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右手第一次要離職時,我訴諸理想:「現在的困難是短期的,再熬一下,就會過去!」他們留下來了。
第二次他們又想離職,我訴諸情感:「公司很辛苦,你們也很為難,可不可以幫幫忙!」他們繼續忍耐。
第三次離職很快就發生,但我仍繼續「糾纏不清」...最後一個離職的「核心戰將」說了真話,我終於如雷貫耳、恍然大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林俊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來美國大選出現了「硬碟門」事件,有許多不利於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醜聞爆發。面對這些負面消息,拜登乾脆直接宣布神隱,要到最後一場辯論會才要出現。 從最近的民調與公開造勢來看,雖然川普一直處於劣勢,但在拜登停止公開露面的這個禮拜,川普幾乎是每天全美四處跑,而且所到之處都人山人海,氣勢完全壓過拜登。其實...
「訴諸情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外絮] Jerry West要求HBO影集"勝利時刻"道歉- 看板NBA 的評價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訴諸情感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訴諸情感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吳祥輝Brian Wu - 常見的邏輯謬誤中訴諸情感的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訴諸情感 在 [討論] 民進黨是不是在野才不會跟民意對幹? - My PTT 的評價
訴諸情感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聊聊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在遊戲中的使用情境】
在Medium上的UX Collective常有許多與產品設計有關的文章,本文從幾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效應,探討如何增加用戶的付費轉換率,其中有些技巧也常應用在遊戲行業中。
●錨定效用(Anchoring Effect)
這個算是很常被討論的效用了,人們會被特別"突出明顯"的資訊誘導而影響決策。譬如周卡、月卡、季卡三個價格方案,當季卡價格特別貴時,則玩家會覺得周卡與月卡特別便宜;而當月卡刻意拉高價格,與季卡差不多時,玩家反而會覺得季卡是便宜的。
錨定效用還要確認玩家心中既有的"錨"。譬如當用戶的平均每單消費金額為150元,大戶玩家平均每單的消費金額為750元,以上兩者就是玩家既有的錨,可以試著利用將活動折扣凸顯在210元或990元檔次,去撼動玩家的認知。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
這也是很常見的使用做法。在餐廳中選出最熱門的餐點,定價方案中標示大部分人的選擇,都可以驅動用戶想要從眾避免風險的心態。很多遊戲會標示基金總購買人數,或是設計假的抽卡訊息,引發玩家的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使用中要注意的就是"破梗"。使用誇張不實的訊息或數字時,當沒有相對應的證據或邏輯支撐,就會影響用戶或玩家對產品的所有訊息都失去信任。
譬如,一個按讚人數十萬的粉絲團,每篇文章按讚若只有幾十個,就還不如按讚數幾千的粉絲團讓人感到信服。
●IKEA Effect 親手做的東西更好
比起相同但已經組裝完成好的商品,消費者願意為自己創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價錢。譬如遊戲初期的捏臉系統,或是給玩家多個選項設計客製化的角色的出生、能力特質等,都可以形成IKEA Effect,讓玩家產生認同感,更容易沉浸在遊戲裡面。
當玩家的付費方式也有一定的自主權時,也能誘發類似的效果。現在越來越多遊戲在卡池中也會放入"心願選單",當玩家開始思考該放入哪些卡片時,就更容易驅動其付費進行抽卡行為。
●巴南效應 Barnum Effect
巴南效應比較常用在算命、星座上。人們容易把自己套用在模糊且普及的評價中,並產生高度認同。譬如像「你有時候會覺得你非常的相信自己,然而在其他的時候你並不是那麼的自信」等同時符合各種情境的說法,就很容易獲得認同。
遊戲中針對巴南效應的利用,我比較少看到。我認為巴南效應適合在一對一的封閉情境,不適用於網路公開場域,因為它是禁不起討論的。也許,在某些訴諸情感為主的遊戲開頭,可以利用巴南效應增加對遊戲的認同感。譬如,問玩家"你是否對這個世界感到無力"、"你是否曾對自己懦弱感到無奈"等問題,以建立與遊戲主角之間的聯繫與共鳴。
●購買合理化與購買懊悔 Post-Purchase Rationalization & Buyer’s Remorse
遊戲行業中玩家客訴前三名,常常有"騙氪"這件事。免費遊戲的確會設計各種誘因,誘導玩家進行衝動性消費。而當用戶一時腦衝付費後,通常也會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避免認知失調,這就是所謂的「購買合理化」。但當腦中的合理化過程失敗,找不到足夠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行為,可能就會轉向退款或流失。
之前在Club House研討會中,大課長們就曾明確提到,他們不怕花錢,但怕的是花錢不夠爽。花錢這件事情能否拿到相對應的價值,影響玩家是否能順利將購買合理化。
不過在免費遊戲中,付費合理化與遊戲生態平衡如何共處也是需要考慮之處。越在"數值上"強調付費合理化的遊戲,越容易造成免費玩家競爭的"不合理",進而流失用戶。
除了在"數值上"提供購買合理外,也可以鼓勵用戶在儲值後提供評分,作者認為可以加速腦內合理化過程;也可以提供積點、徽章、客服、鼓勵性的文字,增加玩家購買合理化的支撐理由。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啟發。
訴諸情感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說真話與後真相 | 陳時中部長的政策溝通 | 風險時代的語藝 | 說真話的勇氣 // 李長潔 🗣
.
