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陣痛-友誼佔有慾】
停學3個月後,艷寶回學校的第一週,沒有適應得很好。
第三天早上就對我說:「麻麻,我吃完點心你就要來接我喔!」希望我一下課就去接她回家。
「妳不留下來跟好朋友玩一下嗎?」因為4點之後是自由時間,可以玩遊戲看書等家長來接。
「不用啊!妳要早點來接我喔!」她認真的說,但是我看她的表情沒有語氣那麼雲淡風輕。
我如約而至,不開車而用散步搭輕軌的方式回家,想在路上想套她的話,不過還是徒勞無功,一直到了晚上的睡前時刻,在我誘導之下,她終於肯說原因。
「老師給我兩個哭哭臉,所以我不能和同學玩,我只能看書。」
我聽完後,沒有問她為什麼拿到哭哭臉的原因,我只說:「那麻麻跟妳一起想辦法,看看怎樣可以拿笑笑臉好嗎?」
我想著,可能是剛回學校太開心,所以想跟同學玩耍而不專心上課,或是想找同學說話,所以跟艷寶擬訂了一些戰略。
「麻麻,今天上課,都沒有人問我 How do you feel? 我就哭了。」
「連JJ都沒有問妳嗎?」JJ是她在班上最要好的同學。
「沒有,沒有人要問我,是Angel老師問我的。」
「那我問妳, How do you feel?」我抱著她說。
豔寶露出酒窩說:「I feel happy. 麻麻我最愛妳了!」
獲得艷寶的最愛認證後,我認真繼續陪睡和抱睡,但是思考著必須打電話給老師,詢問一下艷寶在學校的情況。
---
隔天早上和老師長談20分鐘,老師說其實孩子回學校後都有點適應不良。
而艷寶的情況是,只希望JJ跟她玩,其他人都不能跟JJ玩,如果JJ跟其他人玩她就會說:「妳跟別人玩我就不理妳囉!」,甚至動手推正在和JJ玩的同學。
#百分百的高需求獨佔慾望
#3歲之前在家也不准狼爸靠近我
老師說,豔寶是熱情的孩子,因為她大方外向又樂於分享,在班上一直有很好的人緣,這次的情況可能是剛開學的適應不良。針對艷寶的情緒,老師用繪本引導(繪本內容是和同學吵架該怎麼辦),而艷寶似乎也漸漸能理解。
我感謝老師,也答應老師不會讓艷寶知道老師告訴我的事情,因為艷寶一直請老師不要告訴我(大笑),讓我覺得育兒根本是高手過招,比電影中的諜對諜還要攻心計。
---
為什麼當友誼中出現第三個人的時候,孩子就會生氣甚至抓狂?
因為他覺得朋友接納了另一個人,他就不會再喜歡自己,甚至感覺到自己的友誼被剝奪,從而產生背叛和遺棄的感覺。
正向心理學家-丹尼爾 ‧ 席格將這種現象稱為「下層大腦本能反應」,或者說低級腦本能反應,低級腦就是控制情緒本能的大腦。
孩子會在交友中產生強烈的嫉妒和占有欲,是因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所有的人和事都應該圍繞著自己來運行,好朋友就不該把友誼再分給別人,就是「自我中心主義」的顯現。
自我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獨生子女會表現得更明顯。
嬰兒剛出生的內心,是沒有外部世界的,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所以小寶貝只會從「自我」出發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而不考慮他人。
然而,兒童發展心理學也指出,孩子在7歲到12歲時,去中心化的能力會得到發展,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化,有以下三點可以參考:
#讓孩子團體活動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在家中需要分擔家務
孩子感受到「忌妒」和「佔有」是兒童心理發展必經的過程,家長需要正向的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感覺, 一起面對理解情緒。
---
週末,我跟艷寶聊JJ,跟她說因為JJ媽媽不在台灣已經3個月,所以她一定很想媽媽,妳到學校對JJ一定要溫柔喔!而且等JJ媽媽回台灣後,我們再邀請他們還家裡玩。
當然,我也把他們班上我認識的孩子的名字都點了一遍,問他誰回學校,誰還沒有回學校,告訴她大家都是好朋友,都能一起玩。
也一起再次讀了《菲力的17種情緒》,以及週五立刻去博客來購買的《這是我朋友!學習不占有不嫉妒》。
我在共讀的的過程中,發現艷寶從一開始的主觀認知,到讀完後能稍微換位思考。
---
隨著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我們會共同經歷許多事情,我希望自己能更沉下心,更溫厚的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未來也能溫厚待人。
育兒路上修羅場,永遠都是挑戰與自我成長。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認知 團體活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紀稍長的朋友,
有的時候憂鬱症以及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合併在一起的。
一位先生大約將近60歲,
因為事業提早結束,
每天待在家裡,
太太來找我調整體質的時候提到他的先生他很擔心,
後來帶他來看的時候,
先生體重暴瘦,面無表情,
對任何事情感覺不到希望,
原來他之前很在乎的事業,
家裡的小朋友不能幫他承接,
以至於他結束公司的時候落寞許多。
當時我告訴他,
小孩長大了,
他有他的規劃,
他不是你的資產,
放手讓他們做自己的事情,
你現在就是應該把後面的生活過好,
鼓勵他出去走走、
參加社區團體活動、
運動,
他太太也跟我請教營養補充的方法,
在這樣子多方面調整之下,
半年之後體重恢復了,
來看我的時候有笑容了,
還會把手機拿出來滑照片給我看,
這是去哪裡旅行所拍的照片,
他改善了、快樂。
自己有了年紀就開始了解自己身體心靈方面的狀況,
身為晚輩的也要注意家中長者是否有類似的情況,
這邊提到的偶劇治療,
類似於團體治療,
會帶給長者腦筋活動、重新燃起學習事物的好奇心,
對於改善憂鬱以及輕度認知功能不良是非常有幫助的。
早安各位好朋友。
#憂鬱症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行為治療
#營養療法
剪報來源:人間福報
認知 團體活動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根據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分析,幼兒在教保品質比較好的幼兒園,對於認知、語言、情緒等發展,都會有比較好的能力展現。
從教保活動來看,體能、兒歌、認識常見文字等類型較多,比較少有邏輯推理、分類比較活動;在環境層面上,有不少團體活動、藝術材料,但缺少自然探索類的事物;至於師生互動上,老師大多對孩子很有耐心,只不過對個別化的需求比較難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