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
#心臟超音波 #腹部超音波 #尿液檢查
這次算是大健檢吧!?雨滴初估至少一歲半了,上次中秋連假時發現雨滴呼吸頻率偏快,不放心帶他去給醫生看看,醫生聽診心音正常,在上呼吸道有不持續性的聲音,由於在8月剛照過X光心臟沒有明顯異常,醫生說如果不放心可以安排心臟超音波做進一步檢查。當天是開立噴霧用藥讓我回來幫雨滴做噴霧治療,舒緩他上呼吸道症狀!
今天檢查前雨滴測量體重又下降了1-2g,醫生建議一起做腹部超音波看看腹部器官狀況,在量體重時雨滴尿了一大泡尿,所以就連尿檢一起做了(?)
超音波檢查需要麻醉、肚子需剃毛,詳細檢查和判讀都需要一些時間,所以通常是需要事前預約的(除非是緊急狀態局部檢查:比如發貴的膿腫、雲朵的腎臟腫瘤)
檢查結果-最擔心的心臟部分看起來都還算不錯,心臟收縮能力蠻好,唯有在某邊心室影片中的乳突肌特別明顯,表示這邊有些許老化現象,這邊的主動脈血流有個指數也較高(抱歉:太多專業名詞我記不太住),可能因為這部分的退化讓雨滴呼吸變得明顯大力!
腹部超音波-
醫生最擔心的腎臟~的確左腎明顯有部分退化的現象,然後意外發現雨滴在左腎外附近長了很多顆囊腫,他第一次在倉鼠的超音波看到,原因不明-絕大因素是先天基因問題造成,目前囊腫長的位置看起來影響身體部分不大,持續觀察即可。
肝臟的部分超音波的回音率比較低,影像偏白霧不明顯,表示肝臟處於高度使用狀態,肝腎部分建議可以開始長期服用保肝護腎的相關保養品了,目前都在正常退化的範圍。
尿檢-雨滴一直都有自行在家做尿液試紙的習慣,但主要是觀測尿糖為主,這次醫生幫雨滴做了14項尿檢,除了尿蛋白2+偏高之外,另外發現MA(微白蛋白)指數變高,在鏡檢中也發現有許多的尿圓柱,這兩個發現表示雨滴腎臟(腎小管)有異常。
註(1)圓柱體是一種蛋白質的凝聚物,腎小管上皮細胞所分泌的
註(2)尿檢有微量白蛋白尿(MA)反映腎臟異常滲漏蛋白質
總結:目前雨滴的狀況大致就是心肝腎有退化現象,腎臟功能部分需要特別追蹤。
先以保養藥服用看看,密切注意體重是否有持續下降的狀況,建議一個月回來尿液追蹤。
檢查前其實還開玩笑跟醫生說:對檢查結果有壓力,可能發貴、雲朵的連續意外插曲讓我這陣子戰戰兢兢的!
所幸目前雨滴都還好,提早發現這些問題持續觀察追蹤,需要時治療⋯其餘真的就順其自然了,我能做的很有限我也知道⋯。
雨滴表示:媽媽為何最近特別關注他😝
媽媽表示:我不想今年再失去任何孩子了QQ
腹部聽診正常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某種程度,這句話應該算是一種肯定。可是那天,我一點開心的感覺也沒有。
有一個老伯伯,多年前因為腸阻塞讓我幫他開過刀,這些年一直在我的門診追蹤。
我記得當年那台刀非常困難。
在遇到我之前,他因為腫瘤問題接受過多次腹部手術,結果再度發生腸阻塞後,先在某家醫院接受治療,甚至又開刀進去,主刀的醫師發現處理不了,只好把傷口關起來轉診醫學中心。
當天我是值班醫師,對於眼前這個一定超級困難的案例,我也沒辦法拒絕。果然肚子裡跟倒了醬糊一樣黏成一團,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才從一整團打結的腸子中理出頭緒。
當時雖然把病人從腹膜炎與敗血症中拉回來,可惜後來仍然產生併發症,術後住了好幾個月才出院。後續的腸道廔管與傷口癒合不良,反反覆覆時好時壞。
這些年偶爾會需要住院個幾天,使用抗生素治療,或者打些營養針,但至少不需要再開刀(應該說,也無刀可開了~)
「最好的狀況就是這樣了。能吃、能拉、能睡,雖然傷口偶爾會有分泌物,但至少過得去,而且生活品質影響不大。」病人每一次門診,我總是這樣鼓勵他,也希望他能理解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醫療未必能夠追求完美,病人能從鬼門關前走回來,已屬難得」這是我常傳達給每位病人與家屬的觀念。
老伯的幾個兒子真的孝順,很努力扛起長期照護的工作。每次來門診時,傷口的照護品質不輸給專業的護理師。其實有很多次,傷口幾乎已經完全癒合,病人也可以正常飲食生活。
「醫生,你覺得我父親的問題,什麼時候會好?」某次門診回診時,傷口又冒出一些分泌物,病人的兒子皺了皺眉頭,趁他老爸離開診間後私下問我。
「不會完全好,或者說『好好壞壞』會是常態,這件事我已經講過很多年了。」
「有沒有可能,再開一次刀,把壞掉的腸子徹底切掉?」
「我認為很困難,至少以我幾年前幫你父親開刀的經驗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真心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況。病人不需要承受再次手術的風險,又可以在生活品質可接受的情況下活著。更重要的是,我不認為再開刀會比較好,我的手術技術雖然沒多好,但也不相信有哪個高手可以克服。
「可不可以再幫我爸拚一次?」
