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別人給的答案或方法,而沒有經過自我探索及內化,是無法達到蛻變的。
基於東方的教育及文化影響,我們從學生時期學習時就在等待老師所教的內容、老師所出的考題、老師所期待的答案及我們以為能證明自己價值的成績。於是養成了我們等待或期盼他人給答案的習慣,認為有一個答案或方法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只要照做就會過關。
套用在人生困境時,我們也會期望療癒師或心理師給一個方法「你說的我都知道,那我該怎麼辦?」來突破,卻沒有發現別人的方法可能只能參考或有個方向,實際上的療癒或改變是發生在自己的參與摸索過程中的。
所謂的心理成熟或是人格成熟,就是從等待被別人滿足的嬰兒狀態,到認清這個「等待」不符合實際的成人樣貌,從而自己給出自己需要的這個滿足。如果沒有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我們很容易在幻想及現實的落差中感受到痛苦,而引動與人之間的磨擦及狀態變動。而成長就是在這區分現實與幻想中去體驗及理解,自己內在的粉紅泡泡是如何一丁一點的被外在灰黑的真實世界給修正的。
還記得我在唸國際英語教學(International Teaching)碩班的剛開始,教授就先要求大家寫一個幾千字的報告,題目是:「你對這堂課的期待是什麼?」在當時我還挺納悶教授什麼都還沒教,我哪知道該有什麼期待啊!但因為得要交報告,於是開始藉由題目去找資料,先自己多方去了解這個主題能涵蓋範圍的意思是什麼,有什麼理論支持或案例了解,會有什麼困惑或不懂,然後依照自己現階段理解的去抓出自己想知道的內容,而訂出對課程的期盼。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後續所有的課程,都不是教授「教」的,他頂多只是給我們文獻,然後接下來的就是自己找範圍、自己訂題目、自己找答案,及自己產出能夠再被探索的質疑或結論。有趣的是,這與人生成長中的自我探索很類似,如果你的問題是我指出來,我給答案,你照做的話,那就會是我的人生而不是你的了。
人生中自我探索很重要,是因為在摸索的過程中其實是更認識自己。我們都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那只是冰山露出來的八分之一而已,真正所有觸發我們去做一件事背後的動機,實是受底層的那八分之七的影響。而「我是誰」這個哲學性大哉問,就是一個靈魂來這趟地球之旅最重要的使命。一生中與他人及世界的交流碰撞中,看見自己的真實樣子,實乃不易。但這就是靈魂能演化蛻變的最重要滋養,沒有體驗就沒有領悟。
參,就是我們親自參與探索的過程,然後才有悟的可能。
#有興趣做更深度的自我探索
#歡迎加入靈魂之旅的行列
#週六晚即將開課
#名額剩兩位
illustrator: victoriya kryzhk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原子邦妮 AstroBu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
「認清現實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原子邦妮 AstroBunn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看板home-sale - [閒聊] 什麼時候認清現實妥協的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靜思語- 做人不要太天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認清現實意思 在 認清現實從中找優勢 - Mobile01 的評價
認清現實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了疫苗後,最大的副作用是我與父母的張力瞬間爆發了。
⠀
這張力跟大部分人一樣早在未成年就存在。成年後,發生過幾次衝突,不但沒有舒緩,反而隨著後來為了避免衝突而刻意拉遠距離,那關係就像拉撐的橡皮筋一樣,可以傷人。
⠀
