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Joy Lam 分享他和家人於1997年在臺中市「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拍攝的照片,你也曾到過這裡嗎?
1951年11月10日,英國金氏酒廠(Guinness Breweries)的董事長休比佛爵士(Sir Hugh Beaver)在愛爾蘭韋克斯福德郡打獵時,因為沒打中金鴴(ㄏㄥˊ),於是和同行朋友爭論世界上哪一種鳥飛得最快?但卻找不到相關資料可供參考,這讓休比弗興起了出版一本記載各種世界之最的書的念頭。
1954年8月,休比弗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對擔任體育記者的孿生兄弟諾里斯麥克沃特(Norris Mcwhirter)和羅斯麥克沃特(Ross Mcwhirter),並請他們著手編寫此書。
1955年8月27日,一本以金氏酒廠為名的《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首度發行。
由於每年都會有新紀錄出現,因此這本書每年均會推出新版。
1996年1月16日,英國的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在臺灣設立之當時全世界第10座、也是亞洲唯一的「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正式開幕,地點在臺中市西屯區朝富路77號,而其經營者就是金氏世界集團(王品集團前身)的創辦人戴勝益先生。館方還特地邀請了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來臺,在開幕日和當時的總統夫人李曾文惠女士及臺灣省長宋楚瑜先生一同剪綵。
然而,除了第一年有多達80餘萬人次的榮景外,第二年以後,參觀人數就一直走下坡;總計四年來,參觀總數只有二百餘萬人次,後面兩年可說是入不敷出,把前兩年賺的都賠掉了;最後,股東們決定在2000年4月租地約滿後,結束博物館的營運。
於是,臺中市這座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在2000年4月20日熄燈後停止營運,結束其短短4年的歷史,目前該地已改建大樓。
2005年,金氏出版有限公司將11月9日定為「國際金氏世界紀錄日」(International Guinness World Records Day),其目的是鼓勵大家致力於打破世界紀錄。
2010年和2012年,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分別在日本東京與中國北京開設辦公室。
下面是幾篇關於「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的新聞報導:
1996年1月11日《經濟日報》第18版:
主題式遊樂園區 人潮擁至
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及台北阿拉丁夢幻天地遊客量驚人
【記者林維娟/台北】主題式遊樂園區市場策略奏效,幾家市場定位清楚、訴求明確的遊樂區,紛紛嚐到客人蜂擁而來的甜美果實,業者的投資回收看好。
84年12月28日開始試營運的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試賣不到半個月,7,500坪大的空間已經創下超過5萬人次的遊客量,展現出博物館的強大攬客能力,同時中式簡餐形態的餐飲服務也頗受遊客青睞。
保守估計,金氏博物館在1月16日正式開幕前,至少可吸引7萬人次入園遊玩,每名旅客以基本消費300元計算(兒童票250元、成人票280元,外加餐飲消費),便可創下2,000萬元以上的試賣營業額,在競爭激烈的民營遊樂區市場中,如此的成績實屬不易。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副總經理鄭文皇表示,博物館的市場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要給觀眾看亞洲地區獨一無二的各種紀錄,所以除了靜態展示出全球罕見的許多世界紀錄外,也在空地部分增闢具有特殊性的表演,例如大鋼牙拉遊覽車、一人奏19種樂器的一人樂隊,以及蘇格蘭風笛等。
他說,由來客量可看出,民眾對於新鮮的事物好奇心頗大,因此博物館將會不斷地引進各種新鮮的人、事、物;例如開幕當天,博物館已邀請柴契爾夫人來台剪綵,相信也能製造出攬客的魅力。
84年12月30日正式對外營運的台北阿拉丁夢幻天地,因為標榜親子同遊,完全針對幼稚園及國小兒童引進絕對安全的遊樂器材的訴求策略奏效,開幕以來已有近萬名遊客人次。
阿拉丁夢幻天地總經理李棟表示,由於國內沒有完全針對小孩子設計的主題遊樂區,因此阿拉丁夢幻天地特別引進全球50多種遊樂器材,加入公司針對東方人體型的修改,期待給於小朋友安全、多樣的遊樂空間。他說,公司投資近3,000萬元成立遊樂區,門票收費採一票玩到底的方式,假日兒童180元、大人150元;平當日兒童160元、成人130元;完全把兒童當成主要的目標消費群。
李棟說,由於遊憩器材引人,假日期間必須執行三小時清一次場的措施,以確保後續的遊客可購票入場,顯示這類以小朋友為訴求對象的遊樂區有極大的市場開發空間。
1996年1月13日《經濟日報》第19版: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 造勢
邀「大鋼牙」表演用牙齒拉飛機
【記者閻鳳婷/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昨(12)日邀請「大鋼牙」世界紀錄保持人瓦特,在台中航空站表演以牙齒拉動重8,005公斤重的國華航空飛機2公尺遠,造成轟動,替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做了一項特殊宣傳。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將於本月16日正式開幕,目前展開造勢活動,邀請世界牙齒力量最強的紀錄保持者瓦特,舉辦拉動飛機表演,他於1990年3月31日,在法國創下世界紀錄,用牙齒將重285.1公斤的物體拉起離地17公分,拉飛機則是他第一次表演。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董事長戴勝益說,瓦特曾表演以牙齒拉動四輛連結的遊覽車,這次受邀來台,在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每天表演七場,也可與遊客合影留念。
瓦特談起他訓練牙齒的方法,他很注重飲食,每天吃大量的蔬菜及2公升的牛奶補充鈣質,確保牙齒健康,每年定期檢查牙齒,並上健身中心,以手腳及牙齒來拉動鐵塊,增加肌力,每年在全球各地表演100天,其餘時間安排一連串訓練增加牙齒力量。
1996年1月16日《民生報》第7版:
柴契爾夫人 今到金氏博物館剪綵