「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我的專業認為手術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家屬的期待很殷切,可是我仍然拒絕他們。
開刀對我來說,就只是開刀而已,對病人來說是一條命。我向來不是為了開刀而開刀,也不是為了不開而不開。這時候我不是「不想開」,而是我認為「不能開」。
某天我在病房看病人,好像瞄到病人的兒子,可是當時他父親並不是我的住院病人。問了護理人員才知道,他們後來去我一位同事的門診,提出手術的要求,同事就讓他住院安排手術。
同事的決定與專業我當然尊重,如果能幫上病人,也是好事一件。
據說手術開了很久,術後的恢復也不順利,又再度進入敗血症與死神拉扯的循環。為了避免尷尬,我盡量不去打聽那個病人的後續。
某天我離開加護病房時,與病人的兒子擦肩而過,他主動叫住我:「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
「會熬過去的,加油!」我只能這麼跟他說。
離去時,我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有高興的感覺,只是覺得遺憾。
腹部聽診正常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信任感的建立。
值班時間,我接到一個腸阻塞的會診:病人已經痛了三天,現在已經出現腹膜炎的症狀。
看了一下他的病歷,不是那麼單純。三天前腹痛來掛過本院急診,當時抽血與X光一切正常,因此開立口服藥後改門診治療;然後這三天症狀加劇,再來急診時各方面數據變得很糟糕。
「我是外科主治醫師,你先生的狀況需要手術治療。」照例我先向病人的妻子自我介紹,然後說明目前病情。
「腸阻塞該開刀就快開刀吧!不要浪費時間了。」正當我開啟了病患腹部影像,要進一步說明時,病人的妻子阻止了我。「我們三天前來過,那時候什麼都沒做,就叫我們回家,結果現在一來就要開刀.......」
「先聽我講完。」我還是堅持該有的病情說明步驟。
「你看一下三天前的檢驗數字,當時一切正常,基本上不到需要住院或手術的狀態;可是三天後的現在,無論是白血球或發炎指數,都代表疾病在進行中,需要更積極的處理。」我把兩次的實驗數據調出來,向家屬說明這幾天的極劇變化,以及需要手術的原因。
「之前的事情錯就錯了!我只看現在,快點開刀吧!」
「聽我講完。」家屬一直打斷我,我只好也打斷他。
「不用講那些有的沒的!三天前的事情我不追究,你現在補救好就好。」
後面的對話我就不講了,總之又花了十幾分鐘,跟他說明「三天前急診沒有做錯」、「我現在不是來補救之前的錯誤」、「病情本來就是持續進行的」.....家屬雖然接受了我手術的建議,但顯然對先前急診的處置仍充滿了不信任。
我的專科屬性比較特別,與病人的初次見面通常是在急診。可能是急性外傷,也可能是急性腹痛,病人通常處在「面對劇變,無法接受事實」的狀態,以及「沒有選擇,或不知該如何選擇」的狀態。他們可能本以為只是簡單的肚子痛,沒料到變成生死交關的大問題;他們或許有許多大教授、院長、主任的打聽名單,此時此刻事出突然,只能讓眼前素昧平生、不知道行不行的醫師緊急處理。
因此信任感相當薄弱。
這種事從我主治醫師第一年就遇到不少,至今十幾年早已習慣見怪不怪。
我可以理解病人懷疑我的「醫術」,緊急狀況之下他們不可能打聽眼前醫師的口碑,要把身體交給一個只見面幾分鐘的人,有點疑慮也很正常。
但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懷疑「醫師的動機」。
明明是病人自己來醫院看醫師,卻要懷疑眼前的醫師「要害你」、「想賺你的錢」或是「替同事掩蓋錯誤」。
其實我在大半夜去看病人,只是基於我的職責;做出需要開刀的建議,是基於我的專業。我和病人非親非故、素昧平生,有什麼理由要害他、坑他、騙他?
我覺得這種「主觀的敵意」很不建康,在如此不建康的主觀意識之下,醫療端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提升信任感。
腹部聽診正常 在 腹部基礎評估(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ranscript · Respiratory Examination - OSCE Guide (Latest) · 專家傳授「呼吸六字訣」正確呼吸提升代謝! · Joint-by-Joint Musculoskeletal Physical ... ... <看更多>
腹部聽診正常 在 【mkc】其實,很簡單! - 【腹部理學檢查】 ※檢查前請病患先 ... 的推薦與評價
※腹部檢查聽診通常緊跟於視診之後,為的是減少觸診干擾到腸蠕動,聽診如同叩診、觸診,最好依部位循序漸進,以免遺漏,順序:LUQ-RUQ-RLQ-LLQ。 ※正常腸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