我覺得自己在進步。雖然進步的過程非常坎坷,也還在努力中。但至少這次面對他們不斷轉發來的資訊與指責,我不會想反駁了。之前我覺得反駁是一種溝通,但很快就認清 一旦牽涉政治、宗教、基本價值,溝通往往是無解甚至有點多餘。因為前提是:我們都想要對方改變。他們覺得我被洗腦,我覺得他們被洗腦,只要是這個立足點,最後都是疲憊又失望的結果。
⠀
在這個階段,我卡了很久。卡的點已經不是立場問題,而是一種「#遺棄父母的罪惡感」。在第一個卡的階段,我只能選擇不看他們丟來那些會讓我想反駁的東西,甚至以疫情為理由很少碰面(一看就想回,一談就會吵)。但我的意識慢慢開始感到不安,覺得這種刻意忽略的行為對他們很殘忍。同時心裡也會思考,是否就是因為他們感覺到被世代忽略/排擠,所以才把對現實的不滿更加注投射在我的身上。於是我即使不回應,他們的嘗試也沒有減少,累積到一個量的時候,又會開始抱怨,然後衝突可能再次發生。
⠀
所以還是行不通。於是下一個階段,我為了克服遺棄他們的罪惡感,就採取已讀不回。這動作是讓他們知道,我確實讀了你們的資訊,所以你們收到的東西我也收到了。但因為我完全沒有文字回應,他們可能也會覺得我只是點開根本沒有看,所以這種方法雖然看似不會起衝突,但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
⠀
直到,我打了高端疫苗。
我沒有特別告知他們我打什麼疫苗,因為我覺得每一個成年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打哪種疫苗。不想打也是一種選擇。一切關於疫苗與肺炎的議題,早已全都成了政治議題,已讓人非常疲憊。所以我依然卡在能不談就不談的階段,繼續與之共存。
⠀
但接下來我從父母那邊收到的訊息,讓我覺得困惑又受傷(當然他們一定也覺得我的行為讓他們受傷又困惑)。他們對疫苗有存疑有想法我完全理解,但在得知我打了他們不認同的疫苗後,我所收到的訊息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認為我為了某種他們不理解的理念或是錯誤資訊,選擇冒著生命危險,這是一種意氣用事又幼稚的行為。我也讀出了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的感受。這次,我用受傷的感覺取代了我的反抗與憤怒。
⠀
我受傷的感覺是:相較於他們的意識形態,我的人生安全更是其次。
而我也理解他們受傷的感覺是:妳不尊重這個我們賦予妳的生命與身體。
⠀
到這裡,突然有些東西明瞭了——癥結點在「#認同」。
⠀
我一直「像個孩子」一樣渴望父母的認同,無論是在工作表現、行為、甚至是身為一個女兒該有的樣子。這方面我覺得從來都沒做好,因此深感痛苦。然而我忘記自己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不需要,也不應該需要父母的認同而活著。當我內心深處還是在渴望那份認同時,我就還是在依戀當個孩子。而我的父母,始終認同我是「他們的孩子」而非一個成熟的「個體」。所以當我們沒有順從他們時,他們會感到失望與不被尊重。於是折磨我們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己渴望的「認同」。「認同創造出受苦,從認同解脫才是真正的自由。」就是這個意思。
⠀
最後要說的是「#尊重」。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說得很清楚,以下擷取部分:
❝尊重是結合了尊敬(respect)和敬重(honor)。這兩個字很容易受到誤解,尊重並不代表人需要去做些什麼,需要去認同並延續某種忠誠擁護。尊敬父母不代表要順從他們的建議來做。
❝父母親之所以應受尊重,只因為他們是父母親。
❝尊敬與感激並不像過去理解那樣表示服從。順從某人和心懷感激是相反的現象,誠如歷史讓我們看到的:順從者往往不是心生感激,而是心生怨恨。
❝而真正的尊敬來自了解:是我們能完全承認一個人、以及此人的所有生命經驗,在毫不干預時發生的連帶作用。
❝愛不是一種作為,而是對人深度的敬意,並接受每個人都是單獨的。
⠀
☆會寫下這些,不是想要鑽回同溫層尋求認同,也絕對沒有要批評我的父母親的意思(我有這種公眾話語權,他們沒有所以得更小心使用)。但這份體悟在今天發生,我覺得非常重要,希望能幫助到與我面臨類似問題的人
認清現實意思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不知是這個世界改變了,還是我們改變了...
.
