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醫護危機 莫讓醫療崩潰 共度防疫難關
時代力量的五大呼籲
醫護作為防疫第一線,由於本土疫情迅速升溫,正面臨嚴峻挑戰,尤其疫情熱點的雙北,醫療量能更是徹底滿載甚至超載的狀態,如今三級警戒已延長至6/14,如何共同守住醫護防線,絕對是需要各界立即正視,以及提供充分支援的關鍵時刻。
為此,時代力量提出五大呼籲:
📍第一點,要解決問題前,必須先誠懇面對問題,請中央及地方防疫指揮中心,正視第一線的危急情況。
根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 昨日聲明,每一點都令人觸目驚心:
「急診塞爆,病房滿床,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
「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雙人病房塞了六名確診病患外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
「北市聯醫的負壓隔離、專責病房都已經滿床,正在快速將一般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裝設未完成,沒有單獨隔間、沒有空調獨立,只有看不到盡頭的病人潮」
「我們只能很痛心地告訴病人:「等等看或許會有病房」、「醫生等等看完其他病人就會過來了」、「對不起真的沒有病床了」、「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重症呼吸器的床」
基層想要問的是,這些目前醫療現場的慘況,中央和地方真的有掌握嗎?如果沒掌握,請現在看清楚;如果掌握了,請立即提供以下的具體協助。
📍第二點,政府應改善匡列及通報系統的繁瑣程序及效率,以減少群體染疫風險及醫護工作負擔。
目前從檢疫到安置到通報,不僅要通過層層轉達而耗費了大量行政成本,也出現了嚴重的時間差,使得接觸過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直到幾天後才會得知「你接觸過確診者了,要自主隔離」,如此一來大大增加了「醫護染疫」及「院內感染」的風險。改善通報流程及效率,是指揮中心立即可做的調整,請儘速完成。
📍第三點,給予醫護更有保障的勞動權益,讓第一線更無後顧之憂。
醫護人員是最辛苦的防疫人員之一,卻同時要遭遇各種不同的刁難,讓他們的工作更加艱困。
例如,執勤完回家時,不僅擔心家人染疫,也被社區鄰居側目甚至惡言相向,因此非常需要政府協助提供臨時住所。我們目前看到中央已下達指示,雙北也都有跟上,除了各縣市應該加速盤點所需住宿點和經費,也提醒各級政府注意住所的消毒,共同給醫護人員在辛苦執勤完一個安心休息的地方。
此外,對於目前醫護及醫檢人員工時飆高的問題,應給予對應的保障,例如台北市曾出現醫護染疫申請職災時,卻遭質疑是「在醫院還是在社區染疫」,實在非常離譜,此刻應從寬認定。同時,醫護人員也是人,也各自有家人和請 #防疫照顧假 的需求,現在人力緊繃到沒人會請非必要的假,因此當醫護開口要請假時,請醫院應該保障起碼的請假權益。
📍第四點,其他縣市應預先盤點醫療資源是否充足,提早演練分艙分流及分區照護。
由於雙北疫情升溫很快,目前確實開始面臨 #醫療資源不足 的窘境,才會出現「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呼吸器了」的慘況。
因此,除了要請中央協助 #調度醫療資源 來支援外,我們也要呼籲目前醫療量能尚有餘裕的縣市,預先盤點及補充,確保當需要收治大量病患時,醫療資源能夠負荷。同時,各縣市醫院也應 #事先演練分艙分流及分區照護,避免屆時手忙腳亂及擴大感染風險。
📍第五點,中央地方加速落實 #就醫分流,大家一起把醫療空間優先留給防疫及急重症。
目前雙北負責收治肺炎病患的醫療單位,已經處於量能滿載與超載的狀況,如何協助其他病患進行分流及預先降載,絕對是當務之急。這必須透過中央與地方確實掌握整體醫療資源的負載情況,透過制度性和勸導來進行分流,才能確保醫療量能可以順利撐到6/14,甚至進一步延長。
同時,我們也要呼籲所有國人,如果非急重症,拜託請依循 #醫療分級,不要再往這些醫療單位集中,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一起把醫療量能留給更需要的人。
醫護是撐起台灣防疫的重要戰線,過去一年多來的盡心守護,如今面對更嚴峻的挑戰,現在換我們好好支援醫護了。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博雅 這兩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首先,我要對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
調度醫療資源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是立院質詢初登場!我提出的質詢議題是:
ㄧ、民生:
葉克膜器材、急診病床皆吃緊,醫療院所兵荒馬亂、各自為政。衛福部應整合統籌調度醫療資源,協助流感疫情。
行政院及衛福部承諾「站上前線,加速啟動」。
二、文化:
318學運將滿兩週年,公民運動創作物件已為民間搶救收藏,亟待策展。我建議文化部學習國際經驗(英、美、德等),協助舉辦國家級 #三一八紀念特展,以歷史高位、藝術文化紀錄、反思社會抗爭事件。
張善政院長同意辦理,文化部「ㄧ個月內啟動策展籌備」。
三、都市發展:
國防民生合一是國家既定政策,應強化國防土地活化使用,並與地方政府合作發展。
台北市府為北投再生,擬與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合作,釋出部分校地打造 #五合一計畫,即「#國防教育+#老人醫學研發+#智慧型社福園區+#公共住宅+#公園綠地+#防災整備基地」。
我要求國防部與市府啟動合作機制,共創國防、中央、北市、社區長期發展的多贏局面。
國防部長仍未鬆口是否與北市合作,但「將於近期內與我進ㄧ步商討此事可行性」。
我選擇 #民生醫療需求面向、#文化深化作為、#台北都市發展等為首次質詢的內容,期許自己能作為ㄧ個問政全方位、但也累積專業領域深度、並充分代言選區建設需求的國會議員。
其實另外還準備了公宅政策的探討,期待為青年及經濟弱勢族群的居住正義發聲,可惜時間不夠,留待後續監督!
