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燒金紙、禁止中元普渡的「右昌元帥爺」
#高雄好過夜系列
#右昌元帥爺傳奇
#右昌元帥府、右昌三山國王府
(好讀網頁版:https://takaogooday.org/20180507/)
文│ 同是右昌人的小編整理
📣📣📣「右昌」地名由來
逐家好,今日高雄好過夜要來跟大家介紹右昌元帥爺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右昌」這個地區呢?
右昌古稱「右衝」,位於現今高雄市楠梓區的西部,地名的由來則與鄭成功有關,「右衝」是鄭成功領臺時期右衝鋒鎮的屯墾之地,在《臺灣通史》中記載:「右衝莊:今鳳山半屏里,為右衝鋒鎮所墾。」。
鄭氏時期所施行的土地拓墾型態可分為官田(官佃屯田)、私田(文武官田)及營盤田等,而右衝聚落就屬於營盤田,透過軍隊及眷屬進行屯墾工作,以解決當時軍糧不足之問題,同時具備護衛萬年州(今左營舊城)的功能。
清代時期右衝聚落也是扮演重要的軍事據點,清廷將鄭氏時期的承天府,改為臺灣府,下轄臺灣、鳳山、諸羅三縣,右衝則改為清代右營的駐紮地。不過聚落的發展一直到清代中晚期才較為興盛,如光緒年間盧德嘉的《鳳山縣采訪冊(上)》(1894年)記載「右衝街,在半屏里,縣西北二十里,逐日為市」。說明在清代晚期右衝已形成街區,並有商業活動,聚落已從屯墾自給自足的性質轉為農業市場交易的社會形態。
在日治時期,因高雄港的興建與工商業的發展,高雄市逐漸從農業社會轉為現代化城市。右衝聚落因高雄都市的發展,逐漸成為高雄市郊區的一部分,但整體的產業仍是以農耕及漁塭養殖業為主,尚未隨著高雄都市化轉為商貿或工業發展。就在此時右衝被臺灣總督府改名為「右沖」,而在1946年國民政府將後勁、右沖兩區合併為楠梓區,1953年因右冲的「冲」字欠雅,故改名為「右昌」以討社區昌盛吉利之意。
📣📣📣右昌人的信仰中心-右昌元帥府
隨著漢人在右昌地區的屯墾發展,其宗教信仰也因而建立。在右昌聚落中有四座深具歷史的廟宇分別為:右昌元帥府、三山國王府、一甲福德廟及三甲福德祠。該四座廟宇以元帥府為首,在地居民更稱元帥府為「大廟」。
文獻中雖未註明元帥府的創建時間,但可推斷至少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時,元帥府已有一定規模,而於乾隆年間及道光年間都曾整修。目前現存記載元帥府的建造時間的資料為日治時期的〈大正四年寺廟調查書〉,但證據卻不充足。
從廟宇中既存的四塊紀錄修築過程的碑碣可得知重修整建的經過,如「元帥爺廟增築碑記」、「元帥爺廟修築碑記」、「右昌元帥廟增建忠義閣弁言」、「重修擴建右昌元帥爺廟紀盛碑」等。透過四件碑文,大致可知元帥府在同治元年(1862)再次興修,直到昭和十年(1935)才大規模修築。該次修築是由右昌望族楊亦安先生帶領諸鄉紳集資而成,並擴大原有的規模面積,最末於昭和十二年(1937)完工。1947年元帥府又因戰爭遭到部分破壞故重新修築。到了1972年,元帥府增建了「忠」、「義」兩閣。1985年地方人士又聚集人力、物力,將原有的舊廟重新翻建,成為現今元帥府的樣貌。
右昌人以右昌元帥府為信仰中心,主祀七位元帥(劉府、陳府、謝府、常府、唐府、陳府、張府元帥),釋迦牟尼佛、一位將軍爺公,配祀有當地家族的家神及供奉神明,如楊五使、楊六使、陳聖王、方王爺、太陽星君、媽祖、註生娘娘、迦藍尊王等九尊神明。
右昌地區自1929年廢除中元普渡,改為春秋二祭(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及十二月除夕日,在自家祭拜祖先),而於1963年禁焚金銀紙箔。此習俗的由來是右昌元帥爺下乩指示,在農民曆中記載「1929年農7月1日起奉神指示改棄中元節拜拜。1971年奉神指示祭神禁焚紙錢及三牲酒醴葷物祭品,只准上清香供茶果而已。」此傳統風俗並未隨政治與經濟而有所變遷過,至今已持續數十餘年,右昌人更以此習俗深感自豪。元帥廟每年也會舉行一次的遶境活動,以右昌地區為核心,時間約在農曆八、九月日期不定,以祈求鄰里祥和與合境平安。外地人來到右昌,對右昌人能夠延續此習俗至今也是深感佩服。
大家有機會到右昌的話,或許可到右昌元帥府參拜一下,認識這位「威靈赫濯」的右昌元帥爺。
推薦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YouChangYuanShuaiMiao/
跟鄭成功有關的地名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鄉土民情(七十四)
台灣的地名若有“社”這字,都跟平埔族有關係(比如新社、舊社、番社….很多啦!像高縣的大社是平埔族的地盤),不過那是那是以前啦!
