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存在,且必然存在的一部分。
我們不可能除去情緒──除非我們切除大腦。但我們可以透過大腦皮質的思考及理解分析,試著和提取情緒的情緒邊緣系統,進行有效的連結和溝通,達到合情合理的因應策略。這是歷練自己理智和情感整合的過程所必要的練習。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效地讓這兩者連結、整合。許多時候,整合的阻礙,來自於每個人無意識的情緒反應模式。
當我們產生不安全感所引發的生存焦慮時,例如「覺得自己很糟、覺得自己很沒有用、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重視、覺得自己卑微弱小、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活下去」等等,若我們無意識地,任由這些意念引發各種痛苦的情緒而不自知,那麼情緒通常就會自動引發,不斷被提取出來(因為意念沒有鬆動及改變的空間)。當情緒累積到足以超載的量時,就會自動爆發、發洩,就像水庫洩洪一樣。身心會知道,再不洩洪,情緒水庫就會被擠破,個體就會崩潰。
而這種任憑情緒不斷引發的個體,同時還往往毫無意識地讓情緒記憶不停反芻,透過回想情緒事件的細節,無法克制地不斷回想,進一步引發情緒的擴大和累加。那麼可想而知,情緒將漸漸聚成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情緒被放大、偏離客觀事實,扭曲成一隻巨型大怪獸來綁架我們,使我們無法行動,或是覆蓋我們,讓我們猶如跌落深淵或墜入大海一樣,遭遇滅頂之禍。
另一種模式,就是一感到有情緒發生,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就會立刻覺得「有危險」,因此必須強力壓制情緒發生,透過冷漠的運作、無感的反應,讓自己不去知覺情緒的存在。這種情緒模式,會讓自己和情緒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甚至從疏離到斷裂,連他本人都非常相信,自己根本沒有情緒。
這樣的人,通常看似很理智,也很能在事件的情境中,立刻分析優劣好壞的情況,或是立即性地產生行動辦法,馬上去解決他所認為的問題,但實際上,他的理智分析和行動策略,都沒有考慮情感的需求,也不接觸情緒的存在。
這種看似很理性、很乾脆的反應模式,不像情緒特性那麼拖泥帶水。但實際上,做出的反應和策略,卻可能忽視人性的情感層面,也會對他人及對自己帶來情感缺失的對待。
而這種模式的危機是什麼呢?就是當情緒在提醒他內在有些波動,或是提醒他情境出現了他必須關注的危險和衝擊時,他卻忽略、不加理會,讓情緒無聲地默默累積儲存,直到超過緊戒線了,還不知不覺,使得整個人直接陷落或崩潰倒下。
#情緒發生,切勿不理不睬,或放大渲染
所以,負面情緒紛亂時,應要調節及沉澱,而不是放大。要給情緒空間和時間,聆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並且辨識出哪些是主觀的判斷認為,哪些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不使用以偏概全的想法及評斷,來類推自己發生的挫折和失落,特別是失去客觀事實澄清的概念。像是:「我這次報告做得這麼糟,我真是太爛了,太差勁了。」
一次報告的不完整或準備不妥,不等於你的生命完蛋了;或是以一次的失落或失敗,就全然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就是以偏概全,過度類推。
當然,情緒之所以總是雪上加霜,捲出更多負面的漩渦,主要是我們的「價值觀」「信條」「解讀」及「判斷」所影響的。
而這些東西的存在,常是自小在生活中被灌輸、教養、命令、指責的內容,所以我們習以為常、無從抵抗,也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認出自己的解讀和判斷,還有價值觀和道德觀,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使之越來越激烈和痛苦,才有可能重新調整出能令我們安穩安心的正確思考。
-
摘自《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博客來 http://bit.ly/2DM22QM
誠 品 http://bit.ly/2FtR9EJ吧
金石堂 http://bit.ly/2OVHLte
圓神書活網 http://tiny.cc/su-healing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喜歡將情緒形容成「原始生物」,像恐龍一樣的生物,既有野性不受馴化,又具有原始行動力和攻擊力。這種像極了原始生物的原始本能,打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存在於人類大腦中,確保人類能安全生存。它幫助人類經歷了各種天氣、自然環境的災難危險,又可以順利避開危險與逃生,還可以從經驗中記取教訓,知道如何預防,趨吉避凶。這些都是這原始本能,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對人類生存的貢獻。
