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
1937年8月11日
廣東大學學生轉
黃埔軍校第四期的畢業生
謝晉元上校率軍
奔赴上海
參加中國抗日戰爭中
死傷慘烈的淞滬大會戰
日本飛機從台灣松山機場起飛
轟炸上海的中國守軍據點
初戰卻敗於高志航的中國空軍
但皇民化的台灣人積極出錢出力
支持日本人攻佔上海
蓮舫的家族是台南大地主
就捐了兩架零式戰鬥機
另有台灣人高達5000多人
志願赴上海
擔任日本軍隊的後援工作
中國軍隊上海敗戰後撤
台灣人全島興高彩烈
瘋狂慶祝日本天皇的神威
中國軍隊抵抗了三個月
最後失敗撤退只留下
謝晉元率400多人死守
四行倉庫
對外號稱800多人
四行倉庫臨近英國租界
英國人怕被波及
要求中國政府撤走謝晉元部隊
但英國人卻違背承諾
把謝晉元部隊軟禁在英租界
長達四年
直到珍珠港事件
日軍攻入英租界前
謝晉元早已被汪精衛特務
收買的士兵殺害
剩下的謝晉元部隊人員
被日本人送到太平洋戰俘營
交由台灣籍日本兵關押看管
但三分之二很快被台籍日本兵
虐待死亡
這些台籍日本兵被歐美媒體
取了一個恐怖稱號
「福爾摩沙警衛」
這些台灣人身上都出現
路西法效應
以虐死中國戰俘來取悅日本人
作爲對日本人效忠的表態
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
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血淚象徵
但最後活著離開
台籍日本兵手中的民族英雄
不到二十人
這批台籍日本兵戰後
被西南太平洋軍事法庭
以虐待戰俘罪名判處死刑者
有100多人
但另有300多人無罪釋放回台
其中有一半以上
後來參加二二八事件
以武力攻佔台中市及
雲林虎尾機場和嘉義水上機場
歷史的真實面貌
有時相當殘酷
https://youtu.be/zKmCDlqjN-Y
路西法效應台灣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立委集體貪汙與路西法效應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
蘇震清等立委抗告失敗,北院認定「放出來可能串供」。圖為立委廖國棟(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目前最驚人的新聞莫過於立委集體貪汙,為什麼神聖的民主殿堂藏著這麼多惡魔?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金巴多早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二○○七年他出版《路西法效應:好人如何變惡魔》,次年該書獲得美國心理學會「詹姆斯書獎」。
路西法是上帝鍾愛的天使,他從上帝恩典中墮落為撒旦般的惡魔。所謂路西法效應要從「史丹福監獄試驗」談起。一九七一年金巴多在史丹福大學開展一項影響深遠的心理行為試驗。他選擇了廿四名精神正常的學生受試,並把他們隨機分配到「囚犯」和「看守」兩組,金巴多自己則擔任「警司」。看守們被告知責任和權力,並供以制服和警棍讓他們看起來就是看守;另一方面對囚犯們宣布人格已被剝奪,他們沒有姓名只有囚號。果然,看守組的受試者很快進入角色,他們竭力對囚犯羞辱和凌遲,而且手段不斷升級,最後強迫囚犯脫光衣服站在烈日下。金巴多的試驗原定兩個星期但僅六天就終止,因為兩個囚犯受試者心理崩潰退出試驗。
為什麼史丹福的受試學生把扮演惡魔的戲演得如此繪聲繪色呢?原來在一個被邪惡占據的時空場中,好像太空的黑洞一樣,一切都將扭曲和變形,就連試驗設計者金巴多「警司」也不例外,據他妻子回憶金巴多在那些日子裡,已經成了打人罵人的加害狂。金巴多最後說,這場瘋狂的試驗證明一個定律:在一定情況下幾乎所有正常人都可能成為邪惡的代理人。
前不久媒體透露幾位涉案立委曾對經濟部人員施壓、咆哮等,這不就是史丹福監獄試驗搬到了台灣嗎?二○○三年美國占領軍在伊拉克監獄虐待俘虜種種醜聞,是史丹福監獄試驗更早的翻版。鑒於商業價值,二○一五年阿爾瓦雷斯執導的電影「史丹福監獄試驗」問世。
墮落是怎樣發生的,坊間流行「爛蘋果」論,著眼點是個體,判斷的標準是道德,這是一種結果論。但是金巴多的試驗宣示了新的系統論,如果蘋果掉進了「壞木桶」系統狀態都要腐爛。壞木桶是誰製造的?史丹福監獄試驗證明「爛蘋果,壞木桶,製造商」是三位一體的系統。分析貪腐既要從「個體」的視角看爛蘋果是否存在,也要從「狀態」的角度看有沒有壞木桶,最後從「系統」的觀點考察誰是製造商。
台灣社會目前的爭論焦點僅僅停留在個體的法律層面,大家急於了解押了誰放走誰有沒有自己人,一種分裂社會所特有的典型心態。對於立法院是不是壞木桶無人發問,至於執政黨是不是壞木桶製造商更沒有人敢問了。
在金巴多監獄試驗前的一九六三年耶魯大學社會學家米爾格拉姆進行過「權威」試驗,他企圖測量當「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的拒絕力量究竟有多大」。很遺憾每個國家每個發展階段都不一樣,台灣社會雖已走出威權時代,但並沒有走到執政黨不再玩弄權威的時代,不管經歷了幾次政黨輪替,難道不是這樣嗎?