「#人與人的連結」,這句話突然變成「年度金句」,人們讚嘆,他的講話總是令人同意也可以接受,這句「真話」同時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倫理。回顧這一年多以來,阿中部長的每場言談,總有許多令人欣賞的部分,像是2月時「#部長落淚」、4月時「#部長帶粉紅口罩」,當然還有更多是在直播記者會上與記者們的對話,時而嚴正指明,時而溫馨幽默。
.
許多研究者開始對陳時中部長的「發言」、「政策溝通」進行分析,想要把握阿中部長的「語藝」(rhetoric)技巧。但就筆者自己的研究,部長的個人風格(Charismatic Leaders)應該佔語藝技巧的大部分比例。也就是說,天時地利人和(疫情風險中的領導期待)加上本身的人格特質與說話習慣,讓他的溝通成為某種典範。今天的節目中,我想指出,「#說真話」(parrhesia)的重要性,也簡單討論與之相伴隨的「#後真相」(post-truth),它們同時都指向民主體制,也是在我們這個疾病風險時代,可以深思的事情。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人與人的連結
▶ 部長的政策溝通
▶ 語藝學的傳統
▶ 傅柯的權力與論述
▶ 說真話的勇氣
▶ 說真話與後真相
▶ 疫情時代中最需要說真話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nj5y3w9rpd0816spjpnyp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at9P9A4vBG_v5KsTT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hNr2xExQuCW01m154STIb?si=H6wmKVqJSNiFDbi047ye6w&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5-%E8%AA%AA%E7%9C%9F%E8%A9%B1%E8%88%87%E5%BE%8C%E7%9C%9F%E7%9B%B8-%E9%99%B3%E6%99%82%E4%B8%AD%E7%9A%84%E6%94%BF%E7%AD%96%E6%BA%9D%E9%80%9A-%E9%A2%A8%E9%9A%AA%E6%99%82%E4%BB%A3%E7%9A%84%E8%AA%9E%E8%97%9D-%E8%AA%AA%E7%9C%9F%E8%A9%B1%E7%9A%84%E5%8B%87%E6%B0%A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21650755
|
////// 完整論述 /////
.
這一年中,我們每天都看到部長在談疫情,在危機時刻,或許我們不得不信任,但整體而言,他的講話總是有著特別的說服力。他連續得到前所未有的超高民調,顯示人們對他有著高黏著度的信任與喜愛。有人批評這是一種造神或是偶像包裝,但我覺得不如仔細觀察與分析他的談話,可能對我們的人生更有幫助。
.
▓ #部長的政策語藝
.
今天部長講出「人與人的連結」,真是絕妙,文字精準帶有情感,溫暖幽默又不失正確性。一時間也成為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名言佳句(當然有各種解讀啦)。相關的例子很多,他總是可以用沉穩冷靜的語氣,說明數據,鼓舞士氣,像是流下淚說出:「雖然不希望在統計上有相關確診病人,但反過來想,也等於是我們救他一命,讓我們的醫療界盡最大努力來幫助他」,或是,戴上粉紅口罩鼓勵正確的口罩使用習慣與扭轉性別意識形態,其他像是「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病毒就有機可趁」,「媒體在做利己利人的事,社會安定很多」等等。
.