「在我們這趟旅程途中,有些事發生了,這些事讓我思考許久,這世界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改編自知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同名日記,電影敘述年輕的格瓦拉與好友阿爾貝托,騎著名為「萬能者」的摩托車,遊歷南美多國的公路之旅,途中經歷改變了格瓦拉對於未來生活的志向...
.
想看《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理由很簡單,#純粹只是想在大銀幕回味阿根廷和秘魯的美景(2019 年底與好友走了一趟南美行,當時完全沒有料想到接下兩年會是這番光景)。電影相當好看,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與過度煽動的情緒,有的只是看待事情眼光的逐步改變。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片中,格瓦拉和阿爾貝托一起踏上旅程,兩人性格的差異在不同事件中慢慢顯現出來。阿爾貝托及時行樂,只要能達到目的,小奸小惡也可以接受,看見秘魯原住民遭受剝削,阿爾貝托想的是只要跟原住民結婚,就能組成原住民聯合團體,思想輕率而不切實際。反觀格瓦拉,一場無疾而終的戀情、旅途中對殖民與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的關注、以及在聖帕布羅擔任志工期間,眼見痲瘋病人所遭受的歧視感到不捨與疼惜(格瓦拉從小患有氣喘病,這使得他對病患/弱勢者多了點感同身受的能力)等,都讓格瓦拉受到極大的情感衝擊,進而想要改變現狀。
.
南美洲之行像是個分水嶺,讓兩個相近的人,看見彼此的差異,走上相異的道路。不同於阿爾貝托對於苦難者有所憐憫與同情,最終仍是選擇回歸社會的體制,格瓦拉則是將旅途中的見聞化為行動力,成為日後革命的動力。一如電影裡格瓦拉和阿爾貝托一起在聖帕布羅擔任志工,河流將土地區隔成南北兩村,北村是醫護人員住所(階級的上位者),南村是痲瘋病人的住所(遭受流放與隔離的病患)。北村跟南村舉辦足球賽時,格瓦拉是南村的一員,阿爾貝托則是北村的守門員,說明兩人立場(情感歸屬)的不同。格瓦拉生日當天,北村醫護人員與修女特地為他慶生,格瓦拉卻選擇冒險游泳渡河前往南村(而非搭乘船筏,以肉身達成目的),想要與南村的病人們一起慶祝生日,預告日後格瓦拉放棄原本可能擁有的階級(醫生),轉而選擇「艱困且危險」之路(革命家)的選擇。
.
「活著就是努力呼吸,並讓死神滾遠點!」
.
另外,格瓦拉和阿爾貝托共騎的摩托車有個暱稱:「萬能者」,《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中段,「萬能者」報廢無法繼續旅程。#萬能者原來不萬能,也是個有意思的隱喻。既是「心境的改變」,兩個年輕人在接觸到更多的階級與民眾、增長更多的見聞後,認清現實的殘酷與無情,原本的雄心壯志,在旅程中被打了折扣(明白「個人」力量的侷限);「萬能者」也影射南美國家的社會問題,殖民、階級、剝削、公義的蕩然無存等,國家並不萬能,更多時候讓格瓦拉感受的是它的失能與無能;「萬能者」也揭露了格瓦拉的未來,格瓦拉和阿爾貝托最初的構想是騎著摩托車走完整趟南美之行,但旅途中段「萬能者」便報廢退場,「萬能者」的命運不正似格瓦拉的人生嗎?在理想仍未實現前,便遭人暗殺身亡(年僅39歲)。
.
