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 BUNA CAF'E 布納咖啡館 信義店】☕️
✔️芒果塔 150元
✔️巴斯克 150元
✔️蒙布朗 150元
✔️可可烏龍捲 130元
✔️蔓越莓優格冰沙 220元
✔️冰釀冰滴咖啡 160元
✔️愛爾蘭威士忌咖啡 220元
.
👉🏻位在台北101附近的BUNA CAF'E 布納咖啡館☕️, BUNA是衣索比亞語”豆”的意思,至今衣索比亞家庭都還維持著傳統的社交方式,用咖啡來凝聚家人和朋友的情感,從炒焙、研磨到烹煮,長達3個小時繁複的工序都象徵莊重的儀式感❗️蒙布朗美美的外型入口栗子香氣滿濃郁🤤,把握芒果季末再來個芒果塔🥭,愛爾蘭威士忌咖啡🥃以熱咖啡、愛爾蘭威士忌、糖混合攪拌而成,最後加上一層奶油🍼喝來是成熟的韻味啊😳,想要喝清爽一點可以點蔓越莓優格冰沙,入口酸酸甜甜!環境寬敞舒適,雅痞的撞色風範,老練也耐人尋味,從早上八點的早餐到凌晨一點,鹹食、甜點和咖啡飲品選擇超多🤩!聚餐或是拿筆電來工作都很合適啊~
.
#susu吃台北
#susu吃下午茶
.
⏰: 08:00-01:00
📞:(02)27589886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四段415之3號(🚇捷運台北101站)
.
#台北咖啡廳 #台北甜點 #台北下午茶
#台北美食#信義美食 #信義區#市政府捷運站#信義甜點#台北宵夜#深夜咖啡廳#台北101#深夜美食#101美食 #台湾 #台湾旅行 #台湾グルメ #台北カフェ #台北#taipeicafe #coffee #taipei#taipeifood#foodie#用嘴巴環遊世界#susu流口水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
莊重 台 語 在 溫國智的美食天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神明祖先笑咪咪的秘密
好禮一次傳到位:https://reurl.cc/9reYoV
不論是祭祀神明、祖先、地基主
甚至是好兄弟,都會用到三牲四果
三牲四果的「三牲」指的是雞、豬、魚
!切記!千萬不可斷頭去尾
因為在習俗上,拜拜的三牲四果的完整
是為了保祐祭拜者「有頭有臉、有後繼子嗣」
四果則非指數量,而是指四季水果
!記住!不可拜鳳梨、香蕉、李子、梨子、番石榴、蕃茄等
因為這些水果台語的諧音關係,如:香蕉、李子、梨子有台語「招你來」的諧音
素食者也無須擔心,祭祀時可準備素三牲或三牲糕點進行祭祀喔!
貼心小提醒🔔
在習俗上,奇屬陽、偶屬陰,所以拜拜供品的數量需為「奇數」
普渡拜拜時忌講名字,包含自己或他人的名字喔!
保持尊敬莊重的態度
除了帶著尊敬的心拜拜,準備中元普渡也可以誠心又省錢!
立刻前往:https://reurl.cc/9reYoV
讓你用最划算的價格準備供品喔!
莊重 台 語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朱海君穿著典雅的米白色禮服,好仙呀(#住海邊)
朱海君 Angel
【金曲32紅毯直擊!歌王歌后即將出爐】更多新聞>>>https://bit.ly/2W57adD
莊重 台 語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lhu8vRB6xo/hqdefault.jpg)
莊重 台 語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不論年齡,無分富貴,自有辦法。來到緬甸,當地人對於美、莊重的標準,與一條長裙與樹皮粉末有關。緬甸街上,男生穿着長裙,女生塗得一臉像藝妓妝容,這對於外國人來說並不常見的風景,卻正正是緬甸最日常的眾生相。不論男女老幼,都會擁有的兩件美麗法寶:Thanaka(特納卡)與長裙Longyi(籠基)。
正所謂入鄉隨俗,不少緬甸人見到我們圍起Longyi,又以Thanaka塗臉,都表示十分高興。遊緬時記得千萬不要錯過這兩件緬甸至寶,親身體驗一下緬甸人的美麗傳統。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5dFeQEJT7s0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MAIMBRO-gMQ )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
#果籽 #緬甸 #旅遊攻略 #御用 #防曬美白 #Thanaka #Longyi #果籽Appledaily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莊重 台 語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小時候港片有許多道士抓鬼的電影,裡頭的道士手拿木劍符紙,口唸咒語三兩下變降妖除魔了,而現實中的道士是否也這麼帥氣神秘?因為一場事故而成為道士的蔡先生,揭開這30年的經歷辛酸。
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老與濟世救人,日常中的道士除了作法祭祀之外,甚至還要成為民眾的心理醫生,先安定民眾情緒再看看要不要開壇作法,儼然成為民眾的心靈支柱。
影片授權:目映台北(https://youtu.be/kDGcZ7TebSU)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6p1iPWLtH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