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
其實除了這一天,在剩餘的364天裡,我們仍能在日常生活裡,停下腳步採取行動,關心身邊的人,預防自殺的發生。
2015年我們在英國結婚後隨即迎接了第一個女兒的出現,卻沒想到緊接著卻是面對女兒出生不久即離世的傷痛,因為心理的傷痛,每天提不起精神,無法面對外界的一切關心,覺得每當面對到人就會害怕對方提起,心情總是沒來由的低落,不想講話,夜晚也沒辦法入睡,常常自己默默的就開始流淚。
那時的我很自責,每天都想各種原因在怪罪自己,沒能保護好女兒,沒能給她延續生命的機會,每天看著窗外的景色,卻困在自己的世界走不出來,有很多次,都曾想過打開窗,也想直接走到路上,這樣就能讓自己一起去天上,就能陪著女兒,也能看著她長大。
Josh說,我生病了!他很擔心我,怕我會離開他,也怕他自己撐不過去。
後來我開始看心理諮商,開始改變自己多運動,開始用助眠輔助入睡,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慢慢從憂鬱症走出來。
直到了現在,也許不能說傷痛已經過去,但也已經能面對,也能向別人說起這段故事,而也才能擁有Luke跟Esther。
/
#產後憂鬱
記得之前看到有個女星選擇結束生命留下了孩子的新聞,看到各界對她的不捨,寫下沒能及時給予幫助的遺憾,想想,在我們的社會氛圍裡,對於憂鬱症時常都不願意正面討論與面對,覺得是沒面子,甚至覺得就醫就是留下紀錄,難以啟齒,也總覺不會是我,卻常常因此而錯失了治療的時機,最後失去了珍貴的生命。
我們是不是都缺少了憂鬱症的認知與嗅覺?
/
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幾乎沒有注意過憂鬱症相關的訊息,在自己經歷過前,不會懂得憂鬱症是什麼,更沒想過憂鬱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接著再迎接Luke跟Esther的到來,我們正式進入為人父母的生活,成為新手媽媽後,很多事情緊接而來必須緊湊的面對,睡眠不足、累積疲勞、經濟壓力、夫妻溝通問題,各種接踵而來的考驗,常常也感覺做事力不從心、莫名想哭,感覺情緒掉到了谷底。
常常回想著進入婚姻育兒的這段日子裡,
在生氣吼罵孩子的那個人,是我嗎?
在夜深人靜疲憊不堪,全身酸痛感覺身體不是自己的,是我嗎?
在無意經過鏡子裡印出那個一頭亂髮脂粉未施,抱著孩子的那個人是我嗎?
/
常常我們都無力的苦笑,生活卻還是要過,卻沒有發現自己的疲累已經到了臨界點,變得急躁不耐煩與容易為了小事而生氣易怒,時間總是感到不夠用,事情感覺永遠做不完,自責內疚的感覺把自己淹沒,生活感到無限焦慮,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
其實,我們真的累了!
/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現代媽媽普遍面臨精神跟現實的壓力,近30%的媽媽平均每天睡不到6小時,每5個新手媽媽就有1人很不快樂,85%的媽媽在照顧小孩的時候,會不經意地對小孩發脾氣。
根據臨床統計,70~80%的女性在生產之後陷入緊張不安與心情低落,10~20%會出現產後憂鬱,如果能及時得到支持與幫助,大多可以恢復,但若是沒有重視而忽略,產後憂鬱其實是會一直持續,也會跟著一輩子而進而影響到生活。
/
既使孩子在晚上夜醒12345567次,甚至整個晚上未眠,但在太陽在升起時,身為媽媽的我們仍然得面對為了生活而繼續奮鬥,但媽媽不是不會累,很常的時候,都只能咬著牙閉著眼,硬撐才過來的。
雖然我們都常說“為母則強”,媽媽都是可以很堅強的,但其實也是很脆弱的,是很獨立的,但其實也是很孤單的。
不管孩子哭了,孩子受傷了,孩子被責備了,我們總是第一個把責任攬在身上,除了自責,還有滿滿的愧疚。
我是不是個不盡責的媽媽?
