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烏龍?請問侯彩鳳前委員,您是不是搞錯自己的指導教授了?
剛點選了幾篇新聞連結,李雅靜議員的口委之一侯彩鳳受訪時反問:「不夠格當口試委員?」
誠如侯彩鳳所言,「夠不夠格?」外界自有評斷。當然,大學和教育部也有相關法令依據或準則去審酌、判斷。
讓我感到詫異的倒不是侯展現的自信,而是報導中她說自己是「中山大學第一屆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EMPP的學生,論文指導教授是已故的前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黃俊英」,而我前幾天查閱資料庫時看到其指導教授的大名,明明不是黃俊英啊?!
剛再次進入資料庫搜尋,由黃俊英教授擔任指導的碩博士論文共有322筆,他曾指導過的立委學生有黃昭順,並無侯彩鳳。
經比對研究生和指導教授兩個欄位,檢索結果,侯彩鳳的指導教授叫做李秉正。侯在致謝詞中提及的指導教授和口委,也未見黃俊英先生。
侯委員,毋通安捏喔!抄襲事小,口試委員符不符資格也不算頂重要,若把指導教授搞錯,真的該被老師打屁股!
隨手查了一下侯委員的女兒,現任高雄市議員黃香菽的碩論,發現一處滿有趣的地方。黃香菽是「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105年的碩士,她的題目是〈台灣民意代表服務之評比-以高雄市為例〉,對比黃聖賓「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98年的碩論〈地方民意代表進行選民服務內容分析之研究-以第8屆、第9屆臺北市議會為例〉,兩者的中文摘要部分段落高度相似,至於其他章節有無類似的「引用」,尚不得而知。
而黃香菽的參考文獻,並未提到黃聖賓的著作(詳見附圖)。等有空北上時再繞去國圖進行實際比對。先行預告一下,以免屆時又被某些特定民代和名嘴帶風向、自個兒望文生義,妄自指涉他人所誣陷。
新聞連結
李雅靜論文口委惹議 侯彩鳳秀資歷反問不夠格嗎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7260089.aspx
若 有 研究生 的著作 被發現 是 抄襲之作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李眉蓁只用 1 年 10 個月就取得中山大學「大陸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她「學分修畢,論文就寫好」,並且在「暑假」口試完成。A~M~A~Z~I~N~G !!!
然後,她被爆料說碩士論文 96 % 複製貼上。
中山大學已於7月20日啟動「學術倫理」審查機制,社會科學院已成立「審定委員會」,若認定 #違反學術倫理,最重將 #撤銷學位。若 #指導教授失職,將移送 #教評會檢討。
■整個案件只有三項重點:
1. 嚴重違反學術倫理,要撤銷學位。
2. 這位市長候選人的誠信,是否還能信賴?
3. 護航包庇的論文指導教授、口試教授,後續如何懲處?
■以「烏賊戰術」模糊焦點、抹黑他人(你爛他也爛大家一起爛)、轉移注意力的國民黨,再次貽笑大方!
國民黨居然派出「政二代、富二代」出身的不分區立委 #李德維,以充滿「歧視性」的言論,去執行這個愚蠢的任務,然後還有更愚蠢的媒體,邀請造口業的名嘴一起 #含糞噴人,哇靠,嘴巴好臭啊!
■把焦糖哥哥、李眉蓁相提並論? 有沒有搞錯?
眾所週知,兩年前焦糖哥哥就是「國家級哥哥」,也是今年唯一受邀出席520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的碩士生。
李眉蓁區區一個地方政府的(準落選)市長補選候選人,怎麼可以跟國家級哥哥一起做比較?
派個不分區立委當打手也超搞笑,應該要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親自出馬才對,這樣戰力高度才是對等的啊。
是說,這位焦糖哥哥碩士生,有宣佈要參選?從政?有卡到你們的市長佈局?還是立委?議員?區長?鄉長?村長?里長?
