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Lunch之選💼
卡路里爆標嘅碟頭飯,先是一個【餐肉炸髀飯】$55 炸到雞皮就嚟𠝹咀,雖然翻炸做多咗,加塊薄切炸午餐肉,再淋個泰式汁都唔錯👌🏻
另外嘅【越式香茅蔥油豬扒煎蛋飯】$58 豬扒切件上,夠哂份量,撈埋蔥油煎蛋送飯🍳 好食過雞髀🍗 呢個價錢包埋飲品,性價比幾高👍🏻 (好食指數:7/10)
.
味道
上環畢街15號地舖
#上環foodsearchers #泰式foodsearchers #港式foodsearchers
蔥油雞卡路里 在 金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酮低碳減醣料理興起
零卡路里醬料讓味覺不無聊
—
(週週回台~按訂單順序發貨)因訂購量較大且官網2~3天就缺貨😅😅請耐心等候。
客人許願商品Walden Farms各式各樣❤零熱量❤零卡❤零脂調味醬,
總碳水化合物0❤❤❤
無碳醬料第一選擇❤❤❤
幫忙大家在國外網站做了一點功課以及我個人心得,對於醬料口感參考如下,但因每個人口感及味覺不同,歡迎如果有興趣購買的客人們也可以反饋給我一起討論☺☺☺
首先先按照國外暢銷度排名
1.千島醬
2.番茄醬
3.凱薩醬
4.紅辣椒沙拉醬
5.芝麻生薑醬
6.蜂蜜芥末醬
7.煙燻味沙拉醬
8.亞洲油醋醬
9.醋辣醬
10.甜洋蔥油醋醬
11.法式生菜醬料
12.覆盆子油醋汁
13.山核桃煙燻燒烤醬 <<<這應該要放在燒烤醬賣場結果我放錯了
我個人愛覆盆子油醋汁>千島醬>亞洲油醋醬>千島醬>蜂蜜芥末醬>芝麻生薑醬>凱薩醬😂😂其他醬料我還沒有嘗試過,
從國外網站評語擷取如下
1.千島醬
好:味道很好,完全可以替代一般的千島醬,非常順口與肉跟菜的搭配很美味。
不好:大多認為偏酸且稀。
2.蜂蜜芥末醬
好:味道很好很好入口滑順,作為醬汁或調料都非常合適。
不好:非常的稀....
3.煙燻味沙拉醬
好:濃稠煙燻味道很足夠,適合作為培根的替代品,品嘗素食人的最愛。
不好:對於不愛煙燻味的人來說很可怕...
4.紅辣椒沙拉醬
好:墨西哥胡椒辣椒,對於愛吃辣人來說很夠味,酸、辣、甜都有。
不好:因為太辣可能會讓味覺感受不到食材味道。
5.甜洋蔥油醋醬
好:又酸又甜又辣🤣🤣洋蔥味濃厚、跟辛辣刺激食物搭配可降低醬汁甜味。
不好:洋蔥味太嗆鼻會害怕..
6.醋辣醬
好:香醋醬適合喜愛酸的人,可用它來代替酸味。
不好:對於怕酸的人覺得味道很可怕。
7.亞洲油醋醬
好:亞洲人的味覺調味,適合做亞洲料理調味。
不好:酸。
8.凱薩醬
好:與油炸物、麵包搭配美味。
不好:酸。
9/17新增口味
9.番茄醬
好:接近一般番茄醬味道、甜又酸,沾肉、炸物可以解膩。
不好:抹吐司、生菜拌醬味道奇怪,不確定是不是偏甜緣故。
10.覆盆子油醋汁
好:非常清爽的沾醬、100%酸甜覆盆子醬降低生菜苦澀味、優格或水果搭配酸甜開胃、生洋蔥、炒豬肉都好味。
不好:稀
11.芝麻生薑醬
好:生薑味道非常香與芝麻非常合適,作為炒麵或麻醬生菜水果沙拉非常合適,尤其很適合哪來當炒醬。
不好:芝麻味可能沒那麼厚,稀。
12.山核桃煙燻燒烤醬
好:用於牛排、漢堡、牛肋骨、雞肉和魚肉調味,降低魚肉腥味、可解膩。
不好:對於不愛吃甜食的人會覺得甜。
13.法式生菜醬料
好:好好好好好,做涼拌菜很好、偏酸微微辣。
不好:稀又酸。
綜合以上評論,Walden Farms的調味醬可能偏酸。
且大多評價有說比較稀且酸,但我在英國國民廚神Jamie Oliver文章中看到:✨水性流動性好的沙拉醬可以完美包裹住生菜類的沙拉,而濃稠油性的如蛋黃醬,則包裹力欠佳,適合本身富含澱粉的食材,比如土豆沙拉✨。
所以我想比較稀且酸就是為了襯托生菜的口感跟味道做完美結合。
官網介紹如下👇👇👇
使用世界極佳陳年醋、新鮮的香草末和香料、三重過濾的水和天然調味料,使Walden Farms調味醬美味可口,是想吃得健康的人士所要求的完美產品。
無卡路里、無糖、無脂肪、不含碳水化合物、不含麩質、不含膽固醇、無罪疚感、100%保證。
每月切換並減少 10000 卡路里很簡單!從高卡路里、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切換到 Walden Farms 不含卡路里的特色產品。沒有卡路里、脂肪、碳水、穀蛋白或任何種類的糖!
