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與風骨】
蘇武是西漢時期的人,他於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不幸被匈奴首領單于扣留,威逼利誘他投降,但蘇武堅貞不屈,最終被放逐北海(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附近)牧羊,希望殘酷的生存環境能夠使他屈服變節。但任天氣如何惡劣,蘇武都不折腰,對漢朝忠心耿耿。到他有機會回國之時,已隔19年。此畫所繪畫的,是漢朝將領前來迎接蘇武歸國之時,可見蒼老的蘇武風骨不減,頂天立地站立在雪地之中,營造出肅穆的氣氛,後面的人交頭接耳,無不欽佩。
創作此畫的傅抱石乃中國近代著名畫家,早年受到清代畫家石濤「我用我法」,「搜盡奇峰打草稿」等畫論啟發,令他的畫作不落常套,打破傳統山水畫格局,又獨創「抱石皴」法,人物畫也自成一格,同時代的著名畫家徐悲鴻和張大千等都對他有很高評價。《蘇武牧羊圖》繪於1943年,正值二戰抗日晚期,可見畫家借此故事道出自己的心聲。
作品資料:
1943年 傅抱石
《蘇武牧羊圖》
縱62cm,橫84.8cm
紙本 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china #apaintingaday #arthistory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travel #artist #chineseart #museum #onlinemuseum #snow #literatur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蘇武歸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人時空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鄭明威博士
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中生活,但沒有誰能夠說清楚時空是甚麼東西,這是一個古老的難題,非常實際卻又那麼抽象。提起時空觀,腦海可能首先泛起愛因斯坦的映像。可是除了物理學的認知外,中國傳統上對時空,更多是藝術的、歷史的,以至哲學的認知,以下三句基本可引領大家了解古人對時空與自身的看法。
東漢張衡《靈憲》|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空間 心神邀遊於六合外
古人多用「合」或「宇」指稱空間,以「宙」或「久」指時間。這些稱謂都有形象的內涵,如「合」即盒子,結構上是上下四方六個向度,所謂「六合」是也。
對於時空,精通天文曆算、創製了著名渾天儀的東漢科學家張衡,在他的天文學著作《靈憲》中講到:「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就是說,我們能夠觀測到的時空是有限的,觀測不到的地方卻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
現代科學家對物理時空是有限還是無限,可能仍有爭議,但在古人心目中,精神世界如同觀測不到的地方、時間,是漫無邊際。《莊子·應帝王》就主張要遨遊於六合的,極限(六)之外,跳出眼前所有,身心不受一個「盒子」(物質)所規限和束縛。
蘇軾〈念奴娇·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時間 連繫古今與未來
莊子之所以提出精神自由(逍遙),就是深深感受到人們面對不可掌控的時空時所生的無力感,然而真正逍遙自在的人不多,就連孔子亦曾經望着奔騰的流水,將時間的一去不返喻之為流水,感嘆要好好珍惜光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自此流水的時間之喻幾成定例,文學作品的例子,所在多有。李白〈將進酒〉就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語之中透出絲絲哀感,凸顯人生的短暫。
光陰有所謂「三際」,即過去、現在、未來,是不可逆轉,有如逝川的不可倒流。過去的遺憾縱使無可挽回,只要現在立定决心,沿着未來的方向發憤,人生仍然可得一定的補救,猶如陶淵明〈歸去來辭〉所言:「悟以往之不諫,知来者之可追。」
雖然時間不可掌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前水雖逝,後水繼來,亦表現時間的不可竭止與流動,並不受空間所限。蘇軾〈念奴娇·赤壁懷古〉開首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將流水之喻推導向古今之興替、歷史之綿延。這大概就是為甚麼古人站在長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濱,更能感受到永恒的意涵。
