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87例本土 、21例死亡;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疫苗今抵台;陳時中:台灣接種疫苗死亡率在各國中間值;指揮中心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台積電買BNT疫苗】
台灣今(18)日新增18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21例死亡案例。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疫苗今抵台;指揮中心強調台灣疫苗接種死亡率與國際數據比較為中間值,接種疫苗後死亡25人多有慢性病史;指揮中心已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 ,並將俯臥通氣治療、HFNCOT納入健保給付;行政院將發函給鴻海、台積電,正式授權購買德國BNT疫苗。
■新增187例本土確診、21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187例COVID-19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9日至6月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71例,苗栗縣26例,桃園市6例,基隆市4例,台中市2例,花蓮縣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今日另新增1名境外移入案例。
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21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2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5月19日至6月15日,死亡日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
死亡案例中有1例(案13279)為到院前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該名80多歲女性是護理之家的住民,長期洗腎,曾接觸過確診者,住院多次檢驗為陰性,5月底出院返回機構後出現發燒症狀,急診送醫到院前死亡,死後驗出陽性。
■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今下午抵台
台灣向美國莫德納藥廠洽購505萬劑疫苗,繼5月底到貨15萬劑之後,指揮中心證實,今日下午還會有第二批、24萬劑送來。這批疫苗已於歐洲時間6月17日下午6時自盧森堡啟運,今日下午4點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批疫苗效期到今年12月15日。
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存放於攝氏-20度可保存6個月,於攝氏2至8度使用期限為30天,第三批疫苗會盡快來。至於是否會開放給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他說,仍要等劑量較充足之後,很快就能開放。
■台灣接種疫苗死亡率比南韓低,指揮中心:仍建議年長者接種
高齡者開放接種AZ疫苗後,傳出多起接種後猝死案例,雖尚未確定是否與疫苗有相關,但仍引發民眾接種疑慮。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各國接種COVID-19疫苗死亡情形比較,每百萬人次中,台灣接種AZ有19.6人死亡;英國接種AZ和輝瑞BNT各有24.2人和20.7人死亡;美國接種輝瑞BNT和嬌生各有10人和7.5人死亡。
陳時中表示,台灣接種疫苗後的死亡率跟各國比較並不算高,是在中間值。若比較75歲以上接種人次和通報死亡案例來看,台灣每萬人次約0.87人,比南韓的1.42人還低。他仍建議年長者接種疫苗,因為高齡族群有慢性病,染疫死亡、重症率高,家庭親密傳染也可能增加風險,打疫苗好處還是比較多。
■25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多有慢性病史,家屬同意解剖補助30萬元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Z疫苗共計127萬3,121人次,其中22萬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
莊人祥表示,目前共有25例通報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其中多為高齡、有慢性病者。25人中,20人為75歲以上,3人為65至75歲,65歲以下僅有2人。25人中,有22人有慢性病史,另3位調查中。目前已經有3人解剖完成且知道結果,2人為心血管疾病,另1名90多歲男性則為主動脈剝離。
陳時中指出,台灣民情普遍不希望解剖大體,但解剖對於釐清死因有幫助。針對接種疫苗死亡後的案例,家屬若同意解剖,會有30萬元的補助。
■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俯臥通氣治療、HFNCOT納健保給付
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降低死亡率,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將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由胸腔重症專業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擔任召集人,邀集全國22位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建立COVID-19重症個案處置線上諮詢平台,每日由3至5位諮詢委員,提供各醫療院所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
