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傑會走路之後,
我每天都會帶他到公園玩,
記得他四歲多有一陣子不曉得怎麼回事,
總是在公園大吼大叫 + 亂七八糟的行為,
.
面對沒有口語能力的孩子,
我根本就拿他沒辦法,
找不到他情緒失控的原因。
.
公園裡很多人,
為了不讓別人一直看我們的笑話,
破壞別人來公園玩的興致,
我只好換個比較偏僻、人煙稀少的公園,
.
我不想讓蔡傑莫名其妙的行為去影響他人,
也不想老是被人家用異樣眼光看待。
.
有一回,
這個偏僻的公園來了一對母子,
小孩看起來應該上小學了,
身高比蔡傑高出一顆頭,
.
嗯?!這個孩子?
我好像在什麼地方看過!
仔細想想…
好像是在某個地方作評估,
還是治療的時候他也在...
.
啊!對!
他就是那天在做評估時,
一直在地上打滾、大吼大叫、翻箱倒櫃的那一個小孩,
難怪我一看就感覺很熟悉。
.
我邊和蔡傑玩的同時,
也一直在注意他的一舉一動,
他沒有語言能力,玩法很怪異,
都是用斜眼在看東西,走路姿勢也怪怪的,
肢體很不協調,不時也會發出怪叫聲,
或突然就大叫一聲!
.
我又看了他母親一眼,
她神情憔悴,不發一語,
孩子移動到哪裡,她就跟到哪裡。
.
非常明顯,這個孩子有自閉症,
應該比蔡傑嚴重,
我們都是同病相連,
.
原本我想靠過去跟他母親聊一聊,
這時,
這個孩子突然靠近蔡傑,
我想看看他到底想要做什麼?
是想要和弟弟玩嗎?
.
他的手伸了出來,
媽媽露出很緊張的表情,
在他的手還沒碰到蔡傑之前,
就趕緊抓住他往另一個方向離去了。
.
我才曉得…
原來他剛剛那個動作好像是要打蔡傑。
.
我沒有任何動作,也不發一語,
我非常理解這位母親的處境,
她似乎很清楚自己的孩子下一步要做什麼,
所以才一直跟在他後面。
.
可惜,
她並沒看出蔡傑也是自閉症的孩子,
我其實不會在乎他接下來的行為,
或許他真的只是想跟蔡傑玩,
動作或許有點粗暴,
沒關係,多練習幾次就好了,
自閉兒都是必須透過教導,
才能學會正確的互動方式。
.
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媽媽已經帶孩子離開了,
從此之後,
我再也沒見過這對母子了。
.
身為身障兒的家長,
常因為孩子的特殊行為,
被不了解狀況的外人罵,
這位母親大概也被別人罵到怕了。
.
這樣的影像....
讓我心裡覺得很難過,
許多狀況嚴重的自閉兒,
行為都是亂七八糟、不受控制的,
.
當自閉兒家長提起勇氣,
願意帶孩子出門了,
卻免不了要承受被人當眾羞辱,
.
唉~~~
我又看看自己的孩子,
連簡單的遊戲都不會玩,
這樣的孩子,將來怎麼辦?
我要讓我的孩子就這樣長大?
.
既然生活在地球,
至少要訓練到可以聽人類的語言吧!
凡事都要從遊戲開始,
如簡單的溜滑梯、騎木馬、盪鞦韆...
.
我花了大量時間在遊戲上面,
在遊戲中會產生互動,
這些過程都是為了讓他可以聽懂人類的語言,
行為舉止可以控制,
不要再出現亂七八糟的行為。
.
練習,再練習,
我願意陪孩子做【無數次的練習】,
只希望我們可以擺脫弱勢的宿命。
.
母子黯然離開的那一幕,
我一直記到現在,
我不想一輩子都過這種生活,
我要改變現狀,
也確實投入了所有生命都在訓練自閉症這件事情上面。
.
十幾年訓練的日子過去了,
蔡傑依然擺脫不了自閉症的枷鎖與障礙,
但,
我們弱勢的宿命改變了~
.
我不需要再擔心孩子大吼大叫、亂七八糟的行為,
讓別人一直對我們指指點點,
我也不需要自卑,擔心別人異樣眼光,
還要躲躲藏藏,
一直找人煙稀少的地方來訓練。
.
肯努力,
用汗水取代淚水,
那些自卑、躲躲藏藏的日子,
一定會過去的...
.
去年,
學校老師幫蔡傑報名總統教育獎,
雖然蔡傑沒有機會被選中,
但,藉由這樣的機會,
我才會去整理蔡傑歷年來得過的獎狀,
.
求學生涯以來,
他總共得過36張獎狀,
幼稚園4張,小學5張,國中1張,
這13年,累計10張。
.
上高中之後,
才開始有突破性的成長,
高一到高三,短短兩年半,
就已經獲得26張獎狀了。
.
感覺很像是…【大隻雞晚啼】,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而是他在〈普通班〉的環境裡,
先天的障礙,
讓他永遠只能當最後一名。
.
