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裡有小孩的我來說,今天公佈各級學校停課到暑假,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疫情一直持續加重中。家長就是做好心理準備,要帶小孩撐到下學期開學。現在學期中,平常還可以線上學習,但到暑假就是另一個魔王關卡,各種夏令營應該也都是中止了!為了因應這個情況,最近準備的有:
Switch 遊戲-健身環冒險、跳舞遊戲,每週一次體育課
桌遊:寶可夢卡、UNO、寶石陣、象棋、跳棋、西洋棋
樂高積木、扯鈴
閱讀刊物:康軒雜誌(學前、初階)、國語日報週刊
以上除了閱讀刊物外,所有遊玩的我都會參一腳跟他們PK,這也是很燒腦的。幸好有時二兄弟年紀接近還可以一起玩,大家有什麼在家帶小孩的方法呢?或是有桌遊適合中班及小一生玩的嗎??
大家盡可能待在家,不要四處跑啊,才能快點解封。⋯⋯
西洋棋夏令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的自白,意外地受到很大的迴響
為了身體力行「擺爛」,我早早10點就上床睡覺了
起床之後看到大家給我的鼓勵,每一個留言和訊息我都放在心上,很訝異也很感動能夠獲得大家的共鳴
我一一查看私訊之後,發現很多讀者朋友的問題都和我一樣
明明知道該「放下」
明明曉得「自己的要求不要那麼高」
可能今天擺爛一天但隔天鬧鐘一響又立刻回到備戰模式
按表操課、一板一眼、週而復始
不瞞各位說,兩年前我還因此去看過醫生、開了抗焦慮(不是憂鬱)的藥物來幫助我「放輕鬆」
不過這些都還是蠻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網路上好多文章不斷告訴媽媽們「愛自己」
但到底什麼是愛自己?刷爆先生的副卡是愛自己?定期去做個身體或臉部保養是愛自己?沒事去種睫毛做指甲是愛自己?
這些都實在很表象,反而讓大家容易誤解「物質上的享受就等於愛自己的表現」,或許適用某些人、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所以真要我給出什麼建議?我其實也很汗顏
畢竟我也還在這條路上奮戰中
倒是有些心得可以與大家分享
=============================
✅ 第一階段Awareness
你們知道嗎?當你能夠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的時候
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對自己內在的覺知
大部分的人無法採取行動、是因為他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不覺得自己生病了,自然不可能反覆思考自己行為並修正與改變
對我來說,第一個步驟大概就是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承認」自己是有問題的,接下來的行動才有可能發生
有可能你真的沒什麼問題
也有可能其實你有問題、只是沒發現
這都沒關係,因為除了你自己之外、沒人能夠評斷你到底有沒有問題,很多答案就只能等待時間來告訴你
✅ 第二階段Surrender
我不知道怎麼翻譯更精準
中文可以譯作「投降」,或是我覺得「交出自我」也頗符合自己的心境
通常像我這樣的人,一但發現自己身體或心理出了問題
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我該如何想辦法克服/改善」「我他媽的可以的」
但光是這樣的念頭,也可能成為壓死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自己的練習就是「接受」這一切,你也可以解釋為「投降」
因為我對現在這個狀況真的無能為力,我沒辦法讓自己變得更輕鬆(因為我活了快40年都是這個性)、我沒辦法改變身邊的家人朋友變得「行事說話更符合我的高標準」,那我可以做什麼?
就是接受、就是投降
把自己交出去,但這絕對不是「聽天由命」
而是放下我們過度膨脹的自我、承認「像我這樣堅強能幹的女人,也是有能力不足的時候啊~」「就算我是媽媽/太太,還是沒辦法改變自己的先生與孩子啊~」
不願意投降、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那接下來的改變也很難發生
✅ 第三階段 Execution
其實直接跳到這個階段,我也算是中略了兩萬字(有興趣再私聊吧)
很多人會採取各種積極方式去改善問題
找心理醫生是一途、宗教信仰也是一途(我自己就是基督徒)
也有些人因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開始嘗試冥想
這些都很好
我找過心理醫生、但是沒有被改善根本的問題反而吃了很多藥
宗教信仰一直有,或許是不夠虔誠?
然後只要冥想一開始我就想睡XDDD
我根本是放牛班學生啊!一度覺得自己沒救了
或許有更厲害的老師可以分享他們的小撇步
但以一個還在「自救」中的媽咪來說
我強烈推薦大家「自我毀滅」
哈哈哈~沒那麼嚴重啦!就是趕緊刪除「社群媒體」
你說這是不是很極端?我是一個網路文字工作者、還叫大家刪掉臉書~
好吧好吧~就算不刪除這些app,我也蠻建議大家設定自己的screen time(嘿~如果你每天限制孩子看螢幕的時間,給自己設個時間也不為過吧?)
