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
1. 由於中科院是研發機構,對於生產線、大量產製的作業有困難,該院並非專業生產單位,
中科院有個專職負責生產的「系統製造中心」,從天弓飛彈量產案開始吸收當年聯勤206廠、208廠能量,建立以飛彈系統為主軸的生產能量,幾十年來成果展現在國人面前,並沒有大量產製的困難。不過,任何的新產品因為有不同的科技含量,都有它必須走過的生產能量籌建階段。
2. 2020年底部署台灣東部戰區,僅23枚實彈可供接戰而已
2014年12月19日中科院與國防部完成委製協議書簽署,全案期程是2015年至2024年,總預算匡列748億3466萬6千元。新聞披露「天弓三型飛彈的產製進度超前,2021(民國110年度)年度預劃解繳的23枚飛彈,也已經提前完成」,並不代表「僅23枚實彈可供接戰」,僅說明天弓三型年產量約23枚,2015年至2020年產量並未在新聞中說明。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84701
3. 俄羅斯3M54俱樂部(Klub SS-N-27)的設計概念是衝壓引擎,解放軍的鷹擊18不是衝壓引擎,也就是說,解鷹擊18並不是Klub SS-N-27超音速巡弋飛彈的延伸產品。
台灣的雄三也是採用衝壓引擎,但是雄三衝壓引擎的研發是完全國人自行突破,沒有任何的外國顧問,不是俄羅斯的山寨品。
雲峰飛彈,目前沒有任何官方的公開資訊,媒體霧裡看花,不予置評。
4. 極音速飛彈的定義,除了超越5倍音速,尚須具備乘波飛行的能力,中國民國官方沒有透露過任何訊息,不予置評。
5. 每一項的武獲專案,預算必須按照編裝計畫,逐年編列。筆者對預算結構不了解,以總預算的金額來推論一年的國防預算不足以支應,顯然專業不足。
6. 美軍當年協防台灣的駐軍是美軍顧問團,沒有常態性的美軍作戰部隊駐紮台灣,換句話說,所謂的廢棄飛彈基地,並不是美軍的飛彈基地,是中國民國陸軍的飛彈部隊基地。
(延伸閱讀)
2000億飛彈預算內幕 國軍「源頭打擊」能力堪慮
https://udn.com/news/story/6844/5697315
衝壓引擎飛彈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驚人3.2馬赫!
美軍最強間諜機 「黑鳥」躲過4千發飛彈毫髮未傷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89623
摘錄:美國冷戰期間秘密設計的SR-71「黑鳥」(SR-71 Blackbird)在問世50多年後的今日依舊保有水平飛行中最高海拔及非火箭動力飛機最高速度的紀錄,從20世紀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這種間諜機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快。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1日在報導中透露SR-71黑鳥在30多年的偵察任務中從未被擊落過,一生中估計躲過了4000枚左右的防空飛彈攻擊。
「黑鳥」作為美國第一代低雷達反射截面積飛機,設計時搭載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如半衝壓引擎、鈦合金機體等,成為當時最尖端軍事武器,然而,由於部分尖端技術在當時仍不夠成熟,黑鳥與其前身A-12均存在些許問題,匿蹤性能也十分有限。儘管存在部分技術上的問題「黑鳥」在高空高速飛行的表現仍冠絕當世,能以3.2馬赫(3.2倍音速)的超高速擺脫敵機與飛彈的追擊
▫️
圖片來源:WIKI維基百科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衝壓引擎飛彈 在 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極音速飛彈]
極音速飛彈,超過六倍音速,可在大氣層「乘波飛行」的飛彈。
- 全球先進國家極力競争超高音速霸主地位,計畫將極音速飛彈的速度推升至二十倍音速以上。
- 中科院飛彈能量舉世聞名,中華民國可在雄三飛彈衝壓引擎的基礎,積極發展超燃衝壓引擎,加入發展極音速飛彈的國家。
- 「天下武器、唯快不破」,至今仍缺乏有效反制極音速飛彈的系統。
- 中國大陸宣稱有二十倍音速的東風17,中華民國也應思考反制極音速飛彈的措施。
--
新新聞,34年來,一直期望以銷售量來維持營運的好雜誌,在網路時代的衝擊下,畫下來句點。
能在新新聞紙本的最後一集刊出投稿,是榮譽。
-
台灣應積極思考反制極音速東風17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449548
張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