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闢謠解惑 ~ 認識西班牙】
昨天問的西班牙地圖,有不少人認出很多西班牙地理、文化、景點、藝術、音樂 ... 的東西,現在導遊公佈答案在此:
1. España:西班牙的英文是 Spain,西班牙文則是 España
2. 西班牙國土面積 504800 km2
3. 西班牙人口 46087000 人
4. 歐元:西班牙的貨幣
5. 西班牙的國徽:由幾個組成西班牙的王國的紋章組成
6. 西班牙國旗
7. 西班牙是 1986 年加入歐盟(那時候叫做歐洲共同體)
8. Ramón María del Valle-Inclán: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新聞記者
9. langosta:大西洋典型的龍蝦
10. Torre de Hercules(海克力士塔):建造於公元一世紀,是目前唯一還在使用的古羅馬燈塔,世界遺產
11. 指南針
12. Cueva de altamira y arte rupestre paleolítico del norte de españa(阿爾塔米拉岩洞以及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的岩洞壁畫):保留了三萬五千到一萬一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岩洞壁畫,世界遺產
13. Leonardo Torres Quevedo:西班牙著名的工程師和數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遊戲和機械手臂的原型,也是西班牙第一個飛船的設計人。
14. Mar Cantábrico:坎塔布連海
15. Museo Guggenheim Bilbao(畢爾包的古根漢博物館):由建築師 Frank Gehry 設計
16. 西班牙的鄰居:法國
17. Guernica(格爾尼卡):畢卡索的名畫,第一次展於 1937 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的西班牙館
18. Perro de montaña de los Pirineos(庇里牛斯山區的牧羊犬):庇里牛斯山地區的巴斯克人數百年來沿用的一種牧羊犬
19. Mortadelo y Filemón:西班牙老少都愛的漫畫,是漫畫家 Francisco Ibáñez 的創作
20. 西班牙的鄰居:安道爾
21. Sagrada Familia(聖家堂):建築師高第的心血結晶,預計 2026 年完成,世界遺產
22. Los relojes blandos de salvador dali(達利的軟鐘):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
23. Sol de Miró(米羅的太陽):米羅免費替西班牙旅遊局設計的 logo,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抽象符號來標示一個國家的例子
24. Tárraco(塔拉戈):羅馬帝國時期的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那些羅馬遺跡是世界遺產
25. Santiago Ramón y Cajal(拉蒙-卡哈爾):著名的西班牙醫師,于 1906 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被公認為現代神經科學之父
26. Ebro(埃布羅河):伊比利半島第二長的河流
27. Francisco de Goya(哥雅):西班牙西班牙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宮廷畫家,在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可以看到許多他的著名畫作
28. el racimo de uvas(一串葡萄): 西班牙生產品質優異的葡萄酒,全國有 69 個受原産地名稱制度(Denominación de origen)保護的法定產區,其中拉里奧哈(La Rioja)產區更曾被評為全球最佳葡萄酒產區
29. 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30. 馬德里的 Fuente de Cibeles(希西貝萊斯女神噴泉):馬德里最重要的地標
31. Real Monasterio del Escorial(艾斯柯里亞皇家修道院):菲利普二世于 1563 年下令修建的皇家修道院,世界遺產
32. Las Meninas(侍女圖):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委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在 1656 年完成的一幅畫作,現收藏於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
33. Muralla de Ávila(阿維拉的古城牆):修建於公元十一世紀,世界遺產
34. la concha de Santiago(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貝殼):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標誌,而聖雅各伯朝聖之路則是世界遺產
35. 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供奉聖雅各伯的聖骨的教堂,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終點,世界遺產
36. Vasco Núñez de Balboa:西班牙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探險家
37. Duero(杜艾羅河):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條主要河流。
38. Hola:西班牙語的「你好」,發成「歐(o)拉(la)」的音。
39. Acueducto de Segovia(塞哥維亞的引水橋):建於西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留下來的一個重要的工程,世界遺產
40. 西班牙的鄰居:葡萄牙
41. Guitarra(吉他):典型的西班牙樂器及佛朗明哥音樂的樂器
42. Bailaora flamenca con castañuelas:拿響板的佛朗明哥舞者
43. Toro:鬥牛
44. Tajo(塔霍河):是伊比利亞半島最大的河流
45. Guadiana(瓜地亞納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一條界河,是伊比利亞半島第四長的河流
46. Molino de Viento(風車):卡斯提亞-拉曼恰(Castilla-La Mancha)自治區典型的景觀
47.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y Sancho Panza(來自拉曼恰的吉訶德和桑丘·潘薩):十七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唐吉訶德》書中的兩位主人翁
