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到你不明白?故宮南院美圖秀秀】#茶文化展廳
各位讀者看似對茶文化有很大的興趣,小編今天就回過再來找「茶」給各位讀者品嚐吧!
各位讀者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在英文中茶發作tea(替)和台語中的tê(跌),有一點像呢?其實如果深究茶一詞在世界上的發音,大致上可以分為chya(掐)跟tê(跌)兩種發音,前者偏向粵語茶的發音,而後者則偏向台語中的發音。
但這是為什麼呢?基本上我們可以用大航海時代作為界線,將這樣的發音做個區別。
「茶」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大多是透過陸路運輸到當時中國的境外,此段時期傳入茶的地區,至今多仍然發接近漢唐音的Chya音,像是中亞、南亞與東歐等地,大部分茶的發音都接近chya。
宋代以後,福建泉州等商港取代廣州開始興起,「茶」與其餘商品要運往歐洲的話,也就逐漸改以海路為主;到了大航海時代後,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由於佔據了台灣一帶,透過福建的商人將大量的茶運回歐洲,而福建地區「茶」的發音,便是我們熟知的 tê,英國、德國、法國等透過海運再傳入茶的國家的發音便接近 tê 了。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學過葡萄牙文的讀者抗議!葡萄牙在大航海時期也是海上霸主之一,他們就不發類似tea的音,而是Chá啊!別急別急,這是因為,葡萄牙在 1557 年佔領以粵語為主的澳門後,自然就將「茶」的粵語發音帶入葡萄牙語中了,這也是西葡兩國語言雖然差異不大,但是茶的發音卻南轅北轍的原因唷。
在大航海時期(明代左右)前後所改變的,還有「茶」的喝法,像是前天的故宮南院美圖秀秀,就提到對明以前的人來說,要喝「茶」可是非常繁瑣麻煩的事情,光製造茶餅就要耗費許多的工夫。這樣的情形直到明太祖時,他下令「罷造龍團,惟採芽茶(葉茶)」。從此泡茶變成了件很輕鬆閒適的生活習慣,「將茶葉直接投壺沖泡,再轉注茶鍾飲用」,我們所熟悉泡茶的方式,正是奠基於此段時期的唷!
也因為泡茶變得更為簡單,明代文人為了凸顯自己的風雅與階級地位,也就愈來愈講究品茶的空間,如果你來到故宮南院茶文化館,就可以看到按照明代大書畫家文徵明(1470-1559)的作品〈品茶圖〉,所重現的「實體」明代茶寮,可以到南院來體驗那段時期的氛圍!
這週五就是世界博物館日,從5/18(五)-5/20(日)這三天都能免費入院參觀,請喜愛茶文化的讀者們,就一起到故宮南院體驗明代文人,究竟是怎麼樣在高雅的茶寮中度過文青般的生活呢~
※本系列圖文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與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策劃,精選常設展與特展內容,呈現南院豐富的「亞洲文化交流」的共通性及貼近一般大眾的「庶民生活史」,進行一場線上的南院之旅!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
茶文化展廳 在 深度旅遊-跟著Mario走遍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南部的文化亮點-亞洲文化精華匯集於此
故宮南院從開幕前就是媒體寵兒,從工期不斷延宕到贗品獸首皆是熱門主題,但不論如何它總算是開放了,今天我也終於踏入南院內的白皙大廳,南院一開始的設計理念是針對亞洲文化的各個層面,因此展廳中陳列許多源自中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展品,或許是新成立的緣故,在解說內容豐富度上下了不少功夫,如果仔細聽完每個導覽真能學到不少東西,我個人特別喜愛紡織品和茶文化展廳,因為一般博物館通常不會針對這兩項有過多著墨,而南院除了展品外,最有看頭的其實是建築物本身,如果上方觀看會發現呈現流線型,根據建築師的說法,造型是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技法的結合,只可惜還有部分未完工,周遭花卉和樹木尚未完善,不然應該更能看出整體設計之美,然而對於想看不同於台北故宮館藏的人,建議來南院走一趟。
茶文化展廳 在 高雄小金剛許智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智傑問政》馮明珠院長,這就是你說的「如期、如質」?
藝術不能為政治服務,更何況是攸關安全的場館施工!
