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討論到台灣的少子化,以台灣現有的資源,最好的解決對策,大概就是發錢,2018年我就寫過類似的文章了,21世紀,高出生率已不等於高經濟產出,因為人類透過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搭配高效率的管理制度,生產力持續突破,農業時代的勞力經濟概念已經不划算,扶養新生兒長大至少15年的扶養成本越來越高,對20〜35歲世代來說,自己要過生活的勞動成本都相對高了,沒必要再多生扶養成本比自己還更高的新世代
除非養育小孩是有經濟效益的,那人們自然會主動去提高生育率,例如,政府補助第一胎年發24萬,第二胎另外年發36萬,實施數年後,看情況再追加,第三胎也發錢,累加上去,這樣生育率很快就大幅上升到2.0以上,數據看起來好像很可觀,國家要舉債相對高的育兒補助,但是看到日本和北歐的經驗,長遠來看,這些錢還是划算的,未來某個時間點,台灣一年會年減至少20萬的勞動人口,人口結構金字塔會越來越反三角,長遠的出生率更慘烈,長期的民間消費成長力,相對於現在的民間消費成長力,那個損失很高機率大於育兒補貼
那還不如在人口負債結構的初期,就砸資源去改變這個人口結構的問題,2022年開始做,2040年代,台灣可能就是另一波經濟起飛,跟整個民間的經濟成長量體相比,育兒津貼其實沒有不划算,而且花掉的育兒津貼,高比例會是消費在幼兒相關的產業,這都是內需消費,長遠來看,對國家反而有利
2015年日本人口約1.26億人,安倍內閣成立「小孩・生育本部」,一年預算高達1.89兆日圓,以當時匯率0.26計算,約5000億新台幣,北歐和西歐是高福利高社會支持的手段鼓勵生育,包括對孕婦、媽媽的各種社會支持、補貼低收入戶生育養育開支、提升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使其與一般婚生子女平等,種種措施下,像瑞典成功的將出生率拉回到2
2017年法國人口6700萬,每年至少120億歐元,德國人口8280萬,每年至少550億歐元,法國年花至少4200億台幣,德國19250億台幣,才能有明顯解除少子化效果
生兒育女在現在就是經濟嚴重「不划算」的行為,如果無法減緩經濟壓力,少子化問題只會持續惡化,日本、法國、德國政府花在少子化的花費,換算台灣人口,台灣政府只花了相當少的成本,如果台灣政府把預算提高十倍以上,每個家庭撫育一位小孩每月補助3萬以上台幣,少子化問題絕對能緩和下來,不要以為這樣的數據很誇張,很多已開發國家就是用這種補助火力在對抗少子化,效果才能出來,台灣政府對於少子化改善所花的資源,真的還是太少太少了
自然 出生率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每日君。
无性婚姻不仅存在于电视剧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性夫妻也并不少见。
曾收到过一位读者留言:
最近跟老公越来越陌生了,陌生到抵触彼此的亲密接触。
当初,他花了2年时间才追到自己,轰轰烈烈地恋爱1年结了婚。
可从热恋到无性婚姻,只用了2年。
她不明白,明明是嫁给了爱情,家里有房有车,双方事业也不差,婚姻怎么就输给了「性」?
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有结婚20年,已经15年没有夫妻生活的;
有生完孩子后分居,老公再也不碰自己,为了孩子只能凑合着过的......
的确,在《性福中国蓝皮书》中,曾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近22个城市的过万市民进行调查,最后发现只有37%的职场男女对「性生活」满意度高。
那么,你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
中国人性生活,太能凑合了。
也可以这么说,很多人凑合,不少人抗拒。
日本媒体曾发明过一个词——「无性症候群」,形容当下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的冷淡。
事实上,在中国,无论未婚或已婚、男人或女人,对性生活也有类似态度。
但英国作家劳伦斯曾说过:「性和美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命和意识那样。」
的确,爱与性是上天赋予人类的能力,也是权利。
不幸的是,现实中,无性婚姻可以说困扰着大多数的夫妻。
性生活不和谐也已然成为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有人说,和老公结婚7年,才做了14次,婚姻没有问题,只是两人都对性生活提不起兴趣。
他们不仅不想有性生活,还不想生育。
性,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但没有性,两个人心灵连接一定会有裂缝。
缺少性生活,会对双方感情带来伤害。
他们痛苦、焦灼,却碍于世俗眼光,无法与人诉说。 长此以往,婚内无性,婚外多性便成为一种趋势,想想也觉得可悲。
除了性生活质量,国人性生活的频率,也惨到不能再惨。
中国人的性观念普遍保守,加上性教育的落后,很多人对性存在偏见。
女性如果性经验丰富,就会被认为道德败坏,不知羞耻;男性如果性经验丰富,常会被打上「情场浪子」、「色情狂」的标签。
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谈论或者承认自己处于无性婚姻状态。
之前曾有一组数据让人震惊,65%的职场人每月性生活少于三次。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普遍。
当今社会,竞争态势激烈,忙碌是必然的。
身体没有更多精力去支撑工作以外的需求,如此一来,性生活首当其冲,成为了舍弃和淘汰的必选项。
于是,性需求萎缩,性生活频率下跌,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锐减,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接踵而来。
食色,性也。
无论到了哪把年纪,有「需求」都是正常的。
但现实是,人最为自然的状态,已经被环境改造到了几乎丧失殆尽的程度,不少人没时间、没性致、没体力,已经习惯了「无性生活」。
有人说,性需求,是检验婚姻的第一标准。
的确,性能够导致一段关系走向婚姻。 两个人只要在性生活频率上达成了共识,就能获得亲密感。
可如果没有了性,靠什么维持婚姻关系?