張上淳表示,為降低重症個案死亡率,臨床上可以將病患轉成俯臥姿勢,增加患者吸進肺部的氧氣,但此方式需要很多人力協助翻身,也沒有健保給付。因此,指揮中心今天將「俯臥通氣治療」(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 therapy),以及另一種降低死亡率的儀器「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OT),兩樣納入COVID-19確診個案公費給付項目,並回溯自5月1日起適用。
■郭台銘控技術性拖延,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台積電買疫苗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表態爭取購買BNT疫苗,但仍未有具體進展。郭台銘今日早上發出聲明,指6月1日送件給衛福部後,遲遲未得到正式回應。民進黨不同派系有不同意見,「各種看不見力量開始對本案產生技術性拖延」。郭台銘建議,政府公開表示接受永齡基金會捐贈、正式授權,並希望會見蔡英文總統,當面得到回覆與承諾。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蔡英文樂意與郭台銘見面,將進行後續安排,政府立場不變,會盡力促成計畫,並期待郭台銘不要受未經證實的傳聞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隨後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積電和鴻海各提出要捐贈500萬劑疫苗,政府表達感謝,也經專家審查後,同意附條件專案核准輸入,並強調「沒有技術性拖延(民間購買疫苗)」。但疫苗並非一般採購,BNT在6月16日也跟郭台銘說只會賣疫苗給政府,代表民間購買疫苗確實有難度。
羅秉成指出,從郭台銘的聲明可以看出,「(民間採購)看起來碰到困難」,政府現在表明態度,會正式發函緊急授權台積電與永齡基金會,請他們直接與原廠洽談,幫忙政府購買疫苗。
羅秉成並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 台積電不是政府鼓勵出來買疫苗,是台積電自動自發願意的;此外,台積電沒有附任何的條件,也沒有要求保留多少的份額,也沒說指定施打對象,就是500萬劑無條件、無保留地捐贈給政府,讓政府來統籌運用。
陳時中則表示,政府期待公部門、私部門一起合作買疫苗,也希望BNT疫苗能從德國生產,也從德國送來,國人比較有信心。不管台積電或是鴻海,只要取得德國原廠BNT疫苗就一定進得來。
(文/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黃適敏;攝影/林彥廷、許𦱀倩、余志偉)
#延伸閱讀
【停止校正回歸、以快篩減輕採檢量能後,確診通報塞車問題解決了嗎?】https://bit.ly/35MkIvP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死亡率 #AZ #莫德納 #BNT #鴻海 #台積電
解剖大體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正義TheJustice
☺好像很久沒畫自己的新圖,角色來自《正義 The Justice》中的金(左)跟汶澤(右)最近喜歡ㄔ中式早餐&金的英文名是Gin,鎖骨附近的刺青是參考大體的解剖縫線&英文版籌備中!
⊕《正義 The Justice》全篇內容
https://bit.ly/3tcNY9w
⊕紙本實體書賣場
https://bit.ly/2UQDYCy
------
我絕對沒有用情侶過夜的主題畫他們兩個,如果看起來像一定不是我的問題。
解剖大體英文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8/10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人,總是不可避免地被他人議論。
有些是背後傳來的閒言碎語,有些是直面抨擊的誹謗和指責,
可無論那些話再難聽、再討人厭,都不要隨便用自己的嘴巴去還擊。」
SO~~過好自己的日子,走好自己的路,活得開心痛快便是對他們最有力的回擊。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有一種感謝,叫謝謝你把我爸爸縫得很好…》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二○一七)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
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
這場大體課程,宛如朱美漫長的告別之旅,失去至親的痛楚,變成一堂堂的解剖課,一次次地讓她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的種種。
我相信,當我在進行採訪時,朱美還沒有從這場告別裡離開,因為她總是一不小心,就又會掉進那個悲傷的情境裡,流起淚來。
朱美是公共電視《誰來晚餐》的企畫編劇,今年十月,她參加了一個特別的企畫―「我的老公是大體老師」。節目來賓是大體老師陳俊明的一家人,拍攝團隊一路記錄陳俊明的家人經歷親人捐贈、解剖的整個過程。
只不過,這個編劇跟團隊裡的其他成員很不一樣,因為,在大夥兒忙著拍攝記錄解剖臺上的陳俊明老師時,她自己的父親、前越南大使館武官朱晉生,就躺在幾公尺外的另一臺解剖臺上。
拍攝的前幾天,一想到會看到父親被切割不成人形的模樣,朱美就感到呼吸困難,國防醫學院生物及解剖科暨研究所所長馬國興老師熱心地打電話給她,建議:「朱小姐,我看這樣,妳父親的臺子先蓋起來,這樣對妳比較好!比較好!」
我挺得住嗎?
