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企劃:銀齡之樂:從人聲合唱悅納自我】https://bit.ly/3nFV5XF
「只要有一班朋友一起,就可共同歌唱。」
一舖清唱帶著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計劃走入社區,以多元化的活動作心靈依靠,以文化藝術連繫社區、建立關係,打造具品質的生活及愉快的心境。
「透過音樂,可以讓長者汲取專業新知、享受藝文樂趣、彌補年少遺憾。」
無伴奏合唱在演唱時不需要樂器,因此每位學員都需要接受正規訓練,從聲部、樂理、閱譜、人聲敲擊、音響技術等逐一學習,經過日以繼夜的辛勤練習,一眾學員跳出舒適圈,登上不同的舞台公開演出,在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感受掌聲的喝采。
Photo Credit:Kessay@Wai Sing Music
備註:是次活動嚴格遵守政府給公眾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的健康指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轉緩,久困於家,所有人都急不及待出走。我們特意搜羅今月活動,為各位解饞,讓我們一同走進久違的文化空間。 首看,我們來到了大館賽馬會藝坊,走訪新展《言語不通》。展覽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劃,展題源於加藤翼同名作品。走進展場,是人和藝術家通過作品對話,但若文化背景不同,訪客和...
賽馬會樂動一族 在 Get Ready 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個神秘綠色天地.Secret Garden】
為你精選香港6個大草地公園,擇返個好天帶你嘅小朋友同毛孩去享受大自然,盡情放電啦!
>> 6個神秘綠色天地 @https://bit.ly/3zOPcuo
#GetReadyhk #GetReadyNature #親子好去處 #夏日好去處 #野餐好去處 #草地 #柯士甸山遊樂場 #佐敦谷公園 #山頂公園 #啓德郵輪碼頭公園 #樂富配水庫休憩公園 #數碼港
立即登記,接收GetReady最新主題活動情報及優惠!@http://eepurl.com/ghbJ8z
*緊記愛護大自然,切勿破壞自然生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做個文明香港人。Please leave no trace!
>> 天水圍一日遊 @https://bit.ly/3gPf7uz
>> 東平洲 @https://bit.ly/3t0pPTG
>> 馬灣東灣泳灘 @https://bit.ly/3Bw5B7v
>> 茂蘿街7號 @https://bit.ly/2WmJLV1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https://bit.ly/3gqO1tk
>> Ryze 彈床樂園 @https://bit.ly/2W0c6As
>> 天后廟道三號花園 @https://bit.ly/37vroPI
>> 更多品味生活 @GetReadyHK.com/Lifestyle
--------------------------------------------------
立即 FOLLOW GetReadyHongKong,緊貼全港郊遊玩樂、品味生活資訊!
@https://www.fb.com/GetReadyHongKong
@https://www.instagram.com/GetReadyHongKong
--------------------------------------------------
GetReadyHK 現正徵稿,如果你同樣熱愛發掘香港好去處,歡迎你投稿至 bloggers@getreadyhk.com,若投稿的文章被選中刊登,我們會有專人與你聯絡
賽馬會樂動一族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自己本書自己造:Zine小誌》📚
在遠古時代,我曾是枚偽文青少女 (飄逸撥髮),會去電影中心看電影、逛外國市集、飛日本台灣時去手作展覽湊熱鬧。
第一次見到Zine小誌是在倫敦一家書店,架上滿滿的迷你小書,幾磅一本,內容隨意題材廣泛。突發奇想打算回港後也要印刷小誌,題材寫每個國家的有趣見聞留來記念。
回港後?不了了之囉( 但後來有認真出書)。
正所謂文青這種病生個孩子就火速治好,頭幾年育兒在屎尿奶中打滾,搬家時在各地入手的小誌全掉光光,只留下兩本台灣作家徐玫怡寄來的小誌贈書。
井底蝌蚪我以為小誌在香港不流行,原來近年早已有不同藝術家印製小誌在獨立書店或art book fair寄賣,香港的小誌更曾衝出國際到世界各地參展,其中小誌推廣團體Zine Coop就是當中的表表者。
ZINE COOP 近日得到「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的支持,拍攝了一系列共八集 (現出了兩集)關於小誌文化的節目《隔離學Zine》,網站上更可下載電子教材學習造小誌。
《隔離學Zine》的意思是小誌像在隔離左右,很喜歡節目內其中一位藝術家Onion Peterman被問及做Zine時的心得:「如果你想整zine就整zine啦都無咩忠告」(看到這佛系回應已感到是我杯茶,特地去找她的創作果然很喜歡.......)。普通市民如我在準備創作時定會猶豫「唔識畫畫唔識排板影相只用手機」(簡稱藝術我識條鐵),但zine的精神就是勇於表達想法就夠。Just ENJOY~
