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不睡,早上爬不起來該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真想用「涼拌」來回答!
提醒家長一句話「生活的態度是來自習性的養成」而子不教父母過。
尢其對於求學中的孩子而言,生活像一步列車,最好是依循固定的軌道行走,除非偶爾意外或不得已必須改變方向,否則出軌是給自己和別人找麻煩,而若一再的出軌則是自作孽不可活。
農夫早起早睡而夜班幹活的人晚起晚睡,沒有對不對或正不正常的問題,只是習慣和適性罷了,只要一反常態就會有時差,而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生活的步調。
歐洲的德國和亞洲的日本,有人形容他們的生活態度,前者是單調而後者是矯情。偏偏我卻對他們情有獨鍾,因為他們的品質值得信賴,而他們的文明來自從小養成教育中堅定的價值觀。
事實上,生活習性的養成是需要有原則和堅定的持續性,才能漸漸的融入內化並孕育成外放的氣質。
在少子化當下的年輕父母們,主張愛的教育就是先完全否定了上一代的權威和體罰(事實上體罰不同與霸凌,歐洲有些國家的老師仍保有體罰的權利,新加坡也不例外)。
再來就是為了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太多家長的教育方針是採隨性且情緒化的方式在進行而不自知。
不但誤把民主精神當隨便和放仼,更把自由開放拿來當逃避和耍賴,導致沒有原則就是原則。最後變成孩子無所適從而父母卻嫌孩子難以管教。
沒規沒矩不成方圓,而規矩就是建立家教。事實上父母親真正的成就,並不完全來自於子女的社經地位或財富,而是來自於其受到好評的家庭教育。
台灣是個小國,想發大財是永遠比不上強國,但只要我們的社會夠文明,照樣可以發光發亮並受到尊敬。
因此身為父母者,對於生活脫序的孩子就是要多花些耐心把他矯正並引導到正常化的軌道上,然後繼續堅持下去。
方法就是這麼的簡單,但就怕虎頭蛇尾,朝令夕改或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自作孽不可活上一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三段式的意見回饋法,就像一個「三明治」,用兩片「讚美」的麵包,夾著一片「批評」的內餡,讓對方心悅誠服的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教。
盡可能想想對方的優點,先以同理視角出發,說出認同、讚美的話;接著提出批評與建議;最後,再傳達鼓勵與欣賞的訊息。相信三明治法則不僅可以讓你更順利溝通,而且能結交更多貴人,也減少不必要的敵人。
取自《青春正效應》
----------------------------------------------
這篇算是提醒了,自我寫文章以來,反反覆覆說了多次。
為什麼對不熟的人,在關係不穩固的時候,要先恭維?因為安全!
那時的善意會特別被誇張化,甚至要有些做作。因為有些人在碰到新的人、新的環境,會特別不安,需要很快藉由他人的善意來安撫自己的情緒。像我是一個在私底下特別安靜的人(要看碰到誰,在少數人面前可以一直很嗨),在社交場合不太說話,那種被認為是心情不好(或不喜歡誰)的可能性就會提升。
然後,進一步來說,即便我們講話是對事不對人,可是各位也知道,有些事說出來了,不管口氣怎麼委婉,對方也會認為是針對他個人。所以先把善意做出來,那是先拉近關係,讓對方願意敞開,有利於對方在解讀的時候,比較接近我們想表達的原意。
不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很多「家人」並不想使用。嫌麻煩,或者內在能量不夠,所以合理化,說家人不用這樣,然後等著吵架,又說不想要發生衝突。
唉…,地球人實在是很有趣的生物。自作孽,卻又常說是別人的錯,這種遊戲是要玩多久?
關於親子之間的互動,我常覺得客氣與尊重也相當重要,這是一個人的修養展現。願意表達善意,所以會接受到善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就因為是家人,所以才會願意跟你講真心話!」
就讓喜歡說難聽話的人,繼續玩合理化的遊戲吧!畢竟自己把眼睛遮起來,然後說自己看不到的扮家家酒,看久了,也有一種「可愛」!
----------------------------------------------
【文/蔡淇華】
三明治法則:用兩片讚美,夾一片批評
………………………………………………………………
一句讚美的話,
讓我充實的活上兩個月。
—馬克.吐溫
「老師,我覺得你這期校刊標題定得不好。」一大早,校刊社學生小萍臭著一張臉,提出「指正」。
「哦—」我心裡一把火,但還是要假裝很有氣度,「那你覺得怎麼改比較好?」
小萍發表「高見」後,我直覺沒有比較好,三言兩語糊弄她,「我會和更多社員討論後,再決定是否修改。」
隔天另一名學生小貝笑嘻嘻跳進辦公室。「老師,這次你定的校刊標題超炫的。」
「呵呵。」我腳下飄來幾片雲,全身輕飄飄的。「沒什麼啦,就是對時代的敏銳度,以及經驗的累積。」
「老師,我可不可以沾你的光,在你的標題的高度上,加上一點不是很成熟的想法?」
我的創意有「高度」,這個讚美又讓我飄上另一朵雲。「什麼想法?說說看,不要先否定自己。」
小貝提出她的意見,我覺得不僅可行,而且優化了我原來的提案。
「太棒了!可行!」我欣然允諾,「就這樣修改。」
「哇!老師真的和學長姊講的一樣,是最會傾聽學生的老師。」
小貝離開後,我終於步下雲端,恢復了思考能力。這才驚訝的發現,小貝的建議跟小萍的意見竟然大同小異。我不禁納悶,為什麼我的反應如此截然不同?
