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安🌞
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
今天起,我在 #好晴天身心診所 #開放預約心理諮商,可預約時段以及預約方式請參考下方資訊及診所網站喔!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簡介
https://sogoodday.com.tw/psychologist/wang-2/
📢熱騰騰十月門診表來囉!週六也有看診及諮商服務喔!
📢國慶連假 #十月十一 全日休診,有就診拿藥需求的個案歡迎提前回診唷!
📢防疫期間門診時間可能會有微調,我們會公布最新消息在粉專及網頁
📢下方選單有最新門診表、看診進度查詢、最新消息、醫師及心理師團隊介紹,歡迎多加利用!
🔹 看診進度查詢 https://sogoodday.com.tw/
🔹 視訊診療— 防疫期間線上看診 https://tinyurl.com/43zmvddm
🔹 遠距心理諮詢— 防疫期間心理需求首選 https://tinyurl.com/ym4jjapx
👉 預約專線 04-25602337
👉 臉書預約諮詢 https://m.facebook.com/messages/thread/100182915512706
👉 門診及心理諮商Line預約 https://lin.ee/pYf3U6J(ID:@sogoodday2)
👉 TMS, CES, HRV自律神經檢測Line預約 https://lin.ee/lwB2aoF (ID: @gdtms)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滄瀾教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陳韻如諮商心理師、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臉書可搜尋: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陳心理師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力人心理治療所、向陽身心診所服務哦! 本集訪談很榮幸邀請到 #陳韻如諮商心理師、以及 #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師的養成過程、執業心路歷程、以及跟 #精神科醫師 ...
「身心診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大安身心診所da-an Psychiatry clinic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破解身心科三大迷思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身心診所 在 #分享三家身心科診所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身心診所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發現都抓不到孩子的行為動機(如得到物質、或得到關注),也無明顯的計謀心機(如嫉妒手足的想法),孩子又願意承認是他做的但是改不了…請不要太快責備他是故意的。
因為「無端討罵挨」是很奇怪的事,這類孩子恐怕連「自己怎麼會這麼做」都倍感困惑,他們很需要能幫忙翻譯的大人及具體改善策略。
大人請記住這個思考點,至少管教時不會覺得孩子是故意的,重複強調要他自我反省,而轉去思考「孩子到底卡在哪裡」,改專注在問題解決及輔助策略。
建議帶孩子去專門談發展障礙的身心診所尋求協助。
身心診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牛津大學今年初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封鎖措施造成的壓力,使父母的壓力、沮喪、焦慮暴增,許多人感到難以放鬆、焦躁易怒、絕望、對事物失去興趣、恐懼與擔憂、沒耐性[1]。
家長在面臨生活工作兩頭燒與疫情焦慮,同時還承受長時間和孩子關在家的教養壓力,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於社群媒體上貼出體罰照片既是取暖也是抒發怨氣,似乎也不用特別嚴肅的看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6月25日媒體報導屏東縣社會處統計,今年與去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升級3級警戒期間,兒少保護通報量從275件下降至142件,減少近5成,這是代表兒虐事件減少嗎?
