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連接車流順 期望未來人行環境更強化】
站西路於早上六點通車,也是這兩天市民最關心的焦點。經過早晚尖峰時段的考驗,大致上運行順暢,好過日分別在早晚以徒步、開車方式體驗,並取得實際數據,一起來觀察中博直通第一天的交通實際表現。
#交通車流順暢
由於站西路僅雙向各3車道,不論議員或市民均有擔心「交通黑暗期」的憂慮。然而通車後,從同盟~七賢一線,實測通過時間在4~4.5分左右,和中博橋時代4~5分持平,甚至更短,通過車行均速則維持在24~26公里,比原來20公里出頭更快。周邊替代道路各方向路段旅行時間甚至從拆橋前的10~12分鐘減少為8~10分鐘,也就是道路服務機能「#不退反進」。
和拆橋前相比,晨間尖峰時段流量仍比拆橋前少。而與拆橋封路時相比,今晨民族、中華路流量從+20%減為 +10%,自由從 +100%減為+50%。顯示仍有部分車流是走替代道路,是否中博車流會持續上升還要觀察。但其實在動線調整後,以車站接送或周邊通勤而言,搭乘捷運遠比行車便捷(特別往雄中、後站方向),也希望轉搭乘捷運的旅次,不要再回到開車騎車。
👉【建議】研擬台鐵轉捷運的雙向票價優惠,甚至透過車站周邊停車收費,用來補貼「高雄車站進出站」捷運車資,其實都是更能改善交通的方式。
#工程效率極高
本次工程準時在9天內完成,包含五假四平日,據林欽榮副市長表示,拆除難度比他過去主導拆除的忠孝橋引道還高。且工程不僅有道路,尚包含號誌、站西接駁區、臨時人行道、人行道保護圍欄、U-bike系統等服務設施的同時開放。在工程期程規劃與宣傳上,這次確實到位。比起前任被罷免政府拆除大順陸橋、打通復興路時,雖早有規劃,卻發生道路落差過大需重做,排水沒完成造成積水等等狀況,在工程細項的協調上,市府發條確實緊了不少!
#景觀嶄新意象
夜間開車由南向北,剛過美麗島,遠遠就看到遠方有一片燈光,原來就是新站大廳。 經過19年後,高雄車站終於又出現在城市的主軸線上! 而站西路貫通另一好處是,目前平面道路從南北都能直接進入站體,在挑高天棚下,猶如來到全新的未來都市,車站與周邊街廓的連結也變得更加緊密。另有媒體報導「#波浪狀道路」問題,實際觀察其實是站前的「幸福川橋」略為凸起所致,過去被高架橋掩蓋從未有人注意。中博拆除後,反而看到車站周邊更多風景細節。
#臨時人行動線持續改善
在站西路完成後,中博橋範圍人行道都劃設暫時標線人行道,這部分在一年內會配合工程陸續施作為永久人行道。比較值得肯定的是部分人行道擁有圍籬保護、並將停車格劃設在外,然而今日仍可見機車違規入侵、汽車紅線停車、佔用公車停等區等問題,顯示車站周邊執法仍需加強。也有許多行人出站後,冒險行走在非行人動線區域,這部分還要加強告示引導。另外市民也陸續發現,包含行穿道過窄、較長穿越道缺乏實體行人庇護設施等問題。
👉【建議】雖是臨時工程,但仍可根據我國《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或美國《NACTO街道設計手冊》,透過加裝臨時護欄,#加寬人行空間,提供 #人行道外推、#行人實體庇護區、#行人優先時相,來增加行人通過安全與便利性。這部分不論在臨時設施或永久規劃上,都需持續改善。
#標線鋪面引發討論
本次在中博銜接站西路部分,採用彩色骨材鋪面來標示動線,許多市民擔心表面會太滑,但根據SGS實驗室實測,抗滑係數都達65(BPN)(潮濕狀態)標準,甚至三處實測都可達75~81,比起一般柏油路防滑係數約50更高。就算考慮使用壽命中的消耗衰退(可能達10~15%),滑不滑都不是主要問題。
然而,彩色鋪面對駕駛人視線來講,其實沒有空拍圖效果這麼一目瞭然,明確的標線與動線引導更為重要。例如彩色標線僅做在車道兩側,但更早提示包含減速,大曲率等資訊,對於用路人掌握路況可能更有幫助。
👉【建議】彩色鋪面是否適用於永久動線,或是有更明確,但維護成本較低方式,應該可以再檢討。至於快慢車流交織,或汽車禁左轉機車兩段左轉等不一致問題,仍須持續改善。
#結論
令人比較驚訝的是,平面聯通動線行車速度比起中博橋存在時再提升。另外雖然速限較低,但車道連續性比起中博橋時代有改善,也讓交通更順暢。然而,我們仍希望市府將「#人本交通」優先考量,持續透過各種推拉政策提升高雄車站周邊大眾運輸使用率,並改善人行環境,這樣才是活絡周邊商圈最基礎的方式!
Search
臨時人行動線持續改善 在 林禹佑新竹縣議員- 故社區內電動車充電樁裝置需求量增多 的推薦與評價
臨時 會提案總整理】 本次提案的內容也全數通關內容包含以下五點: ✓竹 ... 順暢的通行動線,淨空騎樓、整平高低差,持續規劃友善的行人步道與騎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