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圖,影響思維】
教學裡,在譜上做的記號,會影響學生的思維,這 #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事。並不是「畫很多、寫很多」就表示很認真教學,也不是沒畫沒寫就表示老師不認真喔。
。
舉幾個簡單例子:
#當畫上直線,等於把樂句切開,若畫在樂句中間,學生看過去很難想成一句;若畫在段落上,一刀切開,則容易形成區塊。
#當畫上圓滑線(樂句線),學生會想橫向,被框住的範圍,會是「一個單位」。
#左右手中間畫上直線(右手哪顆音對左哪顆音),學生的想法會是縱向。
#當畫上很多圈圈,學生彈錯音,老師五顏六色拼命把該音圈起來,越生氣圈越多,覺得講了好幾次怎麼還記不住,其實是因為,被圈之後的那區變得更亂,學生更看不清楚該音到底是什麼,變成謎之音,一眼望去的當下,其實腦袋很容易自然放空。所謂的「眼睛經過但沒看到」。易進入負循環,學生越看不清越容易忘,老師越生氣上越多顏色。
/
圖中譜例分別有:全空白的譜、畫上結構的譜、加上細節、畫很多直線與圈圈的譜。大家一眼望過去,看見什麼呢?
#全空白的譜,若音很多,望過去會像是一片音海,學生(或我們自己)在彈奏時,很容易眼睛是跟得彈奏音符上下的,會容易呈現「看在當下,想在當下」。
#畫上結構,譜圖是有分區塊的,畫了很多直線與圈圈,畫越多,就越沒有重點。
以創意曲來說,坊間有非常多種版本與解析,在研習課裡,我請大家準備空白的原典版創意曲,建議大家不用黃皮徹爾尼編譯版。原因是,黃本上有太多記號,思緒容易受影響,跳脫不出自己的思考,若習慣譜上有大小聲、有幫忙分好段落才會詮釋(其實是follow不是詮釋),那未來看到一份空白的譜,依舊是看不懂譜,無法自己分段、無法決定自己的詮釋。最好是自己先研究譜,有了初步自己的想法後,其他版本可以拿來參考,並且要看出該版本為何在那邊寫上大聲、為何在那邊分段、為何要用那指法。
一首曲子由許多音符堆積,就像一篇英文文章由一堆單字組成,音符不是獨立而成,而是有分組的,如同英文文章裡,有片語有字句,有連接詞,有分句有段落。這也是為何有些人閱讀比較快,有些人練曲子比較快,因為他們看過去的音符,是有grouping的。
教學上,學生總會遇到不知道如何處理的地方,不確定那邊的踏板怎麼踩、不確定這邊指法怎麼用,我都會請他們不管怎樣先決定一種,我們再來討論其優劣與改善。
/
學生的思緒,受老師帶領,我們在學生譜上做的記號,是要在不久的未來,能變成 #學生自己寫上,不論是分段落、寫指法、音群分組,才有可能建立思考。
所有的訓練記得循序漸進,小心別用大學時上和聲曲析的方式去幫學生解析曲子,我們上的是「鋼琴課」。所有的講解與分析,都是為了讓曲子變得更清晰,而不是更複雜。
/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在學生譜上呈現的方式,不妨多注意看看,不同呈現方式,會帶來什麼效果。多數寫畫上去的提點,都可試試用其他方式取代。
學生那地方不斷的錯,學生可以自己註記上,若該區的音符已很密集,建議寫在上方顯眼處。重點是,那區(錯音+前後銜接)要「連續」彈3次「正確」的,中間錯一次要重算,3次正確後加上背兩次正確。以前蔡老師提過的,三顆好菌才打敗一個壞菌,而且三顆好菌要綁在一起。
/
【註一】以前分享過我在美國的俄國金絲貓教授,最討厭學生拼命寫筆記寫寫寫,曾經我前面一個學生很認真的在畫寫剛剛上課說的東西,她很生氣說:「你就是把譜看清楚就是了,到處畫圈是在畫什麼意思?」😂
也有其他教授是不准學生在課堂上狂寫筆記的,因為教授覺得寫的當下往往來不及思考與聽清楚,聽懂比較重要,聽懂了,回去再寫。(當然,錯音與指法要當下註記)
【註二】我自己練新曲子,拿到譜第一件事一定先畫上結構,一方面先了解整曲在做什麼,分幾大部分;二方面,我希望隔天練琴打開譜時,一眼就能看見區塊,而不是重新逐音逐音看。
指揮家讀譜也是如此。