社會處表示,由於過去通報來源學校約占43%、警察占23%、醫療院所占7%,而親友鄰居只占不到1%,當孩子沒有到校,學校無法察覺即無法通報,社區居民間又因為互動與接觸減少,社會處憂慮是否有不少兒少虐待案件黑數藏在家裡沒有被發掘。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 防疫期間親子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體罰與兒虐的距離:用管教合理化暴力
在社會處提出憂心警告,呼籲鄰里間多關心鄰家小朋友,一起擔任社會安全網守護者的時候,對比之前的網路「¬罰站照片」蓋貼文大樓,我們不禁要嚴肅提出一項關聯:根據2019年出版的《異常的正常家庭》書中內容(作者為韓國作家金熹暻,曾參與國際兒童救護組織,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當大家和整個社會皆認為,父母或養育者體罰孩子在所難免時,對於虐待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在有大約一半社會成員接受可以對特定年齡層、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暴力的社會裡,被視為無關痛癢的體罰會如同毒菇般,茁壯為更趨嚴重的暴力,沒有任何遏止的方法。」作者語重心長表示,體罰跟兒虐的距離並不遠。
日前台中一名遭重摔27次的7歲柔道男童於6月30日傳出不治,各界悲痛,這些都是以管教或訓練為名,由輕而重變得不可挽回,那條碰觸孩子身體的線必須畫下,這是對權勢下的弱勢者必要的保護,他們身體弱勢,表達弱勢,心理上更是恐懼威權。
➤「世界上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2]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課,學生通通在家遠距教學,沒想到親子多了時間相處,關係卻變得緊張,讓平常實施愛的教育的家長,都開始體罰了。
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疫情警戒間一般陳情減少,不過家暴陳情案件卻變多,而且還是兒童家暴,近一個月就有4起,陳情對象為國小3年級到5年級男女生都有,一位小五男童表示,玩電動太久被爸爸用衣架打了3下,覺得被家暴,所以打來服務處陳情,一位小四女童說,因為遲了10分鐘開電腦上課,就被媽媽打耳光,她覺得媽媽平時都不體罰,怎麼突然打巴掌,覺得被家暴了。
張雪如說,原來男童父母因疫情失業在家,父母多次因為他玩遊戲太久不寫功課斥責,最後爸爸受不了,拿起衣架對他體罰,他訝異平常都不會這樣,想到曾經上過反家暴演講,出現拿衣架打人畫面,所以看到爸爸拿衣架打人,就認為是家暴。
而小女童家父母工作正常,但常三催四請要女兒起床上課,最後疑似情緒失控才打耳光,而女童想到家暴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巴掌,覺得委屈才跟她陳情,不過也說,媽媽最後有跟她道歉。
張雪如表示,不過了解後,這4起案件體罰程度尚輕,也非常態施暴等,學童們也覺得是自己沒做好才被懲罰,都能體諒父母,也承諾會好好在家上課。她指出,疫情警戒期間,本應是親子相處最多最好的時機,可是教育、經濟等問題,易讓家長情緒起伏不定。
➤建議家長可跟子女一起做家事、烤蛋糕或是玩桌遊等互動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3]
■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更悄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樣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愈來愈多公司採取遠端上班制度、社交聚會、公開活動陸續取消,出國工作、讀書的年輕人紛紛回台。一家人齊聚的時間變長,摩擦和衝突卻也增加了。
「享開心身心診所黃惠琪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是全面性、不分世代的。一來,疫情天天都有變化,大家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也得時時留意健康狀況,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自己或家人的恐慌。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也讓許多人擔心工作受影響,收入可能減少、求職更加困難等。
每個人壓力都不小,卻又不得不關在家裡長時間共處。即使是一點小事,都可能變成衝突的導火線。針對特殊時期的家人相處模式,她提出幾點建議:
1. 劃分空間用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時間」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年輕世代本就更重視隱私。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開始在家辦公,需要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醫師建議,如果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每人一間房」,不如制訂時間表,分配空間在不同時段的用途。例如,客廳早上是長輩看電視專用、下午孩子可在此安靜工作,晚上才是全家人共餐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也建議,如果家中不只一個人需要遠端工作,大家每天早上可先確認彼此的行程,確保你們不會相互干擾。
2. 約法三章,家事不只是父母的責任
疫情期間,不少父母會為了兒女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例如幫忙顧孫子、為全家人採買、煮飯、洗好幾人份的衣服、多倒幾次垃圾等,「孩子本來已經獨立了,現在又回來跟爸媽討救兵,確實讓他們比較辛苦。」
黃惠琪醫師也指出,過往的家務分工往往是家庭成員權力角力下「不成文的默契」。像是爸爸要聽媽媽的、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就由吵輸的人去做。趁著所有人都在家,這段時間正好能讓大家約法三章,討論合理的家務分工方式。
3. 健康是個好話題,創造自然的親子互動
有趣的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50後世代的爸媽累歸累,卻也因為能被孩子依賴而感到欣慰。不少人到了50、60歲,工作屆臨退休、子女都獨立搬出家中。卸下職場和家庭的重擔,反而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擔憂也促使他們頻頻詢問孩子:「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