📝 手造了一本小小的《五月:矛盾的美好生活大計》,源自聽說今個星期是印尼新年。Yeah,再loop一次沒完成的新年大計。
把zine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我家那位兒童。向她介紹可在家簡單做本書仔後她超興奮,以一日一本的姿態陸續「出版」。首冊zine 《chicky chick chick》🐤講述一對雞夫妻掛住拍拖在公園忘了帶走小孩,孩子被迫展開獨立生活。曾提議複印五本出售 (賣給爸爸外婆外公,唔熟唔食....),她反問創作怎能拿去賣錢?!!
孩子呀,藝術家不會光合作用呀。
提起藝術家都要吃飯,持續的疫情對藝術文化界打擊很大,無數表演、展覽活動延期或取消。
香港藝術發展局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資助計劃,成立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資助共68個不同藝術項目,市民可在網站上免費看不同節目和藝術介紹。
原先只打算看zine小誌的介紹,後來竟花了四小時把其餘感興趣的項目看完 (很多會在這幾個月慢慢推出)。除了zine小誌文化創作,還有戲曲、🎼古典音樂、兒童音樂劇(未推出,丫很期待)、本地文化 (有個關於香港霓虹招牌)、🎬電影、共融(認識少數族裔和聽障人士語言).......
真心推薦這項目,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有小孩的也可選幾個合適的一起看。
亂世中,我們更需要美好的藝術和創作🎭
🔸ZINE COOP 網站(超可愛)
zinecoop.org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www.artsgodigital.hk
#Zine小誌
#隔離學zine
#ArtsGoDigital
#藝術D平台
賽馬會樂動一族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疫情轉緩,久困於家,所有人都急不及待出走。我們特意搜羅今月活動,為各位解饞,讓我們一同走進久違的文化空間。
首看,我們來到了大館賽馬會藝坊,走訪新展《言語不通》。展覽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劃,展題源於加藤翼同名作品。走進展場,是人和藝術家通過作品對話,但若文化背景不同,訪客和創作者又是否會有語言障礙?超越言語的互相理解又是如何做到?
接着,劇荒近半年,終於迎來今年第一套大型音樂劇《一水南天》。過去,布萊希特批判傳統劇場虛幻淫糜,是使觀眾抽離現實的毒品。身處同樣動盪的時代,進入劇場看戲似乎總帶着一份罪疚感。自2017年末圍讀後,劇迷們引頸以盼的《一水南天》終於正式公演,卻偏偏遇上疫情,可幸兩團未有放棄,堅持排練,或許一套史詩式音樂劇也該如其主角,在磨礪中茁壯。就讓我們聽聽兩位導演的想法,了解他們眼中這套屬於香港人的故事《一水南天》如何反映這個不安的時代。
最後,在這個不安的時代,結婚大概是一場對未來的冒險,卻也是在芸芸不確定中找上一人相扶的一葉輕舟。在這趟冒險之先,是一個名為婚禮的重要儀式。這個Wedding planner希望為 Luvin 菁瑋 解難,豈料她與 Adam Shek 早有計劃,要去《第99屆香港結婚節暨夏日婚紗、美容化妝及秀身展2020》,親自當婚禮主策。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賽馬會樂動一族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重複的行為塑造出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其中一句名言。
習慣整理好球衣,習慣預備好飲用水,習慣在觀眾席上看着球員的神采飛揚,這就是李永波(波記),一位在球圈工作了廿七年,為傑志服務了十五年的老臣子。
同一種習慣,球員習慣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習慣從「波記」手上接過屬於自己的號碼波衫,這種習慣有種很強的力量,令球員和「波記」在不知不覺間,習慣了這份「打風都打唔甩」的情誼。
訓練中心癱瘓 「波記」隨球隊打游擊
位於石門的賽馬會傑志中心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人造草場受到城門河河水淹浸,令草地嚴重移位;球場上亦佈滿被強風吹來的大廈窗框和玻璃碎;而中心辦公室和大量設施,都被河水浸壞,無法使用。「波記」對當時的情況仍歷歷在目:「啲水浸到嚟呢到,咩都浸曬啦,特別係寫字樓嗰邊。」
能夠有「私家場」作訓練,對其他港超球隊來說是遙不可及。可惜天災無情,未來一段時間傑志亦要面對「遊牧民族」般的練波安排。「波記」的工作量亦因此而增加:「依家都要早一個鐘返嚟,揸車去深水埗攞完啲衫,跟住去將軍澳練波,練完再攞啲衫去深水埗洗,平時喺呢到(石門傑志中心)洗就得。」
面對突然增加的工作,「波記」只是淡淡地說:「多咗呢一重手續姐,都冇乜問題。」然後便繼續埋首摺球衣。一場颱風,打亂的似乎只是球隊的訓練日程,但卻動搖不了「波記」的工作日常。轉眼間,「波記」已經為球隊準備好第二天比賽所需的物資。
球隊捧盃背後的老球迷
