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單元,邀請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紀錄片導演 李建成來到空中,跟我們分享《再會啦白宮》紀錄片。
「白宮」是雲林縣水林鄉當地人對一棟美軍在台灣進行研究實驗的白色建築的稱呼,當年鄰戶間傳說只要進了白宮,小孩就會長成巨人。《再會啦白宮》紀錄片製作拍攝期間歷時五年,歷史記載時間軸長達五十年,當年在「白宮」工作的先生小姐們 如今已是回望青春的阿公阿嬤;而地理距離橫跨美國與台灣,12635公里,來自美軍的神秘營養研究計畫,在雲林村落悄悄進行。當時的嬰兒如今成了高壯的巨人,歷經不同國際情勢的的台美關係,神秘的白宮,現在又如何?
📻更詳細募資資訊按這裡!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seeyouwhitehouse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qxpm-bIMzlE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白宮」是雲林縣水林鄉當地人對一棟美軍在台灣進行研究實驗的白色建築的稱呼,當年鄰戶間傳說只要進了白宮,小孩就會長成巨人。《再會啦白宮》紀錄片製作拍攝期間歷時五年,歷史記載時間軸長達五十年,當年在「白宮」工作的先生小姐們 如今已是回望青春的阿公阿嬤;而地理距離橫跨美國與台灣,12635公里,來自美軍的神秘營養研究計畫,在雲林村落悄悄進行。當時的嬰兒如今成了高壯的巨人,歷經不同國際情勢的的台美關係,神秘的白宮,現在又如何?
《再會啦白宮》是一段橫跨半世紀的歷史。民國56年,駐臺北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NAMRU-2) ,於雲林縣水林鄉興建一棟純白色的建築物,開始長達七年的研究計畫,該建物白得潔淨明亮,當地居民稱它為「美國白宮」。研究過程中的種種,讓居民對這棟神秘建物感到相當好奇、懷疑,因此產生許多耳語,大人們甚至會提醒小孩不要靠近。但台灣對此研究計畫卻瞭解不多,相關資料都隨著計畫結束全數被帶往美國,經由調查與探訪,得知檔案都被存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於是拍攝團隊前進美國,希望找到研究資料並帶回台灣。
本片導演李建成的父親,即是當年研究計畫中的一員,因此,整個拍攝過程不僅是挖掘佚失的過往,也同時喚起這群長者們五十年前的青春回憶。
◎來賓簡介:李建成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對影視教育極為關注,多從事影像教學與推廣工作。曾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優等獎、新北市紀錄片優選、新聞局「優良頻道節目獎勵活動」特優獎、雲林縣文化藝術獎短片類首獎。代表作品《再會啦 白宮》、《走...該往哪裡走》、《我希望 員山戲夢少年》。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瑞士訪談系列] 會認識以璿是因為看到他在ptt上面的分享,會特別有印象是因為他寫的真的很真誠,就在這次的瑞士之行前,想說來連絡看看好了~沒想到他很大方的答應了XD從訪問他的過程當中,更可以知道他對於研究的熱忱,還有清楚自己的方向與題目要選什麼,他在影片當中也分享到自己為什麼拒絕另一個職缺的原因,...