《周易·繫辭下》 |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時空 觀照天下之道與教
事實上,時間較之空間還是難以捉摸的。面對無形疾逝的光陰,古人多借助物體在空間中的變化來計量時間,如根據日月星的運行,日影的推移和漏壶等來測度。錢鍾書在《管錐篇》內提示:「時間體驗,難落言詮,故著語每假空間以示之。若往日、來年、前朝、後夕、遠世、近代之類,莫非以空間概念用於時間關係,各國語文皆然。」
宋人范晞文《對牀夜話》亦有說古人詩歌,多有仰觀俯察的句式,諸如蘇武:「俯視江漢流,仰视浮雲翔」和曹丕:「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筆者認為這顯然源於《周易·繫辭下》中,上古聖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不過仰觀俯察天地萬象的方式並不只是為了觀察天下之道,是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黄卦辭》)由觀察天體之景象變遷,可以推知春夏秋冬四時之更迭,明白自然的理則;而根據天道創建的人倫禮制,使萬物有序,人人各守本分,行止得宜,才能成就天下的教化。筆者認為,當人們借此方式體悟到的時空意識,由吸納「天文」而轉出「人文」,得以成為中國的文化傳統。
(本文曾於2021年1月12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悅讀語文 #時空 #時空觀 #宇宙 #空間 #時間 #仰觀俯察
蘇武歸漢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除「前景仆街」外,黃大仙籤文還說了甚麼?】
亂世過年,傳媒紛紛求籤問事。今年給出的籤文,以香港人的角度來解,可謂大多仆街。
顏回、蘇武和孔子
《蘋果》問黎智英前程,大仙說「顏回樂道」,也就說他沒有放棄西式民主主義,最終在政治上餓死;
問法治,大仙說「蘇武牧羊」,也不是徹底仆街,因為故事說漢朝武將蘇武出使匈奴,到埗後當地情況生變,蘇被扣留不准回國,被人發配西亞利亞附近放羊,歷盡千辛萬苦,但歷史書認為他終無失節,最後也能歸國,看來是並未絕望,會有人堅持下去;
《東方》問香港整體前程,大仙給出「孔子聞衛樂」,孔子討厭衛國音樂,因為孔子喜歡周政,也就是(想像中)一切依封建禮樂行事。他喜歡的音樂應該是雅樂,雅樂追求的境界是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合乎中道;而衛樂是激烈的、觸動情緒的、使人如痴如狂的。
你可以說是喻示香港的主旋律已經改變,所以香港人不忍聞之,不喜歡不習慣。在我看來,卻可以是代表香港以前那個西中合壁、兩邊不得罪、中庸之道的雅樂時代已經過去,整個香港和世界彌蔓著激烈和變革性的意識形態,由封建家天下走入百家爭鳴、國族互相攻打的亂世,所以孔子惡衛樂,是指溫吞和善的社會賢達(孔子)將面對大勢已變。
孔子其實是斯人獨憔悴,因為其他國君、思想家、食客的經濟,都打開了局面,進入古典文明的全盛時代。這籤,你可以解情況仆街到痺,也可以解為一種對「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即將出現的預言。
朱元璋和功臣
《蘋果》問香港整體前程,大仙給出「朱洪武登基」。這又可以是好,可以是壞,問題是你當自己是朱元璋還是功臣。可以是說朱氏終於成功推翻了異族統治,也可以說香港人是朱氏登基之後被殺光的功臣,但香港人又怎會是跟隨朱元璋打仗的功臣?更加接近朱元璋功臣這個歷史生態位的,是香港的中國和本地官員、建制派政黨和武裝力量。
由於異族(中國想像中的受外國勢力指使的香港示威)已經被誅殺,功臣鳥盡弓藏的時候已經在倒數。建制派現在開始內戰,既爭下一屆大位由自己的人上,也在爭不想淪為斬首示眾爭取民心的棄子。
《蘋果》問傳媒,大仙說「韓文公被貶」,又是一支聽來仆街到震的籤。表面上可以說傳媒是被貶的韓愈,但故事裡他為何被貶則有點複雜。當時韓愈的皇帝唐憲宗要迎取佛骨入宮供養,韓愈上奏大力反對,皇帝一怒之下就將他流放到潮洲,女兒在途中病死,求命運好似真是凍過水。
大仙用韓愈的深意
這支籤的靈秀處,不在被貶,而是韓文公。
韓愈在他自己的時代,是一個文學思想運動的旗手,也是個宣傳家,所以他是一個 KOL 。韓的時代任務是屌柒佛教和道教,認為儒家思想要重新提振起來。類似的人物在很多年之後的日本也出現,將軍之後德川光圀(1628-1701)在自傳就自述為「尊敬神儒而駁斥神儒;崇敬佛老而排斥佛老」,透過否定外來事物來肯定自己的本土性(神道)。