大社古代是平埔族阿加社的地盤,鄭成功之時代,平埔族被漢人侵入霸佔,將他們趕走(大社的平埔阿加社鬥輸漢人就這樣搬去屏東林邊田墘厝放索社)放索是林邊一個地名,這裡的平埔族就是大社遷移來的,大社古代是荒野之地,境內有一間廟叫三奶廟,就是現在的碧雲宮(碧雲官是俸祠陳靖娘、林幾娘、李三娘,俗稱叫三奶夫人)。
我故鄉也是奉祠三奶夫人叫三奶宮,大社這間碧雲宮有人叫三奶廟(小時候不懂,看到三奶,以為是三顆乳頭!)大社在明朝時代叫仁武庄,日人時代改做大社庄,隸屬高雄州鳳山郡,國民黨來了後改為仁武鄉轄區,1951年5月才獨立叫大社鄉。
這段歷史大社人知道的人應該不多,大社其實是好地方,這地方最出名的就是觀音山土雞,印度棗仔、珍珠芭樂、菜瓜、皇帝豆、芒果、龍眼。大社這個地方出二種人,一種有錢人,一種好額人(台音),有錢人是種珍珠芭樂、賣土雞,賣到變有錢,好額人(台)就是土地多,賣尚好。
跟鄭成功有關的地名 在 角斯角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都知道"鶯歌"地名的由來嗎?
我找到幾個比較有趣的說法:
1.
北面山脈斜坡翠嵐中屹立一巨石,其形似鸚鵡棲樹,據傳說,明鄭時期,三鷹地區有兩隻怪鳥,各佔大漢溪東西兩岸,東岸在三角湧(三峽鎮)的鳶山(老鷹)語西岸的鸚哥山(鸚鵡)對峙,鸚哥鳥吐霧成瘴偽,使鄭軍迷路,鄭軍則炮斷其首。
2.
鄭成功率兵擊敗荷蘭人後,安撫各地歸順的原住民,經過此地聽聞有一隻巨島為害百姓,乃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酋長所飼養,為了替百姓除害,鄭成功便用弓箭射穿巨鳥的咽喉,巨鳥中箭後,長鳴一聲衝到山頭上,眾人四處找尋,只見山頭有一個像鸚鵡的巨石,喉嚨間百一個空洞,顯然是被箭射穿的傷痕,眾人才知道這塊巨石就是那隻為非作歹的巨鳥,因此便管叫它『鶯歌石』。
3.
臺北縣鶯歌鎮地名傳說。傳說在鄭氏時期,鄭成功領軍經過現今的鶯歌鎮,得知當地有一巨石,平時會噴出黑霧傷人,當地居民莫不為此瘴氣所擾。於是派士兵將此巨石毀壞,使軍隊順利通行此地,當地居民的生活也因此恢復和諧。由於巨石形似一種名為「鶯歌」的鳥,所以長期流傳,而成為此地的名稱。
文取自:http://yingko.tacocity.com.tw/cuch/yingko.htm
http://yingo.area.com.tw/
台灣大百科
不管是哪一種,其背後目的如何,
能使我們的想像力不斷地延展,
是多麼好的腦部運動啊!
這是我想找的題材之一,
有任何其他推薦故事,
跟台灣有關的
地名、風俗、人、傳說、幽靈、魍魎、神怪、傳說
歡迎貼在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