須研擬更具體的調適策略,而且已經迫在眉睫。其中最重要的,是臺灣農業部門要更優先於其他部門完成淨零排放。
農業部門要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找出最有效率的調適策略及達成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我提出以下具體執行策略:
1️⃣ 啟動全國農業部門所有利害相關團體座談,從學術界、農民團體、青年農民、消費者團體到社區,與農委會共同集思廣益完成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
2️⃣ 農委會將會公佈淨零排放的執行路徑及具體實施方法,邀集各界共同參與響應,尤其是民間企業。
3️⃣ 我將要求農委會所屬的全部單位,包括負責產業的農糧署、漁業署、畜牧處等;負責國土保安及水資源的林務局、水保局、農水署等;以及所有試驗改良場所,將淨零排放及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列為未來重點施政項目,並投放足夠的預算及人力。
我們施政不只為了這一代,還要為了下一代;不只為了臺灣,還要為了地球永續來努力。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農業用水價格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咖啡(一)】
我們之前大概有幾篇的文章有稍微聊到越南咖啡,喝習慣阿拉比卡咖啡的人初次到越南喝咖啡會非常不習慣,濃厚的咖啡味其實跟原本我們一邊喝的咖啡種類也都不太一樣,其實這種咖啡豆又叫做羅布斯塔咖啡豆,在越南非常的盛行,且價格也相對阿拉比卡來的低,這禮拜就用兩篇篇幅的時間,讓我們來跟大家好好地介紹越南咖啡的來源以及一些特色地方。
1.越南咖啡的起源
講道一個東西我們就喜歡先介紹起源,最早在1857年由法國傳教士帶入越南的第一個品種的咖啡其實是阿拉比卡咖啡,一開始在寧平、清化、義安以及河靜開始進行測試與栽種,後來將這個種植面積延伸到中部的省份,包含廣治與廣平,原本有在往更南部發展,但是最後發現栽種最適合的就末屬於中部的一些高地地區。後來在1908年,法國人將羅布斯塔咖啡豆帶入越南,最主要原因是阿拉比卡咖啡在越南環境的種植下產量不高,因此希望用這個新的品種來取代阿拉比卡咖啡,所以在1910年代開始,種植羅布斯塔咖啡的面積就愈來愈多,在1940年代種植咖啡的面積來到13000公頃,咖啡數量來到1500噸左右,而讓整體越南咖啡經濟起飛,要從1986年後開始說起。
2.越南咖啡的政策改革
在1975年越戰結束,當時從蘇聯複製到越南的經濟政策有些失靈,所以在1986年越南政府開始進行改革策略,其中咖啡就是一個大項目,越南政府就將很多的資源投入在咖啡產業上,其中還將咖啡特別作為一個農業部門,也在此時成立越南咖啡聯盟(LHXNCPVN;VinCafe的前身)希望能夠擴大種植的面積,除了國營農場外,政府也鼓勵個人家庭栽種咖啡,來擴大越南咖啡的產量,在1980年代後期,阿拉比卡咖啡才回來到越南種植,包含越南已經有技術去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能夠生產Catimor的咖啡(其實Catimor咖啡算是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雜交種類),就這樣,在1990年的後期,越南成為東南亞主要的咖啡生產大國,越南咖啡也是每年20-30%的產量成長,主要生產的羅布斯塔咖啡豆佔92%,所以其實在這段期間的成功要素包含了咖啡國有化、民營企業不斷的經濟複製,咖啡加工業興盛,讓整個產業突飛猛進。
3.越南咖啡的種植技術
在這邊簡單聊一下越南咖啡技術,在1990年開始,越南創造許多咖啡農業研究會,特別去研究一些雜交種的羅布斯塔咖啡,因此也在此時培育出10幾種的羅布斯塔種類,對於土壤、病蟲害對抗能力以及氣候方面都更有適應性,這個也是產量能夠提高的關鍵。其次是生產系統,在越南咖啡種植上主要有兩種種植方式,其中有一種是交叉混種的方式,意味著在咖啡農田裡面種植其他種類的植物,包含辣椒、鳳梨等作物,其中很大的效果是能夠為為咖啡樹遮陽、防風以及保持水分,讓咖啡的整體產量可以提高,也因為大量種植其它的果物,所以也幫助當地就業機會的提升。最後是在咖啡的採收方式,越南較大型的咖啡商會用水洗加工的技術來確保咖啡豆的品質,因此在多榮市(Đắk Lắk)就有16座的水洗加工廠,年產值可以來到64000噸的咖啡,以上就是簡單的介紹越南咖啡的一些種植技術。
這篇主要就著重在越南咖啡的歷史,1986年開始的改革政策的成功因素,最後就是越南在這段時間以來技術上面的提升,咖啡對於越南算是非常大的出口產品,相信很多人到大叻都會去買咖啡豆,下一篇就來介紹越南咖啡種植的地方以及羅布斯塔咖啡與阿拉比卡咖啡的比較。
農業用水價格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壹、大林蒲遷村,農地漁民誰來顧?
