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不止發生在長輩身上,連年輕人都也有機會患上喔🧐
-
加入Bella儂儂IG快訊不漏接 👉 https://goo.gl/KmWW3Q
#Bella儂儂 #Bellataiwan #做自己最時尚
#失智症 #忘東忘西 #健忘 #記憶力衰退
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分別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男童受虐長達7年,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若不治療,增加未來罹患認知症的可能!
1986年1月,一個寒冷的夜晚,伊柏(Elizabeth Ebaugh)抱著一袋食品雜物,走過華府市郊一個僻靜的停車場。她坐進車中,將購買的雜物擺放到空座位,要關車門時,發現一名削瘦、不修邊幅的男子以手擋門,手中還握了把長刀。對方強迫她挪位到鄰座,自己坐上駕駛座。
男子漫無目的沿著鄉間道路行駛,嘴裡咒罵著女友不忠,坐牢的日子難熬。悲劇發生時,伊柏是一位30歲的心理治療師。她以自己受過的訓練,試圖平息男子怒火,想辦法恢復自由。
在驅車數小時後,男子將癱軟和上了手銬的她扔下橋,橋下是一個約莫四層樓高的水庫。當伊柏身體一接觸到冰冷水面時,她設法讓自己臉面朝上,不斷踢水。「當時,我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告訴我,我一定過得了這關。」
有著伊柏那晚恐怖、身心飽嘗虐待經歷的人不多,但是面對極端的壓力,卻是一般人經常經歷的場景。在美國,估計高達五至到六成的人曾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遭逢創傷性的打擊,可能是戰場、暴力攻擊、重大車禍或天災。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近日新聞報導「台北市長欣補習班的女負責人涉嫌長期虐待L姓男童長達7年,害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被依「妨害幼童發育」罪嫌起訴。」【註1】
急性壓力會觸發強烈的生理反應,並在大腦迴路中,將恐懼感與發生的事件牢牢連結。這種恐怖連結如果長達月餘未消,約百分之八的創傷受害者即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診斷PTSD的三個主要標準分別是「恐怖記憶周而復始浮現,拒絕接觸可能觸發記憶的任何事物,以及有如驚弓之鳥」。伊柏遇襲數月後,經診斷罹患了PTSD。但在朋友、心理學家和精神治療下恢復了健康。如今事隔五年,她不再有任何PTSD症狀,也開設了私人診所,結婚並育有一子。
許多人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打擊,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些人中一部分能康復重生,有些卻終生走不出困境。伊柏現在已敢重回綁架發生的商場購物,也敢駕車穿越她被拋下那座橋。她說她已原諒了綁架者。回想當天他對她的所作所為,她也不再憤怒、憂傷或懼怕。她說,「這一刻,它已絲毫不再影響我的生活,至少不再是負面,而是正面影響,它已成血淚教訓。」【註2】
■研究發現PTSD可能使失智風險增加兩倍
「認知症」:過去此一疾病曾被稱為「癡呆症」,二○○一年,台灣將癡呆改為「失智症」,無論是癡呆或是失智,容易導致恥感和歧視。因此,亞洲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及協會組織陸續進行了對癡呆或失智的更名。
2004年日本厚生省提出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香港在2012年改稱「認知障礙症」,社會上一般又稱「腦退化性疾病」。【註3】。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遭逢重大創傷、重度壓力的事件後,出現的嚴重、持續、及有時延遲發生壓力疾患。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破百萬人,確診人數更高達3,300 多萬例,全球超過5,000 萬阿茲海默症及其他類型認知症家庭所受到的影響更大,已經造成許多社會人心惶惶,壓力不斷激增。
由於今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流行影響,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人數隨之增加,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說明歷經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人在晚年罹患認知症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兩倍,使得PTSD與認知症間的關係更受到矚目,未來是否因受到新冠病毒壓力的影響,全球的認知症患者會增加,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若接受治療後,是可降低罹患認知症的可能,值得注意。
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Vasiliki Orgeta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為創傷經歷如何影響大腦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新證據,以及創傷的長期影響如何在許多方面影響大腦,增加認知能力下降和認知症的脆弱性。
Vasiliki Orgeta博士指出,很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沒有得到治療,有時是因為缺乏心理健康護理能力,但也有因為有羞恥感,往往使人們遠離尋求幫助。現在有更多的證據表明,創傷經歷和接受治療會對個體產生長期影響,並影響未來罹患認知症的風險【註4、5】。
■延伸閱讀
國衛院論壇粉絲團貼文 -【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出現譫妄(Delirium)的精神病症狀!】:http://bit.ly/3rC7paD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自由時報-虐童長達7年致創傷症候群 補習班負責人判刑3年10月:http://bit.ly/34TCw7U
∎註2
(科學Online)壓力:復原之本:https://bit.ly/2X54rOd
∎註3
udn.com 聯合新聞網-「世界阿茲海默症日 去汙名化不能等」:http://bit.ly/3hmRp7Y
∎註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PTSD若不治療,增加未來罹患認知症的可能! :http://bit.ly/2X54iKF
∎註5
CNN International - PTSD may double risk of dementia, new analysis finds - CNN:http://cnn.it/2WOFEOd
Analysi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dementia | UCL News - UCL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http://bit.ly/3mUhsV5