他只有到特殊學校,
才開始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
三年前,蔡傑國中畢業,
也是我為他做出最痛苦與最艱難的抉擇,
.
我們父子在親職教養、特教圈裡,
耕耘多年,
累積了一些聲望,
也常會有莫名的壓力,
有人就會說:
「你不是很會教」!
「你不是很會訓練」!
「教到後來,還不是只能讀特殊學校」!
.
我拋下尊嚴,
為孩子思考下一步,
如今~回過頭來看,
這才是我為蔡傑做出.....
最正確的決定!
.
非常感謝校長與老師過去這三年,
願意一直給蔡傑【無限次的機會】,
讓他可以參加校內、外各種競賽與表演,
儘管蔡傑是那麼....笨拙,不聰明,
一點也不優秀。
.
老師們都很願意給....
困境中還一直努力的學生機會。
.
這三年也是他可以從...
最後一名轉變成名列前茅,
從【自卑】轉到【自信】的重要階段。
.
那天,
老師又傳來訊息,
說要幫蔡傑報名【傑出青年獎】…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
自 閉 症 情緒失控 怎麼辦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OOXX】
【「還我兒子一個清白」……怎麼做,才能不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
上周五,在南投有一件令人悲傷的新聞,是一個國中生拿美工刀刺死了同學。
但令人更悲傷的是,受害者的同學父親,在臉書上沉痛寫下,「還我兒子一個清白」。
原來他的兒子是妥瑞氏症,在學校不但被以異樣眼光注視,甚至被譏笑……
當我看到妥瑞氏症這幾個字時,我約莫可以理解這位父親為什麼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了。
這是個悲劇。
但我們有沒有可能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如果一個班上有自閉、過動或妥瑞氏症這樣的特殊孩子,老師可以怎麼做,讓其他孩子們理解,這些特殊孩子天生有他們的困境與難處,他們不是故意不理你、與你作對或挑釁你?
許慧貞老師不但做到了,她還讓班上「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晉惠帝大維,生出了柔軟的同理心。
/
文章如下,【校園裡的人類學家】
小志在還沒進我的班級之前,就已經是大名鼎鼎。
編班在即,高年級導師群人心惶惶,據說即將升上來的學生中,有一位無法溝通的自閉症孩子。
這孩子上課不聽也就罷了,還動不動就情緒失控。亂摔東西、推打同學不過是稀鬆平常,有一回甚至在自然課時,把實驗器材都給砸爛,弄到校方要求他父親日後上自然課時,必須全程陪同,以策安全。
……
我利用小志去資源班上課的機會,跟班上的其他孩子介紹什麼是自閉症。
要孩子們想像一下,如果自己離鄉背井、孤伶伶去到另一顆星球,那該有多孤寂。因此,我們得有更多的體諒與包容,一起幫助小志、照顧小志,讓他能安住在506(五年六班)這顆星球上。
剛開始,看似一切順利,至少在我眼皮底下,呈現一片天下太平的祥和氛圍。但小志仍時不時上演暴走戲碼。
我問小志怎麼回事。
「同學壞蛋!」
「怎麼壞蛋?」
「老師笨蛋!」
看小志罵得這麼豪邁,圍觀的孩子幸災樂禍地指著小志:「吼~吼~吼……」挑釁意味十足。
「白癡!智障!」有口難言的小志,氣得不知所云的罵著。
我一邊安撫小志,一邊想著:小志話說不了幾句,但為什麼滿口白癡笨蛋智障?這其中必有蹊蹺,我得找出箇中原因。
漸漸地,小女生會來告狀:「老師,大維他們都會趁妳不在的時候,故意去招惹小志。」
大維是家裡的獨生子,個性慷慨爽朗,就是天真到了極點,不大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有一回,小志不小心碰到他,他一路雞貓子鬼叫的跑來找我:「老師,小志碰到我了。我會不會被他傳染,變成跟他一樣啊?」
本來很想開口糾正大維的我,看他一副真的擔心得不得了的模樣,我還是按捺住性子,向他解釋自閉症是怎麼回事,以及自閉症完全沒有傳染的可能性。
大維看似有聽沒有懂,只是一再地跟我確認:「真的不會傳染嗎?妳保證喔。」
我想,我得找個機會,好好和大維談一談了。
很快地,時機就到了。
那一天,我從教室後門進來。大維背對著我,兇巴巴地指著小志:「你白癡啦你,別以為有老師給你當靠山,就在那邊囂張。我才不怕你呢。」
同學跟他擠眉弄眼地暗示老師來了。
大維回頭看見我,當下一整個轉換成等著挨罵的慚愧模式。
我把大維帶到教室外頭,問他:「我不是跟你們說過小志的狀況,為什麼你要這樣說他?」
「可是他真的很像白癡呀!」還滿臉無辜樣哩。
「就算真是白癡,你這樣說,有沒有想過人家心裡會難過?」
「他還不是罵我白癡,我就不會難過。而且小志每次都在那邊耍老大,一生氣,我們就都得讓他。自閉症了不起啊?」
大維回答得理直氣壯,毫不掩飾情緒,更完全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些什麼。
我定定看著他,心想就算罵他、罰他,恐怕只會招致他更欺負小志的反效果。
大維需要一顆更柔軟的心,而且不只是大維,班上的孩子都是。
我想,就從班級讀書會開始吧!
