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時期,一位同學L在PTT認識了一個臺北女生G,當時在高雄讀書的我們都不怎麼看好這段遠距離網戀,尤其兩人相差六歲。
畢業後出了社會,L到竹科,G在臺北工作,L幾乎每星期就臺北新竹跑,兩人持續交往。
G工作幾年後,突然想要去體驗打工度假的世界。這對原本工作安穩想結婚的L相當擔憂,他甚至找我聊過此事,一場男人間的對話。
當時我很殘忍的告訴L,叫他要有心理準備,因為身旁許多出國打工度假的人,幾乎都會和臺灣戀人分手,國外生活容易寂寞。相反的,如果兩人都能撐過去,以後也沒什麼好怕的了。
L為了不想失去這段感情,甚至有想把工作辭掉去陪女友的衝動,但理智總會拉住人。
一陣子過後,G真的把工作辭掉去了澳洲,一去就是一年半,L獨自一人在臺灣守候。
結局呢?
今日收到L的紅色炸彈,沒想到交往快九年的LG竟然要結婚了。
我問L心情如何?他說終於有定下來的感覺,很期待婚禮到來。
其實前陣子G從澳洲回來,我與LG有小聚過。
當時我問G還會想出國嗎?她說體驗過就好,外面的世界有好有壞,開始不這麼排斥走婚姻這條路。
那時我猜兩人遲早會定下來,果然不出所料。
許多人以為旅行沒目的一定會迷失人生路,不然就是逃避工作。
但我覺得出走的人是轉身前進並無停下腳步,只換一個方式替自己戰鬥。
這幾年被受邀分享職涯規劃經驗,很多主辦單位特別交待不要提到「離職」字眼,他們期待員工在職場探索職涯規劃。
可是我發現「離職」也是職涯規劃的一部份,有些人甚至在毫無目地的旅行中摸索出自己的職涯或人生規劃。
網路上經常談「旅行需要勇氣」,但我覺得「不工作更需要勇氣」
然而問題真的不出在旅行或工作。
而是我們習慣在「知」的世界裡悟「道」,也就是所謂的知道而知道,工作意謂「知」
其實有另一群人喜歡在「不」的世界裡找「知」然後悟「道」,也就是不知道而知道,而旅行意謂「不知」
若你在某個環境感到不對勁,這是好兆頭,因為先有「不」才有「對勁」
我眼中的旅人都是不對、不對勁、不知道的人,因為他們喜歡在「不」的世界裡探索。
總之,L與G各別在「知與不知」的世界裡前進,走著走著遇到叉路,後來又遇見彼此決定一起生活,成為佳偶。
祝福他們未來的路,能像現在一樣走得堅定。
《給回來的旅行者》新書新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