資工 研究所 找教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錯事的背後,是說不出的難】
夜裡傳來一個中年男性的懺悔:
「我怎麼變成自己最不齒的人?」
他是我在寫失業一書的受訪者,時不時會傳來最新動態,我對他的狀況滿了解的。年輕時,他是典型的天之驕子,台成清交這類頂尖大學理工研究所畢業,進的都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薪水優渥,前途光明。後來有一波到中國大陸工作,他覺得應該去闖一闖,跟著去了,並且娶妻生子,妻子也很優秀。
哪裡知道台商變港商,再變成百分之百陸資,他就被辭退。回台時,已經事隔10年,人事變遷,謀不到職,到處碰壁。這兩年鐵了心想考公務員,都快50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可是妻子找不到好工作,孩子還小,他只得一邊上班一邊讀書。這個年紀,腦力不如年輕人,還要熬夜讀書,是極大的挑戰。
他評估之後,認為私人企業太操,沒法留時間與體力讀書,就盯著公家機關想當聘雇人員。為此還考了一張執照,我考過,不到10%的錄取率,他居然一次就考上,看起來的確是K書的料!即使如此,卻競爭不過沒有執照的年輕人,教過他的教授跟單位熟,嘲笑他是沒有背景、沒有後門,本來就沒他錄取的份。
磕磕碰碰多次之後,終於讓他找到一個國宅類似總幹事的位子,事後才發現必須24小時待命,隨時都有住戶帶著各種疑難雜症找上門,搞得他更沒法讀書。問題是全家沒人同意他辭職,說還不是有人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考上的。後來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他被新冠確診,必須就醫與隔離,妻子才同意他離職。
這次終於讓他找到坐辦公桌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不是一直有工作來,他跟主管商量好,沒事時讓他能讀書。不到一個月被檢舉了……主管當然不能再保他,而且反過來盯他死緊。對於檢舉的人,他一點都沒有責怪,反而覺得丟死人,罵自己是「時間小偷」、「占公司便宜」,還說做過高階主管的他—
「什麼時候開始幹起這種偷雞摸狗的事!」
唉,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人窮就是會跳牆,都顧不了下一餐了,哪裡還顧得了職場的倫理道德?接著他跟我再講了一個法師的例子,他們熟識,法師有一次跟他抱怨,請一位工讀生管理書籍,後來發現一得空,工讀生就在讀學校的書,他很生氣,說這位工讀生會損福報的。他聽了之後說:
「法師在說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他是不是在說我?」
可以想見他的罪惡感有多深。後來再聽到有兩位公務員跟他抱怨一個國防役的年輕人,說年輕人上班時都在準備公職考試,工作品質很差。不久年輕人考上公職,他們更加不諒解他。這讓我這位中年朋友得到兩個結論:
1. 網路說一邊上班一邊讀書,是騙人的,因為工作一定做不好。
2. 一邊上班一邊讀書的結果,是背後留下罵名,多年都洗不掉。
我不免想起同學30多年前的例子,她男友的父親是部長的機要秘書,權力之大可想而知,安排她畢業後到部裡做工讀生,在一樓大廳櫃檯,我每次去找她,都看到她把書大喇喇地攤在櫃檯上,一點都不掩藏。即使到今天,我有時到一些公司,仍然會看到相同景象,第一個直覺都是他背後有靠山,不可待慢。
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認為這沒啥大不了,沒工作時看自己的書,又沒礙著別人,有什麼不對?可是這位朋友做過大企業的高階主管,明白這是錯的,一旦被檢舉,便感到道德與信用這整座山完全崩塌。可是由於他自失業之後,一路走來的過程我都明白,真的無法用任何道德的評價來加於他身上……
更何況當他跟我說非考上公職不可,我就更默然。他說自己現在的心態是,當不當老闆無所謂,幹不幹大事也沒關係,但是—
「有薪水栽培小孩、有退休金安老才是真的。」
回首過去的近50年,這位朋友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從小認真讀書、考上名校、讀理工熱門科系,畢業後進大企業拼命工作,接著沒待在舒適區安逸過日子,跳出來冒險,到中國大陸闖盪十載,還娶了能幹的妻子,哪有在混呀?失業後,忍著屈辱,彎下腰到處找機會,能做就做,哪有面子可言?
