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到農會參加了一場很紮實的「#第一期作乾旱因應措施座談會」
原本預計兩小時、最後開了三小時的座談會,農友們都踴躍發言,也勾起我許多記憶:不只一位農友跟我說過,#新竹市的農民真的苦,買肥料資材都比別邊貴,地方特色作物種類也比其他縣市少。
農田水利署表示目前水情仍舊吃緊,暗示12月底應該會宣布明年停灌,也強調氣候變遷下,氣候不同以往,溫度和降雨都走向兩極,有效利用水資源更顯重要。
這邊想分享農友們的一些心聲給大家
👩🌾
產銷沒保障,誰敢隨意換跑道
由於飲食習慣的變化,我們每年要進口大量的雜糧。政府這幾年也提供不少措施鼓勵農民轉作。
現場不只一位農友反映,政府要推雜糧作物,但又不像稻米有公糧收購。農民會種不代表會賣,#若不保證收購,#沒有人敢轉耕作雜糧。
農糧署鼓勵農民要團結,累積一定種植面積、成立產銷班,也會有助於農糧署去做產銷媒合。
👨🌾
「平平是同一個天公,為何區分灌區、非灌區」
聽到農友這樣說,我真的很心疼。農田水利署強調補助是因應水庫水的調度。然而,在我出生的南香山屬於非停灌區,平時仰賴地面水和水井栽種,#這次缺水讓農友的種植成本大增,光是水井的電費就暴增三倍。
收成後卻被某些中大盤商以可能混到停灌區的米、而對米的品質有疑慮為由,使米價一度跌至每百台斤5、600元,在農會出面後才恢復至1000元。
🙋🏻♀️👨🌾
子齊和農民徛鬥陣(站在一起)
今天也跟我們香山樹下農地重金屬污染事件中,努力和農試所、大學合作土壤復育的靈魂人物前里長阿居師聊到,當年政府投入大筆經費翻土、酸洗稀釋汙染整治土壤,十年後解除管制。目前種植無患子,希望能找回土地生機,#可惜產量少,#也有產銷問題。
此外,今天在現場農友們也和子齊反應一些具體的問題和懇望,像是「臨近縣市有天然災害補助,我們新竹市有沒有相應措施?」、「新竹市無機耕協會,未來代耕納入補償,協會為窗口,新竹市要創會還是合併?」、「深水井的電費補助申請?」等等問題。子齊也都會進一步瞭解、追蹤下去。
氣候變遷下的台灣,#我們能給予農民最最直接的支持,#就是多多食用購買在地農產!
#從產地到餐桌
轉作作物種類 在 張花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業災害損失申報】
本次風災中若有農作物或設施受損,請農民先電話通報公所告知地點、受害面積、受害作物種類,並自行拍照存證。並先行備妥「身分證」、「存款簿」和「土地所有權狀(或地契)」以備申報之用。
依據規定,農損達到九千萬時,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辦理低利貸款。農損達到一億八千萬時,由中央主管機關發放現金救助。
勘查截至8月10日上午10點,農業災害面積2,342.5公頃,損害金額9,297萬7000元,縣府已將損失狀況速報送中央主管機關,待農委會公告農民即可辦理低利貸款。
農民申請災害救助前,須具備下列文件:
(1)國民民身分證及存款簿。
(2)申請人為土地所有權人者,應檢附土地所有權狀或土地登記謄本或當期作農戶種稻及轉作、休耕申報書。
(3)申請人非為土地所有權人者,應檢附委託經營契約書或租賃契約書或土地使用同意書。
嘉義縣政府及所轄各公所仍持續勘查中,請農民協助通報公所,並注意縣府網站訊息。
轉作作物種類 在 陳美梅 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4年第一期作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灌區停止供灌,農委會強化停灌輔導措施,維護實際耕作人權益
詳細內容:
因應本(104)年第1期作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及嘉義等地區41,576公頃公告停灌,為協助受影響之農友、大佃農戶及相關業者等,除原已公告停灌補償依休耕或轉作多元方案,該署提出包括增列轉作作物補償項目及額度、持續辦理大佃農租賃獎勵每公頃1萬元、專案農貸展延措施、限制104年第2期作起連續休耕、穩定國內稻米供需等輔導措施,以維護耕作人權益並確保糧食安全。