也跟大家分享☺️
#鋼琴教學 #教師研習 #訓練 #教育 #音樂班 #音樂系 #鋼琴老師 #譜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
踩踏板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奇妙
這個專訪是在2019年底的時候在京都做的
(在京都發生的事還可以寫一篇長文,等下一個影片出來後再補)
時差,或許說沒有時差(詳情請看上一篇PO文)地在這個時候剪好了
跟大家見面
一切都剛剛好
台灣有很多朋友知道『零極限』(這系列在台灣是暢銷書)
知道這是一個夏威夷療法Ho’oponopono
又或許你只是知道這是一個四句話的清理方式『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我在2010年的時候看了我的第一本『零極限』
然後開始走上清理的道路
下面的長文是我接觸了『零極限』後認識的朋友平良愛綾寫的
她工作於荷歐波諾波諾的亞洲辦事處
我們總是互稱彼此是靈魂姐妹
只能用英文溝通的我們幾乎無所不談
因為她我也得到了許多夏威夷帶來的美好
或許在故事裡,你也能體驗『零極限』的美妙
~~~~~~~~~~~~~~~~~~~~~~~~~~
這次有幸專訪到在台灣以主持人及作家身分活躍的曾寶儀,內容將會分五篇在電子報上連載。
整理對談的過程中,想起了我和身為荷歐波諾波諾實踐者的寶儀在台灣見面的陳事,在此同各位分享。
──荷歐波諾波諾亞洲辦事處 平良愛綾
在台北,有一條我特別喜歡的街道,那是從松山機場徒步不久即可抵達,行道樹並排成蔭的住宅街區「富錦街」。
回到東京後,我在書店讀到自某個時候開始,時髦的咖啡店與雜貨店陸續選在這裡展店,多本雜誌也介紹這裡是台北的熱門觀光景點。
我初次到訪富錦街,是為了跟曾寶儀一起喝下午茶。
當時我剛開始在台北定居,要去距離沒那麼遠的地方時,經常搭乘計程車。在台北搭計程車不但便宜,遇到複雜的巷弄,只要把地址秀給司機看,也都能順利抵達。
一旦司機知道我來自日本,他們往往會努力地用日文向我搭話,或是獻唱自己會的日本歌給我聽。平常總是親切又活潑的計程車司機,那天不知道為什麼,特別讓我感到厭惡。不管是飄著各種味道的計程車,還是唱著我沒聽過的日本歌的司機,就連窗外配色鮮豔的廣告、悶熱的天氣,以及剛剛才離開的自宅,還有早上因小事小吵架的老公,一切都讓我厭惡極了。
台灣新朋友難得約我喝下午茶,我卻一點都不覺得期待。總之,為了遵守約定而前往那條新街道。
我和寶儀是在台灣舉辦的荷歐波諾波諾課程上相遇的。
2011年,修藍博士首次來台,定期開辦課程不久後,寶儀就報名參加。我們在課程上見過幾次面,自然而然地開始聊起天來。後來我結了婚,開始在台灣生活,期間我們有時會連絡。某天,她主動約我一起喝下午茶。
那時的我正好很想家。或許是因為婚後憂鬱症,又或許是某個不知其名的症狀⋯⋯「好像不小心來到了個遙遠的地方」這句話,總會在傍晚時不經意地浮現在我心中。
日本跟台灣,明明距離不算遠,但不知是因為陌生環境,還是新生活的關係,總之常有「好像不小心來到了個遙遠的地方」的走投無路感。
在那當下,我會想起荷歐波諾波諾,努力清理我的情緒,但它就像泥濘般越積越厚。我感覺心情很差,變得愛批評,即使清理了好幾次、好幾次,不知為何濃稠如泥的情緒仍持續不滅。
因為跟寶儀是透過荷歐波諾波諾認識的,說實話,我想要先清理好自己再跟她見面,可是現在的我早已變得神經質,連司機停車的地方跟地址差一點點都讓我感到絕望。當我看到寶儀時,費盡一番力氣才對她擠出個苦笑。
那次是我們兩人第一次單獨見面。寶儀在朋友開的咖啡店裡等我時,認真地在筆記本上寫了些東西。
「你在寫什麼?」我問她。她告訴我,她在寫給內在小孩的信。
「我想把在荷歐波諾波諾學到的潛意識,每天盡可能地多回想、對談幾次」她說,「不然感覺會迷失自己。」
我不禁覺得:「啊,現在的我就像迷路的孩子一樣。」