到了今天,居然為了偷偷讀書被檢舉,我相信他心中有很深的感慨,想問自己這一生到底哪裡做錯了?也許,這就是命!我是活越大年紀,越沒有「是非」與「對錯」,反而會去看到背後的「難處」,該留給人空間時,就別把事情說絕了、把人逼死了。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說不出的秘密,以及背負的辛酸。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儘量做到—
1. 不了解真相前,先不做評價
2. 給人一步退,留人一碗飯吃
3.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不得已
感同身受別人的難,我們才會真正學會寬容,也才會獲得道德上的自由。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資工 研究所 找教授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世代女「人」交流|May/劉雨涵講座回顧】
「我好像是一個社會的革命者。」
Mayfit創辦人劉雨涵、知名健身網紅在【跨世代女「人」交流】講座中這樣提到。曾經,作為台大人類學的學生May卻覺得人類學好遙遠,文本中觀察的異文化都看似脫離我們的生活。但隨著浸潤修習不同的課程,May開始感覺到文化的範疇十分廣泛。尤其在「民族誌寫作」課堂後,May在大二就開始運用自己和外籍生的相熟,觀察他們不同的生活風格,並加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在那一刻開始,May意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人類學,人類學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在成為健身kol前,May的家庭也抱持較為保守的態度,認為女性讀到高學歷反而可能變成結婚生子的阻礙。高中和大學生活的巨大落差,加上科系中沒有人分享對健身的熱情,May曾經感到無比孤單,只能透過ig作為一個自我展現的小舞台,連結更廣泛的社群。
原本只是藉由社群網路尋找志同道合的傾訴對象,May在畢業後也考慮過接手家業,抑或出國進修研究所,在遠赴柬埔寨實習後,意識到製造業無法發揮原本的熱情,才回頭成為全職創作者。
所以,May創作的根基從來就不是金錢,甚至一開始有廠商合作時都十分抗拒,擔心粉絲的眼光和內容的變質,但吸收《第四消費時代》書中所謂「當物質已經過度豐饒,大眾反而需要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形塑購物模式」,May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共享經濟的形式,將我們的物質進行重新的分配。
同理,當自己出於一顆分享的熱誠之心,業配其實也是一種分享。昭示著所以現在的消費思維已經和過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社群經營中尋找社群歸屬感】
「instagram改變了我的人生」
IG平台上的形象展演,搭配上指導教授建議下開始的1990年代的網路社群研究,May發現——網紅打破了傳統上對下的資訊傳播,甚至沒有任何的門檻,透過一段照片、影片,可以影響到大量受眾,甚至爭取和其他大平台平等洽談合作的機會。
同時,may也不諱言,Ig符合行動裝置的設計,也使虛擬的社群交往無孔不入的侵入我們的生活。
在幾乎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下,ig的舞台又有更多的展演空間,濾鏡的內建、相似的風格等,這個社群已然脫離以往奠基於親友的連結方式,儘管帶來無遠弗屆的影響,但九宮格下的自己也開始變得模糊。
每個人畢竟都會有對自己不自信,或者因為他人的言論而質疑自己的時段。但May在對自我身分的不斷摸索中,學會藉由回到身體,單純健身、調整飲食,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快樂,學會與現在的自己對話共存。
在過程中,May也不斷思考什麼是女性的新身份,並希望可以引領更多女性勇敢展現自己。
正如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不斷自問「人類學家還可以是什麼?」,May也不斷思考「網紅還可以做到什麼?」,思考哪些東西是自己應該捍衛的堅持?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和深耕領域,遑論面對的是你自己的身體和價值。
所以,當別人用自身的框架和理解質疑時,也不妨用自身的框架回應對方。
【探詢女性新的身份認同】
「如果自己不覺得自己值得這份美麗和自信,即使是單一標準的美,都會被流言蜚語輕易擊潰。」
Ig起源於歐美,所以不少人會追求健身的美麗;但台灣女性比起地域差異,更像是時態的變遷。
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審美也會逐漸改變。美到底是什麼樣子?東西方和時代都會不一樣,但沒有一個特定的模樣是不得不去追求的。
對May而言,美不一定單純是外在,而該要對其所展現的美抱有自信,並進而去認可自己。
獲取證照、展現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表現(引體向上、肌肉量等等),May認為將外界的酸言酸語轉化為女力前進的動力,並在領域中成為佼佼者,可以更有力量的抵抗外界的攻擊!
因為跟外界的互動,並非去服膺外界的主流,更重要的是照顧在生活在社會中的自己、保守本心。
【人類學讓May回到自己】
在我們的線上展覽中,May寫下「透過補足身體所需營養,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 享受美味的食物,讓生活充滿愉悅與幸福感」。
人類學帶給May的是在外界的追求下,焦慮和不安都能以同理、關懷的視野,思考如何多感受自己的身體,以人為本去關切自己。
May讓我們看到,儘管網路的比較讓人動搖,擁有打磨過的信心和堅定的內心,反而可以藉由網路打破距離的藩籬,成為影響力者。
藉由革命的過程,去影響到別人。
【展覽持續開放中】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資工 研究所 找教授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瑞士訪談系列]
會認識以璿是因為看到他在ptt上面的分享,會特別有印象是因為他寫的真的很真誠,就在這次的瑞士之行前,想說來連絡看看好了~沒想到他很大方的答應了XD從訪問他的過程當中,更可以知道他對於研究的熱忱,還有清楚自己的方向與題目要選什麼,他在影片當中也分享到自己為什麼拒絕另一個職缺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也會跟大家分享他申請的經驗,以及面試時的feeling,當教授說出哪句話就代表你拿到offer了!想知道更多就看下去吧!