但隨著文明進步,來到了現代主義的社會,再加上資本社會與科技世界的運作,人類的生存,不再只需要面對無情的大自然災難,或是野獸與傳染病菌的攻擊,更多的生存危機和困難,是和同類的競爭和搏鬥──也就是和同是人類的族群、夥伴、同儕,甚至家人,相抗相爭,來取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和利益。
這使得人類的生活處境中,有更多的變化和不確定性,是來自「人際關係和人際問題」;且越來越多人敏銳感受到人際的不安全感,也經歷到人際關係歷程,所帶來的各種衝擊和挫折。
現代人受到人際關係的傷害頻率之高,以及不得不面臨和人有關的生活問題(生老病死、婚姻、職場等等),都會使得人浸泡在不安和焦慮的情緒中惶惶度日,累積過多過重的情緒負荷。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存在,且必然存在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除去情緒──除非我們切除大腦。但我們可以透過大腦皮質的思考及理解分析,試著和提取情緒的情緒邊緣系統,進行有效的連結和溝通,達到合情合理的因應策略。這是歷練自己理智和情感整合的過程所必要的練習。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效地讓這兩者連結、整合。許多時候,整合的阻礙,來自於每個人無意識的情緒反應模式。
當我們產生不安全感所引發的生存焦慮時,例如「覺得自己很糟、覺得自己很沒有用、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重視、覺得自己卑微弱小、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活下去」等等,若我們無意識地,任由這些意念引發各種痛苦的情緒而不自知,那麼情緒通常就會自動引發,不斷被提取出來(因為意念沒有鬆動及改變的空間)。
當情緒累積到足以超載的量時,就會自動爆發、發洩,就像水庫洩洪一樣。身心會知道,再不洩洪,情緒水庫就會被擠破,個體就會崩潰。
而這種任憑情緒不斷引發的個體,同時還往往毫無意識地讓情緒記憶不停反芻,透過回想情緒事件的細節,無法克制地不斷回想,進一步引發情緒的擴大和累加。那麼可想而知,情緒將漸漸聚成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情緒被放大、偏離客觀事實,扭曲成一隻巨型大怪獸來綁架我們,使我們無法行動,或是覆蓋我們,讓我們猶如跌落深淵或墜入大海一樣,遭遇滅頂之禍。
另一種模式,就是一感到有情緒發生,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就會立刻覺得「有危險」,因此必須強力壓制情緒發生,透過冷漠的運作、無感的反應,讓自己不去知覺情緒的存在。這種情緒模式,會讓自己和情緒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甚至從疏離到斷裂,連他本人都非常相信,自己根本沒有情緒。
這樣的人,通常看似很理智,也很能在事件的情境中,立刻分析優劣好壞的情況,或是立即性地產生行動辦法,馬上去解決他所認為的問題,但實際上,他的理智分析和行動策略,都沒有考慮情感的需求,也不接觸情緒的存在。
這種看似很理性、很乾脆的反應模式,不像情緒特性那麼拖泥帶水。但實際上,做出的反應和策略,卻可能忽視人性的情感層面,也會對他人及對自己帶來情感缺失的對待。
而這種模式的危機是什麼呢?就是當情緒在提醒他內在有些波動,或是提醒他情境出現了他必須關注的危險和衝擊時,他卻忽略、不加理會,讓情緒無聲地默默累積儲存,直到超過緊戒線了,還不知不覺,使得整個人直接陷落或崩潰倒下。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博客來 http://bit.ly/2DM22QM
誠 品 http://bit.ly/2FtR9EJ
金石堂 http://bit.ly/2OVHLte
圓神書活網 http://tiny.cc/su-healing
-
#圖片/電影侏羅紀世界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存在,且必然存在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除去情緒──除非我們切除大腦。但我們可以透過大腦皮質的思考及理解分析,試著和提取情緒的情緒邊緣系統,進行有效的連結和溝通,達到合情合理的因應策略。這是歷練自己理智和情感整合的過程所必要的練習。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效地讓這兩者連結、整合。許多時候,整合的阻礙,來自於每個人無意識的情緒反應模式。
