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是我身邊唯一一個自學到六級還當老師的人,現在居然還出書了👏👏👏
目前這書看到一半,我的心得是,這是一本切開韓文老師的腦中迴路,告訴你,那些成功學習者是怎麼想事情的,在語言學習路上,不管是上補習班還是自學,多少會添購一些文法學習書,可是如果有去書局對照過,同一個文法,文法書雖然大同小異,可是那個「異」,有時候會讓我們疑惑差別在哪裡,我覺得每本書都代表每個老師的思考方式,老師是怎麼理解這個文法,就會怎樣解釋那個文法,有說你看A就懂了,有時候看B才懂,但是都不懂,都覺得哪裡解釋不完全,這時候阿敏教你怎麼去思考這個斷裂,然後你可以用自己的邏輯,產出自己的解釋方式,這才是真的理解。
還有一個重點,「作筆記」的方式,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老師怎麼寫黑板,就怎麼謄寫在自己的課本上,可是這樣知識不會變成你自己的,就跟大學會有功課很好又善良的同學提供「共筆」,你讀了就算考試會過,但也不可能贏過那個同學,因為你不明白那個消化過程,怎麼個消化法?這書裡有。
這好像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教人怎麼做韓文筆記的書,感覺這方法學會應用的其他語言應該也沒問題。
前幾天在跟老師直播的時候,因為這本書寫得很口語,大家說閱讀的時候好像可以聽到老師的聲音,所以沒附CD也沒差哈哈哈哈哈哈!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聽覺學習型的人,很推薦看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唸」出來,會更能幫助理解。
#韓語自學力 在各大平台都有上市,看那邊有會員優惠哪邊買都可以
#阿敏的韓文札記 #EZKroea #EZ叢書館 #安娜假文青 #한국어교육
補習班 助理 老師 心得 在 吳淡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愛的朋友,有奬品,不好猜🌹🌹現在FB有很多"一起玩"遊戲,這個我覺得比較有趣。身為斜槓愛好者,跟大家來玩一下這個遊戲
以下12個領過薪水的工作,哪一項我其實沒做過?
1. 補習班英文老師
2. 大學講師
3. 佛經點校員(這個職業特殊吧😂)
4. 教授研究助理
5. 八卦節目主持人😂🤷♀️
6. 政論節目主持人
7. 綜藝節目主持人
8. 文學作家
9.  翻譯員
10.雜誌主編
11.旅遊記者
12.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
#當然可能還有賢妻良母(or家庭女工)這些工作😂😂
🌹 12個其實我還寫不夠,吾少也賤丶故多能鄙事⋯能夠講這句話是很驕傲的。有的在國內有的在國外,都算。
😈不好猜。第一次就第一個猜對的人(不然寫12 次一定對的啦🙈)送你我自己做的咖啡各五包,翡翠一個,說到做到,會請盈小編幫忙送給大家。
早安喔⋯⋯🌹🌹
🌹答案公布:4
念研究所的時候教授都要老實的學生,我不太聽話也不太老實🙈🙈🙈
有的要解釋一下:
1,我爸曾經開英文補習班。所以我曾經誤人子弟教過小學升國中的英文。
2,23歲時碩士畢業我拿過麼國立大學講師聘書,也在空中大學教過課。因為很年輕,所以學生也不怎麼信任我😂
4,這是我曾經打工的工作,點校大藏經
5我想否認我做過八卦節目,不過,誠實一點是做了很久😂😂
6我進演藝圈的第一個工作是因為某個現在已經倒掉的電視台剛好缺一個政論主持人⋯😂😂
11,我至少做過八到10年的旅遊記者。開心得很。
所以唯一沒做過的是教授助理:每次去應徵都失敗,因為教授需要比較老實聽話的學生🤣🤣😭
補習班 助理 老師 心得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素養課綱,是培養老師的素養,還是學生的素養?】
前陣子帶了一個故事力工作坊,對象是四十多位大學教授、計畫助理、甚至還有校長。
原來是為了針對未來素養課綱,教育部推動「議題導向敘事力」的計畫,各大學爭取經費,想來提升調整課程內容。
我請老師們討論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學習態度不高,反應不佳,師生都有挫折。另外,跨領域整合、跨校溝通整合,也有溝通上的困難。
因為都是大學老師,我重新調整課程內容,(他們都得寫課前問卷、交課前閱讀作業報告),花很多時間討論老師們的學習動機。
其實我看不懂「議題導向敘事力」,請老師們解釋,大家也說不出清楚。
這個有趣名詞,應該是教育部、教授們研討出來的學術名詞。
由於太抽象了,彼此沒有共識,就各吹各的號,各自解讀。
導致於課程設計規劃,有些換湯不換藥,老師們都不懂了,對學生溝通,學生也不了解。
我仔細聽完,重新歸納之後,這個奇怪名詞本質應該是,以學以致用為導向的課程設計,知識與實作並行,讓學生畢業之後能順利就業,因此除了課程設計需要跨科系領域合作,教學方法也要重新調整,才能更貼近學生。
老師們聽我重新拆解整理之後,有點恍然大悟。
當天的五小時故事力實作課程,一直猛操老師們,但大家非常投入,充滿學習動力,現場熱鬧烘烘、笑聲不斷。
最後大家分組報告心得。老師說,觀察體驗我的教學方式,提問引導與歸納很精準,認真聽每個人講話,精確的回應,時間掌控跟流程結構很清楚。
也有老師說,他們過去知識講述與實作比例很低,但觀察我的教學方式,講述、提問與實作三者,不斷輪替,讓他們要重新思考教學方式。
最感動的是一位化學老師,她說以前講完課,認為學生都應該百分百都懂,考試卻大打折扣。她今天重當學生,分組討論很清楚,報告時卻遺漏很多,顯示從思考到表達,記憶力會有落差,他們應該重新調整標準,以及授課方式。
老師觀念要調整,教學方式更要大改變。素養課綱這個很好、很崇高的理念,實際落實執行時,需要建立共識,更要建立新的執行方法。
但我看來,從小學到大學,老師們的概念跟教學技術,都需要再提升再訓練,否則,只有一部分老師用心改變,更容易出現換湯不換藥的問題。
這就像企業改革,不可能一次到位,一定是一個菁英團隊的小實驗,修正驗證再調整,建立流程方法,才能慢慢推廣擴大。
素養課綱這麼大規模的推出來,其實對業者來說又是一個行銷商機,老師們的素養教科書、素養教案、素養補習班....。
我認為,不是推出一個大計畫,就能改變現狀。重點是如何執行到位,方法沒建立,吃苦的還是學生與家長。
回到工作坊開場的情景。我問老師們為什麼要來,嘗試建立大家的共識,接著我出狠招,「我為什麼要來?」大家提出各種理由。
有老師說,為了講師費!我大笑。我說,一整天的講師費,是我在企業訓練的一小時費用,請問我為什麼會來?
大家頓時安靜下來,甚至有些嚇到了。有人說「為了你的孩子,」我回答,不只為了我孩子,還有更多的孩子。
這個對話,才真正建立我們的共識,有了共識、建立學習動機,才能真正投入。
這是一群為了改變的老師,但是有多少老師會跟學生們建立共識?如何建立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的教學心態與方法,才會是素養課綱成敗的關鍵。
那麼,要先培養老師們的素養,還是學生的素養呢?
ps
我鼓勵參與的大學校長,先以小規模老師團隊為主,建立跨科系的課程,調整教學方法,建立學生口碑,有了故事之後,再往外行銷。
到時候,其他老師、學校就會靠過來,想知道如何吸引學生,如何精進教學,這就是「議題導向敘事力」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