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指南:怪獸肌力及體能教練俱樂部】
問:教練俱樂部的宗旨是什麼?
答:放眼全球業界,健身的項目五花八門,但是許多人都忽略最簡單的事實,就是人體可以經過後天的大重量訓練而變得強壯,這裡所謂的強壯不是追求時尚流行的紙片線條或是饑荒式的六塊腹肌,這裡指的強壯是人體的肌肉力量變強,進而提升各種運動能力。力量是所有人體動作的基礎,也是現代人求生活品質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抗老化、避免失能和退化的重要技術。但是,花招百出的健身產業裡,不乏以詆毀大重量訓練為熱門話題的流派,處處抹黑重量訓練的特性,否認甚至污名化重量訓練的效益,這樣的現象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許多業界的從業人員自己本身也缺乏大重量訓練的經驗,有些人或許是曾經淺嘗輒止,有些人是根本練錯,所以弄得一身勞損卻沒有什麼進步,這樣糟糕的經驗助長了「反大重量」的勢力。有鑑於此,怪獸肌力及體能運練中心特地設計了教練俱樂部的課程,讓從事健身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可以多一個機會長期進行正確的大重量訓練,從提升自己的實力開始,透過訓練的歷程切身體驗肌力及體能訓練的各種細節和技巧,從學習「心法」開始,然後理解如何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幫助自己的客戶。從開辦以來已有數百人次參與,其中也不乏對健身狂熱或是著迷的健身玩家,不以職業為目的參加訓練,也得到相當豐碩的成果。
問:什麼人可以報名教練俱樂部?
答:1. 想要進修的體能教練、健身教練、運動教練或是運動相關的從業人員。2. 未來想要從事體能教練工作的人。3. 有重量訓練經驗且想要學習肌力及體能訓練專業技術和知識的人。4. 想要接受專業訓練的健身玩家。5. 想要讓肌力體能更精進的運動員。
問:教練俱樂部何時上課?
答:每期有兩個班,早班上課時間為每週三、五上午10:30-12:30,晚班上課時間為每週一、四晚上19:30-21:30。遇國定假日或因天候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宣布停班或停課日,則依規定停課不補。
問:教練俱樂部教什麼?
答:基本肌力訓練動作,槓鈴技術、特殊槓技術、最大肌力訓練、爆發力訓練、肌肉生長/肌耐力訓練,能量系統訓練,基本課程設計觀念。
問:教練俱樂部會真的訓練嗎?還是只有示範教學?
答:會真的訓練,大多數學員在訓練期間會都會經歷顯著的進步。
問:教練俱樂部有學科嗎。
答:有學科,但是以技術訓練相關的學科為主,較深入的運動科學及訓練法的部分留待教練研究班階段進行教學。
問:教練俱樂部多久可以畢業?
答:教練俱樂部沒有畢業這件事,每期三個月進行實際的訓練,在過程中學員可以熟練所有的技術和相關知識,三個月過後可以自行決定繼續參加下一期的訓練,或是報名申請教練研究班。
問:什麼是教練研究班?
答:教練研究班是讓教練長期進修的訓練班,每週提供專題探討和實際訓練,需要至少參加過一期教練俱樂部的學員才可以提出申請。
問:教練俱樂部會不會很操?
答:教練俱樂部會進行實際的訓練,在動作學習和強度爬升的過程一定會有某個程度的辛苦,但是訓練課表是循序漸進的,而且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可以做個別化的調整,所以會有辛苦的時候,但不會製造無謂的疲勞。
問:教練俱樂部只有上課時間可以去訓練嗎?
答:是的,教練俱樂部只有上課時間可以到場訓練,其餘時間無法進場自由訓練。不過,有以下幾點要知道,第一:每週兩次的訓練其實內容相當豐富,也會直接提供安全的高強度訓練機會,因此即使課外時間不增加練習,也會有穩定而顯著的進步。第二:如果是知識或觀念相關的問題,每一期班隊都會有專屬的臉書社團,用來提供上課資訊,也可以用來發問或進行討論。
問:教練俱樂部如何報名?
答:填妥網路申請書並送出,我們會花幾天的時間審核申請書,審核的目的一者是選出具有潛力的學員,二者是了解我們的課程是否符合學員的需求。如果沒有甄選上也不要太難過,不要認為是您的錯,只是我們覺得目前的課程不能符合您現階段的需求。
問:報名時有什麼額外的注意事項?
答:有,『非誠勿擾』,沒有真心想要參加訓練的人不要填寫申請書,我們會很認真的看,也會很認真的回覆,但如果你只是想要試試看會不會上,實際上根本不打算參加,那你是在浪費你我的時間,請不要這樣。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申請上了,卻沒有來上課,也請不要以為申請上是對你能力的一種肯定,我們不會去肯定沒有誠意的人。
問:學完之後對我的求職有什麼幫助?
