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Benson We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完影片就有機會得到小愛同學智慧音箱 這次開箱實測的產品,是一台超猛的掃地機器人!主角就是— #石頭科技S6Pure掃地機器人 不過Youtube無法抽獎,想拿小愛同學的請到「喂喂先生」臉書粉絲專頁抽獎喔! 因為功能實在太多,我在影片裡講到快要講不完~ 這台是我人生中第三台掃地機,前兩台的...
虛擬機器的優點缺點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越來越多公司實施 WFH(Work From Home)
好消息是:我們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壞消息是:我們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對於人類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在家辦公
微軟科學家進行了研究
最明顯的缺點之一,就是同事們無法自然互動、隨口聊天,造成「社群孤立感」,新進員工也因此難以融入公司文化
於是有公司發明了茶水間機器人-在 Microsoft Teams 中設定執行
機器人會將你介紹給素昧平生的同事
你們可以隨意聊幾句,就像在茶水間偶遇一樣
至於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必再通勤!
沒有人會懷念長途開車或搭車上下班,但另一方面,通勤時間是工作/家庭的明確分界,缺少這種界線感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
微軟也在 Microsoft Teams 應用程式平台中的 viva insights,提供虛擬通勤的功能,幫助工作者順利轉換上下班狀態
你的 WFH 經驗是什麼?歡迎與我們分享
也可看看微軟更多調查結果,找到混合辦公的新平衡👇
https://aka.ms/MSTW_060301
了解更多居家辦公的 10 大秘訣👇
https://aka.ms/hybridwork10tips
#Microsoft #MicrosoftTeams
虛擬機器的優點缺點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開團連結:
https://meim.ai/1622dd
很多人在問的幾個除濕機問題,因為這兩天在忙,我完全忘記還有這一團在開XD
好的,週末大家都睡飽了吧?
那我們來講講物理和數學。
✅為什麼沒有開團30AW,它不是一級能效嗎?
首先解釋兩個名詞:
📌1度電=1 #千瓦小時
📌#能源因數:每度電可以除多少水
所以表格裡面可以看到,30AW是一級能效,能源因數2.52。
60AW和70AW是二級能效,能源因數2.4
白話文翻譯:所以30AW是每度電除2.52L的水,60AW是每度電除2.4L的水
而我們假定以要除掉25L的水來說:
📌30AW要花9.9度電,約20元的電費,但要花37.5個小時。(日除濕力16L)
📌60AW要花10.4度電,約21元的電費,但只要花22.6個小時。(日除濕力25L)
多花一元,少掉1/3被除濕機吵的時間,這樣很難選嗎?
只差這麼一點點的一級和二級還重要嗎?
✅我家房間不大,60AW太大台了,有30AW嗎?
看清楚,30/50/60/70的尺寸是一模一樣的XD
就像1TB的硬碟沒有比500GB的硬碟大顆一樣的意思。
✅乍看好像大台的功率大,會不會比較耗電?