【本報訊】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今天上午九時三十分將前往台中市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舉行開幕剪綵儀式,並發表演說,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已做好完善的規劃,並安排好各項安全措施,為了安全起見,該館明天上午不對外開放,一直至下午一時三十分才開始營業。
開幕儀式是由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李總統夫人曾文惠女士、省長宋楚瑜、全球金氏總裁ROBRET MASTERSON及台灣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董事長戴勝益共同主持,昨天金氏整個場地已做好安全部署。
而整個儀式的進行,該館會做全程的實況錄影,並於下午在大電腦資料館放映,民眾若想一睹歷史性的開幕儀式及柴契爾夫人的演說,影視館內即可看得到。
1996年1月18日《經濟日報》第26版: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 亞洲分館在台中開幕
【台中訊】亞洲第一座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16日在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李總統夫人及台灣省長宋楚瑜三位重量級人物共同剪綵後正式開幕。
起源於英國的金氏世界紀錄,各博物館內便展出各種千奇百怪的金氏世界紀錄,台灣新開幕的亞洲分館為全世界第10座、更是全球第一座包含室內展覽館與戶外主題展覽公園的大型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
2000年2月11日《經濟日報》第31版:
王品台塑牛排海外設點
【記者閻鳳婷╱台中】全省已有14家直營店的王品台塑牛排,明年將跨入海外市場,到美國設點,並預定四年後上市(櫃)。
金氏世界集團經過87、88年的企業「瘦身」,將旗下的一品肉粽、外蒙古牛羊大餐及大非洲野生動物園轉手後,開始進行內部整合及財務合併,集中火力發展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及王品台塑牛排市場。
王品台塑牛排,82年11月設立,平均每年業績成長50%以上,87年營業額8.7億元,88年成長至10.2億元,並登上天下雜誌服務業500大。
金氏世界集團戴勝益說,王品台塑牛排87年完成直營連鎖系統12家店,88年達到14家分店,今年將增至17家店,以北部為拓展點,預定明年取得ISO9002國際品保認證,為邁入國際化建立基礎。
戴勝益說,王品台塑牛排預定以30年時間,發展全球1,000家店,成為世界規模的連鎖餐廳,美國西岸將是第一個設點地區。
為了拓展美國市場,金氏世界集團副總經理鄭文皇3、4月將赴美瞭解市場;7月份,王品台塑牛排副總經理李森斌隨後前往輔助,預定明年7月,開設第一家海外店。
鄭文皇說,美國的王品台塑牛排將以當地白人市場為主,因此配方調味上與台灣有所不同。
2000年3月4日《聯合晚報》第4版:
四年起落
台中金氏紀錄博物館4月關閉
見證紀錄 亞洲第一座
活動辦得叫好叫座 留下紀錄
收支擺不平 決轉型為亞洲見證中心
【記者金武鳳╱台中報導】每次辦活動都引起轟動的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館區,將於今年4月底結束營運。
這座號稱是亞洲唯一的金氏紀錄博物館,在四年前盛大開幕後,雖然因屢邀金氏紀錄保持人來訪而聲名大噪,但餐飲業跨足經營這座博物館的戴勝益自覺「不擅此行」,加上地租到期、營運成本沈重的等壓力下,毅然決定將博物館的參觀業務「收攤」,轉型為「亞洲見證中心」,只專責辦理金氏紀錄的見證工作。
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佔地7500坪,當時籌設的總資金達五億元。由於是亞洲第一座金氏博物館,開幕時還邀得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主持剪綵,場面盛大。
只是,四年來的營運,金氏坦承是「每況愈下」。就以關係營業績效的參觀人數來說,除了第一年有多達80餘萬人次的「榮景」外,第二年以後,參觀人數就一直走下坡。總計四年來,參觀總數只有二百餘萬人次。
金氏要結束博物館的營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堪負荷沈重的營運成本。據了解,光是博物館的地租,每月就高達二百萬元,加上人事管銷和付給金氏總部的權利金,每月「成本」約在六百萬元之譜,但營收遠不及支出,可以說,前二年賺的都貼出去了。
為此,就在今年4月底租地期限屆滿後,股東們決定要結束博物館對外營業部分。也就是說,博物館將在下月20日停止營業,之後,金氏將依約「拆屋還地」,博物館現有的建物,包括造型像金氏叢書的主題館、造型像大漢堡的美食館等,全部得在4月底前拆除,以便「恢復原貌」還地。至於館內多達三百多項紀錄的展示模型,將先另覓適當地點保管。博物館表示,在此之前,凡持有金氏參觀券的民眾,請把握最後期限前往參觀。
金氏董事長戴勝益表示,將來金氏服務的範圍將擴及亞洲,譬如,金氏已受理泰國一項集團結婚的見證申請,就是跨出台灣的第一步。至於計畫中要邀請來訪的紀錄保持人也不少,如印尼的飛人、非洲的大嘴族和世界最重的雙胞胎等。最重要的是,為了推廣金氏紀錄文化,見證中心已著手籌設「網路博物館」,今年5月起民眾不必走出門,就能盡觀金氏紀錄中無奇不有的世界。
記者金武鳳╱台中報導
台中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董事長戴勝益,雖然自稱不擅經營文化事業,但在西餐業,他經營的王品台塑牛排館,全省14家連鎖店,每年有高達十億的營業額。而且,在台灣市場穩定後,他更做了「前進美國」的決定,目前正在積極籌設中,預定明年初,海外第一家王品即將在美國比佛利山莊開幕。
經營王品有聲有色的戴勝益,當初會投入爭取金氏博物館在亞洲的經營權,據他所說,完全是出於一份回饋社會之心。就是這份心,讓他不惜投下鉅資,還跳入他不熟悉的文化事業。
2000年4月19日《聯合報》第40版:
金氏紀錄博物館 二十日封館轉型
【記者羅建怡╱台北報導】台灣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將於二十一日轉型為「金氏紀錄見證中心」,館藏展出至二十日止,想一睹金氏紀錄奇人奇事,得把握最後參觀時限。
國內第一座金氏館,將於二十一日轉型為見證中心,並再對外開放。最後一位入駐館內的金氏奇人「大鋼牙納林得辛 (Narinder Singh)」,昨天在台北南港調車場再展奇技,以牙齒拖動重達三十五噸的車箱,再創新紀錄。今年四十一歲的納林得辛來自印度,他的齒功與家族遺傳有關,他已去世的老奶奶活到一百一十三歲未掉過牙,且連蛀牙都沒有,讓人稱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0211 黃偉民易經講堂 失控了! 中共闖了大禍,武漢肺炎失控了。 共產黨這個政權是不怕死人的,大躍進死四千萬人,文革死幾百萬人,唐山大地震一夜死六十萬人,他們的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但今次,從他們的身體語言看到,他們害怕了。 直轄市、一線城市,一個一個的封城,北京、上海、廣州...
