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小遊戲勾起孩子學習的樂趣
#線上親子情緒療癒課程
#藝術治療情緒管理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7月份第三週,#親子情緒教養線上課程,寧寧老師與寶貝們一起來 #學習更多疏通情緒的方法 以及 學習 #孩子遇挫折時如何陪伴孩子 。
課程前40分鐘,我帶著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來學習:
⏩ 複習 #深呼吸疏通生氣情緒
⏩ 共讀情緒繪本「 #我的感覺系列 #我好生氣」
⏩ 一起認識更多疏通情緒的好方法
⏩ 生氣時,我有好多妙方-#選擇輪
⏩ 生氣小遊戲:情緒迷宮、情緒連連看
到了第三堂課,寧寧老師除了帶孩子們複習「深呼吸」,也進一步透過 #我的感覺系列我好生氣 繪本,來與孩子們討論,要讓自己心情舒緩下來、讓自己舒服一些,還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自己呢? 繪本中提到很多方法,都是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進行的。
情緒是需要被接納、疏通的,而不是壓抑、否認。在情緒來襲時,我們幫助自己舒緩,方法越多,我們的選擇就越多,當選擇越多,彈性就越多。也就是,當生氣時,孩子依舊可以哭、可以鬧宣洩情緒,但需要家長幫忙,同時拉開拉大自己的選擇性,開始練習,除了哭跟鬧,我還有哪些選擇。孩子知道有選擇,認知功能就會運作,當認知功能的運作功能越好,有情緒時,便不容易失控。
這次的情緒小遊戲是情緒迷宮和情緒連連看,也是由寧寧老師自己製作,可以放在平板中用手指頭玩~
小遊戲幫助孩子辨認情緒,讓孩子對情緒更加敏銳~🎡
✅在家長的部分,寧寧老師與家長們聊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挫折?
#孩子挫折時我們如何因應?
#平常如何與孩子一起學習提升挫折容忍度?
#正向情緒教養
#同理心教養
#親子療癒
#孩子生氣時該怎麼辦?
✅7月第一堂線上親子情緒課程:認識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77137269360951/?d=n
✅7月第一堂線上親子情緒課程:好生氣沒關係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81613135580031/?d=n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n
✅如何因應孩子的大哭大鬧?孩子的叛逆有話要說,哭鬧背後是更深的同理需求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843507712723909/?d=n
✅寶貝在外發脾氣,就這麼躺在地上,爸爸媽媽都怎麼辦呢?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881096588965021/?extid=vU1gNrGPShSl768J&d=n
🔽媽咪分享上課之後,將情緒小遊戲印下來並護貝,可以重複玩,可愛的小Q寶,玩得開心,也有成就感呢~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MIRRO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總是覺得黑色感覺負面,卻忘了其實黑色是所有色光被吸收所造成,就以顏料為例,把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最後就變成黑色。 如果三原色各自代表一些人的感受與特性,紅色代表衝動、愛;黃色代表單純、童心;藍色代表悲傷、冷靜⋯⋯那麼黑色,比起其他顏色更加像一個人。因為人就是由大量情緒面向混集而成。 有情緒從來沒...
「辨認情緒」的推薦目錄:
辨認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在限動po我在畫水彩或捏黏土,偶爾會收到可愛私訊問:老師會教嗎?