她認為,藉著這次機會,父母可以學會肯定自己,放下「不被需要」的恐懼。孩子雖然大了,但父母的協助和生活智慧仍幫得上忙。平常怕被嫌嘮叨、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聊天,這波疫情也剛好創造許多話題,討論買口罩的方法、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一起檢查家中的酒精存量,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比起詢問孩子心情如何,現在關心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創造對話。」黃惠琪指出,人有時候很難向他人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以健康為引子,家人之間可以自然地關心彼此。像是防疫期間該採買哪些物資、怎麼吃才能增強免疫力、彼此喜歡吃什麼等,對話輕鬆又不尷尬。
4. 做全家人都喜歡的事,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正好適合家人一起發展共同興趣。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可以嘗試學習烹飪、在陽台種香草、多肉植物、用精油幫彼此按摩等。不只紓壓療癒,還可以造福家人[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天下雜誌)「在家防疫你吼過小孩了嗎 爸媽如何不崩潰?」: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48
[2](蘋果新聞網「從罰站照到柔道男童離世 疫情下顯露的兒虐隱憂」: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701/JVL4OZPSRZCCLDBZCEGRBYECFA/
[3](自由時報)「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陳情家暴變多」: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91814
[4](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在家時間變長,易互看不順眼?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7840
➤➤照片
[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體罰 #虐童 #家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下雜誌
蘋果新聞網
自由時報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身心診所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來賓:陳韻如諮商心理師、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臉書可搜尋: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陳心理師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力人心理治療所、向陽身心診所服務哦!
本集訪談很榮幸邀請到 #陳韻如諮商心理師、以及 #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師的養成過程、執業心路歷程、以及跟 #精神科醫師 的不同之處。希望大家聽完這集,不要再隨口說出 #心理醫生 這種莫須有的職稱了XD
*更多醫學知識:
蒼藍鴿著作▶ https://ppt.cc/ffUrkx
方格子專題▶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Instagram▶ https://reurl.cc/ygvba8
Youtube▶ https://reurl.cc/gm6bb7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Firstory/Spotify/Google/Apple/SoundOn/KKBox 搜尋"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心理學 #健康 #保健 #精神科 #思覺失調
身心診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精神科醫師,沒說的事」介紹
訪問作者: 鄭光男(光能身心診所院長)
內容簡介:
憂鬱來襲 是臣服,還是擁抱?
每一顆藥的背後,都是醫師無助的心。
很多人,能有比藥物更好的幫助。
除了開藥單 我還能做什麼?
「精神病,要不要吃藥?」
許多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是因為精神病,
而是,長期服用藥物引發的慢性病。
85%的憂鬱症患者,一輩子只會發生一次!
專業的醫師都知道,一旦出現憂鬱症的現象,大部分的病人只是長期服藥控制,很難痊癒。憂鬱只是個過程,須從生活中找出癥結,才能走出陰霾,而把抗憂鬱藥劑列為優先解決之道,藥物一吃,就停不下來。
吞下藥丸,同時 也吞下醫師無助的心。
本書作者是專業精神科醫師,因為一桶瓦斯,而頭也不回地投入非藥物治療的研究。二十幾年的臨床經驗,親眼看見藥物帶來的痛苦,遠遠超過疾病本身。書中網羅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數據、真實個案的生命故事,化為悲天憫人的感人文字,只希望表達一個信念:身心困擾並不是非藥不可,很多人,可以獲得比藥物更好的幫助。這本書就是提供大家相關的資訊,了解非藥物治療的可能性以及作法。少了煩寧、百憂解 ,人可以活的更好。
作者介紹:鄭光男
現任光能身心診所院長
人氣部落格--鄭醫師的部落格 版主
經歷:
國防醫學系畢業
國軍花蓮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特約諮商輔導醫師
花蓮新生活教育中心顧問醫師
花蓮家扶中心特約諮商輔導醫師
國際人類排毒服務註冊會員
身心診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難怪你瘦不下來:斷絕環境荷爾蒙毒物、提升腸與腦解毒力,從此正確瘦身」介紹
訪問: 鄭光男(光能身心診所院長)
內容簡介:
小心這些食物、日常用品,都含有致胖因子!