蒙山施食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測加油【逆境是最好的祝福—當我們都被貶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念奴嬌、漁父】
想想以前的讀書人比我們辛苦許多,他們不分科、不分系,如果你想成功只能讀國文,熟背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科舉也不分年紀、長幼,大家千里迢迢共赴京師,只為追求唯一晉升的機會:考中進士。
好好讀書,平平順順當個官,期待科考改變人生,光耀門楣,一展長才報效國家,這就是古代讀書人共同的願望。
只是好不容易考了全國第一,好不容易擠身國會殿堂,你卻發現光會讀書,懷抱熱血,並不能讓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相反的,政治是眾人的事,你爭我奪,讒言毀謗是每天上演的戲碼,萬一選錯邊,講話直接了點,個性自然不虛偽,更會讓你貶到十萬八千里,永遠回不了家。
貶官生活是甚麼呢?在古代交通不變,從甲地貶到乙地,真是長路漫漫,一家老小跟著你長途跋涉,病的病、死的死也是大有人在(還有很多官員貶得太老了,終於遇赦回朝時,病死在路上,令人不勝唏噓)。
貶官之後的人生是甚麼呢?當你一心努力當官,卻被貶到荒郊野外,瘴癘之地,遠離權力核心極遠,不知何時回朝的前途茫茫?以及不知甚麼時候再中槍中箭的悲傷無奈?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打擊。
站在被貶之地,想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年華漸長、白髮蒼蒼,卻搞得前途茫茫,心裡必定是無語問青天,那樣的寂寞、孤獨與對人生的無奈無力,幾乎是所有古代作家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在閱讀這些文章前,必須先「同理」的感受。
當你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再去對照他們不同的選擇、思考,就會有著佩服、感動,當你能同理這些人生處境,就知道這些文章並不單只是與你分享作家的故事,而是想要教會你:人生在世,有高有低,倘若你處於低潮,當事情不如己意,乃至前途茫茫時,你可以從這些過往所學中,獲得一些力量與智慧。
范仲淹貶到鄧州時,好友滕子京也貶岳州。滕子京雖然失意,但來到岳州後依然努力,他用一年時間就達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局面,還重修了歷史名樓「岳陽樓」,並請范仲淹為之作記。
范仲淹雖然沒去過岳陽樓,但憑地圖與作家的文筆,從岳陽樓「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的地理位置,便寫出站在樓上俯瞰的磅礡氣勢,與自身遭遇渲染下「雨悲、情喜」的感受,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情緒是真實人性,更是同為被貶官者的滕子京與自己最深的痛。
但身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並不希望自己陷於個人的悲傷之中,他為官清廉,設置義田,以工代賑等善舉,就是因為他把百姓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比國家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遭遇還重大。
因此,他除了勸勉滕子京應該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心境外,更強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士大夫的胸懷,這種「即使處於人生低谷,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考格外動人,文末「噫!微斯人,無誰與歸」的感嘆,雖然道出堅持理想的寂寞孤獨,卻也帶出生命的高度。
這時,若對照〈義田記〉中寫到「(范仲淹)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就知道他不是說高話,而是身體力行,是這世界的大善人大善心,是天下第一流人物,是亂世中的風骨。
相較於〈岳陽樓記〉的孤獨崇高,〈醉翁亭記〉展現的就是一片活潑快樂,宋代古文運動領導者歐陽修即便具有相當地位,仍不免貶官命運,他到滁州後在自然中療癒自己,也發現了一塊寶地,即僧人智僊所建的亭子,並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命為醉翁亭。
首段說明醉翁亭基本資料與「醉翁」名號的由來後,文章接著從「山林之樂」著筆,繼而歐陽修又帶我們看到他來滁州第二年的轉變,不論是滁人遊山或太守宴飲,都呈現出一幅政治清明、幸福和樂的景象,最後,作者又從禽鳥的山林之樂,到滁人從太守遊而樂,寫出最高的快樂,其實是太守樂於其中的「與民同樂」,層層遞進的「樂」之中,我們看到歐陽修意在言外的境界:即使貶官,我依然可以選擇快樂,可以選擇發揮生命價值,繼續成為一個快樂的傳播者。
在年少時就被推為「蘇文熟,食羊肉;蘇文生,嚼菜根」的大文豪蘇軾一樣逃不了貶官命運,甚至一貶再貶,成為所有文學家中被貶得最遠(儋州,即海南島)的苦情代表。在貶官人生中,他因「烏台詩案」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期間,寫下〈赤壁賦〉、〈念奴嬌〉、〈定風波〉、〈寒食帖〉等名作,更是境界深遠。
同為貶謫文學,不同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依然以百姓為念,〈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或者屈原的〈漁父〉呈現出「自我面對逆境的思考」。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漁父〉這三篇除了皆屬韻文,同樣具備押韻的形式外,也同樣都是作者面對外界、人生的扣問。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皆是蘇軾來到文赤壁(赤鼻磯),面對三國赤壁戰場(雖非真正的戰場赤壁,但同有藉景抒懷意味)的興感之作。
〈赤壁賦〉是秋日滿月之際,和朋友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感受江水浩瀚,遺世獨立之感;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看著江水洶湧前行,觸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兩篇雖然起始景色不同,但同樣皆因景思及三國英雄:曹操「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周瑜「小喬初嫁」、「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皆是年少有為,不可一世,反觀自己貶謫之身,如蜉蝣寄生,如滄海一粟般毫無作為,卻已「早生華髮」,因此對人生、對自我的懷疑更加強烈無奈。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總能在絕境中生出燦爛之花,在絕處中寫作精彩名作,在〈赤壁賦〉中,他透過與朋友的對話,以「水、月」為喻,談人生的「變」與「不變」, 強調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永恆的,不以處境論英雄,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呈現灑脫曠達的智慧。
屈原〈漁父〉同樣藉屈原和漁父的對答,展現作家對處境的疑問。忠而被逐的屈原不願同流合污,在投汨羅江前的這一刻,必定對自己的選擇有所體悟,也必定瞭解旁人對自己的不解,於是,藉由漁父的對答行文,算是遺書,也是交代。
文章中,即便漁父要屈原學著濯纓濯足的應變,要他用道家「與世推移」的從容彈性來面對困境,但屈原依然有著儒家的堅持,覺得身為士大夫,身為大臣,該有對這世界的理想,他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不被世俗塵埃蒙蔽,即使被放逐,即使最後必須以死明志,都比自甘墮落來得有價值。
最終,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只是各表心意,沒有結論,而屈原跳汨羅江成了中國文人心中另一種人格的象徵,人們的哀痛與端午節的由來,皆源自於「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不論世界怎麼變,節操不能變!」
屈原用壯烈的方式堅持原則,他的精神可佩,方法則不可學,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他離開後,想必最愛他的人將是永恆的不捨心痛,人生難得,也沒有必要為了某些堅持玉石俱焚。
因此,在屈原之後,我們看到其他人各自做了不同應對:陶淵明寧可辭官,過貧窮生活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將理想自我投射於西山與自然間,放下對小人的怨懟;而以上所提的這些貶官作家們也同樣在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思考。
順境之前必經逆境,逆境常帶著最好的祝福,唯有透過逆境,我們才知道珍惜、知足,才能藉此修正自己,明瞭最重要的價值。日本作家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絕對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家願意被貶官,但貶官卻造就他們生命的深度與韌性,留下傳世不朽的篇章。
面對逆境,古人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活法,你也終將在自己的篇章中,留給後人值得分享的經歷。
而老師認為,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些文章的意義。
___
❤️學測將至,最好也最及時的引用素材就在課本裡,以這篇統整與孩子們分享,祝大家考試順利!加油!
❤️辛苦終有盡頭,我等你的好消息!
#歡迎分享給需要的孩子們
#閱讀素養 #文本分析 #學測 #統測 #指考 #會考
本文出自龍騰出版【搶救國文 統測複習25週】
蒙山施食由來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秋生與黃帝都不姓黃,老子都不老子啦!】
或
【黃安難題與炎黃子孫:兼論中國信史前的中華民族神話誤導與姓氏來源】
.