其實很少給孩子在課堂中做依樣畫葫蘆的作品,一個原因是光是準備原創音樂就有得忙了,實在沒有時間再準備材料,一個原因是我不喜歡讓孩子最後呈現的作品都長一樣,所以在我沒有把握可以讓孩子能夠有足夠空間時間創作的狀態下,就不會做。
因為孩子明明就是個 #天生的創造者 啊~無論是藝術或是音樂創作都是,在我小的時候畫畫、做黏土、拼貼、檢破銅爛鐵做東西(小時候的抽屜有一大櫃是撿來的),這些事情就是我表達我自己的方式之一,創作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是比音樂還要自然,只要有資源,就可以歡天喜地的創作。在音樂裡,我到高中才發現自己能夠自由的鋼琴即興(不是考級數的那種陪伴奏和即興,完全不同角度出發🤪)
回頭來看,在創造的過程當中,除了表達當時的我,其實也在療癒自己。也感謝父母,讓我在沒有作品被評判美醜、沒有像與不像之間快樂長大。
長大後比較少做藝術創作,但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其實現在在做的這些也是創作,只是是 #音樂與遊戲的創作,真的覺得我在這之中得到很多療癒,尤其是這次的第二期線上課的選書。
在之前的課程中的選書,我是憑著緣分,在有緣來到我面前的書,我翻著、感覺著、找尋著,一些靈感,這些夠不夠我夠創造音樂?創造遊戲?如果可以,就做,是很單純的過程。
而這次的第二期的線上課,除了收玩具和蛀牙是很多家長點的主題,其他繪本是我很喜歡的,像是今天要介紹的彩色怪獸。
《彩色怪獸》
#覺察情緒 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在與他們和平相處的第一關。其實幼兒對於感受力是與生俱來的,一般我們不用特別教,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當情緒發生時,幫助孩子 #辨認情緒。譬如當你的孩子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產生了生氣的情緒,大人就可以在合適時間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感覺:身體是不是覺得熱熱的?還是肚子感覺漲漲的?辨認歸類他自己現在的情緒,但前提是大人自己也可以辨認自己情緒
與情緒共存的步驟:
1. 感受覺察
2. 接受
3. 釋放
很多與自己失去連結的大人(就是彩色怪獸一開始: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在前面兩個步驟就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時間恢復平衡,特別是在兒時曾經經歷極大的挑戰事件的人。滋滋曾經是這樣,那是一種求生存的身體保護機制,你說,為什麼會斷開?因為不斷開這些感覺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在長大之後,安全了,發現了自己的這個狀況(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就需要慢慢的與這些感覺連結回來,因為假裝沒有感覺的世界,其實有另一種難受,不知道自己現在為什麼要哭,不知道現在自己到底是什麼感覺,對生活好像沒什麼太影響,別人也不知道你怎麼了,因為你人就好好的活著,但其實慢慢的自己知道有什麼地方不對。這些年陸陸續續上了一些課,才發現我看似為了工作而進修的課程,其實背後有更大的能量,一切都在療癒自己的路上啊!現在慢慢透過不同的角度,運用方法讓自己的力量找回自己,接受自己,甚至可以幫助別人,我感覺很好!
在這堂課,繪本著重在「察覺情緒」這件事情上,而滋滋會 #為每個情緒配一首相對應的音樂和遊戲,讓大小朋友在音樂中「 #接受並與情緒共存」,其實尊重每一個來到的情緒,他們會待到不屬於他們的時刻時,就會離開「釋放」了。
若是一個事件造成的情緒已經 #超過15分鐘都在這情緒中,那或許不只是單一的事情造成的,需要再深入了解。
希望大人不要有「上了這堂從此孩子就不會有負面情緒」的誤解,而是上了這堂課「透過音樂,我們都一起更覺察自己的情緒,當情緒發生時,試著與他共存,不要將負向情緒妖魔化, #每種情緒都是有意義的,親子間在情緒上也更可以互相理解和溝通」
呼應開頭,這本繪本非常適合做藝術創作,所以滋滋在裡頭也有捏黏土、畫畫,而這部分就給大家自由發揮,素材媒材都可以替換,因為光是在音樂裡做藝術創作,就很足夠可以感受到我想傳遞的了!