我是不是不配當媽媽?
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我卻做不到,我是不是個很糟糕的媽媽?
自從當了媽媽以後,深深了解為什麼媽媽們對用身邊的人給予教養指導棋這麼敏感,因為當我們面對無助的育兒生活,需要的其實只是鼓勵,而不是更多的”疑問“”指導“與”責怪“,這些不會有任何幫助,而只會更加深了內心的壓力。
其實不只是媽媽,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角色,還有社會地位,常常處在壓力中過日子,覺得自己總是可以,再撐一下就過了,但卻不知覺的讓自己生病了
所以,身邊的人很需要被你們適時的關心,被適時的協助,有時候甚至一句鼓勵,一個擁抱,壓力都能被釋放,都是如此珍貴難得,都能讓在無助中的你/我感到溫暖。
/
-口語提到不想活,覺得自己是他人的負擔
-開始建立遺囑,交代身後事
-將自己心愛的物品贈送給別人
-不願意與人交流接觸,封鎖自己
-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當你發現身邊的人有這些徵兆時,請多關懷並鼓勵對方尋求專業的協助
*這張照片是那時剛懷上Luke的我
腳氣根治 在 羅廷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川苦楝老樹一案遭砍調查」!!
昨下午與長春里林里長、建設局專委、養工處同仁、一起會勘有關於綠川苦楝遭砍除一案。
#若有建議歡迎給小羅
經過健檢單與老師評估說明,的確樹木是有生病的跡象,但也有老師說不一定有立即砍除的必要,小羅與林里長都有大大的問號,甚至覺得為何不試著救救看,雖然尊重老師評估,但未來我們希望建設局的相關流程要多落實「與民溝通」、「資訊透明」。
昨日我們會勘後,有幾個結論希望建設局採納:
1、未來經過樹木委員評估後,還需要經長官簽核
(這個過程希望公開透明)
2、樹木砍除需要提早七天張貼公告
(並寫明樹木健檢內容與原因)
3、無立即砍除之必要,已救治生病樹木為原則來處理,且案發現場沿路200公尺的樹木全數健檢
4、砍除樹木應立即通報當地里長
5、儘速補種植樹木
6、荒廢腳踏車報請環保局公告回收
7、木棧道原已保留榕樹氣根,檢討為何後續又砍斷氣根
8、此次被砍樹木上應公開張貼健檢單與流程
#尊重生命
#綠川真的很美
#台中市南區
腳氣根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年這幾天,你曾經有那種在親友比較之下,想要躲到洞裡面的想法嗎?
好像別人的日子都過得比較好、別人家的小孩都比較厲害。都已經長這麼大了,錢還賺得那麼少、感情也起起伏伏,網路上大家都在曬自己的小孩照片,只剩下自己,連另一半在哪裡都還沒有著落⋯⋯很多文章會教導你該如何面對家人的質問,但你心裡非常明白,問題並不在於怎麼回應,而是那些問句剛好「戳進你心裡的痛處」。
#錯誤的私有邏輯
每當家人問起感情、婚姻、工作、薪水,你就會想起自己是一個不夠好的人,然後接連著很多負面的感覺都會一起湧現:
1.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關心我
2.我是失敗的人,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3.我是不被愛、不重要的
4.我必須與別人保持距離才不會受傷
這些想法在阿德勒心理治療裡面稱之為錯誤的私有邏輯(Basic mistakes of private logic),往往來自於你的早期回憶(early recollections,ERs)。如果你也有上面這些感覺,你可以試著「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比方說,我的治療師常常問我這個問題:「這種感覺最早是來自於什麼時候?」
#回到過去
而阿德勒學派的心理治療師可能會說:「回想一下在你小的時候,發生過一件讓你印象很深刻的事情。如果停格在當初的畫面:
-你覺得那個畫面會是什麼?