Walter Salles 導演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拍得抒情、幽默、動人,本片的配樂與攝影非常突出,演員更是令人難忘,飾演 Rodrigo De la Serna 的躁動與飾演格瓦拉的 Gael García Bernal 的冷靜,形成強烈對比,搭在一起的效果相當好,有讓人感受到兩個角色的差異以及彼此間的深厚情誼。
#大銀幕看到庫斯科和馬丘比丘的景緻感動到不行啊啊啊
#好懷念旅行的時光
認清現實意思 在 原子邦妮 AstroBunn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一句話呀
2021年原子邦妮單曲首發 【難道只有我覺得】
♫ 數位平台全面正式上架 → https://RockRecordsCo.lnk.to/IsItJustMe
歌曲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他現在完全變了一個人嗎?」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會難過嗎?」
靜的淚水在我面前滾滾留下,她剛和男友鬧了分手,於是我頂著明天要在圓形劇場彩排的巨大壓力聽她哭訴,沒有辦法,誰叫她是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呢。
靜的男友「K」,到後來也算是變成我和男友的好朋友了。大約在七年前,K頂著歐洲音樂名校高材生的名頭回到台灣,幾乎是空降似的加入了我們的樂團擔任首席樂手。他們兩是在美國相識相戀的,靜早他幾年回台,再加上身為音樂世家的獨生女,父親是知名男高音,母親是鋼琴家,K回來的時候她已經是女高音界的新生代一姊了。K雖然很受矚目,在樂團中得了一席之地,但論資歷年齡,還是必須意思一下的當個幾年被呼來喝去的菜鳥。
K可受不了這個氣,他一身才華,白手起家,靠著獎學金到歐洲唸書,幾次聚會,趁著靜喝醉睡著了,他曾向我和男朋友透露過,他走到現在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有顯赫家世傍身的靜危機感完全不同。同樣身家平平的我們點點頭對他表示理解。
「你們不覺得,靜太耀眼了,在她旁邊實在有時候會累的。」K用手擠著眉頭苦著臉道。
男友眼見情勢不對,拼命在桌底下捏我的大腿。
於是我趕忙堆著俏皮的笑容說:「沒辦法,誰叫靜可愛嘛~」我可沒說錯,靜在圈內甜姐兒的稱號可是人人認可的。
「是是是~」K總算這回不是苦笑,是真心笑了起來。
當時的他,畢竟還是蕩漾著熱戀期的青澀甜蜜。
因為幾次的四人聚會和出遊,再加上我們三人除了靜,都身在同一樂團,自然也變得熟稔親密,時不時交換音樂聆聽心得,一同出遊,K也時常分享給我們很多在歐洲學習到的技術,讓我們瞬間也有種高一層次的優越感。我們也很喜歡K這個新朋友,他處事不同於一般人,頗具西洋風範,少了柔善扭捏,說話直爽率真,才情洋溢充滿抱負就更不在話下,我們都覺得他倆非常般配,然而這幾年,我們倒是沒少當他們的感情問題的排解人。
從一開始單純的K抱怨靜很累人,總是高高在上什麼都不懂,以及靜抱怨K總是不解風情,到後來似乎是到了旁人也難以置喙的狀況。
那一天,K陪著靜還有她的父母一同出席聚會後,K一個人來到我跟男友同住的小公寓裡。
K一把扯下靜幫他挑選的酒紅色領帶扔在沙發上。
「我真的很受不了他們家,究竟為什麼一天到晚講話要目中無人,好像我多高攀了他們家似的,一家人高來高去自以為貴族,拜託現在21世紀了好嗎,還以為中古世紀?」他一屁股坐下,順手喝了我們開到一半的威士忌。