答:求職是另一條修煉之路,我們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術,但不是畫大餅給你,高速膨脹的健身市場有其詭譎的特性,我們當然可以分享各種對你有幫助的經驗,但是請將注意力擺在精進自身的肌力和技術上。換個角度想,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即使健身產業有大量的機會,也是有實力的人才能把握。
報名資訊: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十八期(9-11月)
日期:2021/9/1~2021/11/30(期中10/7,8停課)
*週三、五早班:每週三早上10:30-12:30,每週五早上10:30- 12:3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週一、四晚班:每週一晚上7:30-9:30,每週四晚上7:30-9:3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http://www.roadcastle.com.tw/20132368903603935338.html)
報名由此進:https://reurl.cc/83aMMy
(審核時間約7-10天,結果會email通知)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事求人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主要經歷 》
臺北市議會(第六屆)議員(78-83)
臺北市議會(第七屆)議員(83-86)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86.08.09-87.12.25)
內政部政務次長(89.05.20-91.02.01)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91.02.01-94.01.31)
民主進步黨秘書長(94.02.01-95.01.25)
內政部部長(95.01.25-97.05.20)
~~~~~~~~~~~~~~~~~~~~~~~~~~~~~
李逸洋自傳(二)
(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17/01/blog-post_57.html)
李逸洋自傳(三)公職生涯回顧
(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17/01/blog-post_2.html)
李逸洋自傳(一)
我從小在基隆的郊區―七堵、暖暖區長大,家中有三個兄弟,父親在三、四十歲時就罹患肺病,長期臥病在床。不是開放性肺結核,未具傳染性,只要飲食營養,花錢就醫,服用藥物即可痊癒,但因無錢就醫,只好臥病在床。於是一家五口沈重的生計都落在母親的肩上,她以做裁縫來維持家計,很遺憾在我唸高一的時候,父親就過世;母親也因承擔家庭重擔,過於勞累,在我大二時離開,未完成學業前即父母雙亡。
其實父親曾留學日本十大名校―法政大學,學歷很高,而祖父李悌欽先生是日治時代臺北最大的私塾─同文書房的創辦人,父親與祖父年紀相差很大,學成回國,並沒有分得家產,加上身體不好,所以家道中落。多年來一直是二級貧戶,相當辛苦,都是租別人的房子來住。在七堵、八堵地區,從小學到大學總共搬了十多個地方,大約平均一至兩年就搬一次,因為無法付足房租,所以一直被迫搬家。為了分擔家計,我在唸國中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時候,當時住在八堵,每天凌晨四點左右就起床送報,因為住在後車站,必須扛著腳踏車經過鐡軌,下地下道及上地下道,而且基隆一年有兩百多天在下雨,一踏出門鞋子就弄濕,但是學業成績還都名列前茅。後來考上成功高中。高三時,學校第一次由全體三個年級學生票選模範生,很榮幸我當選為三個全校模範生之一,接受教育局表揚。之後順利考取臺大政治系,就學期間常獲得書卷獎。畢業當年考取臺大政研所碩士班,多數同學要三、四年畢業,我僅唸兩年就畢業。而且為賺取生活費,在唸研究所的時候,在基隆第二信用合作社兼差當研究員,如果早上有課,就下午工讀,如果在下午有課,那就早上工讀,雖然如此,我用最快的速度取得碩士學位。我的指導教授是國際政治權威學者蔡政文老師,恩師在民主啟蒙、學業指導及生活照顧上讓我獲益良多,碩士論文蔡政文老師給98分,幾近滿分,他是前臺大政研所所長、政治系主任,後來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考試委員。我的體能狀況還不錯,在臺大就讀時,當時學生約兩萬多人,曾經獲得校運四百公尺第四名。之後我入伍服役當預官,在花蓮防空學校接受空軍砲兵預官訓練,也以學科術科第一名成績畢業。
我雖然家境非常貧窮,但求學卻非常順利,甚至第一份工作也出奇順利,在退伍的第三天,就在中國時報上班。因為我在臺大就讀的時候,曾擔任臺大法言社及畢聯會訊社長,所以服役階段,就請學長彭懷恩教授,當時擔任時報雜誌總編輯,幫我引薦給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先生的女兒,時任採訪主任余範英小姐。退伍之後第三天就上班,而且分配我非常好的路線,主跑立法院。當時我在中國時報的工作量相當大,現在採訪立法院記者一個報社都有6、7位,當時中國時報是兩位,聯合報是三位,曾經最多時一個晚上發稿達七千多字。這段經歷,因緣際會,躬逢我國民主政治的轉捩點,亦即「增額」立委大量進入立法院任職,「增額」與「資深」立委的衝撞,立法院成為國內重要的政治舞台。在那裡我結識很多「黨外立委」,如康寧祥先生、黃天福先生等人,當時新聞報導,受限於政治環境,所以並未完整於報上表達真相,因此常在黨外雜誌投稿,寫出報紙不能寫的另外一半。也因此與黨外立委建立友好關係,對他們少數人能夠為臺灣民主奉獻發聲,非常敬佩,所以在中國時報任職一年半後,就投入黨外陣營的工作。
