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什麼心理需求,可以如何強化心理照顧。於是,我們在線上聊了起來⋯⋯
.
心理師:
「從你的經驗中,你覺得還有什麼會有機會帶來一些幫助呢?家人的聯繫鐵定是,如果一些錄音,有辦法協助像你父母這樣的人嗎?」
.
茻:
「我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耶!這段日子,我就是傳我兒子的照片、影片。其實我覺得視訊最有用,我媽每天看到嬰兒就很有動力。
如果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要有一些能帶來希望的、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來支撐病患的精神健康。我們可以具體描繪那個圖像,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已經可以規劃之後的日子,而不是活在悔恨中⋯⋯」
.
心理師: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安靜能繫望』」。
.
茻:
「這個是什麼?」
.
心理師:
「(咦?)」
.
————————————————————
.
這個是什麼?
這個是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防疫大作戰」裡,司長宣導的壓力因應內容。
這個是衛福部「總柴提醒」的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
這個是2007 年,歐美各國災難創傷專家,針對大型災害與創傷,歸納出的五項介入原則,並且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這個是蘇逸人博士翻譯,後來在「災後創痛的復原長路:大型災難初中期介入的基本原則與作法」(蘇逸人、游勝翔、周嘉瑛,2009)文章中,整理出的應用表格。
這個是龔怡文博士在某次團隊會議腦力激盪時,提出成為「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
這個是許多臨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導內容。
這個可能是國內心理健康目前流傳最成功的口訣。
.
然而,比起燒燙傷急救的「#沖脫泡蓋送」,這個「心理急救」五字訣可能仍是大眾較為陌生的字眼。
.
因為比起生理的健康,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始終遠遠不足。且讓我們透過「確診隔離」的處境,談談這些原則如何得以成為一種「心理強化」技術。
.
————————————————————
.
茻:
「所以這五點,有一個固定的順序嗎?」
.
————————————————————
.
特別說明一下,「#安靜能繫望」其實是五項原則,不是五種做法,也不是五個步驟。不用照順序,也有很多彈性的做法。事實上,在確診隔離的處境,五個原則實際上可能會像是這個樣子:
.
🟧 #安 安全
.
安全是相對性的概念。即使身在隔離病房戴著氧氣罩,看似不安全,但我們仍可想辦法「提升」安全程度。例如:
◼️接收正確的疾病訊息;
◼️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協助;
◼️減少接觸引發焦慮不適的影像或訊息;
◼️當過於恐慌擔心時,張開眼睛、凝神聆聽、專注身體感覺,重新與當下的環境連結。
.
茻:
「看來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安全建設的一環。我比較好奇的是,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早已知道的事」,或是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讓人焦慮的種種衝擊,那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
🔺給醫療團隊:
.
其實醫療團隊也很需要這些安全感喔!尤其對很多支援的人力來說,例如防護依就不一定是很熟悉的事。所以醫療人員也想要確定自己的需求有被聽見、確定自己有被保護與準備好、確定自己的生活有被良好支持,這都是重要的安全需求。
.
不過如果先把重點放在病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當醫療團隊過於忙碌,又加上全身防護,難以重複說明相關訊息時,使用懶人包單張或海報,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接下來會如何,即使真的要面臨死亡,也能帶來莫大的安心。
.
但請千萬千萬,不要給出虛假的保證。
.
————————————————————
.
🟧 #靜 鎮定平靜
.
平靜是為了減緩過度強烈的情緒波動,能夠避免後續更多的困擾。平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獲得自我掌控。例如:
.
◼️知道這些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是自然的;
◼️把每天遇到的問題劃為可控制的小單位;
◼️練習意象放鬆技巧;
◼️促進正向情緒,例如喜樂、幽默、興趣、滿足、與愛。
.
🔺給醫療團隊:
.
當處在呼吸困難中,呼吸的放鬆練習恐怕難以帶來成效;當行走都成為負擔,肌肉放鬆可能也過於沈重。這時候,意象類的放鬆技巧,例如「自我暗示放鬆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同時,人們可以在想像與實際的經驗中,感受到正向的情緒,並且擴展個人的資源庫。例如陳茻的母親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
特別提醒,不建議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直讓病人談論焦慮與憂鬱的困擾情緒。
.
茻: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與病人談論焦慮與憂慮的情緒呢?」
.
