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只有一千多萬人的猶太民族為何能拿走將近1/4的諾貝爾獎,他們如何辦到的?不要以為一定和基因有關,如果要鍛鍊猶太腦,首先要超越自己的無知。全世界的猶太人不論身處何處,縱使在流亡時期也沒有放棄教育的渴求。學習就是他們認知的基本要件,他們從小就懂得投資腦袋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他們在看待事情的角度與面向確實與其他民族不同。
猶太腦代表了是一個轉捩點,意思是當你已經萬念俱灰的同時,卻能在這個點上重拾生機、鼓勇再戰,它彷彿是一種特異功能似的,能讓走投無路的你扭轉乾坤,反將你的對手。猶太人將現實的世界分成了四個區塊,這四個區塊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事件時,腦袋解讀的結構之道。1.顯而易見的顯而易見、2.顯而易見的隱而不見、3.隱而不見的顯而易見、4.隱而不見的隱而不見。
百分之七十的人終其一生都停留在第一區塊,他們看到聽到感覺到的和動物沒有太大的差異,他們沒能為生命做出更深遠的連結,這就是典型的動物意識、說的全是動物語言,沒有太明顯的辨識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腦袋,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認知到的愛、感動、夢想甚至自我認同,全都還停留在表層,抓不到事件核心,善於追隨,盲目崇拜,激情過後快速遺忘也容易背棄承諾,情緒容易受外界與營造的環境挑起。若想往第二第三或第四區塊前進,必須清楚事件本身,談的就是本質,不管人事物都一樣要看其本質。這不就是我在課程中一直提到的要去看懂自己的本質嗎?
本質非實體,必須透過一個實質的形式來作用才能做出表現。形式就是一個載體,我們身軀就是一個形式,但身軀裡的本質呢?這就是第二區塊顯而易見的隱而不見,能夠走到這一區塊的人,才是真正具備生存的條件,從這邊開始的人腦才有別於動物腦了,思維邏輯推理架構和第一區塊的人有強烈的對比。
第二區塊的人會將答案扭轉成一個問題,他們不確定本質為何,但都能針對本質提出質疑,形式必須具備答覆存在於內的本質的本事。意思是我們是否可以從一個人的身軀看出很多與自身本質矛盾或衝突的地方?我們看不懂自己的本質,如何找出本質與形式的差異點在哪裡?內外自然不平衡,活著自然不踏實。
一個人的內在本質不是你用人生經驗或感覺憑空定義的,應該、好像、照道理、傾向於,這都不是本質,本質無法改變,再和宇宙千變萬化的形式(有形萬物)相遇,這樣的碰撞才有意義、才能抓出定律。
有四個人可以進入pardes,即果園(paradise天堂的字源),只有一個人毫髮無傷拿到了寶藏走了出來,第二個人死了、第三個人瘋了、第四個人成為偏執的異教徒。在這個充滿誘惑、勾攝人心的果園裡,你的結果會是什麼?
耶穌基督、摩西、愛因斯坦、佛洛伊德、比爾蓋茲、巴菲特、貝多芬、馬克華伯格、史蒂芬史匹柏、娜塔莉·波特曼,猶太人真的太多人了.......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
轉捩點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xT7fJ5hadg/hqdefault.jpg)
轉捩點意思 在 台韓噗噗WuLee부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幾個月身體狀況不佳必須跟訂湯的客人說聲抱歉!!!!
之前雖然速度不快但至少每周有穩定的產量,
現在很嚴重的拖延到大家的訂單...實在不是我們樂見,不好意思!!!
希望自已身體狀態能好些也勢必會盡快恢復供應🙏🏻
**前些日子有訂購小鍋或小木鏟的朋友們你們好,
目前船期(9/9與9/23)已上船出發了,
第一批9/9號最快應該10月中由我收到並開始發貨給大家,
而第二批則往後推兩周,
時間上有所擔誤特別抱歉早先沒注意到船期因素,
若讓大家有所疑惑在此特別告知!!
如有任何疑問也請與賴上與我聯繫,一定會盡快回覆您,在此特別感謝大家不吝指教及耐心~
❣️facebook : woori deli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andperfect247/
❣️Email: lovelyjami@gmail.com
❣️Instagram : wooridel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cuKFtCS13c/hqdefault.jpg)
轉捩點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惠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汪澤宏博士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蕭志瑋 千萬網紅八弟/狂哥蛤吶畫雞丸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作品。2018年出版的《甲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在海內外的訪蟲故事,可惜受限於篇幅,仍有很多精彩的甲蟲無法收錄,於是接續推出《甲蟲日記簿2》。
本書內容七成是熱門甲蟲,由作者個人經驗挑選種類介紹,以飼養繁殖訣竅或是自然觀察心得為主。另外三成是與甲蟲有關的新知或少見種類的介紹,盡可能溶入科學知識,並分享自己如何在接觸飼養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進而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臺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現為三立電視《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人;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為《國語日報》科學版和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者,以及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經常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甲蟲日記簿》、《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相關著作:《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甲蟲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自然觀察筆記》《鍬形蟲日記簿》
作者粉絲頁: 熱血阿傑(黃仕傑)
出版社:紅樹林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3UK7Na4WPc/hqdefault.jpg)
轉捩點意思 在 文字上你可能常犯的錯- 轉淚點 轉捩點O 雖說人生的轉捩點 的推薦與評價
轉變的關鍵。如:「這次事件,是他一生的轉捩點。」 【捩】ㄌㄧㄝˋ ☉扭轉。唐.韓愈〈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