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無毒農的逸峰,我好久沒出差了,主要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最近疫情趨緩一點,所以就冒著大雨來到台中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藥毒所),我們準備進行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厲害的合作計畫,如果這個計畫成行了,無毒農把關的能量會大大大大大提升,可能會變成.....超級~~~~無毒農....哈,反正我覺得很厲害就是了。
藥毒所成立於民國 74 年 元 月 1 日。其前身為臺灣植物保護中心,設立於民國60年,原為政府與聯合國合作設立之機構,自從撤出聯合國後,經費則完全由政府負擔。由於在維護農藥安全合理使用及降低農藥用量之研究上,成就傑出,遂於民國74年納編為省政府農林廳所屬專責農藥及毒物研究之機構。
無毒農成立了五年,這好像還是我第一次來到藥毒所,不是很確定藥毒所有沒有接民間農藥殘留檢驗,因為無毒農在這五年當中,我們主要送驗的單位是成功大學永續實驗室,大概統計一下這幾年的送驗件數,應該已經破千件,如果一件是 3000,光在檢驗費上,我們就至少花了超過 300 萬。
我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呢?因為極端氣候的關係,讓農民種植作物的挑戰加劇,能符合無毒農標準的農民越來越少了,同時也希望了解一些為消費者把關的新技術,所以來藥毒所的專家聊聊,一個下午收穫真的不少,也看到很多新的設備跟技術,會談結束後,讓我對接下來的挑戰更充滿了信心!
颱風又來了,天佑台灣,也希望農民損失可以降到最低。
農林 試驗所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智慧農業大步走 加速擴張帶動成本降低
農傳媒 20210529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陳彥佑、李春燕、陳思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張淳淳、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 林意潔
近年因資訊快速且多方突破發展,使其他可應用之領域及軟硬體同步帶動變化,除在網頁設計優化、開放資料多元應用、IoT、ICT、資料分析工具便利化及資料視覺化發展外,乃至高端如大數據、AI應用,也頻受矚目,本文將分享2019年日本農業Week活動資訊與及後續的發展方向觀點。
日本東京農業Week
2019年10月,農委會及工研院單位同仁於強烈颱風哈吉貝影響東日本時,自費前往日本東京農業Week參訪並收集資訊。這次展覽結合日本原有的國際農業資材展、國際次世代農業展、國際6次產業化展及國際畜產資材展,於千葉縣幕張展場合併為單一農業展 ,規模龐大,超過600家日本及各國廠商,3天展期近4萬人次登記參訪,展場中另有登記參觀的工具展和園藝展,三大展覽幅員非常廣闊,並結合不同農業發展方向,吸引各國的農資、機械開發公司、農企業、政府單位、研究單位等相關人員參觀,龐大的資訊量,如要仔細體驗及參與,勢必耗時一天半以上。
農業資訊的進階應用,目前可說是「百花爭艷」狀態,功能近似產品不斷推出並相互競爭,如各類無人機、辨識系統、管理軟體、機械外骨骼、管理連動應用平台等,各有特色,本展覽不僅止於展示農業相關資訊外,亦有各種農業資材的應用、新型態資材及栽培設施、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器具、農具等展出,以「農業展」而言,可說非常完備,也明示了農業各領域將走向相互融合的方向。
接下來,筆者將就「無人載具、軟體、機械外骨骼、資材與技術」等主題,與各位讀者分享本次見聞。
無人載具
無人機為近年熱門發展的器械,包含水、陸、空形式及自動採收機等其他功能性的無人機械等,依需求而有不同的機型和設計,甚至有異業結合開發,如汽車企業結合飛行用藥無人機的共同開發,成為更便利作業的用藥組合,無人機發展方向為公分級精準定位及便利的自動作業,搭配遠端作業器具和軟體,可實現遠端作業、減少勞力及增進田間作業安全,達成精準農業及安全農業的目標,並減少農業缺工的問題。
軟體
2019年日本農業展展出的農業軟體,大多具整合及記錄性質,性質相似的軟體數量眾多,部分並搭配感測器械共同推出的軟體,如設施栽培內監測環境及疾病預測的軟體。另外,結合UAV多光譜拍攝做作物肥份影像解析的軟體,再以UAV定點調整施肥量;紀錄田間從業人員的工作與休息時間、體溫等紀錄和提醒的監測軟體;農產品行銷部分,不少廠商提供B2B 及 B2C類型的「農產品銷售管理系統」,提供生產者和消費者進行互動和販售;生產部分則提供生產者付費的管理解決方案(或稱營農指導員),內容類似國內植物醫生及農業張老師等,針對委託者進行客製化的栽培管理服務,提供者主要為日本國內廠商。展場另有攤位進行日本各地農產品、農藥施用講習、農產公司產品推廣。
機械外骨骼