▷▶︎ 幫助你更快的找到問題
-------------------------
00:44 為什麼想讀博士?
01:12 覺得在台灣讀研究所後再出國有什麼幫助嗎?
03:12 當初為什麼想找歐洲的博士缺?
06:32 是用什麼網站去找博士缺的?
07:19 申請文件準備上有什麼困難的?
09:00 最後有面試到哪些學校或機構嗎?
11:46 有從這些面試中獲得什麼收穫嗎?
13:26 可以給那些想要申請博士的人建議嗎?
[歐洲博士職缺搜尋平台]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https://www.nature.com/naturecareers
[歐洲常見的研究單位]
🇳🇱荷蘭:
https://www.tudelft.nl/en/about-tu-delft/working-at-tu-delft/phd/
https://www.tno.nl/en/about-tno/mission-and-strategy/
🇱🇺盧森堡:
https://wwwen.uni.lu/studies/doctoral_education
🇧🇪比利時:
https://www.kuleuven.be/english/research/phd
🇩🇪德國:
https://www.mpg.de/doctoral_students
https://www.fraunhofer.de/
https://www.helmholtz-berlin.de/index_en.html
https://www.fz-juelich.de/portal/EN/Home/home_node.html
🇫🇷法國:
https://www.esrf.eu/
🇨🇭瑞士:
https://www.psi.ch/de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更多留學諮詢、合作,請來信)
▷▶︎ About LILYHAHA
---------------------
留學不在只是夢想,過去在準備德國留學的路上,資源總是相對英美少的很多,因此希望透過YouTube這個平台,來分享更多在歐洲的留學&工作經驗給大家,想到德國工作?想到德國念碩士?但卻沒有什麼方向,都可以跟我聊聊喔!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免費資源
----------------------------------------
▪︎ 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eamil,即可領取申請祕訣喔!
▪︎ 私訊預約免費留學諮詢30分鐘
▷▶︎ 這些影片會讓你對德國有更多了解
-------------------------------------
⇢德國留學&生活
▪︎ 德國亞洲超市:https://youtu.be/B2xAXR5in8E
▪︎ 德國一天需要多少德文:https://youtu.be/qsmiffED25Y
▪︎ 德國外食花費:https://youtu.be/DDH8coykU3A
▪︎ 德國大學排名:https://youtu.be/9XWqweyKowo
⇢德國留學訪談
▪︎ 高中申請學士(慕尼黑大學)https://youtu.be/rL3eG-X3NfQ
▪︎ 德國碩士獎學金(慕尼黑工大)https://youtu.be/HvS2e6WjZzo
▪︎ 瑞士博士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https://youtu.be/nT0HYE1Ctn0
▪︎ 瑞士碩士申請(洛桑聯邦理工)https://youtu.be/ATmVnNDhHTE
▪︎ 德國科大碩士(Hochschule Esslingen) https://youtu.be/gdIAPx4gmbE
⇢德國工作&實習
▪︎ 德國互惠生:https://youtu.be/x2Zysm7-0yk
▪︎ 德國畢業賺多少:https://youtu.be/FzBh5MRSuO4
▪︎ 德國實習&打工經驗:https://youtu.be/81CnfYIXJMA
▪︎ 德國軟體工程師:https://youtu.be/mY1K17nUzGU
▪︎ 瑞士Google工程師:https://youtu.be/7ly1ZCUldss
▷▶︎ key words 關鍵字
----------------------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李黎哈哈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德國留學 歐洲留學 德國工作 德國實習 德國生活 歐洲生活 德國簽證 留學申請 留學心得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資工 研究所 找教授 在 Evelyn Cho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大 #考試 #考上台大 #NTU