有的政策是反應時事需即刻上路,有些仍待長期對話爭取。
國會新生,謙卑學習,優質問政,請大家多多指教喔!
PS.思瑤完整質詢影片如下,歡迎觀賞,
與我們分享您的寶貴建議喔!
流感疫情史上新高,衛福部應統籌醫療資源調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o02txgEts
學習國際經驗,文化部應舉辦318太陽花學運特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9tj0H21xx4
期勉張善政看首閣揆善盡職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UR1JOF7H0
中央地方合作,復興崗國防大學校地應活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6tqn74Wwno
調度醫療資源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苗博雅
這兩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首先,我要對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長三級警戒,會不會有「防疫疲勞」?。
我講了一句「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啦,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
這句話在6月15日晚間,被熱心網友擷取出來,引發很多議論。
媒體直接下標「苗博雅:全國民眾跟雙北一起坐牢」確實很聳動,只看這一句,很可能會誤以為我在批評台北市民。
所以,我能理解打來辦公室飆罵髒話、嗆聲、斥責的人,大家都是希望台灣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有些市民朋友感覺被傷害,今天我也在反省,當時是否不該這麼直白?
如果我說「我很慚愧,台北市政府防疫的基本功沒做好,疫情還在延燒,必須全國延長三級,大家要一起撐下去」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我整段發言的脈絡很清楚(請參見逐字稿)。我的訴求就是「台北市政府要做好防疫基本功」,絕對不是責怪市民朋友。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台北生活成長。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絕對不會比市府高層少一分。
這一個月以來,我眼看台北市民,以及全國民眾,為了配合防疫,讓自己的生活大亂,讓生計逐漸窒息,但北市府高層的防疫作為每況愈下,還不斷演出自我感覺良好的政治表演秀。我必須承認,我真的很憂慮,很著急。
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收到民眾的求救陳情,一天比一天更多。
一開始是確診者得不到醫療、接觸者無法做篩檢、接觸者沒有隔離四處拋拋走;接著是停課不停學沒配套,家長快要崩潰;長輩確診、全家隔離,病人小孩沒人照顧;做小生意的、餐飲業、服務業、打零工的、藝文工作者存款逐漸見底,不知怎麼撐到六月底,更不用說封到七、八月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用「坐牢」來形容?因為我在基層接觸到的一般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種種問題,市民四處求救,沒有答案,我們也只能盡力幫一個算一個。
也正是因為每天都接到各種真實的求救訊息,我才看得更清楚,每天市府光鮮亮麗的記者會背後,各種令人心痛的真相。
在政論節目上,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論述(後面要批判中央的紓困政策也被剪掉了)。謝謝熱心的網友,讓我有機會可以講得更清楚。
進入三級警戒後,我收到許多陳情是,有人確診,但同居的密切接觸者卻未被立即隔離,也沒有做篩檢。過了三天、五天、七天,最長甚至九天,才收到隔離通知書,而直到隔離期滿,都無法做篩檢。
匡列、隔離、篩檢是早已執行一年半的防疫基本功。但台北市的執行面,卻在三級警戒後出現大問題,造成「應隔離,未隔離;應篩檢,未篩檢」的漏洞,不只使台北疫情繼續悶燒,外溢造成外縣市群聚感染,甚至還不幸有死亡案例。
看著市長一下子說「沒辦法做疫調」,後來變成發明一堆新名詞。但更誇張的是,實際的作法跟市長在記者會的說法,還是不一樣。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實際執行亂成一團,怎能不著急?