其實耗電看的是功(功率x時間),功率夠大,除濕的時間反而會縮短,所以原廠有標 #能源因數值
60AW和70AW每度電可以除2.4L的水
50W每度電只能除1.96升的水
#所以買大台反而好用。
✅商品價格CP值比較
📌30AW售價近8000
📌50W美式商場獨賣,售價11k多
📌#團購60AW售價9999,還多半年保固。
📌買兩台還多折500, 三台折750
而除濕力30AW每天只有16L,50W每天25L,60AW每天26.5L
#哪一台是CP值王?XD
#惠而浦除濕機團購
🔥團購連結:
https://meim.ai/1622dd
#梅雨季節前最後一次團購
#下次到貨可能是遙遙無期
信我的就先搶,#真的沒搶到拜託楊小姐去跪可能也不會有
特別提醒大家,因為今年可能只有這一團了,所以每次都貨量很大,請大家給楊宜均一點喘息的空間,會趕緊出貨完成的~
▶️ 付款說明:虛擬帳號、信用卡、信用卡三期/六期、LinePay
▶️ 運費:#免運
除濕機跟冷氣一樣,寧可買大也不買小,我屏東家的透天,一層樓十幾坪,我也都是放最大噸數的,這樣除一下下就乾了。
團購價又便宜,當然寧可買大噸數的,而且保固還多半年。
----------上次開團舊文分享----------
不知道是不是天氣變化的關係,私訊又變成許願池,一直被問一直被問除濕機。
雖然我身為一個特級廚師,大家來問我除濕機也蠻合理的。
恭喜大家敲碗成功。
我說明一下,除濕機我推薦兩個牌子,不管跟不跟團,請自行參考。
先講結論:我家有六台除濕機,一台H牌,一台聲寶,一台三菱(日本水貨),三台惠而浦。
可以看出每一台都是有多年操勞的歲月痕跡。其中H和S的兩台,我只想說你們該退休享清福了,耗電又除不了多少水。
其中我只推薦「惠而浦」和「三菱」。
☑️三菱:
優點:比較安靜一點點,除濕力中上。
缺點:水箱比較小,超貴。
三菱的水貨是除濕機還可以上飛機前從日本帶回來的,因為台灣公司貨大概是日本水貨的兩倍價,買不下去。
☑️惠而浦:
優點:暴力除濕,價格合理,水箱超大。
缺點:比較吵!但美式產品的暴力美學,那個超大水箱,還有驚人的除濕力。
我在美式賣場買了第一台50W後驚為天人,又連買了兩台60AW。
我之前的使用方式是,透天老家一個樓層丟一台,因為除濕機太重,很難搬上樓下樓,而且內建有壓縮機,這樣搬覺得不太放心。
#吵或安靜其實不是重點,因為除濕中其實你根本不會想要和除濕機待在同一個房間內,肌膚鎖水保濕都來不及,先不講耳膜受不受的了噪音,人跟除濕機待在一起,我個人連鼻黏膜都覺得乾巴巴。
所以後來我挑除濕機只有幾個重點:
☑️除濕力要強
廢話,除濕機不除濕,那要除濕機幹嘛?轉頭瞪我家那臺「那個已經沒有用了」的泛黃機種。
☑️水箱要大
因為你不想跟除濕機待在同一個空間,最好的用法是開下去以後人離開。但如果水箱不夠大,很快水箱滿了就停止除濕,當你回來時永遠都還沒除濕到您要的乾爽,當然最後結果就是你必須回家後先去倒水箱,然後被強迫和除濕機待在同一個空間。
然後開始覺得吵,其實如果它除濕夠快夠強,根本你回家就可以關掉除濕機啊!
☑️要不要結合空氣清淨機的功能?
我只能說就像雙胞胎冷氣,那是給空間不夠用的人的選擇。兩個功能做一起,通常就是清淨機和除濕機的功率和效能都小很多,我個人在空間足夠的情形下,不太喜歡這樣的產品。
☑️在南部要不要除濕機?
要啦,在恆春的醫師宿舍都要了。
我丟了一台惠而浦在浴室裡,洗完澡就開,等下想進去尿尿的時候,地板已經全乾了,濕度低於60的時候,呼吸起來都有種乾爽的感覺。
你如果開連續除濕一整晚,搭配那個超大水箱,早上起來的時候,#連馬桶水位都會降低一截。(沒唬爛)
所以現在高雄租屋的好窄,沒有對外窗的浴室,我都放了一台惠而浦除濕機,洗完澡就開,瓷磚填縫都不怕有霉斑。
☑️會不會便宜?
便宜啦,哪次不便宜的。
這一團由當初瓦斯烘衣機的技術和顏值擔當 #惠而浦__楊宜均 小姐主揪,你們還擔什麼心?
記不記得洗衣機和烘衣機那一團?有看過開團開到還退錢退價差的嗎?
請參閱「越跟越便宜」的事件: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84777909540962/permalink/294888465196573/
☑️維修服務保固呢?
有看過有問題留言在粉專,到半夜還有人在回覆技術問題的嗎?
有看過遇到問題,叫修反應第一時間就有技師來的嗎?