小紅書、臉書、IG這些社群媒體,確實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豐富了我們對國家、對世界的資訊
但有時候資訊越多、越讓人感到焦慮
人都習慣在社群媒體報喜不報憂
昨天看到張媽媽的孩子去參加了厲害的夏令營、謝媽媽家的孩子拿了西洋棋冠軍
今天看到楊媽媽家的孩子鋼琴剛通過了X級檢定、李媽媽家的孩子珠心算檢定也通過了
明天再聽說陳媽媽家的孩子進了資優班、何媽媽的孩子進了名校
好,我們不看孩子
昨天我看了Judy烤了好吃的蛋糕與蛋塔
今天我發現Sandy領了多少年終、買了豪華酒店與機票帶全家旅遊
明天看到Cindy的婆婆給了鑽戒、老公買了豪宅
沒有一個媽媽刻意想拿自己的生活出來比較(誰不知道人比人氣死人的道理)
但這社會給的無形壓力或許就默默種植在心中
我們再不想看、也有三姑六婆說給你聽
我沒有要孩子德智體群美樣樣兼優,也不需要先省像Jeff Bezos世界首富。但是資訊越多、總會覺得每件事情都得試試看
往正面點想,我們也沒要比較、只是希望向好的看齊
但是今天看了哪個夏令營好、就會心裡惦記著暑假要給孩子報名
明天聽了哪個補習班好、就想千方百計讓孩子試聽看看
哪個名勝古蹟打卡聖地值得前往一探究竟,就想拽著一家老小趕緊到現場蹭個熱度、體驗一下也好
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自己好累好累
或許也是因為我的心智不夠強大吧,哈哈~
總之,我現在是刪除手機裡面的社群媒體,只在限制的時間裡面用電腦觀看
剛開始確實很不習慣,但是擺脫了這制約之後也覺得家和萬事興
有人也想試試看嗎?
#有人勸我組織擺爛媽媽俱樂部
#到底有誰想加一啦
西洋棋夏令營 在 BusyBees 瑞士小屋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瑞士生活】放暑假了:五週的暑假怎麼過呢?
Matti哥哥的幼稚園上週開始放暑假囉!
我們其實發現,目前學校教育的「儀式感」還蠻重要的!(這也是我很愛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在學習的每一個階段,會透過一些小小的舉動或活動,讓孩子們認為他們已經順利的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會「升級」為下一階段的「大」孩子了!
舉例來說,Matti哥哥在暑假前一天,老師將所有幼稚園第一年毛毛蟲班的孩子在學校的綠色名牌,全部換成第二年蝴蝶班的黃色。每個「升級」的孩子,也會獲得一個很簡單的蝴蝶紙牌小項鍊,而從幼稚園畢業的蝴蝶班孩子,也有玩水的「畢業小活動」,以及換上未來上小學的大書包的小儀式。
這也意味著暑假過後Matti就要正式的變成幼稚園二年級的蝴蝶班小朋友了。瑞士幼稚園暑假總共有五週,原本我們是規劃趁這個長假的時候回台灣的,可是由於疫情的關係,所以我們決定今年暫時就先不回台灣比較恰當。
一般來說,瑞士當地暑假有各式各樣針對小朋友所舉辦的夏令營,年齡通常從五歲開始,到十幾歲都有。夏令營的內容有足球、排球、網球、單車、游泳、西洋棋、樂高、音樂等等等。今年Matti很開心自己終於五歲了,可以開始參加各種不同的 Summer Camps,於是經過了一起討論之後,我們決定在這五週內報名了兩個夏令營(共兩週),中間一週去Kita,而在最後兩週則全家人一起放暑假。
第一週的活動是游泳營!耶!
來到歐洲這麼多年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就是這裡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游泳,平常去湖邊參加活動或是烤肉,同事們也一定都會想辦法下水游泳,夏天在家裡附近也時常看到很多人直接往河裡跳下去游泳,一路漂到巴塞爾。很遺憾的是小屋爸爸和媽媽都不是很會游泳的人,所以要和孩子游泳實在也無能為力。今年暑假,剛好Matti哥哥選擇了游泳營隊玩一玩,所以也算是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好好學游泳。
游泳營的行程是每天早上9點集合,一直到下午4點。因為Matti之前都沒有學過,所以從最基礎的不怕水、熟悉水開始。每天回家都很開心地跟我們報告他今天學會什麼,和玩了什麼遊戲,也認識了很不可思議的有自己的錢包和手機的哥哥。很幸運地,這週天氣都很好,所以Matti每天都玩到累趴,實在很少看到他體力有用到淋漓盡致的一天。
而今天週五也是營隊的最後一天,一下子五天的活動就結束了。最大的收穫也是他最得意的,就是他學會了潛入水中撿玩具,也就是老師會丟東西到水裡面,他們小朋友要潛下去把東西撿起來。另外學到的東西當然就是扶著東西踢踢水前進囉!最後,他還得到了一個「狗牌」(其實是一個小徽章,可以縫在背包上的那種)。這是根據游泳程度的分級,最初級就是Dog,接下來是鴨子(或是螃蟹),總共有九個 level依照動物來分級的,還蠻有意思的。一邊讓家長知道他們的程度到哪裡,一方面也讓小朋友透過一個小小的獎勵得到成就感,上完課程拿到一面獎牌認證的概念。
而這樣的小鼓勵,也真的讓孩子有動力朝第二個等級邁進,竟然想用最後兩週的放假去上游泳密集班。看到小朋友學習的慾望、潛力還有他們學習的速度,真的是非常的驚人!而這一週只是暑假的開始呢!接下來的4週又會是什麼樣的發展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分享
#SchwimmSchuleDelfin
#Rheinfelden
Grow A Wish 社團
如果你...
🔸 想要打造你愛的家庭生活的朋友
🔸 想要不費力的每天來一點腦力激盪和思考衝撞
🔸 想學習時間管理
🔸 想經營美好的家庭生活
🔸 想看直播
🔸 想看提升生活品質與執行夢想的相關文章
我們都非常歡迎你的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76334592762560/?ref=share
加入官網看更多文章
https://www.grow-a-wi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