我選擇了《讓高牆倒下吧》。書中收錄的二十八個短篇故事中,有許多是以遭苦受難的可憐孩子為主角,但願這些故事能讓班上的孩子看見自己的幸運和幸福,進而長出更柔軟、寬容的心。
整整一個學期,我帶著孩子一篇篇閱讀,一篇篇討論。漸漸地,我看到問題癥結所在了。
大維絕非存心使壞,只是他來自太過安適的家庭。在父母周全的保護之下,完全不解人間疾苦,因此長不出一丁點同理心。
從討論〈車票〉一文時,大維深受打擊的模樣,即可見端倪。
「如果你是〈車票〉裡的窮苦媽媽,你會把孩子送到孤兒院去嗎?」我問大家。
「那可不行,如果別人欺負我的小孩,那怎麼辦?」大維率先回答。
「可是小孩留在身邊,你沒辦法好好照顧他,那又怎麼辦?」我追問。
「沒辦法照顧,就請保母啊!」大維回答得這麼理所當然,一副我很傻的樣子。
「請保母也要錢呀。」其他孩子幫我說話了。
「我保母就沒跟我收錢。」大維反駁。
「我想你保母是跟你爸媽收錢,而不是跟你收錢,好嗎?」
大維一臉難以置信地安靜下來,讓我不禁聯想這根本是現代版的晉惠帝:「何不食肉糜?」
下課時,大維很認真地再次跟我求證:「老師,那個……所有的保母都會收錢嗎?」
「我想這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但老師相信你的保母照顧你、愛你,絕不是因為金錢,而是因為你真的是個很可愛的孩子。」
看他如此天真,我還真有點兒罪惡感,似乎一下子把他從天堂拉入凡間,開始見識世道炎涼的人生功課。
隨著讀書會課程的推進,班上的孩子愈來愈能和小志融洽相處,甚至能夠在小志情緒不穩定時,幫忙一起安撫他。
孩子們一個個彷彿長出小翅膀般,頭上都要出現光環了。而小志在班上也漸漸安適自在。
我上課時,他不大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總喜歡去躺在後頭的閱讀區,若有所思的看著窗外。
我一直以為小志沒在聽課,直到有一天,我擦黑板時,把「值」日生擦成「直」,小志瞬間彈起,舉手跟我說:「老師,直!」
「好。」我講課正在興頭上,敷衍了他一句。
「老師,直!」小志鍥而不捨地持續糾正我。
「知道了。」我繼續我的話題,沒認真搭理他。
「老師,直!直!……」小志的強迫症要發作了。
「老師,妳先改啦,他快不行了。」幫小志講話的是大維。
「好好好,馬上改。」
見我將「直」加上人字旁後,小志才心滿意足地躺下去繼續看他的天空。
大維開始願意試著接納小志,讓我很是歡喜,雖然不見得進展順利。
「哼,真是好心沒好報,我本來想陪他玩一下,沒想到,居然被他撒了一身沙。」大維氣急敗壞地跟我叨唸。
「你進步超多耶。記不記得以前你被小志碰一下,就雞貓子鬼叫的;現在居然肯陪他玩,好樣的。」我真心誇讚他。
「我以前很幼稚,好不好?!」大維抓抓頭,跟我謙虛、客套一番。(……未完)
►►《最後抱他的人》https://reurl.cc/NjrLdk
#因為理解而不再恐懼
#因為理解而願意接納與包容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需要被理解的少數人
自 閉 症 情緒失控 怎麼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自 閉 症 情緒失控 怎麼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王意中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自 閉 症 情緒失控 怎麼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脾氣太壞、太暴躁,
是這些病症,讓他情緒及行為失控: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選擇性緘默症、分離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上台恐懼症、懼學症、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對立反抗、妥瑞症……
當過動兒被老師、同學嫌:上課坐不住,動不動大暴走……
當選緘兒不開口遭刁難:「你瞧不起我?!」「你是啞巴嗎?」……
當憂鬱症的孩子惹人厭:沒事就愛哭,有他在好悶……
當對立反抗小孩激怒老師:「你孩子態度惡劣!建議回家管教。」……
●情障小孩委屈:我也不想這樣!誰能懂我的痛苦?
●身邊大人煩惱:我也不想抓狂啊!情障到底是什麼?
「情緒行為障礙」是因特定疾病及障礙,導致孩子內心和外在發生不受控的極端表現,不但情障孩子被誤會不受教,更造成家長和老師極大壓力,彼此溝通不良,甚至衝突不斷。然而,社會卻極缺有效的協助資源。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在這本專書中,根據情障的病症源頭分門別類,針對情緒、行為、人際、生活與學習的常見困境,貼近孩子真正需求,切入大人最需解答的問題核心。
最重要的是,與孩子同心,這些方法才能發揮關鍵成效。
作者簡介: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