機械外骨骼(又稱肌甲裝、動力服、Powered suit),主要以外骨骼模樣進行依使用需求設計,為著裝後可提升特定功能的裝備,在農業領域常見為提升搬運重物效率、避免重複動作造成職業傷害的外骨骼,對於務農人口老齡化及新農民的身體保護都有絕大幫助。而本次日本農業展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為著裝簡易化、輕量化的類型,甚至輕如一般大衣,且穿戴方式接近衣服的形式,展出國家為尼德蘭,筆者親自著裝試用後,明顯感覺提升搬運重量效果及作業時保護腰部的功能。未來外骨骼也將可結合或協同其他器械協同進行複雜作業,因應國內日益老化之農業從業人員及雇傭勞力減少部份,具有廣大的發展潛力與商機。
資材及技術
各式農業資材與技術亦是本次亮點,在栽培設備方面,有各種育苗材料、家庭用耕栽培裝置、高效能燈具、有機肥與土壤微生物商品、栽培介質,以及溫室建材組裝展示、植物工廠VR參訪、授粉資材等。防治資材方面,品項同樣繁多,除各類噴頭、農藥製劑及無人機用製劑外,在其他防治資材方面也具備高度多樣性,如生物防治罐、蟎類陷阱、安全可溶農藥包裝、費洛蒙產品、燻蒸器具、各色光波誘蟲、忌避燈、有害動物聲光忌避設備,及施藥專用口罩等。在採收及包裝的資材部分,則有透氣長貯包裝及包材等。上述資材多為跨領域合作開發,顯示農業研究相關人員可多與其他領域確切進行交流討論、研究協作,共創解決農業問題技術。
商業化生物防治天敵製劑罐。
農業科技因資訊技術的發展,有爆發性的成長,許多內容都逐漸貼合Global G.A.P及作業標準化、自動化、安全性提升的需求,從參訪各專案及產品項目來看,無論直接引進或進行跨領域開發合作,就「目的」、「經費」及「合作」、「商業模式」,皆須在不同領域的多方完整溝通理解後有明確同步,否則將易陷入單方利用;或因領域差異而限縮成果,浪費經費、時間,且無法解決問題或強化開發,因此未來農業資訊跨領域、組織合作時,必須更精實及對目標有共識。
2020年的日本農業展及日本農業發展政策,重點之一為智慧農業的成本降低及普及化(如搭配日本的準天頂衛星的精準定位,減少定位儀器成本),配合日本農林水產省針對智慧農業公告的政策「スマート農業推進総合パッケージ」(Smart Agricultural Promotion Comprehensive Package),並在資料格式規格化後與其中的WAGRI平台資訊連動(2020年開始公開OPEN API的服務),且於日本全國148個地區執行智慧農業實地作業示範推廣,無論從政策資料或展覽內容,均顯示智慧農業不僅只是單一的農業發展區塊,而是上述各類展出區塊內容的各項統整,也宣示了日本的智慧農業逐步走向橫向連結及加速擴張的階段。2021年開始日本農業展的其中一個展區「次世代農業EXPO」也將改名為「スマート農業EXPO」(智慧農業),可以想見智慧農業發展的比重越來越多。
本次除參觀展覽外,筆者亦前往大學拜訪開發茄科IPM技術的教授(前農研機構研究員),教授於對談中提到日本推廣IPM時,也遭遇農民傾向選擇簡單便利的害物防治方式(如單純使用農藥),使IPM即便效果卓越,但因操作相對複雜,降低農民採用意願,因此對於新科技或現有技術的推出,如能具備便利且直覺模式,將有機會提升利用率。
因應COVID-19疫情影響、氣候變遷及人力缺乏情形下,智慧農業企業加速選汰,筆者數年來參訪農業展及持續關注智慧農業演變,雖農業資訊更迭速度,不若科技業以「季」為計,也可略以「年」計變化,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規劃每年或隔年參訪相關展覽,即可看見發展的趨勢及進度。待疫情趨緩後,無論公費申請或自費前往,日本農業展都非常值得前往參訪及收集各類資訊,或接洽引進適用國內的技術、資材,將有助持續強化國內農業競爭力及研究能力。
附圖:日本農業展於2019年開始將多個展覽一併展出。
東京農業展展場情形。
自動採收機器人示範採收蘆筍。
汽車企業與無人機公司的合作開發無人機用藥組合。
軟體應用種類多元(左至右為UAV應用、影像辨識、作物販售)。
月租型農業栽培管理軟體。
機械外骨骼輔具。
韓國企業的梨果類授粉用花粉噴射機(搭配噴藥車)。
農藥資材展示,提升安全性的可溶性農藥定量包裝(類似洗衣球)。
施用農藥使用口罩。
資料來源: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9516
農林 試驗所 在 陳儀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雲海國小永安分班大自然課程,點亮石碇山村創生》
一邊滑著手機「拈花惹草」學當「公民科學家」,一邊巡禮閒置校園訴說兒時記憶,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老中青近百位居民5月2日齊聚翡翠水庫湖畔的雲海國小永安分班,為沉寂三十多年的「永安國小」慶祝新生,也宣示要用環境教育開展地方創生事業。
選在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在台北植物園與嘉義樹木園南北兩地進行「2021城市自然大挑戰」活動,教導志工使用手機軟體「iNaturalist(愛自然)」學當公民科學家建立地方動植物名錄。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在新北市環保局的經費支持下也主動爭取加入,用青銀共學環境教育的方式,選在翡翠水庫湖畔跨出地方創生的第一步。