▼超市和超商便當、熟食是「食品添加物」
▼避免使用有印花圖案、有香味的「衛生紙」
▼壽司的鮭魚是「吃化學飼料長大的」?
▼塗「口紅」時,連同鉛成分一起吃進肚子裡?
▼「寶特瓶裝油」是有塑化劑溶出的有害油
▼口香糖、糖果的「香料」成分是石油原料
▐ 最具震撼性的「健康瘦」理論! 想瘦,就別讓「環境荷爾蒙」纏上你
減肥是現代人一生的課題!「肥胖大國」的美國早已證實,當你遵循正規瘦身方法,減少卡路里攝取,並搭配運動,如果還是沒有辦法變瘦,必須高度懷疑你的身體被「環境荷爾蒙」胖毒(obesegen,致胖因子,也是俗稱的化學卡路里)給入侵了。
「環境荷爾蒙」這種胖毒,看不見、聞不到、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屬於一種慢性且潛伏性的傷害,它干擾生物內分泌,影響生長、生育、免疫、神經系統等極其深遠且不可逆。換言之,「環境荷爾蒙」毒物並不會像感冒、劇痛等讓人難以忍受,但是當「環境荷爾蒙」胖毒在體內慢慢囤積,等你察覺時會發現身型早已走樣,甚至早已出現許多你自認為習慣性不適症狀變得有增無減且難以緩解……。本書正是想阻斷諸如此類看似還算輕微的「環境荷爾蒙」毒害,而這也正是許多亞健康現代人的苦惱所在。
作者賀來怜華在歐美鑽研「機能治療」與「荷爾蒙療法」多年,力求找出導致肥胖和身體不適的主因,以尋求徹底根治疾病為職志。作者在日本行醫期間,遇見形形色色的病人,經驗累積讓他掌握染上「環境荷爾蒙」胖毒患者的特性:原來這些肥胖者的病痛,或者是出現看似與肥胖無關的患者,在詳細診斷之後,共同的特徵就是:三餐幾乎外食,或是體內早已經蓄積「環境荷爾蒙」的胖毒了。
作者簡介:賀來怜華
生於東京都,Wellness Clinic神樂坂院長、内科醫師
1977年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研究所畢業
英國皇家内科醫師協會(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會員,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A4M)會員,歐洲抗衰老醫學學會(ESAAM)專科醫師(法國),美國尖端醫療學會解毒治療認證醫師(美國ACAM)
深入探究肥胖、疾病的根本原因,運用「機能治療」、「天然荷爾蒙療法」,一面修復損傷,一面解決根本病因,所主持診所以改善難以治療的疾病為宗旨
身心診所 在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破解身心科三大迷思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破解 身心 科三大迷思!!不敢看⾝⼼科?看診不知道說什麼?旻珊醫師醫師為您破解⾝⼼科迷思!00'15 迷思1:看 身心 科就代表我不是正常人?00'33 迷思2:看 ... ... <看更多>
身心診所 在 #分享三家身心科診所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我第一家看的身心科診所也是最便宜的當初會選擇這家是看到ptt留言有推薦人剛好在淡水附近住著所以就來了醫師是台東某個醫院的醫師退休來的初診會 ... ... <看更多>
身心診所 在 大安身心診所da-an Psychiatry clinic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安身心診所留美博士醫師服務親切專業協助您解開心理的困擾主治失眠、憂鬱、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小兒過動、青少年情緒困擾、老人失智中英文雙語治療English Friendl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