雖然韓崇拜孔子,但沒有孔子的淡約,言辭激越張揚,最終惹怒皇帝。他同時是一個中原中心主義者。他排斥佛教,是說佛教是來自西天(方)的,不是我們本土產生的事物,而且佛教會破壞君臣父子的倫常,子女不孝順父母、父母拋親棄兒出家,整個社會綱常大亂,儀式鋪張浪費錢,寺廟不徵賦遙役,是國家稅網和人力資源的漏洞。韓愈如果是四五十歲為主體的傳媒行業中人,也就是強調自己愛國,但愛文化中國而不愛黨國的情況,但皇帝接受不了,獨愛西天法術(馬克思列寧主義)。
中國改朝換代多,故國遺民一波一波,各有信仰,但因為中央政權並沒有辦法統一思想,通常只是消極應付。例如商紂王被滅,周人設了「三監」這個國安處來監視原來的商遺民,後來卻是三監自己帶頭作亂,但中原的東西兩邊,自此就處於兩個大鬆散傳統。東邊慢慢成為「齊魯之地」,是傳統和文化深厚之地;西邊則逐漸荒蕪但卻是有生力量的發源地,被異族入主,後來成為秦人的領地。
西天之法講求的卻是整個國家劃一服臉的嚴密組織,而且名山大川(生產資料)被國家霸佔、鼓勵人民向政府提供不服從法律的貴族情報,那便是後來在「西邊」開始的商鞅變法。
韓愈當然可以附合為上一代香港的主流思想界,上承新儒家的文化中國說和民國史觀、中接火紅年代的社會派進步思想,後來則有全球化背景下北進殖民的頭啖湯和建設民主中國的理想。他們也談本土的,社會派學生講的就是要關心香港本土社會,但同樣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本來以前的皇帝也可以接受,以前「愛國者」的定義很寬,就想不愛黨國,但廣義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不和外國人眉來眼去,也當是次要敵人。
然而唐憲宗不接受韓愈說話難聽但終究是為了國家好,等於中國不接受香港要真實自治而能不影響國家安全(和利益),所以韓愈肯定要被貶。
貴族幻覺的退潮
不過故事的後來也很詼諧。韓愈被鐵拳打完之後,晚年也上表向皇帝認錯懺悔,恭順近媚,皇帝也終原諒他,改派他回去江西做官,不用待在荊楚嶺南「野蠻之地」。也許有一天香港的傳媒也會獲得寬待,誰知道?可以肯定的是歷史故事說,自韓愈死後,古文運動就暫時失去能量,到了 N 年之後才被宋人承接,因為上承分裂亂世而出的宋人也很需要建立自己的本土性和正統,又重新講起春秋戰國的尊王攘夷,所以清通易明的議論文和散文又流行起來。
尊王攘夷和香港人建設民主中國從而保障自己的假設,其實十分類似。尊王攘夷是說尊了王,但具有實際能量的國家四處「攘夷」,即香港在有自由有權力的自治狀態,並且認同中國的主權,但可以自行其是,這便是上一代的爭取路徑。大帝國不談尊王攘夷,因為它本身就擁有一切權力,不用迫於形勢而授權其他外判商,而是樣樣自己來。所以東周的戰爭,是一班貴族之間的有限內戰,而後來的戰爭卻是趨向種族和平民鬥爭。國家體制的成熟,其真實後果是在政治鬥爭和戰爭中將更多平民捲入。
例如近幾百年封建王朝對「雲貴之地」的特別統治、蒙古人毀滅了宋朝和遼朝、漢人被元朝殖民之類,大帝國的形式定了下來,小共同體分立情況下產生的尊王攘夷就不會再有現實意義,因為你已不是貴族,戰爭也早就擴張到平民階層。
韓文公被貶,也就是香港人被貶,不能再自欺欺人認為自己也是貴族、認為香港是中國的兄弟之邦,而是受其直接統治的平民。一國兩制「轉變」過來,香港人爭取和計算的方法和心態,也會隨著自我認識的轉變,面貌一新,歷史再也不能回頭。
蘇武歸漢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習近平最初豪言「以牙還牙」,美國發動貿易戰,擊殺中興,孤立華為,拉孟晚舟,才要劉鶴「割地賠款」。港鐵撞車、「豆腐沙中線」醜聞、林老師跳樓悲劇、王賢誌歡樂滿東華式把事情告一段落、教育官僚漠不關心... 香港煩惱全因缺一字 。大陸經濟寒冬警報,李克強公開提及「放水養魚」大規模減稅計劃、「刀刃向內」的「政府割肉」縮減開支計劃。(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貿易戰 #港鐵撞車 #教師跳樓 #李克強經濟 #沙中線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地鐵撞車了。
不可能發生的意外,在中環站,兩列列車,迎頭相撞。
從「豆腐沙中線」的醜聞,看港鐵高層的反應和處理,就知道這間通車四十年的運輸巨無霸,已經徹底腐爛,更大更荒謬更多傷亡的意外,是等著發生的。
天水圍小學林老師跳樓的悲劇,發展到今日,羅校長因壓力入了沙田醫院精神科,即是因病請假;辦學團體東華三院現屆主席王賢誌,歡樂滿東華式的走了幾個轉,成立了委員會,將來會交報告,即是告一段落啦。
東華已經腐臭,麥理浩翻生,都無法改革。換句話說,這類悲劇,會繼續發生的。
教育官僚並不關心,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北京兩會結束,李克強的工作報告承認,大陸遇新的經濟下行壓力。
對於幾十年來一直大喊:「形勢大好,不是小好」的中共來說,李克強這番話,已經是最嚴厲的經濟寒冬警報了。
還有那個一直在進行,但好像永無完結跡象的中美貿易談判,究竟又怎樣?