-你的感覺是什麼?
-那時候發生了什麼?
-你做了什麼回應?」
這些回憶往往反映了你習慣在人生當中扮演的角色、關鍵的生命課題、以及你在人際互動當中習慣回應的方式。如果你在回憶當中是退縮的、委屈的、受挫的,那蠻可能在往後的日子裡,你也習慣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受害者」。
那如果自己真的是這樣的人,該怎麼辦呢?首先,你不會是這樣「的人」,因為你並不是由過去所決定的,而是由動機所驅動的。
換句話說,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你過去的遭遇,而是你從今以後想要追求的東西。也因為這樣,自卑本身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他反而是一種「讓你想要更好」的動力。
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難。一想到我媽昨天很沒禮貌地把紅包拿出來數,然後說為什麼我弟包的比我多,我就自卑得想要鑽個洞躲起來(可惡我弟竟然沒有跟我先說好)。雖然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賺大錢,可是 #金錢焦慮 還是會常常讓我覺得「那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
幸好Corey(2016)課本上提供了另外一種方法(課本上的名稱叫做「踩你痛腳」)其實就是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提到的正向聚焦:
1.閉上眼睛回想一個讓你覺得最近非常難堪的事情(比方說紅包袋事件),當你全神貫注在這些想法,覺得很難過的時候,用左手按住右手的虎口——這裡就是你的憂鬱點。
2.現在想像在你身上發生過美好的事情,如果想不到,可以想像一個你渴望發生的畫面,然後如實地發生在你身上的那種感覺(我想到的是前陣子去花蓮,在鯉魚潭上面划船很自在的感覺)。如果想到了,就用右手按著左手的虎口,這就是你的快樂點。
3.以後當你每次感到自卑的時候,除了設定目標讓自己變得更好之外,你也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選擇按憂鬱點而不是快樂點呢?」
#實際操作之後的效果
老實說練習之後,我還是覺得我弟跟我媽很機車,還是會想到為什麼自己到現在還在唸書還沒畢業,堂弟堂妹都結婚了,自己人生進度還一直卡,什麼東西都比不上人家;但有趣的是,我也會想到自己有一些還不錯的人際關係、很美好的回憶等等。
想起這些美好的回憶,就像花蓮鯉魚潭上面的波瀾,一點一點的拍打著夕陽的彼岸。
有人說阿德勒心理學跟 #被討厭的勇氣 根本就是心靈雞湯,老實說有時候我也這麼覺得,可是後來想一想,人生本來就很難,苦樂參半,甚至有些時候,悲劇發生的比喜劇還要多很多,也因為這樣,我們往往只是欠缺鼓勵、欠缺一個陪在自己身邊的人。
當有人能夠理解你的痛苦真的是如實的發生,當有人能夠看見你過去到現在這一段路走得非常辛苦但是卻還是走過來了,雖然日子不會因此而好轉,但心情可能會因此而有所轉圜。
聚焦在正向的部分,並不代表負向的部分會因此而消失,只代表你的人生可以有所選擇,透過給自己一點點信心,再重新定向(reorientation)未來的目標,對日常產生希望。
如果你跟我一樣為了親戚家人講的一些話所苦,不妨試著想像:明年的這個時候我想要變成怎麼樣的人?
因為我們還有夢想,還有想要抵達的地方,所以對自己失望是很正常的。新的一年,調整步伐,慢慢開始,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既不完美又經常討厭自己,但就算是這樣也沒關係,因為這代表我們未來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前進。
慢慢走,會到的。
#阿德勒心理學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讀書筆記
腳氣根治 在 係目前澳洲最好的腳氣膏有效治療癬菌如 的推薦與評價
澳洲Lamisil cream腳氣膏徹底根治腳氣15g 7日見效 『澳洲直送』澳洲速效腳氣膏 澳洲最厲害的腳氣膏,一次使用,徹底根治 專治真菌感染的(香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