如果沒有(事實就是沒有),那你們在那邊鬼叫鬼叫的,是被什麼附身?
■大叔來起底!
李德維跟韓國瑜家裡一樣,都在經營貴族教育事業。
韓創辦了「維多利亞雙語學校」,
李的母親是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中現任董事長,李的父親曾代表國民黨當選第一屆第1至4次增額補選立法委員。
李德維既是政二代、也是富二代。含著金湯匙出身,不是他能夠選擇,但是至少,他可以選擇 #不要毒殺 #進步的果實。
一個立委去挑戰碩士生,實在太可笑了!
這種批判能力,真的是美國北愛荷華大學政治學碩士畢業?
李德維充滿歧視性的言論,讓大叔想問:
你是不是根深蒂固覺得,這些窮人(尤其是赤貧的),沒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沒有資格進入學術殿堂和有錢人平起平坐?
你是不是想說,貧窮是你家的事,貧窮必須世襲,不配受教育來翻身?
■讓大叔還原脈絡,說明何謂「進步的果實」:
彭婉如遇害命案,催生了《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葉永鋕被霸凌死亡,催生了《性別平等教育法》。
洪仲丘被軍中不當管教致死,促使《陸海空軍懲罰法修正案》三讀通過。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只有國中學歷,無法在台灣接受碩士教育,教育部「修法留人」失敗,吳寶春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EMBA,他的 #論文被退35次,最終才辛苦畢業、取得碩士學位。
而台灣也留下了 #吳寶春條款, 就是指有「特殊成就」者,不需大學學歷就可以視為具備大學之同等學力,具備「報名碩士入學考試」的資格。
這是馬英九下令,指示教育部緊急修法留人,所以高等教育司開了這扇門。李德維你有任何不爽、不開心,找馬英九去哭夭,你自創的 #焦糖哥哥條款,究竟是什麼?
是教育部高教司通過的嗎?還是你故意使用「焦糖哥哥」四個字,測試Momo親子台敢不敢告你侵權?
■高等教育「學術自主」,豈容你國民黨以一黨之私,指指點點,栽贓玷汙?
台灣的高等教育,早就存在了繁星計劃、多元入學方案,支持「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可以進入高等學術領域,而允許各大學基於學術自主,自行訂定「特殊成就」的標準。
例如:
●曾從事企業經營管理之相關專業工作累計達 5 年以上,並有其特殊表現者。
(有些大學設定更高標準,10 年以上工作經驗,含其中 2 年以上擔任高階主管。)
●上市公司/上櫃、興櫃公司經理級以上之高階主管或負責人。
(有些大學的門檻是公司資本額1000萬的負責人即可。)
●曾獲個人專業領域之相關國內外重要競賽獎項者。
●對國家、社會、人類福祉有具體卓越貢獻者。
●接著是進行「書面審查」:
讀書計劃、研究計劃、論文題目、履歷表及自傳、工作經歷證明、證照、專利、學術著作、社團經驗、語言測驗成績、獎學金之證明……等。
#學習比學位重要
#高等教育的門
#永遠為了具有學習力的人而敞開
●在「口試階段」,必須讓指導教授們相信,你夠資格成為研究生,而且要證明自己除了有求知潛力,更有研究學習的決心。
中山大學社會所的四位口試教授,一定有嚴格審查過焦糖哥哥陳嘉行,他本人的知識能力與強烈學習動機,而且,他讀過的書、寫過的文章,也經常出現在他的臉書,確實超越碩士生的程度,尚且不論「焦糖哥哥」對於捍衛台灣價值、民主自由的貢獻,何等重大!
●以上的各階段資格審查,是確認你是否取得碩士生「入學資格」,並非保證授予「碩士學位」。
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
李德維會不知道?
他當然知道,他是故意栽贓抹黑焦糖哥哥「被酬庸」,潑屎抹糞讓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名聲弄臭」。
中山社科院,一堆碩士生讀了四、五年,因為論文寫不出來,所以拿不到學位。
入學不保證畢業,這麼淺的道理,要大叔來說?