在記者會上,他總是非常「真實」,是整個人格氣質、數據論點、口條表達上的真實。這正是語藝學中所強調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
.
▓ #語藝學傳統
.
簡單地介紹一下西方的語藝學傳統。語藝學(rhetoric)是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一門學問,這可說是最古老的傳播學與傳播教育。而我們人類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是以語言符號進行溝通。在古希臘誕生的傳播知識我們稱為語藝(rhetoric);在希臘開始的傳播教育我們稱為「語藝教育」,主要以說服為目的。這個語藝傳統包括創作、組織、風格、記憶、演述的技巧內涵。
.
語藝之所以重要,是因當時的公民因在民主體制與精神下,在參與公共事務時可以自由的發揮,因此思辯與表達能力也得以受到重視。語藝可以說是民主的基礎之一,但語藝與真實的關係也時常是哲學爭論的重點。
.
我們可以想像,雄辯滔滔與真實之間可能是有衝突,甚至是水火不容的,語藝技巧並不以真理或事物的本質為基礎:真理,信不信由你,都是語藝的效果。只要你能成功達到說服,那就成為某種真實。正因這個弔詭,法國的哲學家Foucault,在晚年便針對「語藝」與「說真話」進行區隔與辯論,兩者相互衝突,卻又模稜兩可,也同時是民主機制中的基礎與派生現象。
.
▓ #傅柯的論述分析與權力哲學
.
Foucault大概是二十世紀後半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知識份子,有學者認為,他是一位「改變所有學者的工作基礎」的重要思想家;你可以說他是社會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在1955~1969之間,Foucault在法蘭西學院有著一段知識的輝煌時間,而在1984年時,卒於自己的死亡實踐。
.
總括來說,Foucault的的主要學術工作有三,首先是新史學範疇下進行「瘋狂」概念的系譜分析,如《瘋癲與文明》(1961),第二條路線是對人文科學發展史的研究,如《詞與物》(1966),第三條路線是進行知識論述的語言學研究,為《知識的考古學》。此外也有一些單一主題,例如《臨床醫學的誕生》等等。而晚期Foucault則從是《性史》三大卷的艱鉅工作,並轉向自我的倫理技術探究,思考人的存有問題,包含《說真話的勇氣》、《主體詮釋學》等。
.
對於Foucault而言,權力無所不在,這是一個文化中最複雜的論述實踐。因此,他並不會問:「誰是掌權者?」而會是問:「權力如何被配置,以及生了什麼物質效果」。例如,什麼標準被認定為患有精神病?需要如何被治療?這些問題持續成為Foucault工作中重要的興趣。
.
一般而言,我們探究權力問題時常會問的「制定法律者是誰」、「法案如何通過」,傅柯會認為這些問題預設了權力關係是穩定的、可預測的客觀事實;從其觀點來看,權力並非通過社會結構而下放的,相反的,權力是流動的,且透過論述蔓延開來,在特定的學科或實踐範疇內,我們的知識本身構成了經驗世界的真實,也內含了力量的運動。從此來看,Foucault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追尋權力的軌跡。
.
▓ #說真話的勇氣
.
Foucault去世前一年,1983年在法蘭西學院開了一堂討論班:「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課堂中,他進行了此生中的最終回思辨,直指「說真話」(fearless speech)在論述形構、論述實踐、與主體詮釋上的歷史與作用,試圖解開「權力」的謎題與提供一個面對「權力」的解決方案。
.
「說真話」也是古希臘時代的一個政治行為的概念,意旨坦率直言、自由言說、思言不二,面對暴政權力時,依然敢直言不諱。Foucault在他的「主體詮釋學」講座課上,對「說真話」(Parrhesia)的分析已經提出了幾個深具意涵的問題,特別是在論民主體制之時也將是關鍵的:「說真話」與「語藝」(rhetoric)的區辨,以及「說真話」與逢迎者(flatterer)「說好聽話」之間的敵對。
.