隔天,來到本年度「香港賽馬會社區盃」傑志對和富大埔的球賽現場,「波記」早已將前一天準備好的物資分配給球員,在一旁靜靜地看着球員熱身。球賽開始,「波記」緩緩地走上觀眾席,當起球迷來:「我唔坐後備席嘅,我都係坐係球迷嗰到睇波。」
這位老球迷深受球員和管理層的愛戴。在「波記」70歲生日當天,球員和球會度身訂造了一件70號球衣送給他。訪問當天,「波記」開心地指着這件球衣,說起生日當天的故事。不僅如此,「波記」也有自己的小球迷。工作途中,不時有小球迷來找「波記」拿簽名,「波記」接過筆,笑到合不攏嘴:「嗰啲小朋友都好鍾意我,話成日見到我,我就幫佢地簽名。」
最後,傑志以1:0贏波捧盃。比賽過後,當球員和教練可以去下半場慶祝的時候,「波記」還要收拾好球隊的物資和球員的裝備,將它們送回石門的傑志中心。「波記」邊工作,邊回想剛剛的賽事:「八十幾分鐘嗰球,我都諗住入硬架啦。鞠盈智一傳入去,跟住盧卡斯一射,佢左腳好勁架,一「熨」就入啦。都冇乜驚喜,我哋傑志最後嗰十幾分鐘好犀利。」雖說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波記」在談笑間,難掩對球隊勝利的喜悅。或許就是這種輕描淡寫、淡然自若,正正反映「波記」這廿七年來默默耕耘的工作態度。
入行廿七載 風雨不改
「波記」1991年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快譯通球會工作,其後服務花花兩年,再於2003年加入當時重返甲組的傑志至今,一做就是廿七年。即使在工作中受傷,即使年紀愈來愈大,「波記」還是堅持為球員披甲、助球員上陣,樂此不疲。「我就係一路做、一路做,唔會去諗辛唔辛苦呢件事。你肯做就冇辛苦呢件事,冇辛苦呢兩個字。」「波記」指着自己在工作中受傷的左手腕道,「差唔多成個月(先痊癒),都冇乜嘢,手姐,繼續可以做嘢。」
完全不覺得辛苦、不覺得累,即使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退下火線,「波記」仍然堅持「做得一日得一日」,並笑道:「仲做得幾耐?我都72歲啦。但係冇諗過退休,仲可以做就做,老闆請我就做。唔做得嘅,我咪得閒走去睇吓波。」
或者,這是老球迷對足球的熱愛,或者,其實是老臣子和球會之間的情誼,又或者,這根本就是一種習慣。在颱風「山竹」襲港後,在傑志中心被破壞後,「波記」的說話與神態似乎更加動人,今集《港。故》用8分鐘,帶大家認識這位傑志總管。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

賽馬會樂動一族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文:香港科學館)
展期: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地點: 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
票價: $20/$14#/$10*
觀眾如同時參觀常設展覽廳,可以優惠價$40/$28#/$20*元購買套票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 :「巨龍傳奇」展覽
恐龍於二億年前開始出現,繼而雄霸地球。在地球的漫長歲月中,盤古大陸因地殼板塊運動而分裂,形成具有不同氣候和環境的大陸,恐龍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繁衍出形態各異的品種,並成為史上最強的動物一族。可惜由於氣候和環境的轉變,恐龍最終仍難逃滅絕的命運,在6,500萬年前完全絕跡於地球上。幸好,在古生物學家努力不懈下,已經找尋到不少恐龍及古生物化石,讓我們今天得以重塑牠們的生存點滴。恐龍化石遍佈各大洲,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恐龍多達一千多種。近年,中國在發掘和研究恐龍化石方面更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成為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
香港科學館曾多次舉辦恐龍展覽,每次均廣受市民歡迎,即將推出的「巨龍傳奇」展覽更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的恐龍展。這次展覽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展覽將透過嶄新的演譯方法,介紹世界上最大的泰坦巨龍類和有關恐龍的最新科研成果。展覽廳總面積達2,500平方米,分為四大展區,各有不同的主題和特色。
多媒體劇場: 利用大型電腦動畫,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返回恐龍時代。
機械動樂園: 透過「為食恐龍」機械恐龍展**,讓觀眾全面認識恐龍的飲食習性。
化石發掘場: 展示恐龍的埋藏狀態,並讓觀眾了解發掘和修復工作的艱辛。
化石展示區: 展出來自十間博物館超過一百件珍貴化石標本和展品,配合運用
新科技設計的互動遊戲,介紹恐龍的最新發現。
要一次過欣賞長達30米、全亞洲最大的恐龍之一炳靈大夏巨龍,栩栩如生的鳥類祖先顧氏小盜龍,奇形怪趣的恐龍蛋,以及小朋友最喜愛的三角龍、暴龍和劍龍嗎?還有最新發現、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 -- 巨型汝陽龍的巨大椎骨化石?那就不要錯過「巨龍傳奇」展覽。參觀時別忘記下載特別為展覽設計的應用程式和携帶你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以獲得更多樂趣和資訊。