剝奪入學資格,允許入學資格,也不是你國民黨說了算。
■焦糖哥哥很有分寸,他拒絕受訪,讓中山大學校方來回應,是因為他尊重學術倫理。
大叔是政大畢業的,如果我當年住在高雄,中山大學也是我非常想就讀的名校。
中山大學被抹黑,焦糖哥哥在第一時間就跳出來,挺身而出,捍衛校譽,非常勇敢而且正義。
大叔知道焦糖哥哥是「提早入學」,今年春天就到中山社會所修課,因為他求知若渴、迫不及待,無法等到秋天「大家正常入學」的時間。
為什麼可以提早入學?
高等教育不但是學術自主,更有學術自由,許多管理規範具有彈性,而且系務會議、院務會議、校務會議會去維持行政程序的正確合理。
你這學期要修7學分、9學分?
你計劃要3年畢業、4年畢業?
先休學、再復學?
是中山大學說了算,干你國民黨屁事?
碩士班在職生(並不是在職進修班),論文是研究學問的成果,一定要寫要完成。
吳寶春的論文被退了35次,焦糖哥哥的論文在全國關心下,也一定會是高品質,讓人眼睛一亮!他第一學期的成績,3門課有2門是A,一門B+,真是學習楷模!
李眉蓁只是你們國民黨學術作弊的冰山一角,要不要我們大家一起來翻,把你們所有市長、立委、議員的論文,逐一盤點?檢視剽竊抄襲啊?
#國民黨立委汙名化吳寶春條款
#就已經夠反智了
#自創焦糖哥哥條款
#是嫌國民黨全黨還不夠沈淪墮落?
那些嫉妒焦糖哥哥的人,你們也可以去寫報名表、繳報名費、申請中山大學社會所,自己走一趟流程,試試看。感受一下,學術自由的風氣,與學術自主的可貴。
#延伸閱讀
■超感人,真人真事
如果不是繁星計劃、多元入學方案
如果不是遇到懂得特殊教育的好老師
「高功能自閉症」的他
一定無法高中畢業
無法進入大學
無法被發現他是數學天才
也就沒有後來的
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獎
#總統教育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64568893921544&id=100011053334577
■#優秀人才是學校搶著要!
去年 11 月,大叔就罵過了
台灣的政治鬥爭,難道已經惡質到要阻止人民「靠著自身努力」去接受高等教育?
https://living.taronews.tw/2019/11/19/534310/
■#吳寶春條款成果
臺師大GF-EMBA誕生首波畢業生,各個出類拔萃!
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1801/201801291911371.html
若 有 研究生 的著作 被發現 是 抄襲之作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徐永泰博士:蔡英文總統論文到底哪裡出問題
我9月17日文章「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在世界日報的論壇版發表,引起各方熱烈討論。總統府9月23日舉行記者會,24日將論文紙稿交予台北國家圖書館存放和轉電子版上傳,大部分人認為論文既然已經公開,板上釘釘,好像已經釋疑,從此不必浪費時間再繼續討論下去。事實不是如此。
地方不對 時間錯過 內容形式難以過關
我回想自己9月13日和16日兩次到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SE)婦女圖書館的辛苦手抄和受監督的過程,不禁苦笑。如果早知如此結果,我那裡需要從牛津跑到倫敦?
現在台北國圖館公開了,可是我還是不懂,為什麼不解禁LSE婦女圖書館的版本?還要設限到什麼時候?