簡言之,「說真話」牽涉了我們對自身的主權(egkrateia),也因為作用於他人,而更是一種言說的倫理。但「說真話」必須審慎於情境時機(kairos),需要選擇與決斷可與之言的對象。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掌握說服技藝的人能夠藉著話語而支配他人,「說得好聽」可能成為「講真話」的可怕敵人。另一方面,單是真理本身又未必足以說服人,仍然需要表達的藝術,才能發揮說服力,「令人相信」。(朱元鴻,2016)
.
不過,Foucault認為,「說真話」對真理的擔保,不在於理論與技巧,而是必須對照於說者實際生命格調的態度與行止。相對比,說服群眾的雄辯,不在於訴諸邏輯與真理的判斷,而在於召喚出聽眾的強烈情緒,就如同劇場裡的戲劇成分。以說服為目的,「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看似跟從聽眾的討好姿態,其實在召喚聽眾的跟從。而「說真話」,不僅表現說者對自身的主權,也在鼓勵、支持聽者自主與獨立的判斷,助益而不操控,是一種對他人的慷慨。因此「語藝」說服裡說得好聽的逢迎諂媚,和「說真話」是絕不能相容的敵對者。(朱元鴻,2016)
.
Foucault在1982年3月3日講課結尾時用了很模稜的表述:「說真話」是一種特別的,「非語藝的語藝」(nonrhe- nonrhe torical rhetoric);既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倫理,既是一種判讀情境對象之藝,也是一種道德態度。
.
▓ #說真話與民主
.
後來,Foucault在「自我與他者的治理」講座課上,提了兩個概念「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與「說真話」(parrhesia)之間曖昧的關係。在專裁體制下,我們看見「說真話」的陰影:謊言、遮蔽、言不由衷、集體錯覺,所有人民注定要被擺佈。Foucault說,民主的基本特徵是「說真話」。但,奇怪的是,民主與「說真話」之間的惡質關係也可能毀壞民主,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表,尤其當多數聲音代表主要意見,甚至我們去討好多數意見,產生民粹,卻也消滅了「說真話」與其主要的區辯能力。
.
我先回到另一個與「說真話」相關的概念:真相。一口氣可以拿出三個層次關於「真」的討論,即事實(fact)、真相(truth)、真實(reality):
.
(一) 事實,就是指實際發生和實際存在的事物狀態或狀況,某個程度上無法解釋,也比較難理解,無論是哪一種制度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呈現事實的重量,事實是自己存在在那。
.
(二) 真相,其相對於假象,是現象之下的二級概念,真相是指真實地表現了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因此,真相和本質是一致的;假相則是指沒有真實地表現一定對象的實際情況或本質的現象,相反,假相是那種遮蔽了、掩蓋了一定對象實際情況的現象,因此,假相是和本質不一致的。具有交互主觀性,真相是透過觀察、理解、判斷等詮釋過程所得來的,是在(醫療、媒體等)論述下生產與再生產出來的「事情的面貌」,其包含了假象與真相,而呈現真相、符合事實是這些論述的終極目標。
.
(三) 真實,真實是個認識論概念,是指認識結果與認識對象間的一種關係。如果作為結果的認識與認識的對象符合,就說認識是真實的,如果不符合,就說認識是不真實的。也就是說,當呈現的真相與事實符合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認識到的真實。
.
所以,我們能夠動用的是「真相」層次,主要的著力點也就是呈現真相或是排除假象。但是,真相不是自為的,而是人為的。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究竟要的是甚麼真相?如果真相如此多元。
.
所有這裡有一種「真相困境」。所有參與到疫情關係中的我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訴說真相,形成一個程度式的真相,既然真相是一個光譜,那我們老百姓們所期望的是真相嗎?還是,我們要的是希望他們「說真話」?
.
▓ #做一個無畏的直言者
.
所以,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真相如何,因為真相終究是論述的。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是否展現了「說真話」的民主特徵。民粹主義這字眼在當代的語境中有點負面,就像我們表示每個人都有對公共事務發言的權利,可以「平等的自由言說」(lsegoria),不管其知識、美德之類的條件如何,這樣一來,無法區辯是否為真話,無法保證是否為真相論述,淪為民粹盲流。
.