Throughout the extended history of the Earth,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dinosaurs first appeared about 200 million years ago and become the ultimate rulers of the planet for 130 million years.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e ancient landmass Pangaea split into different continents as a result of plate tectonic movements. Dinosaurs evolved into a whole family of different speci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but they ultimately could not escape from extinction and all disappeared about 65 million years ago.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paleontologists, today we can have a glimpse of how dinosaurs survived and reigned from the large number of fossils unearthed. Dinosaur fossils can be found on all continents and more than 1,000 species have been named. Today,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where most dinosaur species are discovered and many of them are unique.
The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had organised a number of dinosaur exhibitions and all were well received. The coming "Legends of the Giant Dinosaurs" exhibition would be the largest ever presented in Hong Kong. This exhibition is solely sponsored by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In this exhibition, new technologies and presentation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introduce the largest Titanosaurus and the latest studies on dinosaurs. Occupying an area of 2,500 sq. metres, the exhibi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with different themes:
Multimedia Theatre: The large-scale computer animations in this area will bring visitors back to the age of dinosaurs.
Animatronic Dinosaur Zoo: The robotic dinosaurs and interactive exhibits featured in the "Dino Jaws" Exhibition** will allow visitors to learn about the eating behaviours of dinosaurs.
Fossil Excavation Site: Visitors will be able to appreciate the hard work of excavation and repairing of fossils through a reconstructed dinosaurs burial site.
Fossil Gallery: More than a hundred exotic fossils and exhibits from ten museums will be displayed in this area. Together with the interactive games developed with latest technologies, visitors can learn about the latest discoveries in dinosau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