這本存放在LSE婦女圖書館的論文,林環牆教授和我先後指出種種瑕疵,作者立即轉移爭論陣地,將散裝文稿轉移至台北國圖館,請其背書後加蓋水印上傳。手中所剩籌碼全部豁出,所謂的撲克牌中的Play it with all-in,全部梭哈。
一般民眾,倒信以為真。
作者先將這個有瑕疵的論文,送進LSE託管的婦女圖書館私人文檔室存放,還設了種種閱讀限制,本以為天衣無縫,無人能觸碰,但終究還是被好追查真相的學者找出嚴重問題,如缺頁、手改、傳真紙、電腦排版等而難以遁形。
接著,透過總統府的美麗助理在媒體面前,帶著白手套捧出散裝論文稿,這一次「翻箱倒櫃」找出的散裝論文稿,從自家的倉庫送進了台北國圖館的門內。
幽靈論文失蹤35年 藏身婦女圖書館
作為一個經濟史學者,研究一個事件,有責任對此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和內容檢驗,做詳盡的分析和交叉比對。
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你若要關心921大地震的災情狀況,你得去南投縣集集鎮,而不會去四川的汶川吧?
論文呈交的地點:蔡總統求學的過程、寫論文、口試和呈交論文的地方,基本上都在倫敦大學政經學院。大家不會有疑問。
你如果在東京或台北看到這個論文的書目,或說你在美國紐約找到一本手抄本,甚至美國的總統看過而且叫好,這些畢竟都是旁證,因為它不是倫敦大學的版本。要尋找直接證據的地點,那就必須在倫敦LSE找。
2019年6月28日蔡總統論文版第一次出現的地點是在LSE的Women’s Library婦女圖書館,這也是我9月13日和16日去的地方。蔡總統的論文藏書書目索引是LSE Main Library(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主要圖書館)告知的。
我以為來到LSE圖書館,就可以找到答案。後來慢慢進入研究狀況,才知道這個婦女圖書館,在收藏文件的性質上與其他圖書館收集LSE本校學術論文沒有一點關係。
經過多次認證,參照倫敦大學政經學院 (PhD Academy)規定,知道LSE博士論文正式收錄應當在三個存放博士論文圖書館,也就是Senate House Library,IALS(Institute of Advanced Law Studies Library),和LSE Main Library。
那麼,蔡總統這本全新燙金外殼,而內容是傳真紙的版本為什麼存放在婦女圖書館?它是不是蔡總統通過論文口試認證後,經學校存放收錄的地方?答案:不是。
揭開婦女圖書館面紗 一點都不神秘
倫敦婦女圖書館從1920年間開始收集英國和世界婦女運動有關的文檔總匯,1926成立基金會,重要的文檔包括如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積極為英國爭取婦女投票權的Emily Davison獄中日記,印度女首相Indira Gandhi等的著作都在此,是編輯、整理、登錄這些文檔而成立的一個紀念文檔中心。
婦女圖書館是非營利機構,有理事會,本來附屬倫敦大都會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經費來自募款婦女圖書館之友(Friends for Women’s Library),為了經濟效益對外招標以便管理,2013年倫敦大學得標後,附屬在LSE下監護和託管(in the custody of LSE),是專門管理、編輯、收錄、登錄與婦女運動相關的特殊文件、手稿文物和3D物件(紀念品)的文物檔案室。它的讀書室面積約2000 英呎。(詳細內容可看婦女圖書館官網)。
蔡總統的論文版本,以個人拷貝登錄在此,版權不屬LSE,登錄的格式(Format)是書。
我在閱讀時找出的那一大堆問題:如沒有主考官簽字、缺頁、手改、穿越時空的電腦排版、美式拼音、頁數不連號、沒有總結論、沒有Bibliography、傳真紙裝釘、後補頁數 365-364等,已在我第一篇讀後感中列出。
大家的懷疑是:既然有這麼多不符合LSE博士論文的要求,為什麼婦女圖書館還要收錄蔡總統的個人論文版本呢?