Foucault認為,要確認是否為真話的條件有二,其一是要接受學習與教育(從詮釋學的角度來看,是教養的意涵),其二是要「重返自己」,不僅是有勇氣對他人說真話,還要有勇氣揭露關於自己的真相。
.
我想阿中部長的政策溝通技術,以及前幾波疫情全民的安穩處理,除了語藝的可信度訴求(ethos)、感性訴求(pathos)、理性訴求(logos)外,做為一個「無畏的直言者」,有足夠的「學習」與「重返自己」是非常關鍵的成功因素。疾病議題關乎生死,與「自己」密切相關,而密集的「健康傳播」也讓大家都擁有審時判斷的能力。而部長的「說真話」,不只是一種技巧,更直接地反映了風險時代道德主體的倫理態度。這一切才能運作的如此美好順暢,我相信之後也會是這樣。
.
▓ #後真相與說真話
.
這兩天的疫情升高,比定會相伴隨各種「假訊息」,這些訊息不一定是刻意造假,而是一種「平等的自由言說」下而形成的「後真相」。「後真相」(post-truth)一詞作為前年的代表詞彙,也與風險社會的局勢變化相關。所謂「後真相」指的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的種種情況」。換句話說,隨意散播驚悚的言論,比起事實真相更為重要。
.
另方面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愈來愈多政治人物以此方式對待人民。對政治人物而言,奉行的是「有用者為真!」(what works is true!)(就像語藝學般),對「我的政治利益」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相,沒有什麼永恆的價值與意義存在。如此的心態,加上大眾傳播媒體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推波助瀾,刻意扭曲的造謠、橫空出世捏造及帶風向的假新聞與假資訊等,搖身一變被包裝成為「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而獲得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地位。(楊州松,2020)
.
雖說這些「另類事實」經不起時間與查證的考驗,但在資訊氾濫至內爆的網路時代中,根本沒時間去考驗,因為更多、更新的另類事實持續不斷地湧現,覆蓋著前面的另類事實而不斷將其壓縮;且在速率的催趕下,公民及閱聽大眾無力、無心也無時去逐一檢視另類事實是否為事實。但是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所有的資料與資訊都應該完全公開、透明與真確,並能不經加工製造的真實傳播出去,以讓人民知曉真相,據以自主判斷。在這個「瘟疫蔓延+後真相」的時代中,「說真話」(fearless speech)更顯其價值與重要性,我們必須明白「無懼地說出真話」的真諦。(楊州松,2020)
.
回想一下,阿中部長早在2月13日的記者會上,說過「唯有選擇說真話,防疫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分享給大家,也請大家銘記在心。
|
#參考文獻
.
1. 朱元鴻. (2016). 說真話與民主, 傅柯的最後一課. 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54(2), 57-91.
2. UT, I. C. K. Truth-Telling in the Era of Post-Truth: Two Cases of Parrhesia for Democracy.
3. 楊洲松. (2020). 學在瘟疫蔓延時: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教育思考.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5(1), 1-14.
4. Foucault, M., & 鄭義愷. (2005). 傅柯說真話. Fearless Speech.
|
#一起加油
#很好睡的一集
訴諸情感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近來美國大選出現了「硬碟門」事件,有許多不利於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醜聞爆發。面對這些負面消息,拜登乾脆直接宣布神隱,要到最後一場辯論會才要出現。
從最近的民調與公開造勢來看,雖然川普一直處於劣勢,但在拜登停止公開露面的這個禮拜,川普幾乎是每天全美四處跑,而且所到之處都人山人海,氣勢完全壓過拜登。其實政治上來說,選擇神隱是最不好的做法,因為這會讓對手完全主導選戰議題走向跟節奏。台灣今年才有一個示範的例子:韓國瑜。
大家還有印象的話,韓國瑜在投票前最後幾週幾乎完全神隱,沒有公開行程,頂多就是在自己的粉專直播洗衣服、孵個蛋,反而蔡總統最後幾週幾乎是行程滿檔,四處跑,氣勢越來越高,最後獲得破紀錄的得票數。
即使有再多科學分析的方法,其實很多時候選舉還是訴諸情感的動員。而且人都希望自己是贏的那一方,支持者會看你有沒有這個「勢」,一邊是完全神隱,另一邊是天天看得到人、造勢場場爆滿,那些還在搖擺不定的選民看到兩邊的差距,會投給誰?而這些人往往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大選還有兩個禮拜,但是每天都有新的爆料出現,這場選舉不到投票最後一天,真的很難知道結果。無論如何,這是屬於美國人民的選舉,期待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最好選擇!
