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會根據機會成本進行決策!~經濟學家Gregory Mankiw
巴菲特則認為,決策的精髓就在於考慮替代選項的機會成本。
考慮過各種替代選項後,選擇效益能夠極大化或能再生產的選項。
拿鐵因子在談的,就是各種選項的機會成本。
假設一天一杯咖啡是必須,第二杯就不必要。
第一杯要花多少錢,才能讓價值極大化?
超過的部分,都是機會成本的浪費。
舉例來說,假設一天一杯50元的咖啡是最佳選項(不管是買現成還是自己泡?)。
若選了一百元咖啡,每天就是損失50元。
一年就是損失50X365=18250元。
如果還喝第二杯,就是每天損失150元,一年損失54750元。
然而,長期來說,損失其實還要加上複利效應。也就是把這筆錢拿去投資,未來能夠不斷產生的利息收益,全部都浪費掉了。十年下來損失不只是182500元/54750元,而是還要加入把錢放到長期投資裡的投報率。
如果將此一思考機會成本與未來獲利的模型置入腦中,人很難不會精打細算。因為,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浪費,全部加總起來的潛在收益之損失,長期來說,非常驚人。
財務規劃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擁有將選項換算成金融成本之後,估算出每一個選項的潛在損益,認真想清楚,自己手上有限的預算該怎麼分配,才能夠讓自己專業能力越來越強,主動與被動收入也都越來越高,最後達致財富自由,獲得更多的人生自主選擇權!
累積金錢,獲得財務自由,是為了讓人在關鍵時刻,能夠保障自己選擇人生道路的自由(比如說,老闆很鳥的盧你盧到超過你的底線時,可以跟他說老子不幹了而不用繼續屈就!),而不是一般人以為的,用來揮霍消費不必要奢侈品,好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有錢人。
記住,當一個人花掉一百萬時,不會讓他變成百萬富翁,只有這筆錢躺在他的戶頭時,才會!
財務規劃主題讀書會 10.3台北
https://zen1976.com/financial-plan/
複利效應舉例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在想昨天美股的大跌到底原因是什麼?
新聞將重挫連結至恆大危機﹑聯準會利率決議的不確定性,又或是美國債務上限的老調重彈。
早上我在IG直播的時候也有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預先做好規劃,手上留有現金的投資人在股市劇烈震盪時保有更多彈性,觀察市場的慣性是否改變來評估大盤短中期的發展,而過去這段時間觀察清單中的股票,也可以趁這個機會看看有沒有好的入場點。
多等一兩天,多觀察一下對於整體的報酬率我自己覺得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下檔風險控制上卻有很大的幫助。個股上我自己會用這樣的思考方式,而若是想要長期佈局指數類商品,則可以在下跌時按比例分批布局。
既然不用太過頻繁交易,剩下的時間可以做些什麼?
看我的Youtube影片或聽Podcast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也可以多讀好書,話說我前天才上片說閱讀是最好幫助思考與生產力的方式,也可以解答眾多疑難雜症!
最近有幾本書蠻適合市場波動時撫慰廣大股民的心,包括大牌出版的《複利的喜悅》跟樂金出版的《高手的法則》。
兩本書比較相似的地方,是都採用章節式的編排讓讀者可以不需要一次讀完,即便是零碎的時間翻書,也可以有所獲得,思考自己在投資決策上的盲點與調整心態與步調。
《複利的喜悅》中,擷取了許多好書的內容或是經典的語錄,讓讀者可以在閱讀時了解,可長存於世界的真理與規律適用於生活中各個面向,而不是僅適用於投資理財,一旦你將它們轉化為習慣,便可以在任何時候保有原則,在未來享受到忠於自我、刻意練習與複利效應等帶來的好處。
《高手的法則》則是摘錄了許多不同投資風格的大師,包括指數化投資、價值投資與動能投資者,分享他們在投資路上的經驗與智慧,這樣的好處是藉由了解不同的投資風格與商品,可以讓讀者更好評估什麼樣策略更適合自己。
舉例來說在書中的章節中給予小資族的投資建議上,包括持有愈久的時間,可以讓你愈了解持有公司業務與投資組合的變化。而在投資組合的配置上,不需要太分散,但也不要讓個別的股票比重超過15%。不接刀,也不需要急著出手,買入剛上市的公司,最後則是在行情變化或基本面改變時,也要有果斷脫手的準備。
高手的成功不在於持有戰無不勝的聖盃,而是在於建構一個系統的決策流程,打造投資組合。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至少你可以評估某些事情的可預測性或可持續性更高的,而避開那些不確定性過高的事情,降低承受巨大風險的機率。
就基本面分析來說,估值與安全邊際是進出場的重要條件,而就技術面分析來說,書中也舉了《趨勢交易正典》與《順勢致富》的作者麥可·卡威爾的說法:「不要預測,而是要反應。」是價格造就新聞,而不是相反的方向,市場該往哪裡走就會往哪裡走。不要過於主觀的面對行情發展與做出交易決策,就有更高的機率可以降低情感上的優柔寡斷。
對於行情的變化,過多的解釋是沒有必要的,而是在行情的變化下是否有你正在等待的機會?