我認為答案就因為她是台灣總統,而且是台灣的第一個女總統;其次才可能是她是LSE念過書的校友。但第二個條件不是必要條件,因為同樣LSE畢業的博士論文,不會被婦女圖書館收錄:先決條件,你必須是有名的女性,或對婦女運動有傑出貢獻的女性。
私人論文版本加雙鎖 越少人看越好
有了這個婦女圖書館是被LSE託管的機會,蔡總統的論文私人拷貝就可以「私人文件」和「個人論文拷貝」被婦女圖書館收藏和登錄,由於登記的Format是「書」,版權屬於她個人,不屬於LSE,因此做私人文件存放。由於LSE託管,自然與其他書籍和文物,都可以在LSE的目錄中查詢得到。
為什麼存放後又設限閱讀呢?合理懷疑就是怕這麼多論文瑕疵問題有一天曝光。
蔡英文總統一再述說:「論文不是在那邊嗎?」讓我起疑。
的確,她的私人存放版本和登錄,恰恰是LSE託管的婦女圖書館,因為那是存放私人文件的地方,所以她本人可以設限閱讀,添加了隱性的鎖。雖然她聲稱種種限制不是她的主張,但如何解釋這本黑皮燙金本上的封套說明呢?
很多人看不透這一個存放和收錄的邏輯關係,覺得論文已經被收錄了,其他只是內容程度滿不滿意而已。一本黑色精裝的私人版本就這樣潛進了LSE監管的婦女圖書館。【論文不是在那邊嗎?】原來如此。
國圖館背書-幽靈論文突變成國寶級檔案
總統府開了記者會,將一頁頁泛黃散頁論文交付國圖館,轉為電子檔上公開後,大家似乎不再探討這份遲來的論文公開秀,和為什麼突然轉到台北國圖館供閱的原因。一般輿論認為,果真還要計較,就鑽到目前最夯政治環境裡去找答案,甚至說這可能是蔡總統誘敵深入的策略,到了選前關鍵時刻,將其漂亮論文公佈,至此算是一舉成功。
聽來不禁莞爾,整個論文事件就是那麼簡單,突然想起明朝劉基引用賣桔子小販反諷達官貴人,其實就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既然是一頁頁的論文稿交給國圖館,我不禁好奇的問,那麼才在2019年6月28日英國婦女圖書館收錄的版本,又是根據什麼版本影印傳真過去的呢?下一次又可能出現到哪裡?是紐約,東京還是羅馬?
參照倫敦大學政經學院 (PhD Academy)規定,LSE存放博士論文的主要三個地方是Senate House Library(法學總圖書館)、IALS(進階法律學圖書館)和LSE Main Library(LSE 本科生研究生圖書館),而不是被LSE Main Library託管的Women’s Library婦女圖書館檔案室。三個收錄博士論文的圖書館全部找不到她的論文登錄和論文實體版本。
簡言之,這篇私藏論文版絕對不是蔡總統聲稱1984年經過正常程序呈交,和收藏在倫敦大學指定的上述三個博士論文收錄圖書館的正規博士論文。這符合了上述三個校方收錄博士論文的圖書館都回應館內沒有她論文登錄和論文實體的說法。
蔡總統說這已經是35年前的事,「當時的做法是有當時的做法」,資料顯示婦女圖書館是2013年才被納入LSE監管,她2019年6月底才送進去的私人論文拷貝不能算是「當時」的做法吧?
朋友告知,我的讀後感文章見報後至少起了幾個影響:
1. 讓消失了35年的論文重現;2. 讓這本論文不合博士論文的瑕疵和倫敦大學博士論文規定的基本要件曝光;3. 讓這個論文存放的確實地點曝光;4. 讓這本論文的草稿有機會轉成電子檔案供閱;5. 還可以讓我做後續的對比。
我是僅有的幾個實際閱讀過LSE婦女圖書館蔡總統私藏論文的人之一,我的對比能夠佐證兩個版本的差異,而且確實找出令人驚訝的差異。
台灣國圖館散頁電子檔 vs 英國LSE婦女圖書館私人收藏論文本對比差異如下:
國圖館版本總頁數多了10頁,前面4頁及Chapter 1的6頁,兩本不盡相同。至於為什麼有添加中文頁,和沒有簽字的校方通知書、沒有簽字的口試通過通知書,可能只有作者才能解釋。學校給她的通知還寫道:“two copies to Taiwan”,太不可思議了。LSE怎麼會要求把兩份拷貝送到台灣?憑什麼呢?送到台灣那裡呢?LSE已經知道她要去那個學校了嗎?
