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評估(影片是重點㊙️)
#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新生兒
#發展遲緩
#新手父母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後,隨之而來的是便開始注意照顧孩子需要的大小事。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入正常範圍有許多的困惑。小寶貝有時候好像聽得懂指令,有時候又好像不大懂,到底在這個年紀是正常的嗎?孩子很快就會走路了,但還不大會說話,究竟是不是像長輩說的「大隻雞晚啼」呢?是否只要耐心等待,時間一到孩子就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呢?還是孩子真的有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呢?
🔺️兒童發展包含了感官、語言、動作、情緒和認知五大面向,而發展的歷程可能受到遺傳、染色體異常、孕期營養攝取或服用的藥物、產程狀況等影響,而寶寶出生後是否受到意外傷害、罹患腦部疾病、早期環境經驗、家庭狀況或教養態度也都和孩子的發展息息相關。在照顧和教養孩子的路上,不免會面臨許多的疑惑或擔心,因此了解兒童發展概念、順序,並接納孩子個別發展特性與性格特質,便是家長們最重要的功課了!
透過兒童發展評估來了解是否有需要轉介並連結通報中心的資源,透過「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聽力檢查人員、視力檢查人員及社工師」專業的評估,必要時基因遺傳檢查諮詢才能進一步釐清孩子是否需要專業的協助。假如寶寶在發展上有些落後了,把握孩子們腦部可塑性最佳時接受早期療育,更有機會能夠減緩並改善發展遲緩的情形,甚至逐漸追上正常發展的里程碑。
🔳少部分發展遲緩與遺傳性罕見疾病有關,如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目前已有健保給付藥物,透過產前篩檢/新生兒篩檢及新生兒時期發展評估若能及早發現,正確就醫,就能幫助SMA寶寶順利成長。
ps:感謝臺灣兒童健康暨身心發展協會補助製作🙏
腦部檢查健保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就醫血淚史
經過了這一次生病後,我的新希望就是: 沒病沒煩惱、能吃能睡飽
先感謝粉專朋友們的鼓勵和打氣,昨天本來還在想要撐完直播節目(太敬業)再去醫院,結果爾尼醫師和掌薇心理師看到我血痰的照片就說:『不要工作了!你先去掛急診要緊』。
自從上上週末同時乳腺炎和喉嚨痛+血痰症狀出現,我就一直只關注乳腺炎,沒有心力去想出血的症狀。一路上身體折磨,心理更折磨,在台灣大部分的醫院直接可以看到專科醫生,這邊看診的過程就是:
1. 先打電話給GP家醫師診所
2. 至少等半小時(或更久),護士接起來問了狀況,要先過護士那一關,護士決定要不要請醫生回撥電話
3. 等了幾小時後醫生打電話來再次問了狀況,從電話中決定要不要開藥或是轉介去專科醫生
4. 家醫GP決定轉介去大醫院的乳房專科醫生,但是要等兩週後
5. 大醫院的專科醫生從App跳出來,預約成功
6. 苦等兩週,如果乳腺炎就痛爆你兩週,也可能更加惡化(這時候一定要打999或是去急診)
7. 有可能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如果怕的話還可以使用Private GP 自費的家醫師
8. 打給私人的Private GP後第一個醫生說她覺得要給專科醫生(答應我72小時會聯繫我)看完再開抗生素給我,所以她沒開藥。
9. 我就這樣沒有抗生素的火燒奶般的痛了兩天。(感謝卵磷脂和蒲公英茶降低疼痛)