幾輪下來兩個男生酩酊大醉,剩下我還清醒,正在收拾杯盤之餘,K忽然捉住我的手大聲道:「死老頭給我看著,我一定會功成名就,到時候再來看看是誰高攀誰。」說完在沙發上倒頭就睡了。
大概是以那天為分水嶺,之後的K開始接各種工作,原本樂團的工作也做,也開始尬團,沒天沒夜的工作著,靜三天兩頭來哭訴K都沒時間陪她。甚至有一天,K「週轉」不過來,於是打了電話給男友請他代打,大家都那麼好的交情,男友當然二話不說答應了。我還為這事不高興了幾天,畢竟K的彈奏是我男友不擅長的,曲目也不是那麼熟悉,為此男友熬了三個星期的夜。
就在準備幫K演出的前兩天,男友接到K的來電。
「誒~那個,我後來時間OK了,那你還有要去演嗎?」男友電話開著擴音,我頓時瞪圓了眼睛,這是什麼意思,是說好要找我男友幫他去演一天,現在臨時又說不用了的意思?我還來不及開口,好好先生的男友倒是先回他了:
「ㄜ...既然你時間OK,我沒有一定要去啊。」男友支支吾吾應著。
「OK,那謝啦,這次我自己演OK,那我先準備啦,掰掰,改天再聚。」
為此我念了男友很久,他自己幫忙熬夜練了三星期不說,還推掉幾場演出。
「沒辦法啊,他都開口了,我也不好硬要去啊。」男友嘟囔著。
「他都好意思開口,你又有什麼不好意思!?」我氣極語塞。
「他變了,我覺得。」我說。
然而早已累極的男友如釋重負般早已沉沉睡去,毫無回應。
接下來的一兩年,我們仍是常聚會,但是K卻越來越少出現,靜總是一個人來跟我們喝到天亮。K似乎在思考著離開我們的樂團,因為我們的樂團比較傳統演出也偏制式化,場地也很固定。但是每次看到淚眼汪汪的靜,最後通常還是以「我會再想想。」結束這個話題。
一切看似如常。而始料未及的一天就這樣發生了。
那一天,我們的樂團正在準備大型演出排練,身為理事長之一的靜的父親來到現場,將K前一陣子精心推薦給樂團在歐洲採用的新編曲形式給否決了,K憤憤不平的和理事長爭執起來,向來不太在乎尊卑的他,在對話中也是照常直呼理事長的英文名字。理事長一語不發,忽然一怒之下舉起譜架朝遠處丟了出去。所有人都凝結在空氣中,K毫不退讓地怒目相視。
理事長聲如洪鐘:「把你歐洲的那一套收起來,這裡是華人世界,閉上你的嘴,認清自己的資歷和身份,名校畢業的人多的是,像你這種目無尊長的人,不配留在這個樂團。」
沒有人敢說一句話,凍結又沉悶的時間走了幾秒之後,K收拾東西,頭也不回走出排演廳。他終究還是離開了樂團。
後來K加入了另一個樂團,沒多久便升為了團長。
「我不想要現在這樣。」靜哽咽著。
「可是他如果在另一團更有出路,那也沒有不好啊。」我試著安慰。
「我覺得他離我越來越遠了,如果他連跟你們的團都退了,我都不知道還有什麼共同話題。」
「妳怕什麼,妳是女高音啊,跟什麼團都可以合作啊。」男友也試著安撫。
「不然,我們四個搞一個好玩的爵士團怎麼樣,這樣多了一份共同興趣啊。」我福至心靈。
靜破涕為笑,像洋娃娃般可愛的臉孔連我看了都心生疼愛,到底什麼人捨得她這樣哭泣呢。至於K和她父親的矛盾,似乎也暫時放在了一邊。
爵士團一開始倒是滿順利的,K的爭勝之心似乎被搶救回來,開始能在音樂裡玩樂,甚至大家還搞了幾場私人小演出,僅限大家的共同朋友來玩,賓主盡歡。
那一天走在河堤的小路旁,他們邊打邊嬉鬧,月光照著河水發光,我牽著男友的手,看著像孩子般的他們兩人,覺得身為愛音樂的人,有好友,有工作,有業餘興趣,沒什麼比這更完美了。
不過美好的關係,卻沒有持續多久,爵士團的練習越來越難促成,每次都因K有事而延期,我們以為起碼他們兩還是有約會見面,這天卻聽靜抽抽噎噎的哭著說:「我們也已經快一個月沒見了,就算我要去找他,他也說累。」
我正試著安慰,靜又緊接著哭道:
「你知道他和誰合作嗎。那個他最不屑的T集團,他以前是罵最兇的!現在竟然跟他們合作,我真覺得他瘋了。」
聽到這裡,我與男友也是啞口無言。記得幾年之前,我們四人在一起聊過,當時K可以說是最激動的一個,他義憤填膺地說著誰也別想牴觸他對藝術的堅持。那樣子還歷歷在目,現在卻已經在跟他當時最嗤之以鼻的人物合作了。
氣憤凝重的交談隔沒幾天,那是個下著雨的夜晚,接到靜的來電,她正在近郊的咖啡廳,拜託我能不能去接她。聽著她不對勁的聲音,即使下著大雨我還是出門了。開著車子到了約定的地點,看到她在已經熄燈的店門口淋著雨。
「你怎麼會一個人在這,還沒帶傘?」我一面攬著她上車,一面問。
「我跟K吵架,我生氣下車,他,就真的開車走了。」靜面無表情的回答。
這回我倒是說不出話了,誰都知道,這裡是已經人煙稀少的郊區,夜深了又下雨,竟然還狠得下心把車開走,雖然說靜有時候會鬧鬧脾氣,但也不至於真的讓人把她丟在這種地方。
我輕輕地用毛巾幫靜擦乾她娃娃般的棕色捲髮,再招呼她回家休息。一路上我們都沒說什麼,也許,大家的心裡都明白這是什麼情況,只是沒人願意說出來。
幾個星期後,男友試著打圓場般的又約了一次爵士團的練團聚會,K倒是新奇的說有時間可以來玩一玩,然而那一天,卻讓一切都崩塌了。
靜和K兩個人為了一個調裡面的樂器音準,爭論不休。連我們都不敢作聲。我們也不太清楚他兩人私底下到底和好了沒,直到靜不知道說了什麼,K忽然大吼出來:
「你少拿你爸來壓我,我當團長已經多久了,連這屁事我會聽不出來?」
靜似乎想要緩和拉著他的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K一把揮開靜,要不是我即時拉住,她幾乎要跌在地上。
「像妳這種天之驕女,妳懂什麼,少在那邊跟我說難道只有我覺得怎樣怎樣,對!我告訴妳!從頭到尾,就是只有妳在覺得,現在我不想忍了,可以了吧。」
他們後來吵什麼我已記不清,只記得K離去時,對著我說:
「跟你們玩音樂,連讓我感動的一刻都沒有,不!是連一秒都沒有。」
男友追了出去,我卻愣在了原地。
原來這一切對靜來說真的是一場鏡花水月,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呢?
我們這些人做的音樂,終究入不了音樂才子的法眼。
而靜美麗善良純真的愛情,終究無法支撐現實殘酷的摧折。
然而他們兩似乎沒有馬上分手,據說,靜拼命去挽回他,分分合合了一陣子,終究還是一通無情的電話告知他已經有別的女朋友後,宣告分手。我幾乎沒再看過K。畢竟他對著我們說出那些話,也實在無法當沒事地來往。但我倒是聽了不少傳聞,據說他挺愛壓榨新進的團員,給他們下馬威,堪稱魔鬼團長。而他最為業界熟知的新口頭禪是:「你知道我是哪畢業的嗎?」他確實闖出了名號,不過,似乎也變成了他當初最痛恨類型的人了。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以前老是批評我爸迂腐,他現在這樣比我爸還誇張,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們家.....想到以前還對你那麼過份.....嗚嗚嗚嗚嗚」
看著在我面前聲淚俱下的靜,一時間也百味雜陳。
她失去了一位愛人,我失去一位朋友,也失去一些青春。
在這條路上,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為了達成什麼而放棄什麼,單純天真衣食無缺的靜也許以後有一天會懂,她也會為了得到什麼選擇變成另一個樣子。我們看似有所選擇,會不會其實無從選擇。又或者,我們真的都選對了嗎?