最後,滋滋不是心理師,或許現階段沒辦法做到心理師該有的,但會基於愛的本,用我獨特天賦和累積來的能力,來為繪本創造更不同的價值,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期待可以讓人們被吸引而受到啟發或得到現階段所需要的療癒。
歡迎你們的到來,與我線上相見❤️
#照片是滋滋沒有白頭髮的時期
#線上課程請私訊或直接點選留言區報名表
#以上文字皆由滋滋撰寫_一起尊重智慧財產權💛
#顏色妖怪 #彩色怪獸 #情緒 #繪本 #音樂 #音樂遊戲 #幼兒 #親子 #情緒管理 #藝術創作 #音樂創作 #創作 #滋滋音樂故事屋
辨認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理孩子的崩潰,是在幫他辨識內心的傷口】
這件事情大概是三年前左右發生的吧,當時蕃茄兩歲半,會說話,感覺有比之前嬰兒期懂更多事,但是多半都侷限於他「目前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對於時間,空間,前因後果,甚至是說話的時候使用太長的句子,都超出他的理解範圍。
那天,我們一家在公園,時間將近六點半,天已經快黑了。正值「不要不要期」的蕃茄當然大喊「不要不要」。我們那時還住在日本,我靈機一動就跟蕃茄提議晚餐去附近吃「破破」,就是他的今生至愛鮭魚卵壽司。吃貨果然立刻上鉤大力點頭說「好」。
「那來比賽吧!看誰先跑到腳踏車那邊!」
我指著停在遠方的腳踏車,正準備全速衝出去,旁邊的蕃茄興超奮大步一跨,臉朝地「啪」一聲摔在泥土地上。
糟糕。
我跟傑克立刻衝過去把蕃茄抱起來,他哭到整張臉發紫,滿嘴都是血。我們整個心一涼,立刻抱著小孩狂奔回家。
怕痛的蕃茄完全不讓我們做任何處置,趴在沙發上就是哭。傑克說不然他趁這個時候騎腳踏車出門,速速買些簡單好入口的東西給蕃茄當晚餐吧。我點了點頭,傑克就快腳衝出去了。
我像個笨蛋一樣站在廚房,聽著蕃茄「哇啊啊啊啊啊啊啊」的哭聲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真是個白痴,沒事提議什麼爛比賽,原本現在應該開開心心在吃壽司的,結果變成這樣。蕃茄怕痛又怕餓,嘴巴受傷是要怎麼吃飯,怎麼喝水怎麼洗澡怎麼刷牙全部都變成大麻煩了,我這個人到底為什麼老是出餿主意,總是只會添亂。
我其實心裡非常害怕,覺得我把小孩「弄壞」了,感覺自己闖了滔天大禍,還是不要再碰小孩,以免小孩被我這種白痴整個弄死。但是蕃茄「爸爸,爸爸」一直喊又哭個不停,我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去面對,走過去跟他說:「爸爸去買晚餐了,媽媽先抱抱你好嗎?」
還好,今天蕃茄接受了。他軟攤攤地哭著,我把他調整成稍微仰躺的姿勢,看見嘴巴附近寫跟泥巴混在一起爛糊糊的一團,心又整個糾結起來。傑克遲遲沒有回來,我已經快要被自己的內疚感壓垮了。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小孩受傷了⋯⋯對不起啊都是媽媽不好,媽媽真的毫無用處,有這種笨蛋當媽媽你真的太可憐了。安撫不了你,搞不清楚你愛吃什麼,也不能幫你痛,等等你一定也只讓爸爸幫你洗澡刷牙擦藥,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功用?
功⋯⋯用嗎?
對了!我很不怕血跟傷口,應該可以教蕃茄怎麼理解「受傷」這回事吧?有了一個方向以後,我的心慢慢鎮定下來。稍微思考了一下,我彎下腰親親蕃茄的額頭,把他輕輕放在沙發上,站起身去櫃子抽屜拿出一個鏡子,再回到沙發把蕃茄抱回懷裡。
「蕃茄,你的嘴巴很痛嗎?」
「很痛。」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傷口吧。」
「為什麼?」
「這是很重要的事唷,當我們受傷的時候,把傷口看清楚,才知道有沒有很嚴重,需不需要看醫生。」
我把鏡子拿到他的眼前。這也是那天晚上我第一次看清楚蕃茄的傷口,那個瞬間我放心了,太好了,沒有想像中嚴重。
「蕃茄,你有沒有看到嘴唇很髒,有些地方還紅紅的?」
「有。」
「那些很髒的地方應該是泥土,你跌倒的時候,趴在土上。紅紅的是因為有傷口,血流出來了。」
我用手比劃了蕃茄的下唇,他很緊張。
「不要碰!」
「沒有沒有,我不會碰。我只是要教你怎麼看傷口在哪裡。你看,上面的嘴唇是不是很乾淨?」
「對。」
「那表示上面的嘴唇沒有受傷,只有下面的受傷了。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嘴唇。」
我把鏡子往下移動,聚焦在下嘴唇。
「你看,右邊的嘴唇是不是有沾到土,可是沒有紅紅的?