10. 兩天後我再度預約,並且換了一個私人家醫師,她終於開抗生素給我了。
11. 到藥局拿藥還要把處方簽印下來,奶爸來回跑了兩趟,因為是私人也不可以用孕婦免付費的福利。
12. 六天後,私人的醫療保險公司AXA(不推)還沒有打給我安排私人專科醫生
13. 我打電話去,客服各種惹怒和各種踢皮球,推給私人GP公司,我就威脅說這麼爛的服務我要退掉每個月還要多繳一百多鎊。
14. 私人保險公司說今天會聯繫我,結果到現在已經下班時間還沒有。
因為我乳腺炎和血痰是兩個不同的器官,所以要走以上流程*2次,不曉得要花幾個禮拜才能看到兩個不同科的專科醫生。真心覺得崩潰,全身不舒服加上懷孕還要上班,然後要處理看醫生的各種行政手續。
話說回來,週日早上凌晨四點孕婦頻尿起床後咳了一口痰,血量感覺比平常還多,感覺有點不安。傳照片給中醫師的妹妹,她建議我馬上找專科醫生,說到這個我就焦慮,因為專科醫生在台灣可以一兩個小時內看到,但在倫敦要兩三週以上才能看到。我就再度上網傳照片給私人家醫師系統,後來他們打來說『你這個要去NHS健保系統醫院急診』,加上後續醫生朋友們都建議我直接去急診。其實血痰有可能代表很嚴重的問題,例如:肺結核、肺炎、心內膜炎等等。
我開始上網估狗這些疾病,不看還好,越看越害怕。加上想起兩年前回台灣做全身健檢,在腦部核磁共振的地方有發現我的鼻咽腔有增厚的現象,加上有相關的家族病史,我更是往壞處想。(在此呼籲住在國外的台灣人一定要把健康檢查當成回台必安排行程)
於是上網快速秒寫了延遲直播的公告,就往醫院急診室衝。
可能是因為我挺著大肚子加上提到咳血痰的關鍵字,很快的我就看到急診科的醫師,然後抽了將近十管的血,還有兩瓶小紅酒瓶的玻璃瓶的血說是做細菌培養。也很快的照了胸腔X光,然後因為他們說去年開始不建議孕婦穿戴金屬遮擋裝置,因為會累積輻射量,所以我就這樣完全沒有防備的被做了X光,主要是排除肺炎的可能。
在等待細菌培養的過程中,我就先被請回家了,回到家後才陸續收到不同功能的血液檢查報告,急診室因為知道我有拿到私人家醫師的抗生素所以也沒有開藥給我,就說讓我先吃來治療不明的感染,畢竟這個藥剛好是廣泛性的抗生素,理論上兩個問題都可以治療。
急診醫生也沒辦法幫忙轉診,他們的工作只是先排除了會危及生命的疾病,但是還是找不出我出血的地方和原因(攤手)。所以今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再度重複上述的步驟打電話去請家醫師幫忙轉診耳鼻喉科醫師。寫到這邊,就好想回台灣,在台灣直接踏入醫院,要掛什麼科就掛什麼科,馬上就可以看到專科醫生,還可以一天掛個兩三科,檢查馬上就可以做,報告也很快就能看到。
總之,經過這一切後,我發現英國的私人醫保一點都不像想像中的便利,過程一樣煩瑣冗長,還要跟英國客服交涉(眼神死)。不曉得有沒有住在英國的前輩可以分享私人醫保的使用秘訣。
這種時候才明白什麼叫做人生勝利組,那就是 #沒病沒煩惱 #能吃能睡飽 !這兩句我要寫在明年春聯上。
😭歡迎前輩們分享海外就醫血淚經驗😭
圖文不符,圖為同一天在朋友生日宴會上打扮成神力女超人的娜娜。
腦部檢查健保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是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還是幫助者?】疫情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你需要看這一篇!
——
你因為這陣子的疫情消息擔心受怕、吃不下、睡不著,精神緊繃、暴躁易怒,這樣算不算是疫情的受害者呢?
廣義地來說,你是疫情的受害者。
那該怎麼辦?
【趕快去找醫生!】失眠科、專看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家醫科、身心科、精神科都可以,趕快去看吧!
不然怎麼辦?未來一年都躲在家中被窩嗎?
若這樣躲有用,那麼就這麼做。
若這樣躲沒用,就趕快找醫生吧!