找飯店,去挖狗
惠而浦,楊宜均
別家我不敢講,開惠而浦的團,有跟過那次暴動的瓦斯烘衣機的團的朋友們就知道,絕對不是唬爛的,嗆楊宜均的名字,連他們印度老闆都要懼她三分。(乾,楊小姐被我說成這樣,不知道會不會被阿三哥老闆火掉?XD)
✅最後兩段影片分別是60AW和三菱的運轉音量比較)
#其實放在一起比較三菱也沒有安靜多少。
✅美式機器的暴力除濕和耐用度,價格又超實惠。
買機器最怕遇到機王,最怕變家電孤兒,最怕賣你的經銷商擺爛。
惠而浦找我和楊小姐的服務有多好,跟過瓦斯烘衣機和洗衣機的朋友都記憶猶新吧?所以才會上次開團,我連開箱文都還沒寫,一天半就完銷他們所有60的庫存。
✅吵不吵可以這裡聽音量,還有和別台的比較。
https://fb.watch/24HUiITbM6/
✅加碼回饋活動來了:
🔥按讚分享本文
🔥團購結束後,抽出 #十位有下單的朋友,售價現折2500現金!
🔥不負責任鄉野傳說,留言區分享收到的照片和使用心得,有可能會增加中獎機率
--
特別提醒大家,因為今年可能只有這一團了,所以每次都貨量很大,請大家給楊宜均一點喘息的空間,會趕緊出貨完成的~
▶️ 付款說明:虛擬帳號、信用卡、信用卡三期/六期、LinePay
▶️ 運費:免運
虛擬機器的優點缺點 在 Benson We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看完影片就有機會得到小愛同學智慧音箱
這次開箱實測的產品,是一台超猛的掃地機器人!主角就是—
#石頭科技S6Pure掃地機器人 不過Youtube無法抽獎,想拿小愛同學的請到「喂喂先生」臉書粉絲專頁抽獎喔!
因為功能實在太多,我在影片裡講到快要講不完~
這台是我人生中第三台掃地機,前兩台的缺點我都在影片中講給大家聽了,而這台的優點隨便列都像下面這麼多,連我朋友試用完都想買:
1. 釐米級的居家格局辨識能力:LDS 精準雷射測距+自動駕駛汽車的 SLAM 演算法技術,清掃速度提高 15%
2. 強大吸力+E11級可水洗HEPA濾網:超過市面 90% 機種的 2000 帕大吸力搭上 E11 級可水洗濾網,可過濾99.7% 的塵蟎、花粉、細菌
3. 遇到地毯自動增加吸力:偵測到地毯時,S6 Pure 會自動增強吸力,任何毛屑髒污都不放過
4. 拖地貼心支援水量調節:水箱容量比上一代增加近 30%、拖地支援兩段式水量調節,木板磁磚地一機搞定
5. 業界首創智慧電量管家:沒電了機器會偵測剩餘清掃範圍,自動回充到足夠電量後繼續打掃,效率超高
6. 多樓層記憶地圖:可記憶達 4 個平面樓層,到不同環境清掃時,不用重新掃描建立地圖,更省時方便
7. 降噪優化 50%:安靜程度 60db,清掃不打擾
8. 2cm 越障防卡功能+可拆式主刷:輕鬆爬上地毯、巧拼、門檻;搭配可拆式主刷,纏繞毛髮瞬間脫落
9. 搭配App 實現智慧居家:可輕鬆設定虛擬禁區、預約清掃、搭配智慧音箱使用
S6 Pure 是目前我看到功能最齊全、價格又實惠的一台掃拖機,
說真的,我自從使用 S6 Pure後,吸塵器已經越來越少拿出來用了!
連動手都不用,整個忙碌爸媽的救星啊~
目前S6 Pure 在嘖嘖限時優惠預購中,因為太好評所以延長到6/16,
特價只要 13,188 元,還加送耗材!
如果你平時跟我一樣超忙碌,又希望保有生活品質、乾淨的居家環境的話,不用多想趕快入手就對了!
官網購買:https://bit.ly/2AbAlAv
燦坤:https://bit.ly/2BSClOD
#喂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