朱美考慮了兩天,鐵了心回電:「馬老師,我們拍紀錄片就是要真實自然,同學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因此影響進度!相信我爸爸也是希望這樣的。」
掛下電話,朱美的手還微微抖著,她自問:國外文獻記載,目睹熟識的人被解剖,可能在心中會留下巨大的創傷,自己是否挺得住呢?
「爸爸過世已經兩年了,每當我感覺孤單悲涼時,就會夢見爸爸,他在夢裡不看我,也不說話,只坐在老位子上看電視。」
「清明節前,爸爸還是來夢裡了,我把臉埋在雙腳中不認他。他悲傷地說『這不是我女兒嗎?』我勉強把頭抬起來,夢就結束了。」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
今年(二○一七)四十八歲的朱美,大學念的是應用心理系,畢業後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當過記者,編過就業就學情報,做過傳播公司企畫,當過代課老師,甚至還發明了「精油占卜」,在網路上設館為網友算命。
三十五歲時,朱美與同事結婚生子,這場婚姻是短暫的,在一場激烈爭吵後,朱美帶著兩歲多的孩子回到娘家,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如果人生也有主題,那麼朱美人生的主題應該就是「愛自由」;工作、婚姻的領地裡她自由來去,人生中唯一穩定不移的,只有爸爸。「他在我心裡是座不動的山,他離開,像是整座山憑空消失,頓無所依。」朱美說。
剪著短髮穿著職業女性的西裝,朱美總是打扮得俐落成熟,不過,在這成熟的外表下,朱美還是父母呵護的那個么女。離婚後長居娘家,和父母女兒組成了另一個家庭;連已經結婚離家的大姊都忍不住嫉妒妹妹占走了父母全部的疼愛,有一次還語帶威脅地對朱美說:「哎,妳的東西要放在自己的房間啊,不要放到爸爸媽媽的櫃子裡。」
「我爸爸好幾次都說,我去加拿大讀書時,應該多給我一點錢,讓我留在那裡,我就不會(遇到前夫)離婚了。」朱美小小聲地說。
爸爸一直覺得她一個女人離婚帶著孩子很可憐,可憐著可憐著,到後來,父親變成自責,在回憶裡到處尋找解決方法;因為他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爸爸。
朱美的爸爸朱晉生,十五歲就從軍,跟著軍隊來到臺灣,學歷只有小學畢業的他,靠著自學考上美國特戰學校、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大學正規班、美國三軍工業大學國防經濟系,成為國軍裡的留美派,還曾派任越南大使館武官。
一個十五歲就離家的孩子,完全靠自學,竟然英文好到可以當上「將官英文班」的英文教官!朱晉生有極強的自制力,以及不向命運低頭的決心。朱美回憶起自己的爸爸:「他很嚴肅,幾乎沒有笑容。」她用手掌在空氣裡畫個方,比出一張虛擬的桌子:「如果他身旁有一張桌子,在他臨睡前,你會看到桌上的東西都分類排好了。」
半生艱苦,「二十歲就在戰場上殺人」的朱爸爸,篤信打罵教育,「孩子不乖,打就乖了。」他是一個對子女要求甚高的爸爸,「如果我考九十八分回家,他就會問我,為什麼沒有考到一百分?」朱美說。
朱美是很活潑的,比手畫腳講得活靈活現,於是我眼前出現一個身高一百八十公分,英俊挺拔的軍人,少年流離失所的他內心非常需要這個家庭,雖然軍人少回家,但是公務外的所有時間,朱晉生都待在家裡,板著臉,埋頭整理剪報。孩子不乖了吵鬧了考壞了,這軍人爸爸冷不防,一把抄起竹棍就抽下去……。
但是也是有例外。朱美十三歲時念明星國中,被聯考折磨得每天昏昏沉沉,常常吃完晚飯,就睡倒在爸媽的房間裡。爸爸幾次告訴她,不要在這裡睡,回自己房間睡,她還是經常賴在父母的房裡貪睡。直到有一天,朱美又跑去爸媽房間貪睡時,突然身體一陣刺痛,原來爸爸竟然隨手拿起一條浴巾就開始抽打她的大腿、背……。