人們在長期高壓力的狀況下,會有各種身體症狀與不適,各方面的能量都會降低,甚至免疫力下降。
原本可以好好休息恢復腦力,因為睡眠品質變差,所以早上起床看似睡了好久,精神卻反而疲憊。
原本可以應付的工作,因為腦力能量下降,效率降低,無法集中精神。
原本可以輕鬆結算的報表,因為擔心記憶力變差,要反覆確認好幾次。
怪的是,每次確認,都發現「自己第一遍就記住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不放心,要多檢查好多次呢?
小孩子已經送到安親班上學,是熟悉的校園環境、老師也答應會隨時回報狀況、孩子們也精神活潑。
但怎麼看到新聞,又開始擔心孩子安全,內心不安呢?
要接回家嗎?要自動停課嗎?孩子沒人照顧,我要請假嗎?
找誰來帶呢?保母有空嗎?保母安全嗎?
明明應該是安全的環境、安全的計畫、安全的措施,
怎麼越做越緊張,越做越不安?
明明資訊越多應該越可以未雨綢繆,怎麼新聞越看越害怕?手機越滑越快,病毒好像越來越靠近身邊?
今天喉嚨癢癢的,不像是感冒。怎麼身體有點疲倦?感覺怪怪的?
突然回想起昨天搭捷運時,旁邊的男子口罩沒戴好,咳了兩聲。
想起前天經過建築工地時,烈日下戶外陰涼處群聚的工人好幾個沒戴口罩。
越想越不對勁,身體的不舒服又更明顯了!
篩檢站大排長龍,想去又不敢去,徒增感染風險。
想知道自己怎麼了,上網查詢資料,越查卻越害怕。
鼓起勇氣問問身邊的家人朋友,得到的只有謾罵或嘲笑:
「我不是早叫你去打疫苗了嗎?誰叫你不聽?」
「你想太多了吧?緊張兮兮的,這樣很笨耶!」
好挫折,又好生氣。對別人生氣,也對自己生氣。
坐在辦公室椅子上,偷偷吞了一顆普拿疼,好像有好一點,打起精神做自己的事。
旁邊同事口罩沒戴好,露出鼻孔,鼻孔還有毛。
終於忍不住大罵:「你把口罩給我戴好!」氣到不行,氣到下班還在氣。
【趕快去找醫生!】儘管醫生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無法讓你隔壁的同事乖乖戴好口罩,但醫生可以盡量給你一些建議、一些安慰、一些支持的力量。
小小的改善、小小的祝福,可以補充小小的能量,一點一滴,讓難過的日子,繼續走下去、再撐一段路。
就醫小提醒:
【1.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藥,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
答:醫生開藥,補充腦部能量、讓身體舒壓放鬆,你就放心吃吧!
若長期失眠焦慮、緊繃易怒,不但身體免疫力下降、還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破壞心情跟人際關係。
【2.吃保健食品有沒有用?】
答:如果一個「物品」的效度那麼好,那麼科學家就會將這個物品的成份純化,做成「藥丸」。
反之,若這個物品的效果差,可有可無,純化了也沒用。於是等級無法升高到「藥品等級」,於是只能落在別項歸類裡。
若有效,就吃。
若保健食品沒效,還是聽聽國家認證的專科醫師建議,接受健保制度的合理治療!
給予你的處方及藥品,都是國家認證的藥廠出品、通過健保審核的配方。真有問題,健保署跟國家替你背書。
【3.我這樣會不會浪費健保資源?】
答:不會。因為全國全年健保預算是固定的。
你多去看,預算也不會多出。
反之,你不去看,不但要長期忍受痛苦,還影響工作及生活。社會少了一個做事謹慎、工作認真的國民,對整體來說也是損失。更何況:拖延下去,病情並不會自動改善。
【4.我去看醫生,結果得了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怎麼辦?】
答:你不是因為去看醫生才得了這個病,也不是因為吃了這個藥才會得這個病。
是因為苦於症狀、受不了了、瀕臨崩潰才去尋求協助。
若你的家人朋友面臨一樣的困境,愛莫能助之外,你也會鼓勵他們去看醫生的,不是嗎?