LSE已經被通知她去那裡了嗎?或是她自己要用的?沒有簽字的倫敦大學官方文件怎有公信力?不太能夠說服人。
台北國圖館散頁電子檔和英國LSE婦女圖書館私人文件(論文)做同步的內容檢驗,就變得有必要了。
檢驗燙金版的內容仍不合LSE PhD Academy規定
避免外界質疑每個學校對博士論文標準要求不一的理論,我們就把倫敦大學政經學院的博士班管理處(LSE PhD Academy)所做的規定,和我9月13日和16日的筆記拿出來檢驗對比,做一個總結:
時間點不對:35年後呈交論文,絕對不合乎LSE Ph.D規定:口試時間是訂在呈交論文後三個月之內,口試結果學校會在兩週之內主考官會通知,參照倫敦大學Guidelines for M.Phil and Ph.D. Timetable for examination第4條。
1984年2月通過論文口試,如果蔡總統已提交論文和通過口試,論文就會被接受及登錄,就已完成程序,也就無需在35年後補交。
換言之,如果有交論文,校方就會安排三個月之內口試;如果有口試,學校就會安排主考官;如果有安排主考官,就會有主考官的考評結果,在兩週之內,就知道是否通過。可能是通過了,但需要修改更正,還是根本沒通過,事實只有一項。如果沒有,35年以後也不可以補交;更不必在35年後的現在拿了一些沒有簽字的校方文件,含混證明論文已經被通過。
此外,蔡總統說LSE丟掉了她的論文,這是很嚴重的指控,如果與LSE雙方對質時,我懷疑她能夠提出證明校方疏忽遺失,而沒有遺失其他同年105位同學的論文實體。
兩個版本格式上同樣不符合規定部分:我們參照倫敦大學博士班管理處所頒布的規定,檢驗這本放在婦女圖書館檔案室收藏的論文文件,和國圖館的電子檔案,我發現不符合倫敦大學博士論文要求和規定部分,主要有四個,列舉如下:
(1) 呈交(Presentation):一旦呈交論文,就不得再更改。如果口試後被告知需要更改,學生必須更改後重新呈交,一旦被接受,就修成正果;即使裡面有錯字,都已經定案。如果之後被質疑到的缺頁部分、手改部分,都已經定案,也不能再更改或補件,否則違反規定第2條。
但是,缺頁是百分之百過不了第一關的,所有考官至少在這一方面是絕對把關的。
(2)頁碼(Pagination):頁數必須「連號」。不論是蔡總統的電子檔案也好,LSE婦女圖書館的私人版本也好,中間有多處頁數沒有標號,包括參考資料7頁。已違反倫敦大學論文寫作規定第4條Pagination連號的規定。這也是校方和考官對論文嚴格的把關。
(3)原創聲明(Declaration):必須有「原創聲明」,聲明整篇文章是作者原創(宣告沒有抄襲他人),如果論文內容某一部分是與其他人合作的成果,必須在聲明中說明;如果部分內容已經在其他論文中引用過,也必須聲明。但我縱觀國圖館電子版,和LSE婦女圖書館蔡總統論文私藏版全文,沒有這一項「原創聲明」,與規定第7條牴觸。蔡總統放在婦女圖書館和國圖館的都沒有這個宣告,顯然違反倫敦大學所有博士論文必須遵照的規定,即使貴為總統也有沒有例外。
(4)頁數形式(Paper):這一點非常關鍵,倫敦大學博士論文要求論文呈現方式必須是單頁(only one side of thepaper may be used),簡單說,每一頁只准印前面一面,後面必須空白,單頁排印(所謂的張葉Leaves,一張葉等於兩頁pages)。放在LSE婦女圖書館的精裝本內容是雙面列印,登記頁數是365頁,如果是呈交論文,每一頁只印前頁後面空白,呈交總數則應當達到730頁。