➤➤照片
∎香港小童群益會 - 心理創傷輔導中心 BGCA Trauma Counselling Centre - 深入心理創傷系列 (3) : 創傷後的反應 :http://bit.ly/3rEapUi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國民健康署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認知症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分別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出現譫妄(Delirium)的精神病症狀!】: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2019,新冠病毒)以及所造成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絕不止於實際得到時所造成的身體傷害,健康大眾在面對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威脅下,光想到COVID-19 這場戰役帶來的社交距離拉大、生活型態改變、工作穩定度的影響、未來可能的整體經濟衰退,每個人或多或少在精神心理上也都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嚴重的焦慮憂鬱、心理創傷。(資料來源:【註1】)
《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最新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3559包含SARS、MERS、COVID-19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數據指出,COVID-19患者的譫妄【註2】在感染的急性期時,有不少的比例:
在COVID-19的研究中:一項研究加護病房譫妄的比例約69%;另一統計則顯示在感染後死亡的82例患者中,有17位也(21%)出現意識狀態改變的譫妄症狀。治療出院後,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有執行障礙的認知功能問題(dysexecutive syndrome,也就是譫妄的症狀)。
這份研究顯示: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其他冠狀病毒(SARS, MERS)感染類似,在恢復後不會產生精神疾病。但醫護人員仍需要注意康復後的患者更長期是否有憂鬱、焦慮、創傷壓力後症、以及罕見神經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資料來源:【註3】)
據美國 CNN 報導,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5月18日表示,因新冠肺炎而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中,康復後出現譫妄、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精神疾病症狀的可能性較高,他們認為,新冠肺炎重症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疾病症狀。
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中,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教授Jonathan Rogers及同事對過去兩種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情況進行了回顧。這兩種病毒分別是2002年至2004年流行的病毒SARS,和目前仍有人感染的MERS。
Jonathan Rogers表示:「雖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一個特徵,但還是建議臨床醫生檢測患者的精神狀況,如憂鬱、焦慮、疲勞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Jonathan Rogers指出,就像SARS和MERS患者那樣,醫生需要關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週或幾個月內出現這些精神症狀的可能性,對精神症狀的監護應該成為醫療護理的常規內容。
當然,確診精神疾病者還是只佔了少部分,Rogers同時補充指出,團隊對355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感染病毒之後,大部分人不會出現精神問題,還需要更多有關新冠肺炎患者相關精神症狀的數據予以佐證。(資料來源:【註4】)
■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才在7月初獲得控制。
■SARS過後... PTSD、憂鬱、恐慌仍在蔓延
「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然而對於病患及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顧SARS期間,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醫療護人員,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在心理精神層面上也造成影響,例如災難後經常見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及失眠症。
■ 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
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
「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
「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
「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
■曾受隔離的醫護人員,身心狀態變得更強
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了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6個月,發現這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
■曾照顧SARS病人,憂鬱症發生率高13倍
第二項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1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
■醫護人員曾受感染,數年後腦神經仍脆弱
第三個研究是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1.5年及4.5年的追蹤研究,包括精神症狀、認知功能、壓力激素及腦造影(測量腦神經細胞活動),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2/3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1.5年後降低至1/3左右;4.5年後僅3到4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