48. Paella(燉飯):西班牙最有名的一道美食
49. Islas Baleares(巴利亞利群島):西班牙有名的度假勝地
50. Mar Mediterráneo:地中海
51. Autogiro(自轉旋翼機):介於飛機和直升機之間,由西班牙工程師 Juan de la Cierva 發明
52. Naranjas y limones(橘子和檸檬):橘子和檸檬是盛產于西班牙東部沿海的水果。
53. La Dama de Elche(埃爾切的婦人):西元前四世紀初、西元前五世紀末的伊比利人石雕
54. Submarino Peral(佩拉爾潛艇):由電力推進的螺旋槳潛艇的前身
55. Canario(金絲雀):金絲雀原產於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56. Plátano(香蕉):加納利群島(Islas Canarias)產的香蕉
57. El Teide(特伊德):加納利群島的特內里費島的火山,世界遺產
58. Tomate(番茄)
59. Federico García Lorca(加西亞·洛爾卡):20 世紀的西班牙詩人
60. Camarón:一種西班牙典型的蝦子
61. Olivos(橄欖樹):安達盧西亞自治區一望無際的橄欖園
62. Guadalquivir(瓜達幾維河):西班牙的第五長河
63. Giralda(西拉達塔):塞維亞主教座堂最醒目的建築,世界遺產
64. 哥爾多巴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裡的伊斯蘭教的馬蹄形拱,世界遺產
65. Estrecho de Gibraltar 直布羅陀海峽
66. Manuel de Falla(法雅):西班牙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音樂家
67. La Niña, La Pinta y la Santa Maria:哥倫布率領的三艘船
68. El Océano Atlántico:大西洋
69. Cristóbal Colón(哥倫布)
70. 西班牙的鄰居:摩洛哥
詳細資料,請參考我的舊文章:
https://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html
#西班牙 #西班牙地理 #西班牙文化 #西班牙景點 #西班牙藝術 #西班牙音樂
同時也有6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西班牙文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國家小學堂】#13 西班牙文化//瘋狂的紅色慶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西班牙人不做的5件事! 文化差異❤️ 你好西班牙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西班牙文化 在 Hola Taiwan!台灣西班牙文化語言俱樂部 - Facebook 的評價
西班牙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伊莎的教學記事- 西班牙巧克力吉拿棒工作坊】
此次與金魚菓子学部合作工作坊,結合西班牙文化與實作,體驗做中學的樂趣。巧克力吉拿棒在西班牙是早餐,也是冬天的料理。巧克力吉拿棒有專賣店,賣著各式不花俏且樸實好吃的吉拿棒。
吉拿棒的魅力之處在於外表平淡無奇,可每家吉拿棒的配方不同,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同,有巧克力口味、肉桂口味、奶油口味、花生口味.....等。但最經典的還是吉拿棒沾著巧克力吃!吉拿棒還有個姊妹Porra,很類似台灣的油條,只是不沾鹹的吃~
文化介紹完後,由金魚帶領著大家實作經典巧克力吉拿棒,做法簡單實實在在考驗烘焙的基本功阿~ 做完外加吃完吉拿棒的大家感覺如何呢?
#chocolate con churros
#伊莎的西班牙文課
#金魚菓子学部
西班牙文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伊莎的西班牙文課 - Churros con chocolate巧克力吉拿棒工作坊】
此次伊莎和金魚合作『實作』工作坊喔~了解西班牙文化和一起動手實作體驗。
你聽過巧克力吉拿棒嗎?
知道這是西班牙國民美食嗎?
知道西班牙人什麼時候吃巧克力吉拿棒嗎? 在西班牙的哪裡可以買到巧克力吉拿棒呢?
此次伊莎與金魚合作,帶著大家了解西班牙巧克力吉拿棒的起源、歷史、做法,並且實際帶領大家製作巧克力吉拿棒!我們致力推廣『文化與實作』教育,歡迎你來參與!
【西班牙巧克力吉拿棒工作坊資訊】
地點: 金魚菓子学部
(台南市裕農路43巷14號)
時間: 9/ 12(日) 15:00-17:30
費用: NT700/人
人數: 4-8人
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O09OOX
課程流程: 15:00-15:10 報到
15:10-16:00 吉拿棒
文化起源、歷史、作法介紹( 伊莎解說)
16:00-17:30吉拿棒製作試吃時間
(金魚教學)
#台南西班牙巧克力吉拿棒工作坊
#金魚菓子学部
#伊莎的西班牙文課
#Churros con chocolate
西班牙文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西班牙文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西班牙文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西班牙文化 在 西班牙人不做的5件事! 文化差異❤️ 你好西班牙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的主題是 西班牙 人不做的事,和大家分享一些 文化 差異,如果你來 西班牙 一定要注意喔◇你好 西班牙 人/學 西班牙 文看 西班牙 @頻道介紹HOLA大家好我 ... ... <看更多>
西班牙文化 在 Hola Taiwan!台灣西班牙文化語言俱樂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Hola Taiwan!台灣西班牙文化語言俱樂部added a new photo. ... Hola Taiwan!台灣西班牙文化語言俱樂部, profile picture. Join. ... <看更多>
西班牙文化 在 【國家小學堂】#13 西班牙文化//瘋狂的紅色慶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單字整理 西班牙 Spain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米拉之家Casa Mila阿爾罕布拉宮La Alhambra 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 文化 任意門▽▽0:12 瘋狂的紅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