國圖館的散張論文版是365頁,加上沒有頁數的參考書和文章還有7頁沒有號碼(真是亂),怎麼算都到達不了以「張葉」(leaves)呈交的730頁。論文的頁數不是越多越好,以量取勝,但學校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第一,讓考官看得清楚容易讀 (是文明的表現),第二,一旦張葉(leaves)在圖書館登錄,以後就不能再補加,提防內容被攪混。這兩個版本都達不到這個基本要求,所以蔡總統的私人論文版本是以頁數(pages)登錄為「書」的,而其他正規的LSE博士論文是以「張葉」(leaves)登錄為論文(thesis/dissertation)。當然論文不可以散頁呈交,必須裝訂成本,才符合規定。
總結:
第一,蔡總統的倫敦版論文呈交地點錯誤:婦女圖書館不是正確收錄博士論文的地方。現今收藏散頁版論文的台灣國圖館的版本更不是合乎LSE要求呈交論文的地方。餘此類推,也不會是在東京或紐約,或任何不是LSE Senate House Library,LSE Main Library和IALS Library以外的地方。
第二,倫敦婦女圖書館版論文呈交已經錯過時間:蔡總統如果沒有在1984年口試後(如果有口試而且通過的話)呈交的話,她就已經錯過呈交的時間。
第三,內容檢查不合格:2019年6月28日登錄在婦女圖書館的論文拷貝無論是真是假,都不是經過認證的博士論文。有四點不符合LSE PhD Academy的要求,已如上說明。
國圖館上傳的電子檔公開後,內容在陽光下檢驗,很多學者下載後已開始研究分析。特別一提的是童律師和楊老師指出:這本論文的主體比較偏重國際貿易和政府經濟政策的討論,與我原先在婦女圖書館閱讀那私人版本論文,心中所做的推測非常吻合。但她怎麼會去專攻法律博士呢?而又聲稱她拿的是法學博士呢?她也有自稱是國際經濟法博士,不知這個學科出自那裡?
LSE裝聾作啞 作者混淆視聽 輕蔑誠信
出了這麼多的問題,為什麼LSE此刻選擇不作評?是否擅長操弄外交的英國人利用外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矛盾,伺機才動(play by ears),可進可退?還是擔憂另一個類似2008年發生在LSE裡,利比亞總統格達費兒子取得LSE博士學位醜聞的翻版,影響到學校百年來建立起來的校譽?即使媒體追問,不到最後關頭,不會主動出面澄清。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蔡總統總篤定地說「有學位就有論文」的說法。
蔡總統的誠信終究因為登錄時間、地點不合邏輯而受質疑,還有論文版本的內容、形式和不符合校方規定的呈交格式,問題重重。經不起考驗的不只是這個論文本身的各種瑕疵,也是蔡總統一直未以誠信為本,願意解釋這個論文門的過程中留下的空窗。
凡走過必留痕跡,沒有走過的,也無法製造時空都符合的景像。撰寫論文期間過程過於簡單,時間超快難以置信。
未認證的博士論文 進不了LSE博士論文圖書館
「我堅信:有道理的事說一遍即可,沒道理的事,說千遍亦無用。」 -- William Hazlitt英國名作家,1822。
未知當事人是否會提心吊膽,難以成眠, 畢竟潔淨的白手套不可能當安眠藥。
(作者徐永泰,牛津大學近代史碩士,經濟史博士,牛津聖約翰學院開發局董事,現任美西華人學會理事長,洛杉磯公開賽創會會長和財務長。)
——原載《世界日報》2019年10月3日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08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