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史當中尋找氣味】
如果要在世界文學史上找到一個書寫氣味的經典段落,你會想到什麼呢?
拜2006年的同名改編電影所賜,德國作家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的小說《香水》,在臺灣亦頗受讀者歡迎。這本書在起手處,便以連串描寫氣味的排比句,構築了一個充滿腥臭氣味的故事舞臺,亦即小說主角──嗅覺天才葛奴乙所誕生的十八世紀巴黎:
「我們正在談論的這個時代,城市裡到處充斥著一股對我們現代人而言,簡直難以想像的臭味。街上飄著馬糞狗屎味兒,後院裡傳來一股尿臊味兒,樓梯間散發出木材霉味混合著老鼠屎臭,廚房裡彌漫著爛包心菜和羊油臭,通風不良的貯藏間有一股陳年灰塵的悶臭味兒,臥室裡夾雜著油膩的床單、受潮的羽絨被和夜壺的嗆鼻甜腥臭味。煙囪裡飄出一陣陣硫磺味兒,皮革廠裡傳出極具腐蝕性的強鹼味兒,屠宰場裡則是彌漫著一股凝血腥臭味兒。人們身上散發出汗酸味兒,髒兮兮黏答答的衣服貼在身上更添其臭,不但口腔裡呼出一股爛牙味兒,甚至從來不及完成消化的胃裡嗝出一陣洋蔥味兒,至於他們的身體呢,一旦不再年輕,就會散發出一股陳年乳酪、酸掉的牛奶和腫瘤性疾病的味道。河面上飄著臭味,廣場上飄著臭味,教堂裡飄著臭味,橋樑下飄著臭味,就連皇宮裡也一樣飄著臭味。農夫身上的臭味跟教士一樣,手工作坊裡學徒身上的臭味跟老闆娘一樣,所有的貴族身上都發出一樣的臭味,就連國王也不例外,他身上的臭味倒是跟肉食動物一樣,至於王后呢,她身上的臊臭味真像一隻母山羊,而且不分冬夏都是如此。那是因為在十八世紀,細菌的腐化能力絲毫不受限制的緣故,人類的一切活動,無論是建設性的還是破壞性的,生命的一切表現,無論是萌發還是衰亡,全都伴隨著一股揮之不去的臭味。」
「其中最臭的地方,當然非巴黎莫屬了,因為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城市。而在巴黎市裡,又有一個地方最臭,那是在鎖鏈街和鐵舖街之間的一片亂葬岡,被人稱作無辜者墓園,從那裡傳出一股宛如地獄般的惡臭。八百年來,人們一直把主恩醫院和附近教區的死者送到這裡,八百年來,每天都有數十具動物屍體被人用手推車運來這裡,隨意倒進長長的土坑裡,八百年來,各個墓穴和積骨所裡,屍骨堆得一層又一層。直到後來,就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其中幾個埋屍坑發生了嚴重的塌陷,從墓園裡傳出的恐怖惡臭,不但招來了附近居民的抗議,更且引發了真正的暴動,這個地方才被嚴格封鎖起來,不准任何人再來隨意棄置屍體。至於原來埋在這裡的數百萬塊屍骨和頭顱,全部被人剷出來,改葬在蒙馬特公墓的地下墓窖裡,後來就在這片亂葬崗的原址上,興建了一個市場,開始賣起吃的東西來。」
「在這兒,就在這整個王國最臭的地方,尚─巴蒂斯特.葛奴乙誕生於一七三八年的七月十七日。那一天稱得上是歷年來最炎熱的日子之一,熱氣像鉛塊一樣重重壓在墳場上,把一股混合著爛西瓜和焦牛角,令人作嘔的氣味,擠向四周櫛比鱗次的街弄巷道裡。當產前的陣痛來襲時,葛奴乙的母親正站在鎖鏈街的一個魚攤前面,正在那裡忙著清魚肚,刮魚鱗。雖然這些魚據說是早上才從塞納河釣上來的,可是現在已經臭到不行,連屍臭都能蓋過去。但葛奴乙的母親不但聞不到魚腥味,也聞不到屍臭味,因為她的嗅覺實在太鈍了。何況她的身體正承受著巨大的痛楚,能夠讓她的所有外感官全部喪失知覺。她一心只想陣痛趕快停止,這煩人的分娩過程能夠愈快結束愈好。這是她的第五胎,前面四胎也都是在這魚攤前面生下來的,每一次都是死胎,或是半死胎,因為剛剛出世的血淋淋的肉塊,看起來和扔在攤位旁邊的魚肚腸也沒什麼差別,而且早就半死不活了,到了黃昏的時候,就會被人一股腦兒剷除乾淨,不是用手推車拉到亂葬崗隨地棄置,就是倒進河裡去餵魚,看來這次也是一樣。葛奴乙的母親還是個年輕的婦女,今年才二十五歲,長得還滿標致,牙齒都還健在,頭上的青絲也不算稀疏,除了痛風、梅毒和肺癆之外,也沒染上其他的重症。她還盼著能多活幾年,五年也好,十年也好,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結婚,哪怕是嫁個鰥夫也好,生個有爹的孩子,做個受人尊敬的老闆娘……現在,葛奴乙的母親一心希望這一切趕快過去。當陣痛又再度來襲時,她慌忙蹲在殺魚枱下面,就像前面四次那樣,娩出肚子裡的小孩,隨手用殺魚刀割斷新生兒的臍帶。不過這一次,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也可能是味道實在太臭,雖然她鼻子不靈通,聞不出是臭味,還以為是什麼叫人吃不消的濃烈香氣,比如站在一大片百合田中央,或是關在種滿水仙的狹窄密室裡,衝鼻而來的那種令人麻醉的香氣。最後她終於撐不住昏厥過去,身子一歪,倒在馬路上,躺在那裡,手裡還握著魚刀。」
閱讀這幾個堆疊了各種氣味描述的段落,我們彷彿也能聞到一股濃重而複雜的腥臭,從徐四金的筆下飄散出來。
說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氣味書寫,你還會想起哪些文學作品呢?和我們分享看看吧!