一、大林蒲遷村計畫書有如兒戲
市府9月編了「大林蒲遷村計畫書(草案)」薄薄幾頁,只有原則,根本沒細節,這也能稱計畫書?這是兒戲吧?
二、大林蒲遷村農地如何處理?
有關於農地部分,所謂的草案只講依「高雄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及救濟自治條例」辦理,卻完全沒具體內容,大家還是霧煞煞。事實上,拆遷補償救濟自治條例裡只講到了地上物補償,這就是第十八條講的「農作改良物及畜產遷移之補償標準,由本府農業局另定之。」卻沒講到農地本身的處理機制。請問農業局長:
(一) 你對大林蒲的農作改良物地訂了補償標準沒?
(二) 更重要的是,農地部分不在補償自治條例裡面,這該怎麼辦?農地也要一坪換一坪,你們會為農民請命嗎?
三、漁民部分又該如何處理?
拆遷補償救濟自治條例第十九條也講到:「水產養殖物遷移之補償標準,由本府海洋局另定之。」那麼請問海洋局長:
(一)鳳鼻頭漁港現還有多少漁民、漁船、漁具,你們是否都知道?
(二)目前停泊在鳳鼻頭漁港內舢舨共計78艘,漁船3艘,有拖網、刺網,你們要全部收購嗎?用多少價格?補償標準訂出來了沒有?
貳、君毅正勤污水管舖設問題
君毅正勤國宅社區由多棟12樓住宅大樓組成,其污水下水道於民國83年國宅開發時已配合埋設完成,污水經由地下室化糞池採壓力排往區內側溝,因區內巷道底下接鄰地下室頂板,早期以淺埋連接管及側溝截流方式辦理用戶接管,因此,必須以廢除地下室化糞池改管方式,藉以辦理實質用戶接管,達到改善環境衛生,削減河川污染源。
原計畫花1.3億,應該在2年前就完成,請問水利局目前狀況如何?
參、工業缺水問題
一、高雄每日155萬CMD,用水緊繃
高雄每日約需 155 萬噸水,高屏堰地面水每日 110 萬噸,鳳山水庫每日供應 30 萬噸,另外地下水(含伏流水)每日15萬噸,這樣的供水量已經達到極限。
二、工業區加入搶水行列,十年後缺水23萬噸
目前用水緊張,然而高雄現在還有開發中的工業園區將要加入搶水行列:
(1) 橋頭科學園區最高用水量是4萬CMD(公噸/每日)
(2) 仁武產業園區1.2萬CMD
(3) 和發產業0.55萬CMD
此外,現有的臨海工業區等也會增加用水需求,再加上民生用
水也可能成長,高雄市預估民國120年每日用水缺口達23萬噸。
三、再生水補得過來嗎?
經濟部預計公告之「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高雄將被列為首波名單。為解決困境,經濟部打算加強再生水的利用,在再生水發展條例規範下,未來境内新設廠或舊廠擴增產線,用水量超過3000噸工業用水須強制使用50%以上再生水,新法勢將影響高雄未來之產業發展。
但單靠再生水廠,能補足23萬噸用水缺口嗎?高雄第一座已完工的鳳山再生水產可供應4.5萬噸。第二座設計建設中的臨海污水處理曁再生水廠,第一期供應臨海工業區內中鋼、中油、李長榮化工、李長榮科技、中石化等5家工廠每日3.3萬噸再生水,總經費約新台幣39億元,計畫向内政部營建署申請補助(中央補助92%,市府自籌8%),未來最高可擴充到日產 6 萬噸。
鳳山加臨海兩座再生水廠,最多只有10.5萬噸,這個離23萬噸還有很大差距,要怎麼補?
四、新設每日用水3000噸以上公司要用50%再生水,辦的到?
另一個問題是強制新設每日用水3000噸以上公司要用50%再生水,這如何強制法?做得到嗎?
五、高雄水自己用都不夠,未來竟還要支援南科20萬CMD?
南科目前用水量約21.5萬CMD,在台積電設廠後,預計在115年將會到達32.5萬CMD。我們從水利署的穩定供水方案看到,中央為了讓南科不缺水,竟然打算在「臺南高雄水源調度108年完成」後,要把高雄送水到南科由現在的5萬CMD增加到20萬CMD!
高雄水已經不夠用了,中央竟然一口氣還要抽20萬CMD的水給南科用,這會不會太誇張了?原來水利署花了幾十億做「南化高屏聯通管工程」把原水送到高屏溪攔河堰並不是支援高雄用水,而是為了南科,請問水利局長,這樣可以嗎?

農業用水價格 在 104年抗旱停灌Q&A Q: 農業水權順序優先於工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Q: 發展節水工業而非高耗水工業,並應提高工業用水價格,限制農業用水會拖垮國家糧食自給率。 A: 一、經濟部工業局自92年起即針對用水密集、高耗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