相反地,無論是醫師的建議也好、透過支持自己想開了也好、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也好,只要有小小的改變、一日一日的改善。症狀減輕或消失不見了,那麼原本在意的問題不再是問題,苦惱的不再纏饒於心。憂鬱焦慮這些名詞,對你來說就不再重要了!
當你變得健康,先前的苦痛感消失不見了,你根本就遺忘有這件事。
「失眠改善之外,你之前說經常頭痛、腸燥,這些有改善嗎?」我看診的時候問病人。
「頭痛?腸燥?對齁,我以前經常這樣。但已經好久沒這樣了。」
「是嗎?太好了,有改善了對吧?」
「是啊!要不是醫師你問我,我都忘記我之前每天頭痛了呢!」病人笑著說。
治療就是這麼一回事。病人因為十種症狀而來,回診的時候只記得自己剩下的一兩種症狀,跟醫師報告還沒治療好的部分。
往往忘記已經改善的七八種症狀,因為消失了,也就無需在意啦!
【5.短短聊幾句,醫師就能了解我,知道我的狀況嗎?】
答:醫師再怎麼了解你,「不會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醫師了解你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透過醫師的分析,更了解你自己」!
當你改善了之後,「你將清楚知道自己改善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不需要透過別人來告訴你」。
【6.我吃這些藥,會不會上癮?】
答:藥物本身合理使用,相當安全。讓人上癮的不是藥物,讓人上癮的是「改善的感覺」。
痛苦很久,痛苦減少的感覺,相當舒適。
壓力很久,壓力釋放的感覺,相當舒適。
孤單無助很久,被了解支持的感覺,相當舒適。
當你用盡辦法徒勞無功,終於有一條繩索能拉住你,相當舒適。
飢餓很久的人,飽餐一頓後,將來不再希望忍受飢餓。
痛苦很久的人,發現原來有改善的方法,希望將來不再痛苦。
醫師、治療、藥物不是完美的解方,但是一種「改善的選項」。
當你沒有其他改善的選項時,只好選擇這種。
但若你已經耗盡能量,怎麼有力氣去尋找其他改善的選項呢?
當你要跨過一條河,出現一座橋,你也只能先走這座橋過河,這是不得已的辦法。
若藉由這座橋到達彼岸,可以逐步改善。那麼等到力氣充足了之後,再慢慢搭別座橋吧!
在你完成很多橋之前,你只有這條橋可以過河。你總不會說:「我對這條橋上癮」吧?
【7.除了看醫生接受治療外,有沒有其他改善的辦法?】
答:有,任何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嘗試看看。
運動紓壓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求神問卜通通可以。
只要這些辦法有效,都可以去嘗試。
「都沒效怎麼辦?」病人這麼問我。「醫師你講的我通通都做過了呀!」
「我當然知道這些辦法對你沒效,若有效,你怎麼會踏進門掛號呢?正因為我理解這件事,所以不會給你這些無效的建議呀!」
「醫生你是說:瑜伽騎腳踏車有氧運動都沒用嗎?」
「我是說,你已經很努力,這些都有做。但若有效你就不會來看我門診,對吧?但這些說不定對其他人有效呀!因為其他人有效,所以他們獲得改善,所以沒來看門診。但那是別人呀!不是你。對別人有效對你卻無效的建議,這種建議不切實際,對吧!」
【8.我要治療多久,才可以不吃藥?】
答:你吃藥的第一目標不是「改善症狀」,第一目標是「盡可能恢復正常生活」。有些人治療效果只有一點點,症狀只有些微改善。但逐漸能累積能量,工作效率及日常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那麼我們會說這是個有效的治療。
很多病人只糾結於「吃藥、不吃藥」。勉強自己停藥,結果生活再度失衡,這是本末倒置。
治療失眠,第一步我們關心睡眠有沒有改善。
睡眠改善了我們繼續關注:隔天有沒有精神改善。
精神改善了之後,我們問:工作效率有沒有改善、生活有沒有回到平衡。
這些都改善了之後,我問:心情有沒有改善、能不能感受到快樂與平靜?