訴諸情感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兒福聯盟因為耗資新台幣3億7000萬元,在台北市內湖區買下一整層辦公室,被民眾質疑是「挪用善款用來繳房貸」,引發一陣退捐潮。
但我們先從法律上來看,兒福聯盟購屋是不違法的,事前也先經過了主管機關的同意,所以兒盟的狀況並不是挪用款項或是詐騙,而是「對外觀感與期待不對等」;因為在兒福聯盟購屋前,沒有事先詳細說明購屋計畫,再加上網友爆料時,連結到一些較負面的關鍵字,讓民眾有錯誤的揣測和謠傳,造成嚴重的信譽損害,即使可能與事實不符,但在後續的澄清時,卻是靠著訴諸情感的方式來表達,導致澄清效果有限。
很多民眾可能也會覺得,為什麼兒福聯盟不「以租代買」,但其實兒福聯盟光是北區的辦公室,每年就要花費近600萬元來付房租,更可能遇到房東刁難,或是被漲房租的窘境,長期累計下來都是非常高的成本;如果能夠妥善的規劃置產,就能保有一個穩固的據點,建立一個長久服務的基地。
但從這起事件也顯示出,台灣民眾普遍對於社福機構、公益組織的錯誤理解。
在台灣社福界目前多數人員的工作時數長、辦公設備差、工作環境更是擁擠惡劣、薪資水平低落,有些甚至還得要回捐薪水。但很多民眾卻認為,這樣才符合他們認定的「社福組織」;這些社福組織不是「做功德」,當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成為慣性,又怎麼能夠留得住專業的人才?
透明並且接受檢視的財政流動,以及累積的捐款究竟該如何運用才叫做「合理」,這類的問題都是負責任的組織與捐款人需要持續溝通的。
而當這些社福組織願意為弱勢發聲、照護的時候,我們應該提供的是協助,而不是把他們也變成了弱勢;台灣從不缺善款,缺的是人與人彼此間的信任。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訴諸情感 在 訴諸情感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訴諸情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訴諸情感(appeal to emotion,Argumentum ad passiones)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係指藉由操縱... 目录. 1 古典時代; 2 當代理論; ... ... <看更多>
訴諸情感 在 訴諸情感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訴諸情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訴諸情感(appeal to emotion,Argumentum ad passiones)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係指藉由操縱... 目录. 1 古典時代; 2 當代理論; ... ... <看更多>
訴諸情感 在 [外絮] Jerry West要求HBO影集"勝利時刻"道歉- 看板NBA 的推薦與評價
來源: https://pse.is/444qhg ESPN
Former Los Angeles Lakers executive Jerry West is demanding a retraction and
an apology for what he called "a baseless and malicious assault" on his
character in the HBO series "Winning Time," in a letter sent Tuesday evening
by his legal team to the network and producer Adam McKay that was obtained by
ESPN.
根據ESPN收到來自前洛杉磯湖人管理層Jerry West法律團隊給製片人Adam McKay的律師信
,West要求HBO影集"勝利時刻"撤回並針對影集中對於他"無根據且惡意的攻擊"道歉。
West's lawyers allege that "Winning Time falsely and cruelly portrays Mr.
West as an out-of-control, intoxicated rage-aholic," saying that "bears no
resemblance to the real man." They ask for a retraction no later than two
weeks from the receipt of the letter.
