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個月,行進中的莒光號噴飛齒輪油的加油箱蓋,擊中路旁汽車的事情嗎?
這半年來,我質詢過相當多的台鐵安全議題,上週四,終於有機會親自走一趟,到現場觀看鐵路監理業務的執行情形。
謝謝台鐵局馮副局長的陪同,帶我走訪臺鐵富岡車輛基地(桃園楊梅的臺北機廠)、台北車站綜合調度所。整趟參訪下來,台鐵的人員不足、維修人力斷層,在我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以臺北機廠為例,雖然編制人數有1020人,但實際人員卻只有766人。但是,卻沒有相應的人力增補計畫。這樣子的維修能量,實在讓人憂心。
2008年以前,台鐵曾停止召考人力長達8年。加入日漸複雜的鐵路維修環境、人員薪資待遇等問題,目前預估,五年以上的維修熟手、三年到五年的維修半熟手、以及三年以下的維修生手都將出現維修人力的斷層。
而且,這些維修技工也缺乏維修各類車型的認證制度,那些人會修那些車,都只憑師徒之間的口耳相傳,缺乏整體維修人力的增補規劃。在這種情況下,有經驗的老師傅一但退休離職,立即會造成特定車種維修人力的真空。
面對PP推拉式自強號、GE電力機車、R型柴電機車、電聯車500、600、700、800型及將購入的900型車型,我們不禁要問,這樣子的維修人力制度,能夠支撐起複雜的維修後勤嗎?
另外,經過這半年以來上一會期的一系列質詢,我們才搞清楚,在全臺的各機務段,五十萬元以下料件的自購普遍存在。各機務段自行其是,彼此之間的餘料、採購缺乏整合。
然而,台北機廠卻有一套全自動的倉儲管理系統,來控管各式重要料件的進出與庫存。這樣的系統,應該落實到各機務段,統籌管理料件的採購與調度,配合一至四級的車檢,預估各種車型的需料及待料,超前部屬採購料件。
很遺憾的是,身為鐵道監理機關的鐵道局,在整個參訪中,非常謹慎,對於相關議題,不願意表示任何意見。我希望往後,對於人力、料件的議題,能夠與鐵道局有更深入的溝通。
一整天的視察行程,走進了台北機廠及台北車站樓上的綜合調度所,我再次看到,安全鐵路運輸的背後,有賴臺鐵沒沒無聞的基層員工,才能撐起台灣五十年來與庶民生活緊緊相連的鐵道建設。
希望交通部、台鐵局、鐵道局能夠一起努力,該補人就補人,改補料就補料,重拾社會對於台灣鐵路安全的信心。
臺鐵富岡車輛基地 在 陳賴素美 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戴著頭盔,出發爭取建設去!】
在素美的爭取下,本週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安排到富岡臺鐵基地進行考察,素美現場針對在地的鐵道運輸及觀光產業做出建言及爭取,並要求交通部、臺鐵局、觀光局必須挹助資源,後續素美也會持續追蹤進度,讓建設能逐步落實。
【串連軌道產業,打造產業聚落】
全國最大的臺鐵維修基地位於富岡,周遭有台車、唐榮、台玻等眾多軌道產業能量;也具備工研院、中科院等研究能量;加上桃園、新竹的大學聚落眾多,又鄰近桃園機場,與國際產業技術對接方便。素美要求相關單位必須更積極挹助資源推動富岡軌道產業聚落的形成。
另外,目前高鐵局在燕巢設立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素美也請交通部及臺鐵局加速研議富岡設置的可行性,讓桃園、高雄分頭努力,一起加速台灣的軌道產業發展。
【適度開放富岡車輛基地,打造台鐵技術園區】
素美要求交通部和臺鐵局參考有「鐵道之町」美譽的日本新津車站,研議將富岡車輛基地做局部適度開放,作為鐵道技術園區,搭配我國各類老火車的展示,供國內外旅客參訪。讓桃園的富岡基地可以用近距離接觸鐵道車輛維修作業成為特點,吸引國內外火車迷的來訪。
【加速設置臺鐵第二訓練中心】
素美也建議,由於臺鐵局位於北投的員訓基地量能不足,無法針對實務操作進行徹底訓練,後續請增員額案預估也將通過。所以我具體建議在富岡基地設置臺鐵第二訓練中心,不僅可以強化臺鐵從業人員的實務訓練,更維繫國人搭乘火車時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提供如新屋清華高中鐵路車輛維修產業專班的學生訓練使用,希望交通部和臺鐵局能加速推動。
【加速各車站硬體改善】