木心老先生说过:「性无能事小,爱无能事大。」
无性婚姻的本质,就是无爱婚姻。
所以,年轻夫妻不要轻易就放弃彼此之间的亲密举动与性生活。
成年人了,更应该勇敢一点。
在双方有爱的基础上,主动去唤醒彼此的性需求,才会收获性福。
当然,无性与纵欲过度是两个极端。 在性生活问题上,既不要纵欲,也不要禁欲。
夫妻之间真诚的性爱是一种非常神圣和高尚的行为。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需要结合年龄、身体和健康状况来规划:
20—30岁,每周可进行3次左右;
30—40岁,每周不超过2次;
40—50岁,每周1次左右;
50—60岁,每月2~3次左右;
60岁以后,只要身体允许,就可以。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
最后,希望你的婚姻,性与爱并存!
自然 出生率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我是每日君。
无性婚姻不仅存在于电视剧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性夫妻也并不少见。
曾收到过一位读者留言:
最近跟老公越来越陌生了,陌生到抵触彼此的亲密接触。
当初,他花了2年时间才追到自己,轰轰烈烈地恋爱1年结了婚。
可从热恋到无性婚姻,只用了2年。
她不明白,明明是嫁给了爱情,家里有房有车,双方事业也不差,婚姻怎么就输给了「性」?
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有结婚20年,已经15年没有夫妻生活的;
有生完孩子后分居,老公再也不碰自己,为了孩子只能凑合着过的......
的确,在《性福中国蓝皮书》中,曾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近22个城市的过万市民进行调查,最后发现只有37%的职场男女对「性生活」满意度高。
那么,你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
中国人性生活,太能凑合了。
也可以这么说,很多人凑合,不少人抗拒。
日本媒体曾发明过一个词——「无性症候群」,形容当下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的冷淡。
事实上,在中国,无论未婚或已婚、男人或女人,对性生活也有类似态度。
但英国作家劳伦斯曾说过:「性和美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命和意识那样。」
的确,爱与性是上天赋予人类的能力,也是权利。
不幸的是,现实中,无性婚姻可以说困扰着大多数的夫妻。
性生活不和谐也已然成为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有人说,和老公结婚7年,才做了14次,婚姻没有问题,只是两人都对性生活提不起兴趣。
他们不仅不想有性生活,还不想生育。
性,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但没有性,两个人心灵连接一定会有裂缝。
缺少性生活,会对双方感情带来伤害。
他们痛苦、焦灼,却碍于世俗眼光,无法与人诉说。 长此以往,婚内无性,婚外多性便成为一种趋势,想想也觉得可悲。
除了性生活质量,国人性生活的频率,也惨到不能再惨。
中国人的性观念普遍保守,加上性教育的落后,很多人对性存在偏见。
女性如果性经验丰富,就会被认为道德败坏,不知羞耻;男性如果性经验丰富,常会被打上「情场浪子」、「色情狂」的标签。
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谈论或者承认自己处于无性婚姻状态。
之前曾有一组数据让人震惊,65%的职场人每月性生活少于三次。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普遍。
当今社会,竞争态势激烈,忙碌是必然的。
身体没有更多精力去支撑工作以外的需求,如此一来,性生活首当其冲,成为了舍弃和淘汰的必选项。
于是,性需求萎缩,性生活频率下跌,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锐减,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接踵而来。
食色,性也。
无论到了哪把年纪,有「需求」都是正常的。
但现实是,人最为自然的状态,已经被环境改造到了几乎丧失殆尽的程度,不少人没时间、没性致、没体力,已经习惯了「无性生活」。
有人说,性需求,是检验婚姻的第一标准。
的确,性能够导致一段关系走向婚姻。 两个人只要在性生活频率上达成了共识,就能获得亲密感。
可如果没有了性,靠什么维持婚姻关系?
木心老先生说过:「性无能事小,爱无能事大。」
无性婚姻的本质,就是无爱婚姻。
所以,年轻夫妻不要轻易就放弃彼此之间的亲密举动与性生活。
成年人了,更应该勇敢一点。
在双方有爱的基础上,主动去唤醒彼此的性需求,才会收获性福。
当然,无性与纵欲过度是两个极端。 在性生活问题上,既不要纵欲,也不要禁欲。
夫妻之间真诚的性爱是一种非常神圣和高尚的行为。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需要结合年龄、身体和健康状况来规划:
20—30岁,每周可进行3次左右;
30—40岁,每周不超过2次;
40—50岁,每周1次左右;
50—60岁,每月2~3次左右;
60岁以后,只要身体允许,就可以。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
最后,希望你的婚姻,性与爱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