當我們產生不安全感所引發的生存焦慮時,例如「覺得自己很糟、覺得自己很沒有用、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重視、覺得自己卑微弱小、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活下去」等等,若我們無意識地,任由這些意念引發各種痛苦的情緒而不自知,那麼情緒通常就會自動引發,不斷被提取出來(因為意念沒有鬆動及改變的空間)。當情緒累積到足以超載的量時,就會自動爆發、發洩,就像水庫洩洪一樣。身心會知道,再不洩洪,情緒水庫就會被擠破,個體就會崩潰。
而這種任憑情緒不斷引發的個體,同時還往往毫無意識地讓情緒記憶不停反芻,透過回想情緒事件的細節,無法克制地不斷回想,進一步引發情緒的擴大和累加。那麼可想而知,情緒將漸漸聚成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情緒被放大、偏離客觀事實,扭曲成一隻巨型大怪獸來綁架我們,使我們無法行動,或是覆蓋我們,讓我們猶如跌落深淵或墜入大海一樣,遭遇滅頂之禍。
另一種模式,就是一感到有情緒發生,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就會立刻覺得「有危險」,因此必須強力壓制情緒發生,透過冷漠的運作、無感的反應,讓自己不去知覺情緒的存在。這種情緒模式,會讓自己和情緒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甚至從疏離到斷裂,連他本人都非常相信,自己根本沒有情緒。
這樣的人,通常看似很理智,也很能在事件的情境中,立刻分析優劣好壞的情況,或是立即性地產生行動辦法,馬上去解決他所認為的問題,但實際上,他的理智分析和行動策略,都沒有考慮情感的需求,也不接觸情緒的存在。
這種看似很理性、很乾脆的反應模式,不像情緒特性那麼拖泥帶水。但實際上,做出的反應和策略,卻可能忽視人性的情感層面,也會對他人及對自己帶來情感缺失的對待。
而這種模式的危機是什麼呢?就是當情緒在提醒他內在有些波動,或是提醒他情境出現了他必須關注的危險和衝擊時,他卻忽略、不加理會,讓情緒無聲地默默累積儲存,直到超過緊戒線了,還不知不覺,使得整個人直接陷落或崩潰倒下。
#情緒發生,切勿不理不睬,或放大渲染
所以,負面情緒紛亂時,應要調節及沉澱,而不是放大。要給情緒空間和時間,聆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並且辨識出哪些是主觀的判斷認為,哪些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使用以偏概全的想法及評斷,來類推自己發生的挫折和失落,特別是失去客觀事實澄清的概念。像是:「我這次報告做得這麼糟,我真是太爛了,太差勁了。」
一次報告的不完整或準備不妥,不等於你的生命完蛋了;或是以一次的失落或失敗,就全然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就是以偏概全,過度類推。
當然,情緒之所以總是雪上加霜,捲出更多負面的漩渦,主要是我們的「價值觀」「信條」「解讀」及「判斷」所影響的。而這些東西的存在,常是自小在生活中被灌輸、教養、命令、指責的內容,所以我們習以為常、無從抵抗,也覺得理所當然。所以,認出自己的解讀和判斷,還有價值觀和道德觀,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使之越來越激烈和痛苦,才有可能重新調整出能令我們安穩安心的正確思考。
-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博客來 http://bit.ly/2DM22QM
誠 品 http://bit.ly/2FtR9EJ吧
金石堂 http://bit.ly/2OVHLte
圓神書活網 http://tiny.cc/su-healing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在 你也曾經使用過的「操控術」讓人無意識的「自動順從」?無形 ...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心理操縱也是一種社會影響力,也就是利用一些情況和方法進而改變他人的想法。在羅伯特.席爾迪尼的心理學著作《影響力》這本書中就列出,有6種能 ... ... <看更多>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每個人都有情緒 的推薦與評價
認識你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模式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存在,且必然存在的一部分。 我們不可能除去情緒──除非我們切除大腦。但我們可以透過大腦皮質的思考及理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