「對。」
「可是左邊的嘴唇有一些紅紅硬硬的東西。」
「對。」
「而且你看唷,左邊下面的嘴唇是不是腫腫的?」
「什麼是腫腫的?」
「就是看起來比平常大。」
「對。」
「腫腫的,又紅紅的,表示那邊應該有受傷流血了。所以我們不要去碰它,但是另外一邊可以碰。」
「不要碰!!!」
「沒關係的,你看他只有土,也沒有腫起來,右邊沒有受傷。我們需要知道哪裡有受傷,這樣才知道等等你可以怎麼吃東西。我先摸摸看下面,你看看會不會痛?」
我摸摸蕃茄右邊的下巴。
「不會。」
「好那我往上面移一些,會痛嗎?」
「不會。」
最後我輕輕的碰蕃茄右邊的下嘴唇。
「會痛嗎?」
「也不會。」
「很好,那我們看一下左邊的傷口。」
「不可以碰!!」
「不會我不會碰,但是我稍微壓一下嘴唇下面,看清楚傷口在哪裡。」
我把嘴唇下方的肌肉往下按,左邊的嘴唇就稍微被拉開,看到嘴唇內側的皮膚有點破損,應該就是這裡了。我指著鏡子裡的影像。
「蕃茄,你有看到這邊,皮膚看起來怪怪白白裂裂的嗎?」
「有。」
「那個就是你的傷口。還有其他地方長這樣嗎?」
「沒有。」
「你覺得這個傷口很大嗎?」
「沒有,小小的。」
「對,我也覺得小小的。所以應該沒有關係,很快就會好了。那等等你吃飯的時候就記得用另外一邊吃。食物從這邊沒受傷的嘴巴放進去,然後用這邊的嘴巴嚼,就不會痛了。」
「為什麼受傷的地方會腫起來啊?」
「因為現在你的血球們都忙著到這邊來工作了。」
蕃茄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我們就繼續聊了一些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事情,一直到傑克進家門為止。
***
在寫上一篇有關同理心的文章時,這個回憶突然湧上心頭。也許是因為「受傷」這件事,也許也是因為「內疚」這件事,也許更是因為,這個回憶裡涵蓋同時處理內心和生理上的傷痛。
孩子處在情緒風暴當中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受傷的,可是我們直覺上的處理方式卻跟生理上的傷口完全不同。
如果孩子大聲哭泣,膝蓋上都是血,也許有些家長會小念小罵一下「唉唷為什麼這麼不小心」,但是多半還是會立刻呼呼秀秀不痛不痛,趕緊帶去處理傷口包紮擦藥。
但是當生理上的傷口處理完了,孩子依然大聲哭泣,或者是完全沒有生理上的傷口,孩子卻崩潰,因為他的心裡受傷了,我們卻很常覺得煩躁,覺得他到底要哭多久,甚至還可能跟他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或是「這有什麼好怕的」。
以這次的回憶當例子,也許就會變成,我一開始積極幫蕃茄擦藥和清理傷口,但是當傷口處理完,他還是哭泣不止的時候我就開始罵他「只是小傷而已不要這麼誇張!」。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心情,這些行為我自己都做過。有時候是因為擔憂孩子太脆弱,動不動就哭就鬧脾氣,以後還得了,所以很著急想要「導正」這種行為,告訴他「這種程度沒什麼好害怕/難過/生氣」。有時候是因為自己覺得沒有保護好孩子,太希望孩子不要再痛苦,所以用很拙劣的方式想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好像這樣他就會「忘記」他內心很難受。
但是,回想起這次的經驗,我忽然在想,這些處理方式其實真的很奇怪。這很像指著孩子腿上的傷口跟他說,哪裡有受傷,你眼睛也看太細了吧?只不過是跌倒就流血了,你的皮膚也太脆弱了吧!只是流血而已,都幾歲了,不要因為流血就來找爸爸媽媽抱!