引文摘錄自
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著,洪翠娥譯,《香水》,臺北:皇冠文化,2006。
-
〖氣味之島〗1%臺灣氣味展
▎日期:11/02(六)- 11/22(五)最後一周啦!
▎時間:10:00-19:00(週一休館)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街屋21、23號(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票價:免費參觀
蒙馬特公墓 在 Zass17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11月6日,也是國際薩克斯風日。
因為1814年的今天是比利時人:安東萬.約瑟."阿道夫".薩克斯 (Antoine Joseph Adolphe Sax) 的生日。
圖為玉樹臨風的薩克斯跟他的1846年的專利圖
🎷 🎷 🎷歡迎點歌:你最愛的Sax歌曲! 🎷 🎷 🎷
薩克斯1814年生於比利時迪南,「阿道夫」是他童年時的暱稱;雙親均為樂器設計師,曾經修改過法國號的設計。他在少年時就熱衷於製作樂器,在15歲曾把由他製造的兩支長笛及一支單簧管送往參加比賽;後來,他在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研習聲樂及演奏這兩種樂器。
薩克斯畢業後就一直致力於改良及設計新樂器,如他在24歲時就改進了低音單簧管的設計並得到專利。1840年,他根據特奧巴爾德·波姆(Theobald Boehm)的波姆式長笛原理發明了薩克斯風。
1841年,薩克斯為了使其技術更為成熟、擴展視野,舉家定居於巴黎。
1844年的一場展覽中,他展出了由他製作的有鍵軍號、薩克斯小號及薩克斯號等,當中薩克斯號仍時為現代樂團所使用,亦是後來的柔音號和粗管上低音號之基礎。
1846年,他取得薩克斯風的發明專利,並於法國巴黎開辦專門生產薩克斯風的樂器廠,並先後生產了高音、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等十四種薩克斯風。
因其作為比利時人的身份,他於法國備受排擠,甚至讓他被敵對的樂器廠商就其發明之專利控告他,導致他於1856年及1873年兩度宣告破產。
薩克斯曾先後在1853年和1858年患上唇癌,但最後都能完全康復;1894年,他卻在窮困潦倒中於巴黎逝去,葬於蒙馬特公墓,死後由其子繼承其業。(wiki)
雖然他晚年蠻悲慘的,不過你說的出另一個被這麼多人吹過的姓氏嗎? 我等你
蒙馬特公墓 在 LV行李箱 X LV Travel Ba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蒙帕納斯公墓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和拉雪茲神父公墓、蒙馬特公墓並列為巴黎三大公墓
位在聖日耳曼德佩廣場南部的蒙帕納斯區
在巴黎十四區
這裡埋葬的名人很多,畫家、雕塑家、詩人、歌手等
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法國偉大詩人波特萊爾
除了墓地還有紀念碑呢
再來就是引領法國20世紀中期的哲學文學潮的沙特Jean-Paul Sartre
還有女權運動創始人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他們兩人是合葬墓
上頭有一堆前來致敬的人們供奉的花、車票、煙等等
甚至在墓碑上留下唇印💋
本來我也想留一個
但感覺真的太不衛生了哈哈哈
不過能在好天氣下看到這麼多厲害的人物
也是種幸運吧☺️
原本的蒙帕那斯墓園是收購了三座農莊的土地規劃而成的
現在已經看不到莊園了
只剩下一座風車磨坊的建築
現在的墓園已經和市區融為一體了
這就是巴黎迷人的地方吧
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古蹟
這感覺很奇妙
也難怪巴黎人這麼引以為傲他們的城市
在墓園走著走著
看到一個很文青的女孩走過
我猜想她應該是來像某個名人致敬的
想想這樣也很浪漫啊
如果能夠常常來看影響自己很深的名人
甚至研究、創作遇到瓶頸時
來找他傾訴、尋求靈感
沒事就來看他送上鮮花💐
不也是一種浪漫嗎?
這個墓園沒有陰森感
可能也因著天氣的關係
這天天氣大好
太陽高掛空中
拍起照來怎樣都美
墓園只有清幽沒有詭譎
蠻特別的經驗
有機會來巴黎的朋友
天氣好的話,不妨來走走看看
Cemetery of Monparnasse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cemeteries in Paris
Situated in 14th district
Simone de Beauvoir, Jean-Paul Sartre, and the famous French poet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were all buried here.
It was a bright sunny day
Suitable for a walk
The cemetery is not creepy here
Maybe because the sunlight
I visited Simone de Beauvoir and took a selfie with her
That’s more than enough🤗
If you’re living in Paris
Coming to visit your favorite artists or writers can be a very romantic thing to do
#蒙帕納斯墓園
#monparnasse
#墓園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