幾週後,我突然明白了,小貝是應用了管理學常見的「三明治法則」(Feedback Sandwich)這個三段式的意見回饋法,就像一個「三明治」,用兩片「讚美」的麵包,夾著一片「批評」的內餡,讓對方心悅誠服的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教。
歷史上有個知名的「三明治法則」應用實例,就是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祕書,雖然她長得美,工作卻漫不經心常出錯。有一天,柯立芝看見祕書走進辦公室,福至心靈的讚美她:「你今天穿得真美麗,和美麗的你超搭(第一片麵包)。」當女祕書雀躍驚喜時,柯立芝接著說:「我相信你也能把公文處理得很漂亮(內餡),就像漂亮的你一樣(第二片麵包)!」那天起,女祕書處理公文的品質,真的大幅改進。
然而,二○一九年二月,英國一個探討職涯發展的平臺「The Balance Careers」登出一篇報導,直指「三明治法則」落伍了,對職場上對下的管理無效,並建議應該以「直接、清楚」的方式,對下屬提出指正。事實上,對「三明治法則」的負面批評,自二○一七年就不時出現在西方媒體上,但若仔細閱讀這些文章,會發現根本缺乏研究及文獻支持,也和我碩士論文的結論大相逕庭。
在學術上,有大量研究實證顯示:長期而言,以「激勵、支持」為核心的「轉型領導」,比「權威式領導」對組織更有利。我自己當了十幾年中級主管,也覺得最能提升我工作效能的,一直是在讚美中給指令的長官。
我曾用便利貼寫下讚美與感謝的話,給同處室的組長。幾年後,我發現她將這張紙條貼在抽屜內最顯眼的位置,問她為何還留著,她笑著說:「每天上班打開抽屜看到這張紙條,就充滿了信心。」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一句讚美的話,讓我充實的活上兩個月。」真的一點都沒錯。
事實上,教書二十幾年後,我發覺自己最樂意幫忙的學生,都是善於用讚美來溝通和激勵他人的學生。
下次想發表意見或批評時,你千萬要記得,先把對方損一遍,真的不是上策。盡可能想想對方的優點,先以同理視角出發,說出認同、讚美的話;接著提出批評與建議;最後,再傳達鼓勵與欣賞的訊息。相信三明治法則不僅可以讓你更順利溝通,而且能結交更多貴人,也減少不必要的敵人。
美國哲學及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說過:「真正的文化,源於同情和讚美;而非憎厭和輕蔑。」想當個能溝通的人,千萬不要「理直氣壯」視他人如無物;記得要做一份受歡迎的「三明治」,當個「理直氣和」的文化人!
.
以上文字取自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832
蔡淇華:把孩子的缺點化為優點,讓教育幫助孩子「原力覺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zWCIoxjCk
.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自作孽不可活上一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三段式的意見回饋法,就像一個「三明治」,用兩片「讚美」的麵包,夾著一片「批評」的內餡,讓對方心悅誠服的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教。
盡可能想想對方的優點,先以同理視角出發,說出認同、讚美的話;接著提出批評與建議;最後,再傳達鼓勵與欣賞的訊息。相信三明治法則不僅可以讓你更順利溝通,而且能結交更多貴人,也減少不必要的敵人。
取自《青春正效應》
-\-\-\-\-\-\-\-\-\-\-\-\-\-\-\-\-\-\-\-\-\-\-\-\-\-\-\-\-\-\-\-\-\-\-\-\-\-\-\-\-\-\-\-\-\-\
這篇算是提醒了,自我寫文章以來,反反覆覆說了多次。
為什麼對不熟的人,在關係不穩固的時候,要先恭維?因為安全!
那時的善意會特別被誇張化,甚至要有些做作。因為有些人在碰到新的人、新的環境,會特別不安,需要很快藉由他人的善意來安撫自己的情緒。像我是一個在私底下特別安靜的人(要看碰到誰,在少數人面前可以一直很嗨),在社交場合不太說話,那種被認為是心情不好(或不喜歡誰)的可能性就會提升。
然後,進一步來說,即便我們講話是對事不對人,可是各位也知道,有些事說出來了,不管口氣怎麼委婉,對方也會認為是針對他個人。所以先把善意做出來,那是先拉近關係,讓對方願意敞開,有利於對方在解讀的時候,比較接近我們想表達的原意。
不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很多「家人」並不想使用。嫌麻煩,或者內在能量不夠,所以合理化,說家人不用這樣,然後等著吵架,又說不想要發生衝突。
唉…,地球人實在是很有趣的生物。自作孽,卻又常說是別人的錯,這種遊戲是要玩多久?