路西法效應台灣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評】《戰爭中的鬼故事》Ghost of War | ★★★
戰殤的陰影
.
「千萬不要問一個軍人,戰爭的代價」,因為你沒辦法體會他們所承受的痛苦。
《戰爭中的鬼故事》描述了五位二戰美軍士兵,奉命前往法國一處莊園古宅駐守,抵抗準備前來的納粹青年軍,並在接手駐軍防守任務後,在古宅內發生的詭異事件。電影從二戰的時空背景出發,收在一個具科幻和驚悚的超展開情節,整體的故事劇本相當有創意;突破了不論是過去所看過的恐怖題材電影,或是講述戰爭和人性的歷史題材作品。
.
它的故事試圖解析戰爭所帶來的傷害,不論是軍人還是平民百姓,甚至是我們所認定的恐怖份子,其實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都能夠看到戰爭的不同面向。每一顆子彈被射擊,總有射擊的目標,以及最後被射殺的對象,但光是扣下板機的那一刻、殺害的每一個靈魂,背後都有多少令人心碎難過的故事,等著我們在戰爭過後去善後。
.
片名取名為「戰爭的鬼魂」,實際上也傳達了西方文化對於Ghost一詞的文化意義與思維;它不一定是個有形的恐怖人物或靈體,而是一種潛藏在心靈受創者的潛意識當中,深刻烙印在心底的陰影;在生死一瞬間的戰場上,當死亡變得司空見慣而麻布不仁,或是在能夠被允許殺害任何一個陌生靈魂的情況下產生的路西法效應,相信那樣的壓力與折磨,是一般人難以體會和接受的。
.
我喜歡《戰爭中的鬼故事》這種「鬼魂」是如影隨形的概念,利用電影中後段破哏的「特殊設定」,告訴觀眾們原來這個故事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實際上是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劇情;但正如我一開始所說的,電影相當有創意,也跳脫了一般恐怖或是軍事題材電影的框架,卻可惜栽在過多瑣碎又破碎的劇情設定,以及花了許多篇幅在鋪哏,而並非讓每個角色有所適當地發揮。
.
若要說,電影的本質在於透過跳脫現實的影像,回歸到探討「人」的話,那麼《戰爭中的鬼故事》的鬼魂概念多少控訴了人類社會就是在仇恨與遺憾的輪迴中進行,無解也無奈;但僅止於此,嘎然而止的劇情,留給觀眾無限想像,卻似乎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劇情核心的麥高芬,使得故事停留在鋪哏與解謎的懸疑氣氛之中。到了破哏之際已呈現後繼無力之感,相當可惜。
.
但話說回來,縱使這樣的缺憾,還是不減《戰爭中的鬼故事》劇本發想的魅力,以及它所呈現的故事創意;不論如何,它的故事劇情重大轉折後,能夠讓部分觀眾停止於解謎的遊戲,但能不能進一步深入檢視主角在知道真相後的心境變化,去關注歷史上不斷發生的戰爭,背後所帶來的影響?或許是這部片希望帶給大家去思考的空間。
.
.
《戰爭中的鬼故事》Ghost of War
台灣上映日期:2020-07-03
采昌國際多媒體
▶ 正式預告:http://a1.pise.pw/NWUQE
▶ 訂票傳送門:http://a1.pise.pw/SNZ9A
.
.
.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tics
#戰爭中的鬼故事 #ghostof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