怎麼想都沒有幫助,而且聽起來超殘忍。
當孩子崩潰,表示情緒已經產生,傷害已經造成,這個時候想要把這個經驗抹去或者是假裝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傷口,其實都沒有想像中的可怕,但是都需要大人撇開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靜下心來陪孩子看清楚傷口的模樣,教他怎麼處理這樣的情況吧。生理上的傷口,我們就教他怎麼判斷傷勢和擦藥;心理上的傷口,我們就用同理幫助他們辨認情緒,同時引導他們更適切地表達。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吧。
也許,下回蕃茄又因為我難以理解的理由抓狂的時候,想像他當下的心頭其實在淌血,可以有效把我的「同理心開關」打開,接納他的失控,靜下心幫忙他好好看見自己內心的傷口吧。
***
傑克回來時,幫蕃茄帶了雞塊和薯條,已經餓壞的蕃茄立刻坐上他的小椅子,拿起薯條準備要吃。我沒有說話,有點緊張地觀察蕃茄會怎麼做。
只見蕃茄端詳了一下手裡的薯條,好像在思考什麼。接著,他小心翼翼地,把薯條從右邊的嘴角塞進去,謹慎地嚼了一下,然後笑了。
超・級・感・動。
我跟傑克打開各自的晚餐便當,原本以為會在哭聲和安撫聲中結束的夜晚,居然有說有笑地結束了。
孩子的學習力真是太了不起了。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辨識傷口](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6waf41qbzf6wh1p1)
辨認情緒 在 MIRRO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總是覺得黑色感覺負面,卻忘了其實黑色是所有色光被吸收所造成,就以顏料為例,把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最後就變成黑色。
如果三原色各自代表一些人的感受與特性,紅色代表衝動、愛;黃色代表單純、童心;藍色代表悲傷、冷靜⋯⋯那麼黑色,比起其他顏色更加像一個人。因為人就是由大量情緒面向混集而成。
有情緒從來沒有錯,向大眾真誠地展露這種黑,或許會招惹口舌,引來謠言;但既然黑是百種色,混於這世間,或者保持這種真才能令自己活得像自己。
旅程繼續,保持呼吸,願黑中有光。
#AnsonKong江?生 #黑之呼吸
《黑之呼吸》
曲:天衡@ONE PROMISE / 徐浩
詞:Oscar
編:天衡@ONE PROMISE
監:徐浩
唱:Anson Kong 江?生
人們剖析我的臉
不發一語 呼氣吸氣 便引動謠言
一分 半秒 論斷 何其 片面
眉頭額角 怎 去辨認 良善
當刻要哭 因何變污點
如真的痛心 因何要欺騙
而心的變遷 坦然去體驗
才能無悔 受得住磨練
拿起假臉 棄掉了本性
性格給削平
直角切去剩下圓形
何以把 率真修正
誰誤解修心養性 滅了反應
當是種本領 猶似快樂
或是 不甘 憤慨
要被人決定 為何認命
人們扭曲我心意
招惹口舌 不會反駁 就卸下言詞
只知 我信 偽善 毫無 意義
誠實做我 寫我舊日名字
怎可覺得 因情緒羞恥
從不想作假 只活這一次
人的喜與悲 怎樣詐不知
埋藏情緒 又所謂何事
拿起假臉 棄掉了本性
性格給削平
直角切去剩下圓形
何以把 率真修正
誰誤解修心養性 滅了反應
當是種本領 尤似快樂
或是 不甘 憤慨
要被人決定
願我的黑令我清醒
而黑中有光 心很清
柔似水 守護 感性結晶
黑是百種色 混於這世間
越變幻 越感受這熱情 越看清
拿起假臉 棄掉了本性
性格給削平
直角切去剩下圓形
何以把 率真修正
誰誤解修心養性 滅了反應
當是種本領 尤似快樂
或是 不甘 憤慨
要被人決定
願我的黑令我清醒
而黑中有光 心很清
柔似水 守護 感性結晶
黑是百種色 混於這世間
越變幻 越感受這熱情 越看清
OP: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Limited /EEG Music Publishing Limited/
