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捷去哪裡
最近有不少鳳山的長輩問我,怎麼有一陣子沒看到我在電視講時事,原因就在這裡啦~
上週除了有我的議會總質詢外,我依舊抓緊時間,跑遍鳳山的大小活動、校慶、區權會、演講、訪談等,不放過任何可以跟長輩、年輕朋友認識溝通的機會,讓我全力以赴的火焰完全的燃燒!
如果有看到親朋好友出現在照片中歡迎幫我標記,點進來看的各位朋友也拜託幫我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黃捷的鳳山日常喔!
樹德科技大學
大仁科技大學 Tajen University
中華民國藥學生聯合會PSA-Taiwan
#鳳山93期市地重劃
#蘿莉破壞王(特殊兒童照護)映後座談
#富明集團萬盛慈善會 食物銀行
誠正國小
新甲國小
瑞興國小
鳳甲國民中學
忠孝國中
文山高中
鳳新高級中學
=校慶運動會生日快樂=
--
捷伴同行,一起前進!
👉 留言、分享、私訊
🤳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official/
🖥 Youtube:https://reurl.cc/pyoRdr
📁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 服務處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 地址:鳳山區中泰街42號
⭐ 媒體 / 節目聯繫,請洽:(07)710-1230 / 0900-608-155
⭐ 演講 / 活動邀請,請寄至公務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 陳情 / 政策建議,請洽:(07)710-1230
誠正中學寄信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好朋友發起一個活動,我一直支持他們做這事,邀請你一起響應,並請協助分享。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寫,牧師可以帶著會眾寫,老闆可以邀請員工寫,讓愛傳出去,傳到需要的地方。
「親筆信_A letter」行動辦法
初衷:
「因為很早就失學中輟,十七歲離家 一天兼兩份工作,晚上上夜補校,沒有一技之長 只有勞力活,每天都在極度疲憊中度過。
入伍後,也開始另個水深火熱的生活,以前的軍中與現在很不同,需要咬緊牙關度過,那些日子 沒有家人的問候,因為當初是被趕出門的,也沒有甚麼朋友,每晚就寢前集合的發送信件,迎來的是一陣陣的歡呼騷動,但似乎永遠不會喊到我的名字。
「824669」某晚 我聽到了熟悉的編號,是我的編號,我收下了 那是一封普通的老式信封,感覺很仔細的封口,信封上的送件地址,是我從未去過的地方,打開 裡頭寫了滿滿的三張,是鼓勵與問候。記得有段是這樣說:「孩子,這些日子有天會過去,你的路會越走越明亮,我以你為榮」
很多年過去了,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他是誰,但那些文字 那份支持,我確實收到了;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再讀讀 再看看,它支撐我走過人生中的無助時刻。
「一封信,可以改變一個人」
這是一個號召夥伴,一起透過「親筆信」傳愛的國際運動;讓我們透過「為素未謀面的孩子們寫封親筆信」造成深遠的影響……就算你永遠不會知道;但確定的是:你的溫暖,將觸動到某個心靈;你的筆觸 會陪伴某個孩子走過人生最黑暗的路。」
簡單步驟如下:
一、寫封給孩子的親筆信(信紙、信封可自備,我們亦可提供)
二、集中至教會、學校、公司……單位,我們去收;或是整批寄送到「台北市通河東街二段20巷7號」「吳俊德先生」收。
三、整理後為您把信送至需要的地方(全國安置中心、偏鄉、部落、全省少年矯正單位、失親兒家園、輔導機關、少年監獄……)
「親筆信」2018年收信時間
第一階段:1/1-2/28
第二階段:3/1-4/31
第三階段:5/1-6/30
第四階段:7/1-8/31
第五階段:9/1-10/31
第六階段:11/1-12/31
備註:
1.信件會由所方逐一檢查,內容避免「責備」、與「過度宗教性或專業用語」、「政治」或「其他敏感內容」,僅以「安慰、造就、勉勵」即可
2.抬頭可以寫:「孩子」或其他,署名可以寫「一位關心你的朋友」或其他。
3.不限字數(一張A4信紙的量尤佳)
「親筆信 說明影片」:
https://youtu.be/ix6gV_6PHIc
「親筆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etertomychild/
「直接洽詢」:https://line.me/R/ti/p/%40sjc0176t
親筆信團隊 敬上
繼送親筆信至「台北少年觀護所」後,各處都發出呼聲,我們即將前往「台南少年觀護所」「彰化少年輔育院」「誠正中學」「明陽中學」……,還需要至少1500封「親筆信」,再麻煩協助我們,感謝!
