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太長的「#餘生」,如果能選擇您想怎麼死?】
曾經有同事問我:「你明年就要滿60歲了吧?根據統計,過了60歲,除非遭遇意外事故,通常會死於腦中風、#癌症 或心臟病。要是能選的話,你想選哪一個?」
他問得很突然,我也還沒到認真思考死亡的年齡,苦思到最後的回答是「我選心臟病,痛苦的時間比較短」。他聽了就說:「#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才會選心臟病…」
--------------------------------
👉加入健康遠見Line,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https://bit.ly/31QEvZE
腦中風平均餘命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四名的腦血管疾病每年奪走約1萬多人的生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每年3萬多名腦中風患者,有近2萬人失能,顯見影響國人甚鉅鉅,因此,本局與雙和醫院特於109年10月16日上午11時於雙和醫院1樓階梯教室辦理「中風卡緊打119」記者會,雙和醫院將於記者會現場頒發「到院前腦中風照護績優人員獎」給予本局部分到院前表現良好的消防人員。另外,記者會中將撥放由消防人員及醫院人員共同拍攝的「破除腦中風迷失及宣導」影片,影片中清楚表明這場活動除了感謝消防人員的辛勞,更要讓大家了解腦中風的症狀及有疑似腦中風症狀儘快打119的重要性,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民眾了解腦中風的可怕。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中風中心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竟有低於4成民眾發生腦中風時才撥打119,仍有許多腦中風病人自行騎車就醫或誤信民俗療法,發病時先放血、以針扎手指頭,以致延誤治療黃金期。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指出,腦中風是造成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腦中風病患發病後3小時內是黃金治療。雙和醫院為新北市「腦中風緊急處置照護網路」醫院之一,整合跨專科團隊,對於腦中風病人及到院後患者銜接照護。
對於推動腦血管相關疾病防治知識不遺餘力的臺北神經醫學中心院長、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杜永光強調,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除嚴重致死外,多有後遺症出現,僅十分之一的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國內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甚至英年早逝的例子,如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前東吳大學校長蔣孝慈、企業家溫世仁中風,讓很多人替他們感到惋惜。他所成立的財團法人腦病防治基金會是為普及國人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認識,提升台灣腦病治療的水準,減低腦病造成的遺憾。他說腦中風是可以預防,只要清楚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並配合定期檢查,簡單的生活守則就是「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定時服藥再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遠離腦血管病變所帶來的威脅。
雙和醫院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醫師陳龍提到,中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因腦內血管阻塞所致,稱為栓塞型或缺血型中風;另一種是因腦內出血而造成的,稱為出血型中風。當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了神經功能受影響,就稱為「中風」。而出血型腦中風,大部分因血壓飆升、爆破血管所致,而國內高血壓好發族群是40~50歲青壯年人口,另外栓塞型中風多肇因於血管硬化,此族群大約在65歲以上之老年人。因此,出血型腦中風發生的年齡層比栓塞型中風較低。
腦中風的治療方式包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而靜脈血栓溶解劑為目前臨床上具即時性和可行性高的治療選擇;且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於症狀發生後最慢應於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但台灣平均送醫時間卻高出標準1倍,偏遠地區甚至最高更耗時34小時,原因就出在一般人對腦中風症狀認知不足、或選擇錯誤的就醫途徑,因而延誤治療時間。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長黃德清也提到,為落實院前救護與院後患者銜接照護,消防局未來將整合行動急診室2.0,執行遠距醫療於全部救護分隊100台救護車上配置智慧型傳輸裝備,透過行動載具將患者生命徵象、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傳輸至醫師手機,並將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影像傳輸至急診檢傷電腦,使醫院端及早啟動中風治療流程,縮短病人到院後注射靜脈溶栓劑或執行動脈取栓時間。為減少腦中風死亡、失能比例,從接獲民眾報案那一刻開始,就會啟動消防局腦中風到院前搶救行動。
腦中風平均餘命 在 [問題] 罹患重大疾病的平均餘命- insurance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請教各位, 我想了解罹患"腦中風"後長期臥床的病患,其平均餘命是幾歲? 上網查到如下連結: http://sowf.moi.gov.tw/stat/Life/quarysick.htm (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 ... ... <看更多>