一、中國歷史幾千年?
小時候被灌輸的黨國教育,總是說中國歷史五千年,從愛國歌曲到開國神話總是不斷地強調五千年五千年,作為中華好兒女的我總是為祖國五千年歷史感到驕傲。
後來小時候有兩套啟蒙書籍進來了,糟糕了,中華無菌室被小日本地下啟蒙刊物給偷渡了:一個是《七龍珠》(還沒有出現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外星人與超能力,還是本格派中國武術格鬥漫畫的時候)、一個是《七笑拳》(如果你聽過你應該跟我一樣是轉個頭脖子很容易就扭到了的年紀了,沒錯,就是辣個完全沒有在管版權的年代,《亂馬1/2》就這樣給翻成七笑拳)。
這兩部漫畫都是以中國為主題,而且兩部漫畫都提到了「中國四千年歷史的古拳法」,後來《聖鬥士星矢》的紫龍一樣是繼承四千年古拳法的廬山昇龍霸,看到這裡身為中華好兒女的我就不能不做聲了。你們日本人也欺人太甚了!八年抗戰跟南京大屠殺蔣委員長都已經寬大為懷以德報怨了,沒想到咱們中國人五千年的歷史你們硬是要吃我們豆腐硬生生減掉一千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總之一路到了高中時期,遇到了一位很厲害的歷史老師,成功高中的姜公韜老師(幾年前聽說老師一向身體不好,多年前已仙逝,令人扼腕不已),在他妙語如珠的歷史課程中,我才終於知道以前被洗腦的中國史有多少問題。
姜老師課程中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點,就是中國史(或華夏地域史)的信史,是從具體確定編年的一個事件開始:公元前841年的周召共和,起因是周厲王(諡號是厲就知道這個人有問題)在國人(國人具體地說就是居於城中之人,勉強比喻可以算是有公民權的人)暴動之後逃離鎬京,國內大政由周定王與召穆公共同主持,因非王政、故曰共和。
姜老師很明白地告訴我們,在周召共和以前,史家無法具體確認編年的歷史事件,不管是三皇五帝、堯舜禹湯,都只能算是傳說,或是野史,必須要有相當充分的史料證據互相辨明,否則都不能算信史。
換句話說,所謂的中國史(或華夏地域史)以最嚴格的定義來算,就是2020+841=2861年,也就是將近三千年,日本人稱呼中國史有四千年,已經算是相當給面子。
不過前面也提到,雖然有許多歷史並未能具體確認編年,但是藉由多項史料的交叉辨認與交互證成,我們還是可以確認這樣的歷史可信度很高,只是在最嚴格的定義下,我們會抱持一定程度的懷疑。
舉例來說,武王東征、直抵朝歌,擊潰「大邑商」的部落共主局面;周公二次東征,擊敗管叔蔡叔與商人領袖武庚的聯軍,而後藉由封建制度徹底瓦解大邑商在河南以東的控制勢力,讓周人的勢力首度跨越陝豫邊界,有效控制整個黃淮平原,成為西周的立國基礎,這些事情是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我們有很大的信心水準可以確定是信史的部分。
另外,二十世紀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以及中研院學者董作賓花費了一生的研究精力完成的《殷曆譜》,以及其他的考古證據,將殷商的歷代帝王系譜整理完成,並且精細到能夠追出每位帝王的在位時間(主要是藉由卜辭中的干支紀年),並與司馬遷史記的殷商帝系吻合(在沒有甲骨文考古證據的年代,司馬遷如何得以完成殷曆帝系譜也是個耐人尋味的謎),從而確認了殷商,或是「大邑商」,這個由東方進入中原系統(有一說是殷商來自東北草原,經由河北山東進入中原),曾經有效統領中原諸部落,成為部落共主大約五百多年,並透過高科技(鑄造青銅器與卜筮技術),使他們可以與祖靈保持寬頻通信,在資訊戰上取得優勢,永遠搶先敵人一步維持競爭優勢,並且透過商業貿易賺進大筆資源的政治實權共同體,是具體存在的事實。
但在殷商以前,比如說歷來史書皆載明之夏(我不用朝的原因等會兒解釋),除了二里頭文化之外,相關的考古證據便非常稀少,更遑論一般史書中大禹以前的諸多領導者,其真實性都必須細細考究。
所以,從周召共和往前推,假設補完西周的歷史,再加上將近五百多年的殷商史,用一個寬鬆的標準來估算中原地區「諸夏」的歷史,真的很寬鬆也只能算到將近四千年,在那之前的大致上都只能視為傳說。畢竟日本的中國史學家是非常嚴謹認真的,而且他們也沒有甚麼民族大義的愚蠢考量,而能做出相對公允的評判標準,四千年是相當尊敬的說法了。
.
二、信史以前的時代:傳說的推理與還原––禪讓制
換句話說,在殷商之前,一直回推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原大地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那些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中開始發展農耕技術、而後部落組織壯大,開始有了文化、有了階級分化,而後成為農耕武裝團體,並且開始部落征伐、部落聯盟以及聯盟間的巨大會戰,這些就只能從極其稀少的文字史書線索當中去推理還原當時的可能歷程。
舉例來說,堯舜禹的禪讓制度,回推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情境,應該是在中原地區(具體地說應該只有山西南部與河南省中北部、頂多加上河北省南部或山東西部這樣一個小範圍)的諸多部落中,各部落族長從彼此中挑選出一個共主,是為部落共主制。
早期由「堯」這個部落族長取得聯盟首領的地位,後來,堯的年齡漸長,威望與統治能力逐漸衰弱;於是,一個年輕的族長「舜」就暗中開始吸納同年齡的其他部落領袖,等到時機成熟,就跳出來挑戰堯的領導地位,年老的堯為了活命,只好讓出部落共主領袖的位置,政權就這樣順利完成轉移。
但這只是一個較為文明的版本,非常有可能的是,在堯統治的末年,以「舜」為首的部落聯盟,與繼續擁戴共主「堯」的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展開一場大會戰,結果由舜集團勝出,部落聯盟共主因而轉換。但是經由後世(多半是東周)的大夫史家(多半是孔子)為了強調恢復封建秩序,所以把政權轉移過程美化為禪讓制。
在傳說中,堯禪讓舜、舜禪讓禹,而禹終止了禪讓,把領導者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於是部落共主改為世襲制。但說不定也有可能,堯、舜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特定部落領導集團的代稱,他們可能並不一定是父傳子的世襲制,但是在堯部落當共主的年代,傳來傳去一定都是這個集團的人,直到政權被舜集團取代。所以攤開禪讓制度這個神話一般美好的理想政治情境,我們可以對部落共主制的年代有比較具體合理的想像。
.