「城市自然大挑戰」是始自2016年的全球活動,最早從美國加州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和舊金山的加州科學館兩地拓展,號召全世界的公民科學家、自然觀察者、學生、非政府組織志工,每年使用「iNaturalist(愛自然)」進行為期4日的在地動植物同步調查。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今年以「訪花者與牠們的產地」為主題,教導志工找尋植物園內的昆蟲與開花植物,石碇永安則是第一個加入這項活動的地方社區。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研究員李俊緯指出,石碇永安社區雖因翡翠水庫限制開發而發展受限,卻也保留完整的森林生態,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還保存烏來杜鵑、食蛇龜等珍稀物種,非常具有發展森林療癒、環境教育解說、生態旅遊的潛力。在「iNaturalist(愛自然)」開設的「新北石碇永安社區植物誌」就有超過千筆觀察紀錄,辨識的物種超過五百種。
講到石碇永安許多人可能不熟悉,但若介紹這裡以「千島湖」聞名,就知道這是北宜公路上距離台北市區約四十多分鐘車程,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的觀光景點。
社區內有一座現為雲海國小永安分班的「永安國小」。身兼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永安里里長蕭敏玲說,校園因當地人口外流而學童數不足,於民國80年代併入雲海國小成為永安分班,校舍也因學童由校車接送至位於北宜公路上的校本部上課而閒置。後經石碇區公所李浩榕區長與里辦公處合作,由區公所爭取代管永安分班校地轉型環境教育用途,始成為地方創生的契機。
永安分班校園接壤著名景點「失落的村莊」而與下方的翡翠水庫相連,「失落的村莊」落寞述說永安里當年被水庫淹沒前的茶業發展盛況。負責人、現為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武雄就說,「永安國小」是在地居民在宮廟宗教信仰以外社區認同與情感凝聚的重心,因為老一輩的居民不僅參與捐地興建永安國小,中壯年居民的兒時記憶也在此度過。
永安里居民以種茶與製茶為生,是文山包種茶製茶技術傳承重要地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武雄表示,文山包種茶是石碇先有,之後才傳入坪林,茶農土地被徵收做為翡翠水庫淹沒區前,永安茶葉生產量不只銷往台北,連坪林都到永安買茶,而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辦理製茶競技,也在永安的台灣省茶葉製造示範工廠進行。後來水庫興建淹沒示範工廠,永安國小也遷移到現址,但不敵人口外流而逐漸閒置。
如今,永安茶業盛況故事,除了聽耆老訴說,或是偶遇翡翠水庫水位下降露出製茶工廠遺址可供遙想之外,乘載永安居民記憶的「永安國小」如何活化,成為在地與出外子弟引頸期盼的大事。因此蕭敏玲里長推動農村再生,希望結合農業生產、產業文化、生態保育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等多用途功能,活化永安國小作為環境教育場域與振興社區產業的中樞。她的構想不僅獲得雲海國小劉世和校長的支持,在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的引薦下,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響應地方創生政策,投入經費修繕永安國小部分閒置教室,不僅為在地居民注入一股強心針,也為永安社區推動地方創生跨出第一步。
在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的協力下,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支持修繕永安國小閒置教室,猶如在失落的村莊點亮一盞明燈;新北市環保局支持永安社區居民參與林業試驗所的公民科學家計畫,為永安國小軟體活化跨出第一步。接下來永安社區在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社區林業計畫支持下,將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保育瀕臨絕種的食蛇龜。石碇永安的地方創生行動,正透過各界以「大隊接力」的方式薪火相傳,重新擦亮永安茶鄉的綠色金字招牌,指日可待。
#地方創生
#公民科學培力
#環境教育
#森林療癒
農林 試驗所 在 台北直播>介紹林試所& 加值文創(專訪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 · 台北植物園專題演講- 台灣植物的故事(Part 1) · <台北直播>海有個鳥地方-臺灣北部濱海鳥類特展(專訪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兼主任姚正得). ... <看更多>
農林 試驗所 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