West的律師指控"勝利時刻虛假的且殘忍的描繪West先生為一名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暴躁
人士,"並指稱"跟真實人物完全沒有任何相似可言。"他們要求在該律師函寄出後兩周內要
撤回該角色。
"The portrayal of NBA icon and L.A. Lakers legend Jerry West in 'Winning
Time' is fiction pretending to be fact -- a deliberately false
characterization that has caused great distress to Jerry and his family,"
said Skip Miller, a partner at the Miller Barondess LLP law firm in Los
Angeles and attorney for West. "Contrary to the baseless portrayal in the HBO
series, Jerry had nothing but love for and harmony with the Lakers
organization, and in particular owner Dr. Jerry Buss, during an era in which
he assembled one of the greatest teams in NBA history.
"在劇中對於NBA門面及湖人傳奇Jerry West的描繪是預設為現實的創作--這個故意捏造的
角色塑造造成Jerry及他的家人極大的困擾,"Skip Miller, Miller Barondess法律事務所
的合夥人之一且為West的代表律師表示。"與HBO劇中毫無根據的描繪相對的,Jerry對湖人
球團並沒有怨懟且只有愛與和諧,尤其是與前老闆Jerry Buss博士,在湖人是NBA史上最偉
大的球隊之一時
"Jerry West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akers and NBA's success. It is a
travesty that HBO has knowingly demeaned him for shock value and the pursuit
of ratings. As an act of common decency, HBO and the producers owe Jerry a
public apology and at the very least should retract their baseless and
defamatory portrayal of him."
"Jerry West在湖人及NBA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BO為了譁眾取寵與追求收視率而公
開的貶低West是一個滑稽的行為。為了West在大眾的形象,HBO與其製作人欠Jerry一個公
開的道歉且至少應該要撤回他們對West無根據且毀謗性的演繹。"
West's lawyers said HBO's disclaimer that the series is a dramatization does
not insulate the network from liability.
HBO did not immediately respond to or comment on West's letter.
West的律師說HBO對此劇的免責聲明並沒有消除此劇與現實生活責任的連結。
HBO並沒有立刻對West的律師信進行回應或是評論。
The series, which has been airing on Sunday nights this spring on HBO, is
based on author Jeff Pearlman's book "Showtime: Magic, Kareem, Riley, and the
Los Angeles Lakers Dynasty of the 1980s."
勝利時刻:湖人王朝崛起這個春季每周日晚上上映,是根據作家Jeff Pearlman的著作"
Showtime: 魔術,卡里姆,萊利及1980湖人王朝"進行改編。
West's lawyers allege that the series creators acted with "legal malice"
because many scenes in the series showing West's purported rage did not
appear in Pearlman's book and did not happen. The letter includes statements
from former players such as Kareem Abdul-Jabbar, Michael Cooper and Jamaal
Wilkes, as well as Lakers employees such as Claire Rothman, Charlene Kenney,
Bob Steiner and Mitch Kupchak who worked with West during the time period
covered in the show, denying that they ever saw him commit any of the
rage-filled acts or drink alcohol in the office, as depicted in the series.
West的律師指控該劇集的製作者表現出了"法律上的惡意"因為劇中許多鏡頭都包含了
Pearlman書中並無敘述的傳說中的惡劣脾氣。這封信包含了許多球員,包含賈霸,古柏與威
克斯及一些湖人員工Rothman, Kenney,Steiner與Kupchak這些在這段時間與West共事的人
們且也有出現在劇裡的角色的聲明,否認了他們有在任何時間看過West有因憤怒而失控的
行為或是在辦公室裡喝酒(這些場景皆有在劇中詳細敘述)。
"Instead of exploring his issues with compassion as a wa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an, they turn him into a Wile E. Coyote cartoon to be laughed
at," Abdul-Jabbar said in a statement. "He never broke golf clubs, he didn't
throw his trophy through the window. Sure, those actions make dramatic
moments, but they reek of facile exploitation of the man rather than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
"比起用同理心來探索West這名人物,他們直接把West變成一個如同威利狼(美國經典卡通角
色)的丑角"賈霸聲明。"他從沒弄壞高爾夫球桿,從沒把獎盃往窗戶外亂丟。當然,這些舉
動可以說是為了戲劇效果,但他們決定要輕率地詮釋West而非好好探索這名角色。"
Rothman, who ran operations at the Great Western Forum for over 20 years and
is portrayed by Gaby Hoffmann in the series, said, "Jerry treated me and
everyone else in the Lakers organization with dignity and respect. I never
saw Jerry break or throw anything in anger or rage nor did I hear anyone ever
say he did such things."