三、夏商周的部落統治集團權力移轉
接著我們來聊聊,為什麼不要把夏商周視為「朝代」。
夏商周這三個政治存在,與其說是朝代,不如應該視為「特定地域的部落聯盟統治集團」。夏的勢力範圍,大致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與河南省西部;商的勢力範圍,從安徽省北部淮河流域一直到中後期政治實體的重心在河南省中部;周的勢力範圍,在周公二次東征前,一直都在陝西省的渭水盆地一帶。
為什麼不視為朝代?原因是夏商周三個統治集團沒有一個曾經確實地支配整個中原。即便是藉由封建制度而統治範圍大大擴增的有周一代,也只能說控制範圍大抵抵達黃淮平原的邊緣,甚至還沒進入華中,遑論華南。
直到秦朝實施中央郡縣制,我們才可以勉強地寬鬆定義所謂概念中的中原諸夏地域,被一個中央集權帝國藉由人口、地籍、兵員、稅收的統計與掌握,大致上具有「統一管理」的系統性思維。
但實際上是秦朝太短無法有效落實,漢代又採封國郡縣雙軌並行制,整個魏晉南北朝更遑論甚麼大一統,唐代安史之亂之後就藩鎮割據天子出不了京畿,接著是遼金元大對峙分裂......。仔細想想,中國歷史的兩千多年中,所謂「國家機器確實掌握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並納入系統性生產」的時刻,加起來真的不到五六百年。
其次,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朝代是革命產生的,有你無我。但夏商周三個實體,有很長時間是並存的。
換句話說,在夏人的統治集團還在掌握中原地區實權時,商人可能正從東方崛起,一開始他們分布在安徽北部的淮河流域,與夏的統治集團並存,雙方可能有商業貿易交流往來,直到後來商開始壯大,並且以各項優勢(技術、財力、軍力)逐漸取代夏的共主地位,雙方可能經過聯盟大會戰,夏人敗北,逐漸退出河南省的中原區域,回到山西省南部的範圍。
商與周也是並存的,周文王的「文王」乃是追封的諡號,是周公在封武王的諡號之後,追贈自己的父親為文王,即便父親從未稱王。周文王在世的身分是「西伯」,是統領中原地區的共主大邑商贈給西方部落領袖聯盟族長的一個象徵性地位,也就是「我敬你是個人物」、但潛台詞就是「我會防著你」。因為西伯勢力巨大,影響到商的統治地位,所以紂王才會忌憚他的實力,將西伯囚於羑里。
所以從堯舜禹的禪讓制,還有夏商周的部落聯盟共主權力轉移,我們可以大致拼湊出一個中原諸夏的權力轉移過程,從這個法則來去解讀熱情奔放、創意無限的史前創世神話,建立一個有所本的歷史事件還原推理。
.
四、涿鹿之戰:兩種糧食作物生產文化的部落聯盟大會戰
堯舜禹湯各朝,追自己系譜的時候,都要說到自己跟過去的三皇五帝有關連,要嘛連結到少昊、要嘛連結到顓頊,都是為了要連結自己是炎黃子孫。
為什麼要強調是炎黃子孫,主要是為了統治中原的正統姓。我們從小就聽過在在上古傳說中,炎帝與黃帝的聯軍在「涿鹿之戰」中大敗蚩尤的軍隊(小時候漢聲出版的《中國童話》還把九天玄女以及指南車這些傳說全部加進來好不精彩,構成我童年時期的七彩幻夢),黃帝斬殺蚩尤,而蚩尤的部落潰散,部分降於炎黃聯軍,部分則退出中原。
這個精采的神話故事要還原成比較符合現實的歷史推理,一樣先把怪力亂神的部分都先拿掉。黃帝與炎帝,可以理解成是兩支不同的部落聯盟,而且從史家的推論,非常可能都是由西方(可能是河西縱谷地區或是隴西高原地區)進入中原的。
進入中原後,黃帝集團控有山西南部至河南北部的區域,炎帝集團則偏東南,控有河南南部一直到山東西部,隨著部落活動範圍的重疊與衝突,兩支部落聯盟因此發生過「阪泉之戰」,黃帝集團打敗炎帝集團,其中集團聯盟中的炎帝系統降於黃帝、夸父集團逃往東方、刑天集團則繼續反抗。後來炎帝部落在東方的勢力範圍與在中原東方及南方活動的九黎部落產生衝突,遭到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驅逐,而有了這場炎黃部落聯軍大敗九黎聯軍的跨部落集團大會戰。
假如這些記載屬實,那麼涿鹿之戰可以視為是來自西北方的部落聯盟與來自東南方的部落聯盟的一次決定性戰役。我大膽地假想西北方部落聯盟的立國基礎來自旱作,種的是高粱、玉米與大麥、小麥;東南方聯盟的部落則活躍於北緯三十度以南的濕潤地帶,種的是稻作與小米。這場可能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到五千多年前的大會戰,很可能間接引發黃土高原北方旱作民族的大規模南侵與東侵,而位於中原南方的稻作民族則被迫放棄家園南遷,從山東南部、安徽北部、湖北省等地繼續遷到湖南、閩浙、嶺南與四川廣西等地。
這樣的大擴遷,也一直與千年以來往復的東亞層級式大擴遷循環有關。這個層級循環依序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人南遷,原本的百越人與南方民族只好南遷東南亞,而更早的住民南島語系則是從五千年前就從中國大陸南方開始了跨越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大擴遷,東達復活節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但至於黃帝與炎帝到底是不是美索不達米亞來的?我覺得太跳躍了,容我保持質疑。
.
五、從氏到姓:封建制度與中國人「姓」的由來
史書記載中,舜姓媯(念作規)、禹姓姒(沒錯,褒姒的姒,念作似)、殷商諸帝姓子、周朝列王姓姬。除了殷商其他人的姓都是女字邊,表示當時為了釐清血源,姓都是由「你媽媽是誰?」來確認的,因為常常「父不詳」,所以問爸爸是誰沒甚麼用。這是為什麼禹的世襲制如此重要,那個時代(假設鯀、禹、啟這祖孫三代皆有其人),父系社會的組織架構開始壓過了尊崇母系社會的部落,而父系社會部落則明顯在武力上、組織架構上、部落總體產能上勝過了母系社會的部落架構。
我們現在概念中的姓,絕大多數來源於周代的封建制度。封建是周公給一個姬姓宗族人,比如說你是昭王的弟弟好了,我命令你帶著姬姓的族人,還有一批其他非姬姓的宗族,比如說跟姬姓友好的姜姓宗族,還有一批是你原本封地上的殷商舊貴族,你們這些人都不同姓,但是你們現在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叫做「陳」,你們以後都是陳國人,陳就是你們的「氏」。
而在東周以後,隨著國與國的兼併、各國人的跨國交通大大增加,於是「氏」取代了「姓」成為「新的姓」,從現在開始,我們雖然會四散各地,但我們都是世世代代的陳國人,我們都姓陳。
這是中原諸姓的由來,我們可以確定,管、蔡、陳、宋、齊、韓、衛等等大約都是封建時期以來就存在的姓(也就是原本的氏)。
.