一步步疊加,就是整個人有沒有活力動力、對未來是否有希望與充實幸福的感覺。
藥物,在這種巨大的改善之下,只是一個小小的註腳罷了。
【9.標題所說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幫助者是什麼意思?】
答:當你受到疫情影響,身心遭受痛苦,可以說是受害者。
若影響不大,但疫情依舊影響個人,長時間待在家裡,歲月靜好,享受自己的小確幸,那麼算是「躲避亂世」的避難者。好好待著,就是替全體防疫盡一分力。
若能量充足,自保有餘,那麼我們可以慢慢去試著幫助他人,散發正能量、接納負能量。
當網路上都在謾罵一切時,我們願意心平氣和地進行討論。
當網路資訊都集中在疫情時,我們願意專注在生活中的其他美好。
當身旁的路人不戴口罩時,我們不指責不謾罵、也不是非得上前干涉規勸。
「爸爸,為什麼那個人不用戴口罩?」孩子問。
於是我們花時間成本慢慢跟孩子說。「防疫是需要成本的。那個人可能忘了,可能不在意,也可能他沒有成本去因應防疫成本。他可能很熱、真的很熱,要在烈日下工作。我們整天吹冷氣,所以口罩戴得住。他到便利商店吹冷氣,是因為他整天都很熱。我們東西買買就好,回家吹冷氣。他口罩可能不好買,沒時間去買,可能口罩放在車上,好幾天用一個。我們家裡口罩有一整箱,每台車跟公司、家裡、你的書包都有一盒乾淨口罩,有點臭臭就換掉。他可能沒辦法這樣。」
我們將珍貴的情緒成本用在「我們所珍惜關心的家人身上」。總有些人觀念不同、自由不同、採取的措施也不同。
不需要攻擊或干涉不同作為的人。包容也好、發怒也好,這都需要能量、也需要消耗大腦跟情緒成本的。在這關鍵時刻,能量省著點用,多關愛自己的親友吧!
【10.我在戶外空曠處,空氣流通,我需不需要戴口罩?】
答:我相信沒有人故意傳染疫情給別人。戴口罩不但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研究顯示,若受感染的人沒戴口罩,那麼即使其他人全部都戴口罩,室內的口罩防禦率也會降低。
邏輯盲點是:受感染的人不是故意沒戴口罩的。
或著說:沒戴口罩的人,通常覺得自己沒有受感染。
或著說:你以為你沒問題,也不會故意害別人,但你沒戴口罩,就是暴露風險給自己跟他人。
白話一句:外國經驗:無症狀感染的人很多。不知不覺散佈病毒,受感染者自己自始至終沒發病。若是年輕人,即使發病也挺得過去。受害的是老人,以及無法注射疫苗的小孩。
你若是「避難者」,又不想戴口罩,那麼請好好待在家裡獨處。
你若是「幫助者」,請戴好口罩,為了自己跟別人。
——
歡迎轉載
腦部檢查健保 在 腦部斷層掃描費用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階段針對檢驗檢查、血液檢查,患者須部分負擔,例如,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MRI)、電腦斷層掃描(CT),患者須自付1,000元。 ... 第2階段則是調整門診藥費,目前藥品部分 ... ... <看更多>
腦部檢查健保 在 腦部斷層掃描費用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階段針對檢驗檢查、血液檢查,患者須部分負擔,例如,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MRI)、電腦斷層掃描(CT),患者須自付1,000元。 ... 第2階段則是調整門診藥費,目前藥品部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