本月初,在臺鐵局邀集下舉辦「埔心站站體美化及修繕工程初步規劃設計地方說明會」,現場座談中有在地鄉親提出許多建議,另外針對楊梅和富岡車站的改善建議,素美今天也直接提供給臺鐵局鹿局長,要求將民眾意見除了納入到這次的改善工程,或是另案加緊處理。
【讓埔心成為浪漫臺三線起點】
雖然埔心不是位在臺三線上,但卻與龍潭、關西等鄉鎮息息相關,不管是人文、生態、產業都是息息相關,素美認為浪漫臺三線和埔心之間絕對不能切割獨自發展,應該一體討論。
我建議由過去的茶葉轉運據點埔心車站作為浪漫臺三線出發點,串連埔心的客庄、眷村文化,或是選擇親近台灣酪農產業中北台灣第一座的牧場,之後接續前往農委會茶改場百年場長宿舍,結合楊梅茶產業行銷,貫通平鎮、龍潭,走上往日繁榮的茶業大道,也才能讓浪漫臺三線找到更充分成長和發揮的養分。
【讓富岡成為山海客庄的樞紐】
另外素美也提到應該將富岡作為前往鄰近山線與海線客庄的轉運站,現場請交通部觀光局儘速進行評估研議,提出具體建言以及導入其他資源的規劃。
富岡過去稱做伯公岡,因為車站設立的因素,是鄰近鄉鎮轉運米糧的重要據點,生活與文化的連結度相當大。所以應該將富岡轉型成為前往海線客庄如新屋、山線客庄如新竹內灣的重要觀光轉運站。
未來,有沒有可能坐著用老火車重新改裝的觀光列車從台北出發,沿途旅客上車,車上提供地產地銷的客家美食,到了富岡,可以先前往老街體驗在地生活,或是在富岡鐵道藝術園區欣賞公共藝術;又或是前往臺鐵富岡車輛基地,近距離接觸鐵道維修作業。下一站可以選擇搭乘觀光巴士,前往新屋永安漁港、百年石滬、綠色隧道,以及觀音白沙岬燈塔、濱海遊憩區、甘泉寺等等,感受特有的海客風情;或是又坐上火車,前往新竹內灣,一路晃進山線客家的懷抱。
#交通部 #臺鐵局 #觀光局
#促進產業發展觀光
臺鐵富岡車輛基地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時候家住萬華火車站附近。一到假日,我們全家出遊碧潭、北投,就一定會搭火車去。每次到站下車,我總會獨自衝到火車頭旁,仔細端詳這個冒著蒸汽的龐然大物,心想:這麼大、這麼複雜的機器,火車司機卻可以一個人駕駛前進,實在很神氣、很偉大,所以當時頗有「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衝動,一度立志長大後要當火車司機!
日前我出席臺鐵「富岡車輛基地」啟用典禮,在現場看到各式火車,瞬間又喚回了我的「火車夢」。民國97年我競選總統時,提出了「愛臺十二項建設」政見,第一項就是「全國便捷交通網」,其中「軌道運輸」又是主角。「富岡車輛基地」從98年動工,歷時三年多完工,面積約52公頃,是全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鐵路維修基地,將取代原位於南港、使用了82年的「台北機廠」。
「富岡車輛基地」不只是一個大修車廠。它是一個結合科技、人文、環保、觀光等理念的多功能鐵道文化園區(照片上方的黃色欄杆,就是民眾的參觀區)。富岡車輛基地也為地方帶來了新工作機會,當地的清華高中將特別開設「鐵道修護科」,培養鐵道技術的專業人才,這將是百年老店臺鐵新的里程碑。
現場有一台可抬高40噸的頂高機,來自德國。這使我想到126年前(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臺灣巡撫劉銘傳結合了英國、德國人的資金與技術,建造了臺灣第一條鐵路,從台北的大稻埕到基隆,全長20多公里,每天有6班車。這是當時河北省唐胥鐵路(1881年建)之後,中國官方修建的第二條鐵路。臺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兄告訴我,這條鐵路可說是晚近很流行的「建造─營運─移轉」模式(即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鼻祖。當時用的火車頭「騰雲號」(目前陳列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園大門口右側)就是來自德國,出廠一共四千多輛,當時劉銘傳買了兩輛。1888年美國公使田貝(Charles Denby)來臺考察後的報告中指出,台灣是中國最進步的一省,顯然跟這些建設有關。撫今思昔,不禁為臺灣先賢的奉獻感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