六、華夏開放系統與北方游牧民族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了一件事,中原華夏系統看似封閉,但其實北方門戶一直大開。從前面提到,黃帝與炎帝從西方來,進入中原後壓制了南方民族然後成為黃淮平原新主人,這樣的歷史在中國不斷不斷地發生。
漠北草原,我們把它想像成一個機場裡面的人行輸送帶,從長白山的山腳,一直向西到匈牙利大平原為止,所有的遊牧民族在此間行動自由、來來去去,只要今天你的騎兵有經過訓練,武器系統不至於太爛,基本上整個歐亞大陸你是愛去哪就去哪,想打誰就打誰,一個得來速的概念。
中原這個系統,東方南方有大海、西方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唯獨北方防禦近似真空。自古以來,侵略者皆是由北方來。兩千多年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韃靼、瓦喇,最後還來了俄羅斯人。這些外來民族的侵略,中原系統有效檔下的極少;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內亞一有新情勢,中國馬上換主人。
換句話說,在這兩千多年來的過程中,北方遊牧民族大舉南下,成為中原新主人,然後慢慢漢化,取中國姓、學中國字,然後統治者的子弟全都被中原人感染了貪腐逸樂的習氣,徹底成為中國人。然後下一批精壯的遊牧民族又從草原誕生,然後再徹底經歷成為中國人的歷程,成為永劫循環。
舉例來說,整個魏晉南北朝到唐末,就是鮮卑統治集團長達六百年的漢化史;大遼、大金、大元、大清,各自花一百年到三百年不等的時間。在這段一兩千年的時間裡,北方遊牧民族變成了姓李、姓楊、姓王、姓趙、姓高、姓馬都不意外,反之只剩下極少數的宇文、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紐祜祿,殘存一些過往祖先馳騁在蒼穹下、馬背上得天下的記憶。
.
七、華夏邊緣
除了北方民族的融入以外,中原帝國一次次向南方侵略的歷程,都是將南方各民族強制漢化的過程。從西周的東夷、東周的楚人、吳越、三國的巴蜀、秦漢的交趾,還有唐宋的大理、南詔、明清的琉球;這些語系、信仰,甚至遺傳特徵本來就不是漢人的民族,除了某些退居湘桂黔山區,維持傳統信仰與部落組織的少數民族,絕大多數還是被漢化了。他們一樣可能姓吳、可能姓張、可能姓錢、可能姓鍾,他們都不是原本西周分封諸姬姓家族時賜予國號而為姓的漢人,但在兩千年後,他們半自願、非自願地,成為了廣義的漢人。
北方遊牧民族也好、南方少數民族也好,雖然不是漢人,好歹也是黃種人,但在唐代,有大量的西域人到長安生活、做買賣,來自西域的粟特人、來自西亞的景教傳教士、來自波斯的祆教傳教士,來自印度的佛教徒,甚至是來做生意的猶太人,他們都在時代變遷中得到了漢姓,原本深邃的輪廓在幾代的混種之後逐漸與黃種人無異。
元代的市泊司亦是如此,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月港,集合了阿拉伯人、猶太人、印度人、波斯人,他們都是為了在這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討生活;有人一生存不到錢回家,有人因為時局變動無奈留在中土。就這樣,一代代的混血淘洗,他們都被動成為了中國人。
.
八、大海賊時代
時間一晃眼來到了十七世紀,縱橫台灣海峽的大海賊鄭芝龍降服於大清國,嫡子鄭成功與之恩斷義絕,他收攏了效忠於鄭家可以有效控制的艦隊,將指揮基地從廈門轉移到了海峽對岸的大園。
那個詭譎多變的海上大博弈當中,有為了明朝海禁假扮成倭寇的泉州人、有父祖在關原之戰選錯了邊、不見容於新興的江戶幕府,只好脫藩成為浪人,在薩摩與琉球的沿海做起海賊勾當的日本人,有海上勢力全面衰退只剩下傳教士活躍的葡萄牙人、有努力維持日不落封號的西班牙人,還有十七世紀新近崛起橫掃全世界的荷蘭人。
一條海峽,萬千帆影,人人都豪氣萬千、人人都身不由已。江湖不再是江湖,成了浩瀚翻湧的黑水溝。
打退了荷蘭人,在大園灣倉皇落腳的東寧王朝,從台江內海向內陸輻射的固定範圍內,設置了多個兵營,取明代衛所兵制精神,平時開墾、戰時充兵。這些男丁皆無女眷,因此開始與原居於台島上的平埔族通婚。及至施琅攻台,大清國領台,一只禁海令仍然令唐山人只准男丁來台工作,不准舉家遷徙。嚴重的男女不均衡,使得平埔族大量女性在漢人半欺半騙的情況下強制漢化,化身中國好媳婦,冠上了夫姓、告別了祖靈,從此三從四德。
.
九、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這些在半自願與非自願的過程中接受漢化的平埔族女性,不管變成姓陳、姓林、姓廖、姓蔡、姓施、姓王、姓許、姓吳、姓江、姓劉、姓謝......,她們的族裔的歷史被漢文化與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姓一舉抹去了。
她的族人曾經沿著山麓拓荒、在某條溪邊的豐饒平原成立他們族人世世代代居住的社,簡單地務農、有時獵殺水鹿,剝了鹿皮滑著小舟去海濱地帶與外來者交易的歷史,她的爸爸用粗壯的手臂收割小米,拉開弓箭抵禦外來的高山族,她的媽媽熟練地織布,在夏天燠熱的晚上唱歌哄著年幼的她睡覺,這些記憶都在她嫁入了一個漢族家庭中逐漸抹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開墾、找水源、耕作、為全家人縫縫補補、清明祭祖、過年拜拜、端午、中秋......,她對這塊土地的互動、她的時間感、她對著大自然祈禱、對話的對象也改變了。她從祖靈的後裔,變成了媽祖的女兒、觀音菩薩的女兒、三山國王的信女。
幾個世代之後,她所繁衍的後裔,都對自己是漢人這件事深信不疑。
而她的祖先,原是前面提到南島民族五千年前大遷徙時,不知因為何種原因沒有隨族人揚帆遠去,而是繼續留下大遷徙起始跳板的島嶼民族。
.