逐字稿勿抓錯 給喜歡咬文嚼字的你
「就是呢 主要錄這一段影片
是因為為了我之後台大可能會沒有上
沒有啦 明天(2020.02.21)是台大EiMBA
創業創新在職專班研究所 欸我跟你講 名字真的很難念
的報名時間 然後是九點開始
其實先前學長姐有分享說 是不是你可能在九點的時候
很準時的上去 然後報名填好資料 你的編號就是0001超屌
有 我也很想這樣做 但是聽說呢 沒有那麼好搶
也就是前面你可能會LAG大概一兩分鐘
不過我跟你講 我其實在前一個月 也就是大概在1月的時候
我已經完完全全準備好我的備審資料
先給大家看一下 雜誌風的資料
我這個大概是做了兩天
你看我就是想要呈現一個雜誌的感覺
內頁什麼的 然後看起來很厲害...(吧) (友:笑)
對...就是一些厲害的事蹟 譬如說創業 主播記者採訪啊
然後像直播 演講 然後旗下的教練上新聞
還有我自己上新聞 (略過) 喔對最重要是這個
我希望就是教授可以看到說 我之前體重多少
現在瘦到多少 這是多有毅力的一件事情
所以放在創業上一定也很屌 希望是這樣
然後這邊我有大致上回答一下六問
當然你不可以寫這麼少喔
你在交的時候一定要寫很多
有說第六項是不用附備審資料的
但我還是把它做成了雜誌風 所以現在這段影片
這個時間 還要過一段時間才可以發布
也就是大概五月 等到我正取的時候 沒有 希望可以啦
其實我之前是已經在輔仁大學念圖書資訊系
然後研究所是台藝大廣電所 肄業 因為我跟你講
那時候碩一碩二我就已經去民視當在家記者了
然後之後就一路工作到上癮 就變成八年都過去了
直到現在 我就覺得我想要進一下最高學府
那有什麼科系是適合我的 而且我才能考進去
有機會的呢? 大概就是四到五年前
開始開放的台大EiMBA創業創新研究所
其實首頁這邊有還滿多訊息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時程表啦
我有把它加到公司的我的最愛
當然就是1月3號 1月12號 2月9號
我有去聽其中一場說明會這樣子
最重要的就是你看 2月21號早上九點了
然後他有講說線上報名跟資料繳交
我覺得第二個很重要 想知道如何報考請按此
然後就會大概跟你講一下明天要做什麼事
譬如說要先網路登記 然後就要列印這些資料
然後繳交2500的保護費(?)
沒有啦 2500的報名費
然後再來是EiMBA的個人資料表
好 我這邊其實就是要說 EiMBA的個人資料表
我們點進去看你就會發現說
你大概前置作業要準備什麼了
這些都要印下來 然後要2吋的證件大頭照
然後我覺得呢 我是會去韓式那種
修圖修過頭的拍照啦
然後個人資料填一填 學歷填一填
然後有什麼光榮事蹟?
我跟你講我其實在這一部分 想了很久
結果幸好我2019年的時候得了一個消費者報導獎
幸好 不然我就是一片空白喔
然後公司機關名稱也要寫一下
然後還有你的工作內容 對 最重要的就是這六問
這六問一定要寫清楚 報考本班的動機
有說都要3百字以上 目標規劃 創業創新的成就
學習經驗跟專業成就 個人特色還有推薦人
還有其他的審查資料
這就是我說我在準備雜誌的部分
(去加個零工作室準備備審中)
其實整個審核時間還滿久的 3月12號的時候截止交件
就是剛剛說的備審資料這一些 那在4月17號的時候
才會公布第一階段通過的口試名單 然後在一個禮拜而已
4月25號星期六的早上九點開始 就開始進行面試
我就覺得說我好像就是非常的平常心 而且也很輕鬆
但我在現場面試的時候
我整體的表現我自己非常的不滿意
那時候是分三關 每一關是5分鐘
那第一關是兩個女教授 第二關是兩個男教授
第三關是一個男教授這樣子
然後我覺得我第一關跟第二關 我覺得都還不錯
學長姐他們有說 第三關是比較難的
訓練你的臨場反應 我第三關那時候呢
我就抽了一張小紙條打開來 教授說要唸出來
我抽到的題目就是 如果你的公司要進行募資的話
那你想要找誰 我就真的傻掉 然後我就想說 天啊
我就先隨便舉個我過去常常採訪的人
我採訪過張忠謀董事長三次 而且我非常非常喜歡他
我也非常崇拜他 所以我就講說
我可以講張忠謀董事長嗎 然後我心裡就想說
教授會不會覺得說 我好像只是常常關注新聞時事而已
我並沒有去看一些新創 譬如說台灣創速
或者是種子 加速器等等的 有採訪過
但是好像在那個時刻 腦筋就一片空白
那其實在面試完隔兩週
5月8號的中午12點就會公布真正的正取生跟備取生
也就是放榜名單 那其實在11點半的時候
就開始有人恭喜我了
好的 很開心這支影片的心得分享跟心路歷程終於有用了
對 媽我上台大了
就是其實在5月8號12點時候就放榜
但其實在11點多的時候 果然不出我所料
有很多的學長姐他們已經知道名單
然後他們就第一個 趕快來跟我說恭喜
而且裡面當中還有一些我的推薦人
所以真的非常非常的開心 也很感謝他們
所以在這兩次(第一階跟第二階)
是不是都沒有自己看榜單 大學的那種(看榜的)喜悅這樣?
