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承認對於好朋友的提問與回應內容,我沒有公正,因為是朋友所以沒有平靜專業的用詞,最後的批評也很沒禮貌,我道歉。
朋友的爸爸90歲,五月中旬因為腸阻塞、膽囊炎住院,因為疫情限制訪客,我無法去病房探視,原本以為早就出院了。當時曾與朋友討論若是爸爸器官功能與年紀相關因素無法太積極,不勉強,穩定就好,沒想到後來演變竟然已經插管開氣切…,這樣的變化讓我很心疼又難過。
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些問題
Q1.沒辦法移除呼吸器的長輩,還說有機會離開ICU轉去RCC意義在哪裡?
Q2.醫「生」說評估還不是疾病末期,仍必須積極治療,升壓藥已上,要電擊嗎?
Q3.當我們在幫病人/家人做醫療決定的當下,立場是什麼?有沒有絲毫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一秒鐘?如果躺在床上是90歲的你,你希望是怎樣的被對待?
好的,夜深了!開放討論與回應…
#醫生不醫死
#安寧護理師的心已死
膽囊炎護理問題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療上有很多處置,被定位為「可做可不做」。不過認真看待這些處置的本質,「可做可不做」其實就是「不用做」。
很常見的例子就是膽囊切除後,三到六個月再追蹤腹部超音波。
病人會覺得開完刀一段時間了,是不是「檢查些什麼」?醫療常規上也似乎有這樣的習慣,術後三到六個月,再「排個檢查看一下」。病人有意願、醫師不反對、健保給付也沒意見,這件事就這樣安排了~
可是這些年來,我幾乎沒有遇過半年以上追蹤有問題的。
很簡單的道理,膽囊炎或膽結石這種「一次性疾病」,切掉之後沒有復發或擴散的疑慮;如果有什麼併發症(例如流血、感染,甚至很嚴重的膽道與腸道受損),術後幾天就會出狀況了。如果病人半年來,都可以正常飲食起居生活,基本上不需要擔心和手術相關的問題。
以前我還會試著跟病人分析這些道理,不過常遇到的狀況是,當我講了一堆之後,「嗯...那還是排個檢查好了~」或者「你確定不用做檢查嗎?」
後來我就按照常規幫他們排檢查。
然後就會發生幾個狀況:
病人開完刀之後就沒再回來門診,想幫他排檢查也沒法子。
病人幾個月後回診,排了檢查時段卻沒有去做。
做了檢查之後,沒有再回診看報告。
這些狀況都指向,這其實是一個「可做可不做」、或是「不用做」的檢查,病人與醫師在某些習慣、習俗、常規之下妥協的產物。
前天門診有個病人,掛號號碼在前三號。(基本上前面幾號的病人,多是幾個月前就先掛好,也多是長期追蹤的病患。)在他還沒進診間之前,我把資料調出來看:一年前切除膽囊,四個月前做了超音波,中間卻沒有回來。
一如預期的,超音波檢查無異常。
病人大包小包地走進診間,開始卸下背包、提袋、把手機錢包擺桌上,拿出健保卡給護理師,然後喘噓噓地說:「我來看上次檢查的報告。」
「沒事!一切正常!可以不用回診了。」
「都正常?」病人聽我這麼說,都還來不及坐下來。
「你隔了四個月才來看報告,就算有問題也被你拖到來不及了~」
「我最近很忙,都沒空過來,不過沒事就好。」
前後沒幾分鐘,病人拿了批價單,完成這個診次,可能比他卸下行李的時間還短。
其實我打從心理,就是相信病人自己也不當一回事,在可做與不做之間,醫病雙方試圖尋求一種平衡。
膽囊炎護理問題 在 亞當老師・酮享健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有人因大腸癌過世了!
讓我們關心一下自己的腸道吧!
五種腸道類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也有可能同時好幾種喔!
歡迎對號入座喔!
[1] 念珠菌型,酵母菌過度增生,問題根源包含:高糖飲食、水果果汁、啤酒酒精、乳製品、豆腐豆漿、生冷食物、寒性食物、避孕藥、抗生素等等,導致身體濕氣過重。比較明顯的症狀是舌頭白苔重,甚至尿道感染等警訊。
[2] 壓力型,情緒壓力、甲狀腺疾患、腎上腺疲勞、高皮質醇等等問題可能會導致人體養分吸收機能受損、供應器官的氧氣減少、流至消化道的血液減少四倍、腸道酵素減少達兩萬倍。常見的症狀包含:頭髮稀疏或掉髮、性慾減弱等腎上腺疲勞的副作用。
[3] 免疫型,問題根源主要來自:持續吃下使人體有過敏反應的食物,引發嚴重的食物過敏、敏感、不耐等症狀。Axe認為此類的人還可能歷經創傷或悲痛等情緒、或者在成長期服用過量抗生素處方藥,進而導致免疫系統失調;比較明顯的症狀是嚴重的食物過敏。
[4] 腸胃型,咀嚼不足、飲食過量、消化系統遲緩、長期使用制酸劑等等可能會導致胃酸分泌異常、消化系統問題。當消化系統的運作變慢,意味著食物停留於胃部的時間變長;當胃部經常壓力上升,容易引發幽門桿菌感染,也就是所謂的潰瘍。常見的症狀包含:胃酸逆流、胃食道逆流。
[5] 毒素型,美國高脂低纖的飲食文化,以及來自環境、個人護理產品、加工食品的過量壞脂肪和毒素會加重肝臟和膽囊的負擔,因為肝臟除了負責過濾血液中有害的油脂和毒素之外,還要負責產生膽汁用以消化脂肪,以及推動人體許多重要的生理機制;因此,毒素過載不單影響油膩食物的消化不力、還會直接影響自身的健康狀態。常見的症狀包含脂肪酸機收不良、膽囊疾病、神經疾患、或者紅斑等皮膚發炎。
節錄自:土療讓你更健康
亞當老師
膽囊炎護理問題 在 醫生,膽結石要開刀嗎? | By 台中榮民總醫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診斷出來。甚至有時併發急性 膽囊炎 、膽管炎、胰臟炎等才發現。許多人的印象中,醫生大多會建議膽囊切除手術。而第一個反應,就是「真的要開刀嗎?」、「不開刀可以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