朱美哭哭啼啼地回到房間,枕頭濕了一個晚上。沒想到,當她第二天早上腫著眼睛吃早餐時,對面的爸爸開口了:「叫妳不要在我們房間睡,是要妳趕快上床,不要太累……」講著講著,這個鐵人老爸,竟然聲音啞了,朱美猛地抬頭,看到老爸眼中含著淚水。
「爸爸也會哭……」她愣住了。朱美從不曾看過父親流淚,這是唯一的一次。
而朱美那個時候再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將還給父親更多的眼淚。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過世後,為了撐起身體組織避免脫水,醫學院會先打入藥劑,密封起來放超過半年,才進行大體解剖,大體老師將為醫學系學生們上一個學期的課程。
二○一六年十月十一日,這是一○五學年度大體解剖的第一堂課,朱美的父親是第一組,陳俊明老師是第二組。根據大體解剖課的流程,先把皮膚打開,接著,觀察肌肉、上肢、下肢、呼吸系統以及胸腔,宿主防禦、腸胃、心血管,接著進入腦神經系統的顏面與頭顱。
整整一學期的課,每組的每位同學,都要負責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主刀解剖,其他同學就在旁觀察。
在解剖的過程中,對於爸爸的現況,朱美只偶爾聽到「旁邊組」的同學的轉述,「比如說,我爸爸有運動習慣,隔壁組切開時驚呼『這個老師的肌肉好大』,結果我們這一組的同學通通跑去看我爸爸之類的。」朱美回憶著。
二○一七年五月五日,朱美終於鼓起勇氣,親自走進實驗室和爸爸重逢了。在國防醫學院的大體解剖臺上。
好幾次來到夢中的爸爸,現在究竟變成什麼樣了呢?是否支離破碎了?
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朱美一步步走近解剖臺。看起來是人形啊。有軀幹、有四肢……但是總有哪裡不對,朱美想著。
「怎麼沒有臉?」
「朱美姊,這是背面。」
看著發愣的朱美,同學們七手八腳地來幫忙:「我們幫妳翻過來。」
怎麼還是沒有臉……朱美正思索著,一位同學熱心地捧著朱爸爸兩半從鼻梁正中剖開的臉:「我幫妳把老師的臉拼起來。」
於是,朱美真正看到爸爸了,應該是半個臉,因為上半部額頭連頭蓋骨全部都不見了。
爸爸的神情是嚴肅的,浸泡一年的福馬林,並沒有帶走他臉上的滄桑。大江南北、生離死別、故國山河、砲聲隆隆的記憶,仍然封存在他的腦子中吧。
有一種感謝叫「謝謝你把我父親縫得那麼好……」
作者:陳德愉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006020030/157887/%E7%88%B6%E8%A6%AA%E8%87%A8%E7%B5%82%E5%89%8D%EF%BC%8C%E6%8A%8A%E5%A4%A7%E9%AB%94%E6%8D%90%E7%B5%A6%E5%9C%8B%E9%98%B2%E9%86%AB%E5%AD%B8%E9%99%A2%E3%80%80%E5%A5%B3%E5%85%92%EF%BC%9A%E6%9C%89%E4%B8%80%E7%A8%AE%E6%84%9F%E8%AC%9D%EF%BC%8C%E5%8F%AB%E8%AC%9D%E8%AC%9D%E4%BD%A0%E6%8A%8A%E6%88%91%E7%88%B8%E7%88%B8%E7%B8%AB%E5%BE%97%E5%BE%88%E5%A5%BD?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00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