您每天將輕鬆減少 330 卡路里的熱量。
每月減少 10000 卡路里。一年減掉 34 磅!
---
保存方式:開封後建議冷藏並盡早食用,避免放在冰箱門邊防止加速變質。
每週訂貨約7~10天內抵達台灣發貨(缺貨會告知)
----
PS.有外國博主分享紫甘藍加千島醬微波20秒,味道非常好很好吃~很多人跟著一起製作也都一致好評。
如果有在更多的醬料使用方式會分享出來~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product/8041076/5635483976?smtt=0.2540124-1603527827.9
蔥油雞卡路里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為愛吃雞排、桶仔雞、甕仔雞、雞捲、白斬雞、蔥油雞、三杯雞、花雕雞、烏骨雞湯、雞腳凍、雞塊、茶葉蛋、溏心蛋、荷包蛋、滷蛋....的台灣人,有沒有想過到底「雞」如何成為我們生活文化中的一部分呢?
這篇來自【香港01】上摘錄新書《雞冠天下》上的文章,帶我們進一步看到雞是如何一步一步從野生動物轉變成為人類社會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雞在我們飲食文化的重要性。
-------------------------------
雞之所以能夠跨越世界,是因為我們帶著牠們行動。這趟旅程始於數千年前的東南亞,旅途中的每段進程,都需要人類幫上一把。牠們被裝進竹籠內歇息,放在獨木舟上,順著寬闊的湄公河而下,在一陣刺耳嘎叫聲中被搬上拉車,然後踏著沉重步伐的牛隻緩緩將其拉向中國的市集,再放進商人斜掛背後的藤編籃裡,一路左推右擠越過喜瑪拉雅山地。水手們則會帶著雞橫越三大洋,到十七世紀時,幾乎有人定居的各大陸,四處都能看到雞的蹤影了。一路走來,牠們填飽了波里尼西亞殖民者,促成非洲社會的都市化,甚至避免了工業革命初期的饑荒。
達爾文以雞來鞏固其演化論,巴斯德用雞製造出第一支現代疫苗。而即便已經被研究了兩千五百年以上,雞蛋至今仍是科學的首要模式生物,也是我們每年用來製造流感疫苗的「容器」。家雞也是所有已馴化的動物中,最先完成基因體定序的物種。雞骨能緩解我們的關節炎,雞冠可撫平臉上的皺紋,也許不久之後,就能利用基因轉殖的雞來合成多種人類用藥。養雞可提供鄉村地區婦孺不可或缺的卡路里及維生素,使其免於營養不良的命運,同時還能增加收入,幫助困苦的家庭擺脫貧窮。
這種動物還像是長了羽毛的瑞士刀,是種用途廣泛的牲畜,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任由我們取求。這樣的可塑性,使其成為所有馴化動物中最有用處的一種,也因此有利於我們經由牠們來追尋自身的歷史。雞可稱得上是鳥界的變色龍,且因牠們如魔鏡一般,映照出我們變化多端的慾望、目標和意圖,像是被當作有威望的物品、說真話的人、靈丹妙藥、魔鬼的工具、驅魔師,或是巨富的來源等,所以牠們也就成了人類探勘、擴張、娛樂以及信仰的標記。當代考古學家用簡易的網篩收集雞骨頭,便能看出人類在何時何地過著怎樣的生活;複雜的演算法及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則使生物學家有機會從基因的層次追蹤雞的過去,而這也跟我們的過去密切相關。神經科學家研究長期受虐雞隻的腦部,發現讓人不安的跡象──雞的智力很高,這也激發我們進一步理解自己行為的興趣。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hk01.com/%E5%93%B2%E5%AD%B8/453149/%E9%9B%9E%E5%86%A0%E5%A4%A9%E4%B8%8B-%E4%BA%BA%E9%A1%9E%E6%96%87%E6%98%8E%E6%98%AF%E4%B8%80%E9%83%A8-%E9%9B%9E-%E5%85%A8%E9%83%A8%E9%83%BD%E6%98%AF%E9%9B%9E-%E7%9A%84%E6%AD%B7%E5%8F%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