特朗普似乎不想達成協議。
一直在談判,一直拖下去,大陸的廠商,頭頂永遠有陰霾,大陸的經濟,永遠被拖著後腿。
最重要的,習近平很渴望這個貿易談判有結果。
美國發動貿易戰,擊殺中興,孤立華為,拉孟晚舟,才坐下要你「割地賠款」。
習不知輕重,最初豪言「以牙還牙」,不買黃豆。但沒有美國黃豆,大陸養豬業無法運作,市場缺豬肉,中共最怕的動亂便來了。
所以,貿易未談,先大手買黃豆。那還有什麼討價還價能力?劉鶴做李鴻章,什麼都答應好了。
這時,特朗普在越南見金正恩,示範了一幕中途起身就走,不吃午飯,回酒店開記招,上機回國的大龍鳳。
他做給習近平看。
貿易談判他主導,不容有花招,即使安排了會面,只有一字一句有疑問,他起身便走,中方沒有議價餘地。
這是殺對手的威風。
但習近平呢?
如果他和特朗普的峰會如此結束,他能吃下嗎?
中共領袖的敵人,永遠在體制之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香港面對的內部腐爛,和外圍因素,就是這些。
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時代,運氣是抽象的,但徵兆是實在的。
看到樹葉在搖,就知道有風。風是看不見的,但樹葉看得見。
《中庸》說: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見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誠如神。
香港遇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字,誠字。
特區政府,港鐵,東華三院,擴大一點,李克強面對的困難,中美貿易戰的死結,都是因為欠缺一個誠字。
《周易》六十四卦中,談到真誠之道的,是第六十一卦,風澤中孚卦。
《序卦傳》說: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中孚卦是跟著節卦而來的。節,是信物,也是信念。
古代使者出訪他國,手持使節,如蘇武出使匈奴,持節北海,心中有信念,十九年不改其志,不改其節,最後歸漢。
節然後信之,適度的節制才能有情,才能信之。濫情,寡情都不行,然後才能建立有彈性的制度,才可以建立互信,所以就受之以中孚。
誠信,是要付之實踐的,故受之以小過。
實踐信念,往往有偏差,所以是小過,因無法做到恰到好處,不是太過,就是不及。所以必須在重覆實踐中不斷調節,可見所謂的信心,是要經過無數考驗來建立的。
有過物者必濟,人生有了真實的人事物的真實磨練經歷,中孚的誠信,要經歷過實際的操作,才會成功,故受之以既濟。
孚,是誠信。
誠,是對個人道德的要求。
信,是對社會倫理的要求。
中孚,小過,然後既濟。
既濟,就是搞掂。
中共為什麼永遠內鬥,搞不掂他們的同志?
大陸社會,為什麼永遠都不和諧?
北京七十年來,政策都只能假大空?
九七之後廿二年,特區政府為什麼所有政策都無法推行?施政失誤?
香港的學校、醫院,又為什麼悲劇頻傳?
香港人行屍走肉,人人都不快樂?
全都只因為欠缺誠信之故!
2019年3月19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9RLVHfbEgM/hqdefault.jpg)
蘇武歸漢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蘇武,歷史上在北海一待19年的漢朝人,北海就是現今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冬季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38度,一年長達五個月是冰凍的世界!蘇武能在這樣的氣候下,生活了19年,真的是忍人所不能忍,非常悲情,也非常厲害!
說起蘇武之所以待在北海19年,主要是因為他奉漢武帝旨意護送匈奴使者回匈奴,成功完成任務後,卻因為豬隊友密謀不軌,被連累扣留,單于想要叫他歸降,但蘇武不從,因此被流放北海,除非公羊生小羊,否則不能回來。
想想看,零下38。C,即使在室內都可能凍死,何況是在滿天飛雪的環境下,蘇武活下來了,終於在61歲時回到漢土,此時,漢武帝已經過世,他只能將當初武帝親手交給他的旌節,親手在墓前交還。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E81yKbwda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