去年12/28日,故宮南院在爭議聲當中開館試營運,而智傑當天也有到嘉義參與了開幕儀式,除了是去見證我們南台灣重要的藝文建築的落成,也在現場履行了於立法院質詢時與馮院長約定的,只要故宮南院能夠如期、如質的開幕,就以雞排珍奶慰勞故宮員工的承諾。
但在開幕當天,從未完工的隔間,到暴露在場館中的線頭與玻璃上未清除的施工痕跡,其實智傑就發現了故宮南院並不如馮院長所說的,是一個「準備好了」的狀態,。
而一個月過去,故宮南院也是負面新聞不斷,無論是遍地黃沙像工地、成龍獸首事件、遇水則漏的大廳、到迄今裝修只完成49%的新聞,都是當初故宮為了配合馬英九的「年底開館」的政治宣傳,各種政治操作與無視工程專業的顢頇與傲慢所帶來的惡果。
一個耗費國家七十九億的工程,換來的居然是這種工程品質與「政治開幕」,智傑真的是不能接受,接下來,我會要求故宮針對自開館以來的種種亂象提出檢討,並向國民提出報告。
在這邊,智傑也要呼籲行政院,在接下來的看守期間,不得再為了配合馬英九政府的意志,無視工程專業,繼續用「政治完工」來欺騙社會!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53642
茶文化展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茶文化展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海事博物館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8號碼頭,展示南中國沿岸的航運歷史及香港從中所扮演的角色,由香港國際航運團體經營,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擔任榮譽贊助人,總監為韋持力。香港海事博物館於2005年9月8日於赤柱赤柱廣場美利樓開放,於2013年2月26日遷移至中環8號碼頭的工程完成後,再度開放。香港海事博物館由香港航運界熱心人士於2003年年底開始籌備興建,人士兩度邀請各界提供財政支持,獲得正面反應,合共82家公司參與了支持博物館開幕及首5年的營運開支;2005年9月8日,位於香港島赤柱美利樓地下的香港海事博物館正式開幕。由於展館位置並不適中,而且缺乏政府資助,博物館每年虧損達350萬港元。雖然博物館曾經舉辦兩次籌募活動,籌得相當經費作為場館建設及添置設備,使到該館以現有規模能夠營運至2012年年底,但是長遠而言面對財政壓力及展館用地等不明朗因素,博物館決定於2009年檢討海事博物館的前景,並且不排除於2010年8月31日租約期滿後結束營辦運作。為此,博物館於2008年1月11日提交意向書予民政事務局,並且要求政府產業署將中環碼頭8號碼頭(天星小輪碼頭)一幅面積約2,400平方米(原來規劃作為食肆及茶座用途)的地方批予香港海事博物館作為新址。由於香港海事博物館位於美利樓舊址的租約至2010年8月31日屆滿,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亦需要幾年時間以完成,因此博物館計劃在2010年8月前能夠遷往新址。香港政府表示支持香港海事博物館繼續發展,認為該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長期展覽的「香港故事」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表示將會與博物館就遷館事宜作討論。2010年4月,博物館公佈了新館設計概念,建議於中環8號碼頭下層甲板設立海事文化資源中心及辦公室,上層設有4座展覽廳,以介紹香港港口、中國海事文化及廣州海上貿易等;公眾觀景層則包括了禮品店、水上消閒活動展廳及香港渡輪主題展覽;屋頂觀景層則設有咖啡廳、海圖及領航展覽等。博物館又計劃於新址前的空地裝置紀念海事從業員的海上巨人號船錨作為地標。博物館其後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改變土地用途申請,獲得批准,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成功申請撥款資助,博物館於2012年進行搬遷,預計於2013年1月月底開幕。搬遷完成後,博物館的面積由舊有的約800平方米大幅度增加至約4,400平方米,新增的設施包括了咖啡室及專題展覽廳等,後者可以租予其他團體舉行短期展覽或者其他活動,以拓闊其收入來源。為到搬遷及擴建計畫,博物館於2009年至2011年總共籌得約9千萬港元,並且成立專項基金;香港政府亦向博物館撥款了約1億2千萬港元作為支援。
茶文化展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粵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原為恩甯路舊城改造地塊,毗鄰荔枝灣工程三期南側。佔地2.2萬平方米。於2016年6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博物館,沿荔枝灣湧三期分為南北兩岸。南岸地塊為博物館主場館所在,佈局為傳統嶺南園林建築,主館地下兩層,地上三層,主要用作博物館庫房、展廳及劇院,周邊佈置亭臺樓閣等建築及約1500平方米的湖面;北岸占地約4600平方米,主要是為博物館配套的餐飲茶座和文化活動室。粵劇藝術博物館奠基儀式於2012年11月26日舉行,在副市長王東簡短的致辭過後,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省文化廳廳長方健宏、市委宣傳部長甘新等市內主要負責人,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會長黎子流、粵劇大師紅線女一起進行了簡單的鏟土奠基儀式。“廣州早就應該有這麼一個地方了!”在退休後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粵劇振興事業的老市長黎子流相當激動,他緊緊握著紅線女的手,興奮地訴說著自己心情。相關負責人希望項目能活化恩甯路荒地,帶動恩甯路整個片區成為西關粵劇藝術文化大觀園,形成一座展示粵劇藝術和嶺南文化的、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粵劇藝術的文化含量和社會價值。
博物館在建築風格上採用嶺南園林風格,主要設置七個功能區域:
一、陳列區,分為基本陳列展區和臨時陳列展區,主展廳室內設計及展陳設計將用“南國紅豆主題”,將從“風雨歷程”、“紅豆飄馨”、“梨園異彩”和“名揚五洲”四個部分進行呈現,用紅船模型講述粵劇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紅船年代。
二、演出區和劇場,設大、小兩個劇場,大劇場可容納250人,小劇場可容納50人;
三、交流研討教育區,設學術研究室、教育培訓室等,主要用於本土粵劇專業人士的學術研究以及與其他區域粵劇相關人士的學術交流;
四、互動休閒區,設茶座、商店等;
五、行政管理區,含各行政部門辦公用房、各協會及文藝單位辦公場地等;
六、配套設施區,包括藏品庫區、安全保衛區、設備區等;
七、地下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