認知功能的測驗則發現,患者的語言記憶在4.5年後仍比對照組差。在壓力系統的挑戰試驗亦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有功能失調的現象,而且其左側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活動力也較低。
這些結果更進一步證實,罹患SARS的病患長期處於低氧狀態、使用大量類固醇以及精神嚴重創傷的聯合效應,在4.5年後,腦部的海馬迴及杏仁體仍有殘留損傷,這種腦神經的脆弱禁不起生活壓力衝擊,容易導致精神症狀再度發作。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強調,在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內心的害怕、不確定性是十分普遍的;從過去的經驗中,他認為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等精神醫療也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主要且必須的目標。(資料來源:【註5】)
■譫妄(Delirium)
譫妄(Delirium)在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中屬於「認知障礙疾患」,「認知」,一般指的是「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等等大腦功能。
一個人會有「認知障礙」表示他的大腦功能已由於某種因素而造成損傷,這些因素可以是顱內局部性的(如腦細胞退化、腦部腫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如內分泌異常)。
通常「失智」是慢性、持續性腦功能退化而造成的;「譫妄」則是急性腦功能受損的一種表現。
「譫妄」病患最常出現的症狀是:
▶ 注意力散漫及定向力不佳,且或多或少有意識清醒度減低之現象。病人看起來迷迷糊糊的,對人、時、地搞不清楚,無法集中注意力和你對話。
▶ 病人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所謂「精神病症狀」是指較嚴重的思考、知覺或行為異常。例如幻覺、妄想等。
▶ 較常見的是「視幻覺」,病人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可能是鬼怪、小動物;可能是早已過世的親人;可能看到地上都是水,天花板在動 .......等等。「被害妄想」也常見,病人會以為有人要害他,以為醫護人員會對他不利,因而引發焦慮、害怕或激動行為。
▶ 睡-醒週期會因腦功能受損而變得紊亂,病人晚上不睡覺、吵鬧、激躁,白天卻呈昏睡狀態。
▶ 病程為波動形式,時好時壞大,部份病患病況嚴重時會激動不安,有些人甚至出現拔點滴、打人或到處亂跑行為,這時就需要適度的約束或醫療處理,以保護病人。
▶ 另外有些病人「譫妄」時卻變得遲緩呆滯、動作量少,整天躺床,未仔細檢查會以為他情緒不好、憂鬱,或以為他在睡覺,這種情況易被忽略而誤診,更需小心。
▶ 在病況和緩或復原後,病人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有失憶的現象。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台灣精神醫學會【Taiwanese Mental Health Guideline for COVID-19 Global Pandemic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 https://bit.ly/30CY8nH
∎【註2】
「譫妄」
1.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淺談譫妄」:https://bit.ly/2YyGvmi
2. (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急性大腦衰竭:譫妄(Delirium)」:https://bit.ly/2Aw6SS3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Psychiatric and neuropsychiatric presen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comparison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轉譯文章:https://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108/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摘要整理)
∎【註4】
Heho健康「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患精神疾病!」:https://bit.ly/3d1XUsW
∎【註5】
健康2.0「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https://bit.ly/2B0CNdg
∎【註6】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失智與譫妄】:https://bit.ly/3hiICDD
➤➤照片
∎ (愛長照-「容易被誤解為失智症的疾病:譫妄與老年憂鬱症-《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https://bit.ly/3hqtZOH )
∎ (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師週刊-第2086期-107/10.8 ~ 10.14) 【淺談早發性失智症(2)-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三者比較】:https://bit.ly/2XVErWs
∎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診療手冊」:https://bit.ly/2ULgH5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譫妄 #Delirium #Lancet Psychiatry #PTSD #憂鬱 #恐慌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蘇東平
LANCET /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分別 在 取締了「老人痴呆症」、「腦退化症」。 - 琸盈體檢顧問有限公司 的推薦與評價
【腦神經科小知識】 腦科疾病給人印象都很複雜,就以腦退化病為例,很多人都搞不清「柏金遜症」和「老人痴呆症」之間的分別,更不明白甚麼「認知障礙症」。... ... <看更多>
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分別 在 老人痴呆、阿茲海默、腦退化症有甚麼分別?腦神經科醫生教你 ... 的推薦與評價
腦退化症 #阿茲海默症#Zoom仔搵醫生阿茲海默症與腦退化症是同一個疾病嗎?你對它們有甚麼認識?8杯水請來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介紹一下腦退化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