誠正中學寄信 在 劉倩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10.05 原來不是豆腐火腩
叫鄭子誠數他最難忘的一道住家菜,答案不是「豆腐火腩」,而是豉油雞脾。
鄭子誠十七歲那年獨個兒被父母送去加拿大升學。他說那時的感覺像被放逐,一點都不好受。他先在安大略省西南部一個叫倫敦的城市,讀了一年中學。翌年,家人全移民過去多倫多,他才改到多倫多繼續學業。
當年,父親陪他越洋,留在多倫多一星期,等到子誠正式前往倫敦的學校,他才返香港。由多倫多往倫敦,需兩個多小時車程。那一幕坐在巴士上,看著父親隔著玻璃窗跟他揮手話別的情景,子誠依然瀝瀝在目。
在倫敦讀書要住宿舍,宿舍就像古老電影中看到的那種,一間超大禮堂,放著一排排的床,每排約有六張床,對面的是另外六張床,然後用櫃當屏風的隔開每組床。子誠睡在右邊近開邊的一張,這位置每每給「鬼仔」學生在半夜「反床」,意即將整張床推倒,他成個人就碌倒在地上,後來子誠為了保護自己,得每晚放「大頭釘」在床邊地下.....他說他不是被「鬼仔」欺負和整蠱最多的一位中國留學生。
寄宿一日三餐都在飯堂,裡面的飲食其實不算差,早餐的麵包任食:果汁、鮮奶任飲;也有很多水果如香蕉、蘋果等;午餐,他們多數吃炸魚和薯條(Fish & Chips);晚飯則有肉餡派(Meat Pie),還有草莓餅之類甜品。那時,他們個個年少氣盛的大男孩,會將麵包塗上很多花生醬,然後再放上香蕉夾著吃才夠飽。他們還跟「鬼仔」鬥吃得多,但中國留學生多數輸,直至他的一位好朋友,花名「大隻佬」出現,聽說最高紀錄是吃下八層夾著厚厚花生醬和香蕉的麵包。
子誠形容寄宿的日子像坐監。一般周末周日,學校會給他們自由,可到外邊去,偶然,他會跟同學們到倫敦的市中心飲中式茶,然後去玩波子機(Pinball),但大部分時間,他會到住在多倫多的阿姨家過夜;但若成續不好,不達到某個指標,學校就不放人,他就連一星期一次的盼望都落空。子誠回憶著,每次他回到阿姨家,阿姨大多數會煮豉油雞脾,他特別覺得好味,於是豉油雞脾就成了他在這些年少孤單的日子稍稍得到親人的溫暖的記號。
思念,是以往很多留學生的心情。以前沒有手機和寬頻上網,寄宿學生須在學校排隊輪候打電話回家,每次只能留下幾句話。最渴望的時刻,是每日一次,午飯派信的時間,子誠通常每星期都會收到父母寄來的家書,撫慰一下心靈,然後想像一切熟悉的臉孔、環境、聲音和食物。
材料:
雞脾2隻
薑2片
蔥1條
做法:
1. 雞脾出水過冷河
2. 開鑊下油,爆薑、蔥,煎雞脾至金黃色
3. 落酒、生抽、老抽、糖、水煮滾
4. 慢火煮至雞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