土方製作 admin by Music Nation Publishing Co Ltd
辨認情緒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譚杏藍(小花)推出新歌《陀螺》,利用電影《Inception》當中,用來辨認夢境與真實的道具入題,寫夢境與現實的關係。有時夢境是現實的投射,又可能是現實中想要爭取、保護的事物,所以夢往往不只是一個夢,夢醒後我們會受到夢境當中的情緒影響,這亦是一個課堂,要面對這些似虛還實的情節。
小花指這首歌的旋律是寫於剛完成新人階段的1月2日,頒獎禮完了,對自己的音樂路充滿感覺,就創作了這首歌,當時的demo亦是以夢想為概念,幾年後將旋律交到梁栢堅手上,將這首歌由一個人的夢變成一班人的夢。
Show Happy
主持:昆頓
嘉賓:譚杏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睇更多精彩片段?記得訂閱我地嘅Channel同Like我地嘅Facebook!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eeeepmore
Website: http://meeeep.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認情緒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雙翹電視台】第8集 – 齊來尋寶
「觸覺」👐是我們七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感覺,它的接收器在我們的皮膚和黏膜,用來偵測溫度、疼痛、壓力,可以保護自己,例如當你碰到熱水時會立刻縮手,避免灼傷;同時可以辨認出物件的特徵,從而加強對物件的認知能力,例如你用手可以分辨出哪個是正方形或三角形。此外,觸覺可以建立身體形象,有助視知覺的發展;更能建立安全感及穩定情緒,例如當嬰兒哭鬧,媽媽會撫摸及攬著嬰兒令他冷靜下來。
而「觸覺辨識」是比較高層次的能力,我們可以不靠視覺的幫助,就能用觸覺感覺物件的質地、大小、形狀等,去辨認出是什麼物件,例如我們可以在背包內找出紙巾、在口袋內找出硬幣等,全都不需要用眼睛看👀
若果小朋友的觸覺經驗少,或者觸覺辨識能力較弱,我們除了給予他們不同的觸覺刺激,例如不同的刷擦身、玩泥膠、麵粉團等,更可以玩「尋寶遊戲」,例如通粉箱內找玩具
大家亦可以參考今集「雙翹電視台」第8集 – 齊來尋寶,考考小朋友啊~😉
#雙翹電視台 #感覺統合 #觸覺 #觸覺辨識 #尋寶 #學前教育 #育兒 #親子遊戲
記得讚好「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www.facebook.com/doublecute.otmama
及訂閱YOUTUBE頻道,一有新片即時話你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qTcxtZmpjKp6ycAQNRahA
辨認情緒 在 【情緒辨識困難II】 自閉症光譜族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的推薦與評價
【情緒辨識困難II】 自閉症光譜族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下簡稱ASD)的個案對情緒辨識和同理的表現較易與同齡的孩子相異,但在練習情緒辨識之前,孩子需先具備 ... ... <看更多>
辨認情緒 在 疫情下,「戴口罩」為什麼會影響孩子辨認情緒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幼兒會透過家長的表情,去辨識 情緒 、透過嘴型去學習語言,但戴著口罩會將臉部區域整個蓋住,讓孩子難以區別而導致學習緩慢至於,「孩子總是戴不住口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