民國72年黃天福先生競選連任立委失利,之後黃先生開辦《蓬萊島》雜誌,總統陳水扁先生擔任社長,我則擔任總編輯,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共發行52期,其中51期遭查禁,唯有一期未被查禁,這一期卻發生蓬萊島事件,3個人被告誹謗,坐監8個月。因為評論馮滬祥升教授論文,「以翻譯代替著作」,事實上,先前政大國關中心陳姓副研究員披露馮滬祥的論文是抄襲。7個字就坐牢8個月,在司法史上可是空前絕後。抄襲的手段是翻譯,所以這7個字批評是有所本,引述有根據,但法院並不採納。官司進行中為了鑑定究竟有無翻譯或抄襲,由7位國際級北美洲臺灣人教授協會,在各個領域研究最權威的教授,每個人分1章檢視,共7章,深入比對,結論與政大國關中心陳姓副研究員相同,涉及嚴重抄襲。然而在那個高壓戒嚴統治年代,像如此由學術界客觀的第三者查證出來的結論,證明批評並沒有違背事實,法院仍然宣判有罪,可以說是政治干預司法的一大惡例,也是一個為爭取言論自由坐黑牢事件。我也因此走上政治這條不歸路,出獄後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也當過兩屆的臺北市議員。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事求人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工作權保障?法是一回事,實務又是一回事!
也許很多人知道,有一部叫《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的法規;也許有人知道,在這個法規裡,為了確保族人的工作權,訂有「比例進用」的規定:也就是在雇用一定人數下要保留一定比例的原住民工作員額。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這個比例進用其實限制在「不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之非技術性工級職務」,所以那些誤會是「特權」的,希望不要再誤會下去。
另一個大部分人不知道的,針對公務機關規定「每滿100人應有原住民1人」的比例進用原則,其實,只是說說而已!
因為這個在《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4條的規定(請參照 https://tinyurl.com/yxqgwcoa
),所謂「每滿100人」的計算『單位』,留有一個實務上的大陷阱:
比方臺南市政府,並不是以「整個市政府」為「單位」;比方戶政事務所,並不是以「所有戶政事務所」為「單位」。這個問題,早在去年Ingay就任後的第一個會期就向人事處提出;甚至早在前議員蔡玉枝議員任內就提出。因為實務上認定這個每滿100人的計算「單位」,照中央人事行政局(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規定,是以行政系統裡「人事服務網(ECPA)」的「單位」來算。
比方前述的戶政事務所,並不是以「臺南市戶政事務所」為單位,而是以「臺南市北區戶政事務所」、「臺南市中西區戶政事務所」.....這樣的,分別各為獨立的「單位」。如此一來,因為根本不會有哪一個戶政事務所有滿100人、甚至退而求其次的滿50人(《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4條第2項)而有比例進用的可能。
這個「實務上的不可能」,等於狠狠的甩了《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一個大耳光,等於法規無實現可能。所以從去年開始一直到本會期的部門業務工作報告與詢答,Ingay還是不斷請求人事處與勞工局要逐級上報,建請中央單位調整研議。
最近終於收到勞工局轉來上報到中央的回文,很遺憾的,這次中央不提ECPA而改提「投保單位」。中央回文表示,依據2003年6月60日『研議行政院所屬各機關(購)學校2003年底前足額進用原住民對策會議』決議裡的說法:這個《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規定的比例進用是以「投保單位」為計算標準。
正如大家可以想見的,「臺南市北區戶政事務所」、「臺南市中西區戶政事務所」.....這些戶政事務所都「個別為投保單位」,所以又回到原點:不會有哪一個戶政事務所有滿100人、甚至退而求其次的滿50人,也就不會有滿百人或者滿50人而有進用的必要。
這個問題打從2001年《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制訂公布到現在一直存在,而這個法規層級也不是地方議會可以解決,還是要靠中央立法委員才有職權處理。但,法規的影響可是及於各縣市,Ingay還是希望能有改善調整的機會,還是希望能落實《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1條規定「為促進原住民就業,保障原住民工作權及經濟生活,特制定本法」的立法宗旨。
路很長,不要停,慢慢走。
繼續努力,相信會有改變的可能!
#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
#比例進用的陷阱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事求人 在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行政院人事行政 總處, 台北市。 15577 個讚· 20 人正在談論這個· 461 個打卡次。本總處作為行政院人事政策幕僚,以「優質人事服務、卓越公務人力、共創廉能政府」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