十、代稱結論:中文使用者、中文姓氏者、中華民族與中國人之間複雜理不斷的關係
一個故事莫名其妙講了好久,其實重點只有一個,中華民族本是一個矛盾、虛幻的想像體,以同姓來攀親帶故更像是聊星座血型,相當有趣好破題但很難找到科學證據。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等人為了革命肇建新中國,開始以中華民族這樣一個統合性想像體概念來指稱一個政治實體中其實存在各異的億萬個體,俾使帝國的疆域與統治實權不因為帝國的崩解而四散流失盡入列強之手,方便在政權轉換過程中持續過渡這些統治正當性。但這個虛無飄渺的概念通常是經過幾個殘酷的提問就會被打到面目全非的,比如說在大蒙古治下怎麼布達佩斯不是我大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文的使用更是一個奇特的孤例,現今埃及人無法解讀古埃及文,伊拉克人基本上沒人會使用楔形文字,唯有中文這樣一個奇特的書寫系統,它的「以型辨意」的基本原則迥異於世界上所有其他文字的拼音原則。
中國文字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拚寫語言,就只是為了紀錄世間萬物的「象」,因此解讀權力也被嚴格把持在少數卜筮祭司階級與王公貴族手裡;中國文字可以讀,還可以跟日常語言聲韻結合是《詩經》以後的事。
所以,即便在兩千年後,一個識字的國中生可以完全理解明清小說,也能大致透過註釋讀懂《論語》、《孟子》、《詩經》的內容,即便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孔孟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講的語言,現在幾乎沒有人聽得懂。
這個奇特的習慣讓所有讀得懂中文,說著各種漢語方言的廣意上的華人們,至今還是可以想像自己是一支古老民族的後裔,標榜自己是「炎黃子孫」,即便他們有更大的可能性是「蚩尤子孫」、「東夷子孫」、「百越子孫」甚至「南島子孫」。
在二十一世紀的認同政治中,中國人的認同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尷尬的境地。尤其是發源自中國的瘟疫爆發以來,自我認同是中國人這件事,從來沒有如此地丟臉、千夫所指,以及變成全世界人人喊打的街頭鼠輩境遇中。
認同是一種選擇,而語言與文化是建構認同的最主要趨力,超越了膚色、基因等等自然遺傳條件。中國人、華人、漢人,這些字詞所涵蓋的複雜的語源、語境與區辨的方法,其精細與複雜的程度,相較於本島媚共者強制將中文使用者及中文姓氏者一律打為中國人的粗暴邏輯,實乃雲泥之別也。
但這何嘗不是一個好機會,試想下次有人指著你大罵:「你敢說你不是中國人你就不要講中文!去給我姓日本姓!」的時候,你能夠辯才無礙地舉例分別出中文使用者、中文姓氏者、中華民族與中國人的差別嗎?
讀書與思辨真的好重要,不是嗎?
--
圖片:《漢聲中國童話——二月的故事》,〈二月一日 黃帝大戰蚩尤〉,圖畫局部。漢聲出版社。
蒙山施食由來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11 黃偉民易經講堂
失控了!
中共闖了大禍,武漢肺炎失控了。
共產黨這個政權是不怕死人的,大躍進死四千萬人,文革死幾百萬人,唐山大地震一夜死六十萬人,他們的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但今次,從他們的身體語言看到,他們害怕了。
直轄市、一線城市,一個一個的封城,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
那個什麼至高無上的人大會議,三月還敢開嗎?
全世界如臨大敵,但香港,仍然中門大開,假封關,假檢疫,虛應其事。
香港人搶口罩,搶食糧,搶廁紙,人心惶惶,終於明白到,過去大半年,我們抗爭什麼?
真普選為什麼重要?
不是虛無飄渺的民主自由,一個不是香港人選出來的林鄭政府,如何面對天災人禍?如何保境安民?
林鄭的政府,只是配合北京權貴的政策和方便,鄙視香港人的身家性命。
她鄙厭記者,因點為記者報道真相;她憎恨律師,因為他們忠於人人平等的法律;她厭惡前線醫護,因為他們的真話示警。
她要香港和大陸看齊,懲罰社會公義,對付社會良心。
特首受薪,天職是保護香港,但林鄭為香港做了什麼?
她去信國際領事館,投訴各國對港封關;不合理、無根據。
她崇拜的習近平和中共政權,連面對事實的勇氣都沒有。
武漢肺炎就是武漢肺災。
是天災還是人禍,也是武漢肺炎。不面對禍源,解決不了今次災難。病毒無眼,不會見高就拜,見低就踩,所以,中國大陸人人自危。
北京不喜歡人叫今次的瘟疫做「武漢肺炎」,因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病就是病,在武漢出現的非典型肺炎就是武漢肺炎,像其他病症一樣:伊波拉病毒、德國麻疹、日本腦炎……
這本來就是面對真相的態度,但心中有鬼,自然那裡都是鬼影幢幢。
正名,有崇高的政治意義。
《論語》子路篇章第三章:
子路曰: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停留的時間最長。
有一天,子路和孔子討論為政的大原則問題。
子路問,假如衛君有意搵老師來主政,第一件事你會做什麼呀!
孔子答他說:
第一件事是要正名。
子路聽了,嚇了一跳!
吓,唔係卦?有是哉!意思是,正名?有咁重要咩?人家說你迂腐,真是無講錯,正不正名,有無咁重要呀!
孔子說正名,是端正名份。不單是一個名字,指的是確定了思想邏輯,價值取向。
一個政權,追求的是什麼?是霸道政治還是王道政治?
是強凌弱,眾暴寡,有權有勢就大晒;還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大家可以安居樂業?
孔子意思是為政,先把文化思想,價值追求搞清楚。
子路的反應是,文化思想,價值追求這些東西,抽象空洞,有乜好搞呢?
所以孔子罵他:
你這個傢伙真是粗野無知,唔識就唔識,唔好扮識,蓋闕如也。
他說,為政的重心,名不正則言不順,價值目標不清楚,沒有清晰的信念,理論上便講不通。
講不通的政策,連自己都不信,又怎會成功?