Rothman,經營Great Western論壇長達20年且由Gaby Hoffmann飾演,說"Jerry對我與其他
在湖人球團工作的人非常的尊重且體面。我從沒見過Jerry因為憤怒破壞或是亂扔任何東西
也沒聽說過任何人說他做過這類事情。"
Kupchak, now the Charlotte Hornets' general manager, played for the Lakers
from 1981 to 1986 and then worked alongside West in the Lakers' front office
from 1986 to 2000.
Kupchak,現任黃蜂GM,曾經在1981至1986為湖人打球並在1986至2000年加入湖人制服組與
West一起工作。
"During my time with the Lakers as a player and in the front office, Jerry
was always professional, even-keeled and soft-spoken," Kupchak said. "He was
always positive and encouraging with me. I also found Jerry to be honest and
sincere. I never saw or heard Jerry lose his temper with anyone. I also never
saw or heard Jerry go on an angry rant or tirade, nor did I ever see or hear
Jerry scream or yell at anyone. That was not his personality. Jerry is
soft-spoken and does not like confrontation. He always keeps his composure
and remains calm even when he has a disagreement with someone. Last, I've
never heard or seen Jerry ever break or throw anything in anger."
"在我在湖人身為球員與制服組的時期,Jerry一直都非常專業,平穩且語氣柔和,"Kupchak
說。"他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永遠非常正面且振奮人心。我也發覺Jerry是非常誠實且誠懇。
我從沒見過或聽過Jerry對任何人發飆。我也從沒看過或聽過Jerry憤怒的責罵他人,也沒
看過或聽過Jerry對任何人大吼或是尖叫。那就不是他的個性。Jerry語氣柔和且並不喜歡
與任何人有衝突。他永遠保持他的鎮定並在與別人意見不合時維持冷靜。最後,我從沒聽
過或看過Jerry有因憤怒破壞或者是投擲任何東西。"
West's lawyers said he is due a retraction, an apology and damages from HBO
and the show's producers because "the show goes out of its way to denigrate
Jerry West despite his accomplishments as an executive."
West的律師說他預期要有一個撤回,道歉及來自HBO及節目製片人的賠償因為"這個劇完全失
控且詆毀了Jerry West,即使他做為湖人的管理層的勞苦功高。"
The letter goes on to cite the series' depiction of West's role in the
drafting of Magic Johnson, saying it implies West had "personal animus"
against Johnson and tried to "sabotage" his selection. West's lawyers said he
only pointed out Sidney Moncrief's scoring ability and that the Lakers should
consider him, while then-team owner Jack Kent Cooke had the final decision.
這封律師信繼續舉證了該劇對West角色選中魔術強森時的描述,說那段演繹暗示West對於魔
術有"私人的敵意"並嘗試要"暗算"魔術的中選。West的律師說他只指出Moncrief的得分能
力並湖人應該要考慮他,但老闆Jack Kent Cooke做出了最終抉擇。
"So instead of seeing the true Jerry West -- a brilliant GM who was the
architect of one of the great NBA dynasties -- anyone who watched the show
would be left with the false impression that West is incompetent, that he
didn't want Magic Johnson. This is a fabrication," the letter says. "Contrary
to the show, the book leaves readers with the true impression of Jerry as a
brilliant and thoughtful GM. Your extreme departure from the book shows
malice in your false portrayal."
"所以比起描繪真實的Jerry West--一名睿智並作為NBA最偉大王朝之一的建築師的GM--任
何看了該劇的觀眾會留下對於West是一名無能者的錯誤印象因為他不想要魔術強森。這是
杜撰出來的。"律師信寫道。"相對於該劇,這本書給讀者留下Jerry是一名睿智且深思熟慮
的GM的印象。你們極端的背離原書本而演出的虛假描繪完全展現出了你們的惡意。"
心得:
套句原告的名言:
"Shit Show"
更正啟事:這部劇跟湖人球團並沒有關係 是我搞錯了 非常對不起
在此特別做出聲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63.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50475458.A.2CB.html
的影集本來就要顧慮到現實人物的想法與形象 造成實際損失本來就很容易被告
複雜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