因為感到迷失,所以即便能跟家人住在新家,即便街上的人對我再怎麼友善,即便附近的阿姨願意借我雨傘,都仍令我覺得現在不能停留在這裡,無法享受這裡的一切,一直急躁地想往下個地方前進。
然而現在的我,家就在這裡,無論想往前或往後都動彈不得,結果就變得走投無路。
在跟寶儀聊到近況的時候,或許是察覺到了我的心情,寶儀對我這麼說:
「我跟妳一樣,也是不好好清理的話,就會變得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會忘記回家的路。而明明我就在這裡長大,就在這裡生活。」
接著,她從包包中拿出一本書。那是我專訪完修藍博士後,將內容整理而成的書《阿羅哈!Aloha》。她翻開其中一頁,指著上面的標題:「愛或恐懼,你在每一瞬間都只能選擇其一。」
「因為有很多恐懼的事,所以想回家,而荷歐波諾波諾告訴我方法。無論身在世界何處,它都能指引我回家的路。」她說。
我一邊回答著「對啊」,一邊感受到直到剛剛都還緊繃著的頭、臉、脖子、肩膀和後背都開始放鬆下來。
兩人說著是時候該離開了,一走出店門口,就看到靜謐的街道上那排看不見盡頭的行道樹,樹皮被前一天的雨淋濕,正綻放著光澤。對面那條一樣被雨洗滌過的水泥街道上,有著準備開店的人們、放學回家的孩子、漫步的小貓小狗、緊貼著樹幹的蘭花植株、還有被曬在街道上的香腸香氣。
直到剛才為止,雖然都一樣張著,但那雙原本只能看見基本事物的緊張眼睛,現在變得能真正看進各種顏色和事物。原本漂離到了遙遠地帶的脆弱心境,些微變成了既能念舊也能喜新的平靜內心。
「就連現在這個瞬間也怕會忘記自我。可是,我知道回歸自我的方法,所以沒關係。」寶儀邊摸著樹,邊這樣對我說。
因工作關係必須經常往返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寶儀,說起這句話特別有說服力。
最後,她看著我並對我說:「Welcome to Taiwan, this is your HOME! 」(歡迎來到台灣,這裡是你的家喔!)
目送走搭著計程車趕往下個工作地點的寶儀,我拿起手機查了一下這裡離家的距離。地圖顯示走路大約30分鐘。我不經意地眺望四周,很快就看見台北的共享單車Youbike,只要用悠遊卡註冊之後,就能隨地借車、隨地還車。反正難得,就騎這個回家吧。
一定到得了家,因為我知道回家的方法。而且台灣是我的家。台灣不是一個遙遠的地方,而是一個讓我感到心安,讓我看到、體驗到至今難以放手的各種情緒,一個溫柔的所在。
每踩一次腳踏車踏板,我心中某處早已熟知的愛憐、安心與感謝,都在景色中逐漸明朗。
~~~~~~~~~~~~~~~~~~~~~~~~~~~
#零極限 #夏威夷療法 #hooponopono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aloha #平良愛綾 #清理 #京都
#這訪問還翻譯成日文版
#訪問地點在祇園的高級料亭
#東西好吃到哭出來
#下一個訪問快出來我好說故事
#不要再等兩年囉
踩踏板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知道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盡量不要出門,看到很多朋友都要在家訓練台上騎車,我感同身受。我被關了28 天不准出門,所以我知道不能出門的辛苦。
分享我當時被隔離怎麼在訓練台上讓時間可以過得比較快,然後依然還是可以騎到 80-90% 外騎的時長。
開始前,先準備好很多的水 (3-4 x500-700ml)
一個很強的風扇,
一条毛巾。
1. 暖身的時候跟外騎暖身一樣,非常的easy
20-30% 的FTP 都行,就像你外騎見到朋友一樣,先抬槓,說點幹話...慢慢進入狀況
英文是說 「time to get your social in」
2. 暖身的時候可以刷刷手機,看social media
看工作email,付房租,水電費,寫日記等做一些家常在電腦或手機可以做的雜事,
3. 如果心裡很亂,很不想騎車,可以試著禪坐