這支影片就分享到這邊了 終於拍完了
謝謝大家 歡迎大家一起來當我的學弟妹吧」
IG | https://bit.ly/34LVsCK
個人臉書 | https://bit.ly/2SdU09K
創業歷程 | https://bit.ly/2ZaAk85

資工 研究所 找教授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巨匠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展出其生平代表作及常用印章,可以略窺其書畫藝術的成就。選件中的〈致張繼正夫人鳳梨紙函〉見證了張大千與台灣本地研發「波羅宣」之關係,顯示其推廣與代言之不餘遺力。大千在書畫上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天分加上努力,對於工具的講究也很值得一提。他本人除了是古書畫收藏大家,大風堂中古今紙張的藏品近年來也受到矚目,成為收藏家競逐的新目標。由於他的作品中有筆有墨,加上寫意工筆兼擅,因此對於紙張的選擇便極為嚴苛,能夠獲得青睞者莫不紛紛成為書畫界的名紙。
鳳梨紙
張大千〈致張繼正夫人鳳梨紙函〉:「鳳梨紙厚薄各五十張。試用之何如。爰用之已久。覺勝宣城近百年所製。海上謝稚柳以為可追乾隆內庫所也。杜芬世講。爰頓首。」(圖1)信中大千送100張鳳梨紙給張群媳婦杜芬試用,並認為此鳳梨紙勝過宣城近百年所生產的宣紙,上海的好友謝稚柳在試用後也認為可比乾隆內府紙,評價相當高。
大千雖然晚年定居於台灣,卻從沒使用過台灣產的宣紙,直到中興大學森林研究所教授張豐吉成功研發鳳梨紙後才打破這個局面。1978年,中興大學校長羅雲平贈與張大千試紙作畫,獲大千先生高度讚賞,喜作詩箋題贊:「羅侯遠餉菠蘿紙,玉版銀光滑更凝;我愧淋漓揮灑手,直須奴視剡溪藤。羅雲平先生以其中興大學張豐吉教授所製鳳梨紙見貽,滑能駐毫,凝能發墨,直與元明以來爭勝。」完成〈松雲二士圖〉後,題「試吾家豐吉所製鳳梨紙」,並評論此紙「潑墨留筆不減乾隆內庫御用」。另一作〈仿徐青藤墨荷〉提到「得波羅紙試寫此,風韻殊不減青藤道人」,濃墨沉重,淡墨靈動,濃淡之間的變化萬千,筆觸歷歷分明,墨韻之佳,確實非常少見。
這種由鳳梨葉纖維抄造而成的書畫用紙,顯然十分受到大千的喜愛,甚至認為是明清以來最好的紙,提出「滑能駐毫、凝助發墨」,願意用一張紙1美元的價格購買(張豐吉只肯收成本費台幣4元),並要求加上「大風堂」浮水印。雖然之前也先後有棉麻試驗所、林業試驗所、中興紙業公司都嘗試以鳳梨葉造紙,但都因品質不佳而放棄。經過了三年持續地研究,才找到正確抽取纖維的方法,為了達到畫家對墨色的要求,還要經過一些加工過程,同時摻入其他纖維(稻草、竹子等),菠蘿紙(中興大學叫它中興宣)的品質才穩定下來。當時不少書畫家仍寧以高價自香港購入中國安徽製造的「港宣」使用,又或是向日本訂製。菠蘿宣經過大千登高一呼,自是造成轟動,當時名家如黃君璧、姚夢谷、葉公超、台靜農、陳子和、馬壽華、歐豪年、傅狷夫等莫不推重。之後長春棉紙廠與張豐吉進行技術轉移,發展出菠蘿1號單宣、雙宣、菠蘿2號單宣、雙宣等品項,為裱褙、書畫、修復等多用途的高級用紙。資料來源\視野
2019.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