關於親子之間的互動,我常覺得客氣與尊重也相當重要,這是一個人的修養展現。願意表達善意,所以會接受到善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就因為是家人,所以才會願意跟你講真心話!」
就讓喜歡說難聽話的人,繼續玩合理化的遊戲吧!畢竟自己把眼睛遮起來,然後說自己看不到的扮家家酒,看久了,也有一種「可愛」!
-\-\-\-\-\-\-\-\-\-\-\-\-\-\-\-\-\-\-\-\-\-\-\-\-\-\-\-\-\-\-\-\-\-\-\-\-\-\-\-\-\-\-\-\-\-\
【文/蔡淇華】
三明治法則:用兩片讚美,夾一片批評
………………………………………………………………
一句讚美的話,
讓我充實的活上兩個月。
—馬克.吐溫
「老師,我覺得你這期校刊標題定得不好。」一大早,校刊社學生小萍臭著一張臉,提出「指正」。
「哦—」我心裡一把火,但還是要假裝很有氣度,「那你覺得怎麼改比較好?」
小萍發表「高見」後,我直覺沒有比較好,三言兩語糊弄她,「我會和更多社員討論後,再決定是否修改。」
隔天另一名學生小貝笑嘻嘻跳進辦公室。「老師,這次你定的校刊標題超炫的。」
「呵呵。」我腳下飄來幾片雲,全身輕飄飄的。「沒什麼啦,就是對時代的敏銳度,以及經驗的累積。」
「老師,我可不可以沾你的光,在你的標題的高度上,加上一點不是很成熟的想法?」
我的創意有「高度」,這個讚美又讓我飄上另一朵雲。「什麼想法?說說看,不要先否定自己。」
小貝提出她的意見,我覺得不僅可行,而且優化了我原來的提案。
「太棒了!可行!」我欣然允諾,「就這樣修改。」
「哇!老師真的和學長姊講的一樣,是最會傾聽學生的老師。」
小貝離開後,我終於步下雲端,恢復了思考能力。這才驚訝的發現,小貝的建議跟小萍的意見竟然大同小異。我不禁納悶,為什麼我的反應如此截然不同?
幾週後,我突然明白了,小貝是應用了管理學常見的「三明治法則」(Feedback Sandwich)這個三段式的意見回饋法,就像一個「三明治」,用兩片「讚美」的麵包,夾著一片「批評」的內餡,讓對方心悅誠服的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教。
歷史上有個知名的「三明治法則」應用實例,就是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祕書,雖然她長得美,工作卻漫不經心常出錯。有一天,柯立芝看見祕書走進辦公室,福至心靈的讚美她:「你今天穿得真美麗,和美麗的你超搭(第一片麵包)。」當女祕書雀躍驚喜時,柯立芝接著說:「我相信你也能把公文處理得很漂亮(內餡),就像漂亮的你一樣(第二片麵包)!」那天起,女祕書處理公文的品質,真的大幅改進。
然而,二○一九年二月,英國一個探討職涯發展的平臺「The Balance Careers」登出一篇報導,直指「三明治法則」落伍了,對職場上對下的管理無效,並建議應該以「直接、清楚」的方式,對下屬提出指正。事實上,對「三明治法則」的負面批評,自二○一七年就不時出現在西方媒體上,但若仔細閱讀這些文章,會發現根本缺乏研究及文獻支持,也和我碩士論文的結論大相逕庭。
在學術上,有大量研究實證顯示:長期而言,以「激勵、支持」為核心的「轉型領導」,比「權威式領導」對組織更有利。我自己當了十幾年中級主管,也覺得最能提升我工作效能的,一直是在讚美中給指令的長官。
我曾用便利貼寫下讚美與感謝的話,給同處室的組長。幾年後,我發現她將這張紙條貼在抽屜內最顯眼的位置,問她為何還留著,她笑著說:「每天上班打開抽屜看到這張紙條,就充滿了信心。」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一句讚美的話,讓我充實的活上兩個月。」真的一點都沒錯。
事實上,教書二十幾年後,我發覺自己最樂意幫忙的學生,都是善於用讚美來溝通和激勵他人的學生。
下次想發表意見或批評時,你千萬要記得,先把對方損一遍,真的不是上策。盡可能想想對方的優點,先以同理視角出發,說出認同、讚美的話;接著提出批評與建議;最後,再傳達鼓勵與欣賞的訊息。相信三明治法則不僅可以讓你更順利溝通,而且能結交更多貴人,也減少不必要的敵人。
美國哲學及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說過:「真正的文化,源於同情和讚美;而非憎厭和輕蔑。」想當個能溝通的人,千萬不要「理直氣壯」視他人如無物;記得要做一份受歡迎的「三明治」,當個「理直氣和」的文化人!
.
以上文字取自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832
蔡淇華:把孩子的缺點化為優點,讓教育幫助孩子「原力覺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zWCIoxjCk
.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