那天半夜回到家,看到剛走到客廳倒出一杯紅酒準備繼續練習的男友,苦澀的心情逐漸撫平。當一段感情,很多事都只有一個人在感覺時,或者,兩人的思考完全無法同步時,大概就邁向結束的道路了。不過當我瞥見桌上紅澄澄的酒杯,就知道,看來,今晚不只我一個人覺得,就算明天要彩排,還是得好好微醺一場了。
我不知道K到底達成他的理想沒,也不知道未來靜會不會重新獲得幸福,但我決定,所有惱人的事,都拋諸腦後,珍惜當下吧。
來自「難道只有我覺得」
追蹤原子邦妮:
FB : http://goo.gl/Ap7hCy
IG :
原子邦妮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astrobunny_/
查查: https://instagram.com/lena1530/
羽承 (Nu): http://instagram.com/rezqr_/
微博 Weibo : http://goo.gl/Ab4gdd

認清現實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好薪情,來自好心情」活動講座介紹
訪問: Abbie Wang
職場上的你,總在問,難道我只能這樣嗎?抽掉名片後,我還剩下什麼?外面世界感覺好大,我有沒有新的可能性?社群上大家都在創業、斜槓,我要從哪裡開始?結婚就代表要放棄工作職場?女人想要兼顧一切是太貪心嗎? 你的問題,我曾經都有。 聽你說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長艾彼,長期關注女性職場心理。一次為你找來12位不同產業的女性創業者,與你分享她們如何走過迷惘、找到自己、克服阻礙,並且協助你認清現實,累積職場實力,找到最好的職場位置。
活動網址:https://bit.ly/32lXda5
艾彼心理師 x 12位女性創業者貼心對談
2020-02-20(四) 19:00 ~ 2020-07-16(四) 21:00
~六場次講座細節~
【第一場】走出台灣,賺更多!條件你都有了嗎?
時間:2/20(四)19:30-21:0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5巷13號B1
與談者:以熙國際創辦⼈ Madeleine + 高階國際獵頭 Sandy Su
備註:特別適合未來想要出國工作的上班族或學生
【第二場】旅人視角看職場,天天都是 Working Holiday!
時間:3/19(四)19:30-21:0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5巷13號B1
與談者:豐趣科技創辦⼈ 裘以嘉 + 財經M平方創辦人 Rachel Chen
備註:特別適合26歲-35歲之間罹患職場倦怠症的工作者
【第三場】醫院她們都不待?打破舒適圈,就是高薪關鍵。
時間:4/23 (四)19:30-21:0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5巷13號B1
分享人:HIT for Asia 醫療長 張丹菁 + 依納爵雲端醫療管理平台執行長 蘇玶瑩
備註:特別適合擁有專業技術能力的工作者,如醫師、藥劑師等等
【第四場】我的職業,是現在就業第一志願「網紅」!
時間:5/14 (四)19:30-21:0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5巷13號B1
分享人:律師娘 林靜如 + 星座專家 米薩小姐
備註:特別適合想了解網紅、KOL生態者
【第五場】顏值力即變現力,妳該如何定位自己?
時間:6/18 (四)19:30-21:0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5巷13號B1
分享人:露比午茶創辦⼈ 洪怡芳 + 童顏有機 潘思璇
備註:特別適合想了解商品顏值打造、創業定位的女性
【第六場】動起來,就創好命!職場心智鍛鍊術
時間:7/16(四)19:30-21:0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35巷13號B1
分享人:VIASWEAT創辦⼈ 許安璿 + 和妳一起運動的好朋友 ⿊⾯蔡媽媽
備註:特別適合一直嚮往改變但還沒有動力的職場人
來賓粉絲頁: 艾彼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認清現實意思 在 靜思語- 做人不要太天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做人不要太天真,有時要認清現實。 以為付出就會有回報,誰知道真心都打水漂了; 以為努力了就會被看到,誰知道感動的只有你 ... 绝情的意思就是冷漠不是真的做什么. ... <看更多>
認清現實意思 在 認清現實從中找優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認清現實 從中找優勢 ... 現在還是有很多思維總幻想匪軍船團大軍渡海,我們在陸地等著發射飛彈令其損失慘重或一大坨解放軍搶灘登陸,我們軍防守武器殲敵於灘頭. ... <看更多>
認清現實意思 在 看板home-sale - [閒聊] 什麼時候認清現實妥協的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