過去有的做法認為,最好引導人們把不舒服的情緒盡量「說出來」,像是一種「宣洩」,並且相信這樣會有幫助。但是研究發現,在重大壓力下,刻意引導人們一直訴說負面情緒,反而增加後續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現在不建議一直刻意引導病人談。不過如果病人本身很想談,還是可以談喔!甚至最好是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
.
————————————————————
.
🟧 #能 自我與集體效能
.
效能是當個人與團體知道自己「做得到」的時候,感受到的權能與尊嚴感。這可以讓我們重新得到控制感,甚至開始累積成就感。例如:
.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校準現況,設定當下可以達成的目標;
◼️主動判斷並解決問題;
◼️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
🔺給醫療團隊:
.
也許很難想像,都已經確診隔離了,還能如何幫助他人?然而陳茻的母親就是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醫療同仁,她每天主動消毒、整理自己的房間,就為了讓他們少穿脫消毒一次。這樣的利他與感恩心情,有太多研究提出,對於身心的恢復,能帶來確確實實的助益。
.
因此,千萬記得,不要把病人變「小」了。讓人們擁有一些自我的掌控,其實比無微不致的照顧來得更好。
.
茻:
「所以,其實重點不只是這些舉動實際上產生的幫助有多大,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在事情發生時就具備深刻的意義嗎?人透過實踐,實際去做點事情,是真的會讓身心感覺變好嗎?」
.
沒有錯,事情不在大小,「實踐」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有極大心理健康意義。我們在具體的目標與完成的行動中,可以一次又一次確認自己是擁有能力與資源的。這就像是一種「參照經驗」,我們可以藉此更知道自己是誰!
.
————————————————————
.
🟧 #繫 聯繫
.
社會支持一直是心理健康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學超過80年的幸福(Happiness)研究,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只要能維持通訊,便有許多可以連結的方式,例如:
.
◼️找出所愛的人,並與他們聯繫;
◼️分享親密的情感;
◼️感覺被需要;
◼️確認自我的價值;
◼️獲得實際上的協助(像是餐點、治療)。
.
🔺給醫療團隊:
.
注意到了嗎?在情感方面,也許我們都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面向。除了教導病人與家屬表達彼此的關懷與愛意外,也可以讓病人知道他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這同樣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面向。而除了情感外,社會聯繫還可能帶來具體、實際的協助,甚至獲得因應方式的教導等。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
.
但特別注意,社會聯繫也可能有負面的。例如若有人輕視病人的需求、對復原不切實際的期待、表示不認同⋯⋯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聯繫圈。
.
————————————————————
.
🟧 #望 希望
.
希望是「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希望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包含主動性,更要付出努力。例如:
.
◼️標認、擴展、建立自己的能力;
◼️設定嚮往的未來目標;
◼️規劃前往目標的途徑;
◼️看見自己已經展現出的力量。
.
🔺給醫療團隊:
.
希望不是許願,而是了解目前的困境,但接納各種可能性,努力克服困難。同時,希望也經常來自前面的安全、平靜、效能、聯繫四個原則。當陳茻的母親透過視訊看著可愛的小嬰兒,想著以後要怎麼跟他玩、帶他去哪裡,落實到生活的細節,知道自己做得到,也就更能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
特別注意,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已經展現」的力量或從事件中的獲得,但不建議讓人們發現「尚未理解」的意義。
.
茻:
「『安靜能繫望』,聽起來很簡單,但簡單的東西最好用。」
.
是的,它不僅是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也可以是促進病人恢復的「心理強化」技術。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實徵研究的有效作法!
.
————
.
撰寫「安靜能繫望」時,我想到前陣子看到一段話,來自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結尾:
.
「肢體接觸,出生後的第一種溝通方式,安全感,安心感,舒適感,都在指尖溫柔的愛撫下,或嘴唇輕輕觸碰柔軟的臉頰下,在快樂時聯繫著我們,面對恐懼當下使我們強壯,強烈情感帶來的興奮感,還有愛,被愛的人觸碰,就跟需要呼吸一樣重要。我從來不知道被觸碰有多麼重要,他的觸碰,直到我無法擁有它。所以,如果此時你正看著這段,可以的話,觸碰他,觸碰她。生命短暫,經不起任何一秒浪費。」
.
在Covid-19時代的隔離病房中,碰觸已成奢望。不只得維持社交距離,有時甚至還生死兩忘。然而現代的科技,讓我們即使實際上隔著病房、隔著面罩,仍能透過網路與通訊,敲開一點點縫隙。
.