增列停灌區轉作作物補償標準
農糧署說明,目前停灌補償措施中,除停灌區域不種稻種植綠肥或不種植作物,政府提供每公頃8.5萬元或7.8萬元補償金;另針對轉作其他作物原為每公頃3.9萬元,基於調水補償一致性,並考量農地活化利用,於停灌區內農地之農民自覓水源種植各項轉(契)作作物,將依作物種類核發每公頃2.2萬~4.5萬元轉(契)作獎勵,加計調水單位支付停灌補償每公頃1.7萬元,依作物種類不同每公頃補償共計3.9萬~6.2萬元,農民可自行選擇辦理。
鼓勵第2期作復耕,維持產業發展
農糧署表示,鼓勵於停灌區第2期作恢復種植作物,以維持農地充分利用,第2期作部分地區不利種植轉作作物,予以放?不受一期休一期種之限制,並得視氣候雨量及水情,提前規劃種植水稻或轉(契)作作物;申報停灌補償、種稻或活化農地計畫轉(契)作等政府輔導措施,全年以二次為限。該署進一步表示,考量產業發展及避免影響週邊生產環境,倘104年第2期作持續申報休耕農地,且無特殊不可抗力因素,原則上105年第1期作不核予辦理休耕給付。
持續辦理大佃農輔導措施
農糧署指出,近年推動農地活化,輔導農地租賃擴大生產,鼓勵大佃農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本年第1期作因水情不佳造成停灌區內大佃農無法正常耕作,考量大佃農係配合政策推動,且於正常租賃存續期間,爰承租農地位於本次公告停灌區內,且符合活化農地計畫基期年規定之大佃農,在本期作不種植水稻前提下,維持給予租賃獎勵每公頃1萬元。
對於受影響相關業者提供貸款寬限措施
農糧署表示,停灌區內農機代耕之農民、水稻育苗中心業者、承租農地之專業農民及青年農民等倘有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如農機貸款、小地主大佃農貸款及輔導農糧業者經營貸款等,在停灌期間償還貸款有困難者,本金償還期限可展延6個月,展延期間由政府補貼利息。
將持續密切監控糧價,穩定糧食供應
農糧署強調,本次停灌面積約4.1萬公頃,其中種稻面積比例約 54% ,減少稻作面積約2.2萬公頃,影響糙米產量約 12 萬公噸;目前政府庫存公糧尚有 87 萬公噸糙米,其中一年內新期米 33 萬公噸,整體稻米供應無虞。此外,該署將密切監控糧價波動,以維持糧價穩定。
農糧署強調,本次停灌係因氣候變遷缺水所致,該署積極與相關單位密切合作,協助農民順利申領停灌補償,並主動加強對受影響農民與業者的溝通輔導,該署將主動聯繫溝通並提供協助,以維護權益。
免費服務專線0800-015158,專人提供停灌相關措施解說
農糧署說明,針對本(104)年第1期作公告停灌,倘停灌範圍之農友、大佃農及代耕業者等,對於停灌措施、申報時間、補償金發放方式、農業貸款等有所疑問,該署提供免費服務專線 0800-015158,由專人於上班日早上8:00至下午6:00提供停灌相關措施及疑義說明。若農友提出涉及旱作栽培技術或農業貸款展延等問題,亦將轉請專責單位儘速回覆農友關切事項,以解決停灌相關疑惑,歡迎各界善加利用。
轉作作物種類 在 農糧署全球資訊網> 重大政策>綠色環境給付計畫 的相關結果
2、 鼓勵種植具進口替代或外銷潛力性質之契作戰略作物或轉作地方特色作物:依作物種類每公頃每期作給予2.5~6萬元轉(契)作獎勵(如附表),以提升國產糧食供應。 ... <看更多>
轉作作物種類 在 休耕及自行復耕申報宣導 的相關結果
依下列各期作適種綠肥作物種類,於生產環境維護期間種植: 第一期作: ... 地方特色作物(可轉作的45項作物) ... 青花椰、高麗菜等)申報轉作契作作物屬於不合格(如:蕎麥. ... <看更多>
轉作作物種類 在 轉作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的相關結果
農田休耕轉作的作物種類繁多,受到人口老化影響,綠肥好栽種、易管理、休耕補助較多,最受多數農民喜愛。 ... 民國九十四年起,農委會推動休耕田種植大豆、油菜及向日葵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