沒有文化信念的政權,無法建立社會的核心價值。
沒有核心價值的社會,無法成立一套大家信服的法律和規矩。
沒有一套公平公正的法律和社會禮法,老百姓就無所適從,好似手腳都唔知放在那裡好。
所以,政治領袖的重點,始終是思想領導,文化領導。
信念定了,價值追求定了,行政上才能行得通,人民才能跟隨。
這樣施政,不是空叫口號,邏輯上要站得住腳。
無所苟而已矣,不能隨便說一些,無法實行,什麼「為人民服務」,「階級鬥爭」,「敵我矛盾」之類的政治口號。
這就是中國政治哲學的大原則。
林鄭政府已經無法施政,因為全個政府的目標,都不是為了香港人的福祉。
她將香港推到《周易》第十二卦天地否卦的處境。
政府和市民各走極端,社會閉塞不通,互不溝通。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整個政府,都是匪人——只是外表是人形物體,但都不是人。
他們打擊社會的正義力量,有良知,說真話,為香港好的人,都備受打壓。
目前香港正處於否卦第二爻和第三爻的位置。
否卦六二:
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承,包容承受。
政府沒有盡到保護市民的責任。承受那種缺乏政府保障的局面,申訴無門,只能逆來順受,自求多福。
天災,人禍,施政目標不在港人,社會氣氛急速惡化,世道人心都變了。
這種時勢,小人得利,因為這些匪人,無底線,無原則,不分是非,為生存,為利益,乜都肯制。
所以,在世道不佳時,只有小人吉,張牙無爪;堅持原則的君子,就過得很辛苦,英雄落難,失業、官非,樣樣來臨。
所以爻辭說:小人吉,大人否。
但最後結論是亨的。
因為在這樣的時局,堅持理念,不肯同流合污,雖然否於一時,但做人,守住了原則尊嚴,在一生的高度來看,便是亨。
在否的時代,全是匪人,失意才是最大的亨通。
這便是古人說的:身雖否,道卻亨。
世道沉淪,小人得利,社會變成兩個對立的集團。
小人們見到大人們不識時務,唔懂轉膊,死牛一面頸,不知變通而失意,當然幸災樂禍;大人們又睇唔起那班無原則,無底線,隨波逐流的小人,所以又嚴厲批評。
兩大陣營,各自指摘,爭訟便起。
所以,否卦六二爻變,變成了天水訟卦,社會下滑,小人群大人群自然壁壘分明,互相批評,社會爭訟不斷。
《小象傳》說:
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大人否得來也亨,因為不亂群也。
大人們和小人們,涇渭分明,無法合流,所以,即使否,也亨通。這是生命價值的大亨通。
否卦六三:
包羞。
否卦六三爻,是泰否兩卦的谷底,整個社會沉淪到深淵,不止經濟民生的惡劣,最可怕是人性的沉淪,全部都是匪人,社會已成人間煉獄。
人人喪盡廉恥,囤積口罩、物資,高價販賣。官員執法不公,大陸客騙入境,騙醫護,騙醫院。
社會上完全沒有保障弱勢的力量,包羞,無論多壞多可恥的事都被包容。
《文言傳》說: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社會倫理的敗壞,並非突然變壞的。是逐漸,慢慢的,大家一步一步的接受。漸漸更糟的,像臣弒君,子弒父,咁誇張,都見怪不怪了。
這是統治集團,立壞榜樣,社會已見怪不怪的包容。
中央領導家族貪污一萬億,各級官員貪污弄權便理所當然;新聞記者、維權律師、真話醫生,被捕入獄至死亡,社會大眾接受,誰叫他們多事講真話,慢慢全國人都講大話。病了,對著醫生,在醫院,說病歷,講地址,都說謊。
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不早辨也。
在否卦第二爻,社會部份人仍有是非之心,所以仍分為小人集團和大人集團在對壘。
當社會跌落否卦第三爻,君子大人都噤聲了,社會一片黑暗,所以羞恥邪惡,統統都被社會包庇,再沒有正面力量和它抗衡了。
因為否卦六三爻變,為天山遯卦,大家放棄了,能跑的,都走了,移民隱居天涯了。
否卦是閉塞不通,政府和百姓不通,最可怕的不通,是資訊不通。
資訊不透明,六三,這個時候,不知道,否,會過的,去到第六爻,就是「傾否」,將整個否的時代推翻,走入天火同人卦,面向世界大同的光明時代。
六三的包羞時期是谷底,歷史上任何黑暗時代都不會長久,推翻了,便是明天的同人大有兩卦,即「同樣是人,大家都有」的大同世界。
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地,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兩卦開始,以既濟未濟兩卦作結。
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第六十四卦火水未濟。
乾為天,指的是宇宙天體的一切規律。
是形而上的自然法則。
坤為地,指按這個自然規律形成的具體人間。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地既成,人間的一切,就跟自然規律在運轉。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去到第六十三卦既濟,是解決了。
濟,是渡河;既濟,是已經渡了河。解決了。
兩個卦都用狐狸渡河作譬喻,渡了河,即事情搞定了。
一個階段結束,就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
所以,既濟之後是未濟。
古人心意,是完成一個階段,也展開了另一個新階段。生生不息,永不休止。
既濟,是開始了之後的結束。
未濟,是結束了之後的新開始。
我們結束了求學的階段,亦開始了踏進社會的階段。這時才體會到學校裡面的困難,原來是這麼的溫柔。
我們結束了單身的身份,便開始了共同生活的婚姻。愛情是浪漫的,婚姻卻是柴米油鹽。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後卻多了一倍親戚朋友。女孩子總是幻想,出嫁後,便有張長期飯票;誰知持家後,才是萬事皆憂。
沒有永遠的終結,因為終結正帶來開始。
終結和開始,其實是一體兩面。
中山先生推翻滿清,結束千年帝制;隨即軍閥割據,群雄並起。
北伐成功,中原一統,但中共又開始立足上海。
日寇侵華,逼使國共合作;內鬥稍歇,但又板蕩中原。
日本投降,國民未享半日和平,內戰又起。
中共建政,結束百年動盪;但更大的人禍,亦正式展開。
沒有了亡國的危機,但開始了飢餓和人性的泯滅。
鄧小平七八年挽狂瀾於既倒,毅然反共,一百八十度轉向資本主義,結束了飢餓貧困;但中國人的醜陋卑劣,即湧現世間。
解決了內地的吃飯問題,卻又招來了全球的排華巨浪。
一事既濟,開展了另一事的未濟。
明末才子李漁說,千古興亡,都只不過重覆台上的一場戲,劇情重覆,不外乎,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非洲第一高峰的雪山上,冰封了一隻野豹的屍體。
這現象違反常識。
動物的足跡,跟著食物走。
冰峰上,只有寒冰,野豹上來追尋什麼?
這引起了美國文豪海明威的興趣,來到非洲,寫下了他半自傳式的名著────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荷李活後來將它拍成電影,香港譯作《雪山盟》,由格力哥利柏和蘇珊希活主演。
香港人,經歷了這半年的流血抗爭,這次武漢肺炎,大概體會到雪峰上那隻野豹的追求,嚮往野豹的足跡。
與其活得長,不如活得好。
蒙山施食由來 在 佛法十分鐘第348集蒙山施食的起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難度很多人經常問師父是否應該放 蒙山 、 施食 ,背後的原因是擔心幽冥界的眾生會來找自己麻煩,所以師父在今集講解了 蒙山施食 的來源。蒙山是一個 ... ... <看更多>
蒙山施食由來 在 五分鐘佛教常識第七季(28)蒙山施食的由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80年懺公上人教授 蒙山施食 法02 1 · 2023年3月16日新山阿彌陀佛蓮社護法陳鑾鳳楊西君楊秀川恭為已故至親楊思貴老菩薩啓薦出殯典禮火化紅蓮靈骨舍利花開見佛 ... ... <看更多>
蒙山施食由來 在 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施食是佛教以特定的仪轨所进行的给饿鬼道或地狱道众生施舍饮食,免除痛苦的法事。蒙山施食最早始于佛陀时代。昔时阿难尊者于林中习定,夜半三更见面然饿鬼满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