台大醫院家醫部蔡兆勳主任,前陣子分享了一對老夫婦同時住院,當阿公進入呼吸窘迫後,團隊透過iPad,讓兩人透過視訊道別,見了最後一面。
.
我真心相信,網路與通訊,真的是不亞於維生系統的重要生存依據。若各種維生系統包括藥物、氧氣維護我們的「身」,那麼網路與通訊,便在此刻維持我們的「心」。
.
是否,我們能讓所有住進醫院的重症病人,都能擁有一台可供視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或是平板呢?
.
若今生無法再碰觸彼此,請至少讓我們得以好好道愛與道別。
.
有你(妳)的陪伴,即使死亡將至,也可不再恐懼孤單。
.
#安靜能繫望 #心理急救 #心理強化
.
👉本文由黃天豪臨床心理師撰寫,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經同意授權引用;圖片由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設計。相關連結分享於留言區,也歡迎大家參考!
自我暗示放鬆訓練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分鐘自我暗示放鬆訓練
這是3月5日(六)在桃園齋明別苑的工作坊,所要使用教材之一,在課前靜心使用。很可惜,目前已經額滿,提醒報到名的朋友們,記得參加,並且攜帶紙筆。
有時候,要觀照自己的內在,需要先把心裡清空一下。
所以,在工作前、閱讀前,或者睡前,要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就可以使用。把心靜下來,比較能把對方的話聽進去,培育一些創意,轉換另一個階段,或者減少自己把情緒牽扯到不相關的人身上…
理想上設定是坐姿,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要重心穩定就可以。眼睛如果可以閉起來也好,如果不方便閉起來,半睜半閉也可以,讓自己有安全感就好。
如果是坐姿,雙手可以輕放在大腿上,背拉直、收下巴、頭頂天,好像有一條線把我們往上輕拉一樣,含胸不挺胸,嘴唇輕閉或微張皆可。基本上,舒適就好,也不見得得要拘泥形式。注意身體的保暖,勿直接吹風。
指導語如下:
● 請慢慢地閉上眼睛
● 調整自己的姿勢,讓自己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放鬆自己全身的肌肉
● 注意自己的呼吸,輕輕地吸進來,慢慢地吐出去,輕輕地吸進來,慢慢地吐出去
● 感覺自己的心跳,彷彿我們可以聽見它的聲音一樣,感覺自己的心跳,彷彿我們可以聽見它的聲音一樣
● 然後,在心裡告訴自己,讓我的手心溫暖起來,讓我的手心溫暖起來
● 接下來,請把注意力分散在四個地方,放鬆肌肉,注意呼吸,感覺心跳,讓我的手心溫暖起來,讓我的手心溫暖起來
● 好,請張開眼睛,輕輕地動一動,按摩自己的肌肉,享受一段身心的平靜
練習久了,會比較能覺察到自己身心的狀態。時間短,所以在通勤或者空檔時間,方便使用。休息放鬆的效果,會比滑手機好一些。
讓心沉靜,讓大腦休息。
.
青年愛情工作坊(已額滿)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B4%AA%E4%BB%B2%E6%B8%85%E8%87%A8%E5%BA%8A%E5%BF%83%E7%90%86%E5%B8%AB/%E9%9D%92%E5%B9%B4%E6%84%9B%E6%83%85%E5%B7%A5%E4%BD%9C%E5%9D%8A%E5%B7%B2%E9%A1%8D%E6%BB%BF/1278199515529689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博客來(加贈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簽書章):http://ppt.cc/EmDHG
金石堂(加贈限量作者簽名書衣):http://ppt.cc/Qv9m5
誠品(加贈限量作者網路票選人氣明信片):http://ppt.cc/p3Inz
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自我暗示放鬆訓練 在 放鬆訓練期刊– 放鬆音樂youtube - Snorkelos 的推薦與評價
自我暗示放鬆 法全國兒童文教. 冥想不是叫人「清空思緒」——關於冥想的4個提問. 運動心理學的發展由來•1980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運動心理學諮詢委員會。 ... <看更多>
自我暗示放鬆訓練 在 放鬆訓練指導語– 放鬆音樂youtube - Rivage 的推薦與評價
放鬆訓練 在恐慌或恐懼即將發作時,可試著採用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或自我指導語等方式,藉此注意力的轉移與 ... 【放鬆冥想指導語】【放鬆練習】自我暗示放鬆訓+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