複利效應舉例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子習慣 #好書分享 #文末抽獎
■【讀書心得:《原子習慣》透過每天1%的改變一年後進步37倍】
📍完整網誌文章好讀版:https://reurl.cc/5r8qd6
端午連假逢疫情,應該不少人跟我一樣宅在家吧!在家待好待滿,除了煮飯、顧娃之外,今年端午連假讀了一本已經想讀很久的書:《原子習慣》。
這本書其實已經出版一段時日,不過最近再度攻佔博客來排行榜,看來不少人跟我一樣,趁著宅在家的時間,希望能對自己進行一些突破與進步。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令我最感到驚豔之處,在於作者學識淵博,把習慣這種日常小事情,輔以從心理學、生物學和神經科學中提煉出建立習慣的精華,讓習慣這件事變得更科學化,既然是科學,就可以有一個建立系統,不再是難以達成的事情。
我非常認同作者在書中所提的習慣力量: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一個好習慣、一點小改變,可以產生人生的複利效應,時間一到,滾雪球般為你帶來巨大改變。
作者也打破迷思,告訴我們,不要再盯著目標了,不要再跟自己說要瘦幾公斤、要達成多少金額的業績目標,「因為失敗的人也跟你有同樣的目標」,所以重點不是目標的設定,而是去規劃出一個系統,讓自己能一步一步慢慢累積往目標前進。
舉例來說,你想要瘦身10公斤,每天去量體重沒有用,你得在生活中為自己設計出一個「會變瘦」的系統,例如家中不要擺零食、每天跳繩500下、三餐方便的營養規劃等,只要專注於完成這些細微的SOP項目,不要管目標,時間到了一定瘦成一道閃電。
這個概念跟我之前讀《鬼速PDCA工作術》這本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把想要達成的目標拆解成不同的SOP動作,只要專注於完成動作,就可以成功。不過原子習慣還寫出一個重點,就是:你得讓你的環境有「提示」,以及最根本的,你得改變「身分認同」。
舉例來說,你希望建立運動習慣,不如先告訴自己「我就是一個運動的人」,讓自己活出這樣的角色,透過改變大腦的認知,進而變化自己的行為。這一點非常有趣,換言之,你想要建立什麼樣的習慣,就先把自己設定成是「什麼樣定位」的人,然後為自己建立提示、獎賞的系統,再耐心等待時間複利效應,你就能達到了。
看完這本書,你會覺得建立好習慣似乎沒那麼難,我看完後也重新安排自己的晨起儀式與睡前儀式,發現透過完成這些規劃好的動作,除了讓自己更快進入狀況(無論是清醒或入睡),也能透過做久了變成自動化反應,減低腦的負擔。
聽起來有點玄,不過真的蠻有用的,想要嘗試「透過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你可以讀讀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來抽獎囉! 只要:
1.公開分享這則貼文(記得要公開喔!)
2.留言:我想看原子習慣
就有機會抽中這本書,一共兩個名額,大家快來吧!
#端午節快樂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複利效應舉例 在 複利效應 的推薦與評價
複利效應 】- 晚幾年,就追一輩子吧! 直接舉例讓大家馬上懂 小琛在20歲每個月就投資500元買基金,假設平均年化回報是10%,他投資10年後就不再扣 ... ... <看更多>
複利效應舉例 在 #複利效應例子-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複利效應 例子. Home. Library. All, Channel, Playlist. Anytime, Today, This week, This month, This year. Including results for:複利效應例子. ... <看更多>
複利效應舉例 在 [討論] 原子習慣/刻意練習到底改變啥?能舉例嗎-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在原子習慣出現之前 一堆人成功的建立自己的規律 日常
在原子習慣出來後 也是很多人"聲稱"非常有幫助
然而仔細看 改變什麼?
刷牙完多背一個單字... 每天有氧10分鐘...
痾...@@ 認真的嗎 天啊
一堆人都沒有閱讀過刻意練習(在刻意練習出版前) 就能夠掌握學習要點
在很多領域得到增進 成為專家
而一堆人聲稱刻意練習非常有幫助的 似乎也只是大了長篇大論拷貝書中理論
現實生活中也沒有變多狂0.0
從兩者書籍與閱讀人的成就反省 幾乎可以得出閱讀-->改變 是鮮少有聯結的?
練吉他的人好好練吉他 打拳的好好打拳 繪圖的好好繪圖
而刻意練習者 原子習慣者除了發文講說自己依靠AAA BBB CCC理論以外
實際上的成果似乎不如"無知者"直接盲目投入領域裡鑽研
這讓我覺得根本廣告不實吧XD 這跟宗教洗腦 自我激勵的雞湯有什麼區別
除了能寫文章把閱讀心得拿來嘴炮外
有沒有人是真的依靠原子習慣 刻意練習 高速學習這種書籍完善翻新自己學習的?
請真的具體說出來 歡迎討論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0.255.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11619854.A.E18.html
從頭到尾沒說這本書沒幫助 我是把他打一個問號 未知數 來請教他的實際解啊
我的重點是:我沒依照書本就100 這才是文章所說的意義
啊書中會讓我200嗎 命題先弄清楚好嗎..
這才是我的論述
如果要說看完這書才會找影片學 也太勉強
痾 大叔你要噴你豬隊友你自己去跟他說 跟我論點完全無交集
感覺你也太為了護書而護書了吧
拜託 他會回文不就是因為我發問 你可以先整理你思緒再來討論嗎0.0.....
我強者認識的多不多跟這本書關聯在哪啊同學 所以讀這本書還要認識一堆高手先?
你這什麼火星邏輯
重點是我知道的那些厲害的人就不是依靠這本書 所以我來問 內文不是都有寫
你是偷換概念高手來亂的?
※ 編輯: neiltsang (61.220.255.143 臺灣), 01/26/2021 19:06:09
阿你要怎麼知道誰有看過那些書?
"失"主別鬧了 你知道你在胡言亂語什麼嗎XD
※ 編輯: neiltsang (61.220.255.143 臺灣), 01/26/2021 19:08:00
這裡是書版 別來搞鐵板神算 去吃鐵板燒
※ 編輯: neiltsang (61.220.255.143 臺灣), 01/26/2021 19:08:52
※ 編輯: neiltsang (61.220.255.143 臺灣), 01/26/2021 19:17: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