例如,市場攤商陳情希望市府提供資源,協助人流管制。但市府執意使用「攝影機照市場、神奇機器」等無效方法,對議員反映的民意充耳不聞。疫情較不嚴重的外縣市都紛紛實施分流管理,台北市硬撐到6/6才宣布實施市場分流。人流管制的基本功,做得這麼慢,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為了避免確診者遭遇「沉默缺氧」而急速惡化甚至重症死亡,中央早就宣布在中央的集中檢疫所,提供輕症、無症狀患者自我監測的血氧機。我跟市府爭取,希望緊急採購血氧機,讓台北市集中檢疫旅館的確診者自我監測,保護市民的生命。但市府的回應沒有採購計畫。市府募款超過三億,但連血氧機都不想提供給確診市民,這怎能讓人不錯愕?
例如,市府天天在記者會上要求「要疫苗」。但事實是台北市的疫苗施打狀況連連,許多有資格的第一線醫護、前三順位人員打不到,市府無法幫忙解決問題,來找議員求救。台北市獲配的疫苗數量明明足夠前三順位人員施打,但有資格的人打不到。原來疫苗管理的基本功是花拳繡腿。
之後更糟糕,甚至發生沒資格的大規模特權插隊。這怎能不讓人生氣?
例如,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明明既有的里鄰催種系統可以順利完成,但市府高層堅持己見,錯失提早動員民政、社政單位的機會,導致基層人仰馬翻,民怨高漲,幫忙打疫苗的醫護,還要幫忙做市府沒做的行政工作。
很多台北市民不知道,市府許多單位(包括衛生局)的人員,每天都要「看記者會市長講了什麼」才知道政策細節,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事情。市府橫向聯繫出這種狀況,能不心急嗎?
種種求救訊息,我們團隊每天都發揮100%的努力,在我們的職權範圍內幫忙解決。
但是還有太多事,需要市府才能解決,懸而未解。
民眾為了配合防疫,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但負責指揮調度的市府高層,還在自我感覺良好,基層事倍功半,累死小公務員和基層醫護
雙北市民,全國民眾,都是三級防疫的受害者。其他資源較少的縣市,都逐漸壓制疫情,而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政府,防疫表現竟然每況愈下,民怨越堆越高。身為台北市議員,我真的很生氣,也很慚愧。
議員的工作,就是指出應該改進的事情,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我必須承認,「全國民眾陪雙北坐牢」是帶有情緒的,是對台北市政府的恨鐵不成鋼。
全國人民都這樣配合防疫了,台北市政府卻指揮失能,沒有發揮應有的防疫戰鬥力,這樣對人民公平嗎?
台北人不是自私的,全國同胞都是我們的手足。「同島一命」是真的,它不是要全國人民包容台北市政府做不好的藉口,而是更應該強力要求鞭策台北市政府做得更好的理由。
台北的圍堵殲滅必須成功,全國的經濟活動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實話。
苗博雅只有一人,沒有大政黨做靠山,也沒有網軍。我的團隊每天所做的,都是在想怎麼幫忙民眾,協助市府漏接的需要幫助的人。
明天開始,我的團隊要繼續將100%的精力放在處理民眾的求救訊息,為民眾解決問題。所有政治口水,不再回應。
如果你還是很生氣,我很抱歉,如果攻擊苗博雅,可以圍堵病毒、壓制疫情,那請盡情攻擊我。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電話中對我的員工飆罵髒話。我講的話,我負全責。我希望我的團隊可以把全部的心神,拿去幫助市民。
非常感謝支持我、愛護我的朋友們,我會繼續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盼望。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調度醫療資源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人數持續增加並未趨緩,雙北醫療量能極度緊繃。北市立聯合醫院工會率先在臉書PO文,公開指出目前病房爆滿,病人源源不絕,以「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為題,說基層已不堪負荷,希望政府加速調度資源,疏導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91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調度醫療資源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人數持續增加並未趨緩,雙北醫療量能極度緊繃。北市立聯合醫院工會率先在臉書PO文,公開指出目前病房爆滿,病人源源不絕,以「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為題,說基層已不堪負荷,希望政府加速調度資源,疏導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91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調度醫療資源 在 #調度醫療資源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醫護作為防疫第一線,由於本土疫情迅速升溫,正面臨嚴峻挑戰,尤其疫情熱點的雙北,醫療量能更是徹底滿載甚至超載的狀態,如今三級警戒已延長至6/14,如何共同守住醫護防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