基本上就是深呼吸,專心在你自己身上,放輕鬆,感受身體每個部位,做點檢查,網路上有很多教禪坐的影片,可以跟著蹭蹭
心定下來後比較容易進入節奏
4. 如果要騎90 分鐘,但自己很不想,可以騙自己,說我們就騎到60 分鐘就好。60分到了再騙一下自己,我們到75 分就好,如果感覺還不錯,不用開會,老婆沒打電話來罵人,就繼續到90分鐘
5. 中間可以想像外騎一樣,停下來,上廁所,「買」 杯咖啡 (自己泡),吃點東西,再上車重新開始。
休息的時機要挑對,像一個main set 主課表做完以後可以稍稍休息
6. 看自己想看的電影,連續劇,聽podcast ,音樂等等
7. 約跟朋友一起騎車,zoom視訊,或是打電話,請朋友一起陪十分鐘,打完電話,再找下一個繼續抬槓...
8. 還是無聊的話,可以弄一些drill 技巧訓練
1分鐘 100-125rpm 高踏頻,休1 分鐘,重複到甘願
30 秒 單腿,30秒休息,30秒另一條腿,30秒休息,重複到滿意
1分鐘抽車 3-4 分鐘坐著 重複到甘願
9. 可以試著參加zwift 比賽,但你會發現這世界有很多 都不外騎的人但都是20-40kg,還有FTP 沒校正回歸 就400w 要小心被拉爆
10. 可以放個鏡子,看自己趴的好不好,踏板踩的好不好 等等
踩踏板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材料喔,這個材料裡面寫著,在19世紀的英國工程師邱比特爵士,他發明了一種酷刑。
它的施行方法是這樣哦,犯人要不斷的踩著踏板,來帶動滾輪轉動,然後把製造出來的動力拿來抽水,或者是拿來研磨穀物。
在犯人被懲罰的同時,又能夠創造出一定的生產力跟動力。聽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虐待人就虐待人,還這麼有創意,真的是心理有一點問題哦。
可是且慢喔,我在這裡再把剛剛那一段話,再講一遍給你聽。叫做「犯人要不斷的踩著踏板,來帶動滾輪轉動,然後再把製造出來的動力,拿來抽水或者是研磨穀物。」
如果只是專注在「犯人得不斷的踩著踏板,來帶動滾輪轉動」的話,這個時候會讓你想到什麼?
仔細一想,「跑步機」不就是這麼運作的嗎?希望你在聽我這一段內容的同時,並不是在跑步機上面哦!
可是呢,如果你回到跑步機的英文,叫做’'Treadmill''。然而''treadmill''這個英文,就是由腳踏、tread,跟mill、磨坊,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然而在古時候的酷刑,跟現在的運動休閒,這中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其實都是一樣,都在做同樣的動作。
這裡喔就讓我想到,希臘神話裡西西弗斯的故事。這故事是這樣哦,西西弗斯他因為太過狡猾,而觸怒了神明,他就被判刑。
他被判的刑罰,就是要把大石頭推上陡峭的高山,而每當他快要推到山頂的時候,大石頭就會滑落到山腳;在這樣的狀況底下,西西弗斯就得永無止境的,去不斷的推動這個大石頭。
所以你看喔,當年的酷刑是不是讓人去重複無意義的勞動?可是現在的跑步呢,可能它對你最大的意義,就是維持體態、就是健康。
這時候不免讓我想到,其實有時候,真的會讓我們不舒服的,不是我們做的事;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從這件事情裡面找到意義。
如果你聽到這裡,反映了你現在的工作。你找不到意義,但是得每天朝九晚五不斷重複;那麼我會希望你,是不是找個機會安靜下來,好好的認識自己、好好的問自己,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因為啊,任何事情只要是無意義的重複,它在本質上就是「酷刑」。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